第144章 火力全開,開全地圖炮的楊時化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崔呈秀和李夔龍兩個人,卻像是踩了尾巴的貓,騰一下就是勃然大怒,臉色瞬間就和豬肝子一樣。
他倆在心裏狠狠咒罵。
好你個劉漢儒。好你個兩麵三刀的小人。
卑鄙無恥之尤。
你這是罵誰,小人奸臣呢!
還是在皇帝陛下麵前,簡直就是欲置我等於死地而後快。
平日裏看你對俺倆,還挺恭敬的,沒想到啊沒想到,你是外表忠厚,肚子裏麵長牙。
本來下次京察,俺倆還想著向吏部推薦一下你。
現在好嘛,反手當著皇帝的麵就捅俺倆。
你這是豬油糊了心,還是腦子進了水。
你劉漢儒等著,俺倆不給你小鞋穿,以後跟你姓。
這劉漢儒自然不是,腦子進了水,平白無故得罪帝黨兩員大將。
他是有自己的打算。
真到了明火執仗幹架的時候,他知道身為清流,絕不能模棱兩可,做那牆頭草。
做牆頭草當時是安全了,事後就是兩方都厭惡拋棄的下場。
清流的聲譽和帝黨的友誼,相權其重,劉漢儒選擇了前者。
六科給事中,幹的就是得罪皇上的買賣。
罵皇帝邀直名,就是在編織自己的錦繡前程。
身為清流的他,勢必會和處處維護皇帝,如犬儒一樣,逢迎聖意的帝黨產生矛盾。
這一點,劉漢儒還是拎得清的。
反正依照祖製,給事中任職到期後。
就可以外放到地方,就任藩臬司道中的四品官職。
這中間,如果沒有波折,也不需要帝黨幫什麽忙。
所以,劉漢儒今天硬氣得很。
“劉愛卿,不要隨意指責別人啊。
朕要說的是,對事不對人。
在場的人,有一個算一個,誰都不是小人奸臣。
你們都是朕的臣子,都是為了大明的天下兢兢業業,恪盡職守。
朕今天不是為了遊玩才出去,是為了看看附近皇莊的收成。
目的地就在京畿地區。
這有何不可啊?”
“陛下,您難道忘了,英宗北狩的故事?
那一位就是不聽忠臣的勸諫,致使大明天下民不聊生。
瓦剌威逼京師,數十萬大軍損失殆盡。
國朝積攢數十年對蒙古韃子的優勢,一朝之間毀於一旦。
這個教訓還不慘痛?
究其原因,還不是聖駕輕率冒進,致使大好形勢,葬送幹淨。
陛下,您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大明的安危和穩定。
如今陛下沒有子嗣,國祚不穩。
如果您有任何閃失,對大明來說,無異於天崩地裂。
難道陛下想再次上演,萬曆四十八年,一年紫禁城臥三龍的境況嗎?”
你這老混蛋,這是在咒朕死嗎?
崇禎心裏在想,言官就是嘴上的花活多。
得嘞,看來朕的這個老師也要外放了。
劉漢儒說到這裏,再次叩首。
“臣請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以黎民百姓為重。
陛下萬乘之軀,萬萬不要出城。”
劉漢儒的話剛說完,後麵八個禦史齊刷刷跪在地上叩首。
“臣等請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以黎民百姓為重。
陛下萬乘之軀,萬萬不要出城。”
崇禎看著這些六科給事中,心中多少有些無奈。
一個個挺懂得,逼宮策略的。
其實站在他們的立場上,他們並沒有做錯什麽。
相反倒是大大的有功,九泉之下的朱元璋,估計會給這些言官大大的點讚。
崇禎知道自己是說不過這些言官的,可是他還是要做一些努力。
“各位愛卿,趕緊平身吧。
朕不是說了嗎?
朕這次就是在城牆根下轉悠,去不太遠。
王大伴,咱今天是去哪個皇莊看來著?”
“迴皇爺的話,是昌平縣湯山莊、三河縣白塔莊和朝陽門外四號廠皇莊。”
“對對對,諸位愛卿。
你們聽聽,朝陽門外四號廠皇莊,聽名字就知道不遠。
這算是離開京城嗎?
這樣吧,朕向你們保證,當天去當天迴。
這還不行嗎?君無戲言。”
可惜崇禎的想法還是有點太簡單了。
那可是六科給事中,你軟他就硬,你要更軟,他就敢蹬鼻子上臉。
此時隻見,另一位戶科給事中楊時化,向前踏一步,簡單粗暴一拱手。
就厲聲道。
“陛下。
恕臣直言。
皇帝不能輕易離開皇城,這是祖製。
陛下欲效堯舜禹湯,做個好皇帝。
先做好聽臣子的諫言才是。
而不是在這裏詭辯無雙。
置臣子的逆耳忠言如無物。”
楊時化說著說著,他的眼睛尖。
這時候發現,崇禎微服出行的隊伍中,竟然有個躲躲閃閃的嬌小身影。
仔細一看,是那女史曹靜照女扮男裝,正在往隊伍的最後麵躲藏。
楊時化勃然大怒,伸出手指,張口就叱責。
“婦寺俱在,牝雞司晨。
簡直是乾坤顛倒,烏煙瘴氣。
陛下不遵禮法,不敬陰陽,微服出巡,與那妖豔女子,佞臣宦官結伴而行。
如何對得起江山社稷,祖宗基業?
臣聽聞陛下自登基以來,不修私德,郊廟不親,朝講不禦,章奏留中不發。
百官上奏一律推給,司禮監宦官直接批紅。
隻聞陛下專誌財力,處處效仿商賈之道。
舍棄聖人學說,一意隔絕內外,還另立軍機處小朝廷,蓄意架空內閣職權。
又兼肆意欺誨宗親,動輒欺詐錢財,與那市井無賴無異,毫無一絲親情禮義,如何做萬民表率·····
此乃亡國之道·······
望陛下以後修私德,敬郊廟,遠小人,親君子,依祖製,方可垂拱而治天下。”
楊時化的這番激怒直言,無疑比劉漢儒先前的話重多了。
一個是朝皇帝身邊的小人開炮,一個是直接朝皇帝開炮。
兩者不可相提並論,今日楊時化鶴立雞群,更具膽氣,弄不好就要血灑端門。
好吧,楊時化這是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他是徹底和崇禎懟上了,就差沒拿著手指頭戳在崇禎的臉上,一口老痰吐在崇禎的臉上。
楊時化是全地圖開炮,借著今天的事情,直接向崇禎發難。
把崇禎最近幹的事情批駁得體無完膚,一無是處。
崇禎有點發懵,曆代先皇曾經受過的苦和憋屈,他今天就趕上了。
他倆在心裏狠狠咒罵。
好你個劉漢儒。好你個兩麵三刀的小人。
卑鄙無恥之尤。
你這是罵誰,小人奸臣呢!
還是在皇帝陛下麵前,簡直就是欲置我等於死地而後快。
平日裏看你對俺倆,還挺恭敬的,沒想到啊沒想到,你是外表忠厚,肚子裏麵長牙。
本來下次京察,俺倆還想著向吏部推薦一下你。
現在好嘛,反手當著皇帝的麵就捅俺倆。
你這是豬油糊了心,還是腦子進了水。
你劉漢儒等著,俺倆不給你小鞋穿,以後跟你姓。
這劉漢儒自然不是,腦子進了水,平白無故得罪帝黨兩員大將。
他是有自己的打算。
真到了明火執仗幹架的時候,他知道身為清流,絕不能模棱兩可,做那牆頭草。
做牆頭草當時是安全了,事後就是兩方都厭惡拋棄的下場。
清流的聲譽和帝黨的友誼,相權其重,劉漢儒選擇了前者。
六科給事中,幹的就是得罪皇上的買賣。
罵皇帝邀直名,就是在編織自己的錦繡前程。
身為清流的他,勢必會和處處維護皇帝,如犬儒一樣,逢迎聖意的帝黨產生矛盾。
這一點,劉漢儒還是拎得清的。
反正依照祖製,給事中任職到期後。
就可以外放到地方,就任藩臬司道中的四品官職。
這中間,如果沒有波折,也不需要帝黨幫什麽忙。
所以,劉漢儒今天硬氣得很。
“劉愛卿,不要隨意指責別人啊。
朕要說的是,對事不對人。
在場的人,有一個算一個,誰都不是小人奸臣。
你們都是朕的臣子,都是為了大明的天下兢兢業業,恪盡職守。
朕今天不是為了遊玩才出去,是為了看看附近皇莊的收成。
目的地就在京畿地區。
這有何不可啊?”
“陛下,您難道忘了,英宗北狩的故事?
那一位就是不聽忠臣的勸諫,致使大明天下民不聊生。
瓦剌威逼京師,數十萬大軍損失殆盡。
國朝積攢數十年對蒙古韃子的優勢,一朝之間毀於一旦。
這個教訓還不慘痛?
究其原因,還不是聖駕輕率冒進,致使大好形勢,葬送幹淨。
陛下,您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大明的安危和穩定。
如今陛下沒有子嗣,國祚不穩。
如果您有任何閃失,對大明來說,無異於天崩地裂。
難道陛下想再次上演,萬曆四十八年,一年紫禁城臥三龍的境況嗎?”
你這老混蛋,這是在咒朕死嗎?
崇禎心裏在想,言官就是嘴上的花活多。
得嘞,看來朕的這個老師也要外放了。
劉漢儒說到這裏,再次叩首。
“臣請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以黎民百姓為重。
陛下萬乘之軀,萬萬不要出城。”
劉漢儒的話剛說完,後麵八個禦史齊刷刷跪在地上叩首。
“臣等請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以黎民百姓為重。
陛下萬乘之軀,萬萬不要出城。”
崇禎看著這些六科給事中,心中多少有些無奈。
一個個挺懂得,逼宮策略的。
其實站在他們的立場上,他們並沒有做錯什麽。
相反倒是大大的有功,九泉之下的朱元璋,估計會給這些言官大大的點讚。
崇禎知道自己是說不過這些言官的,可是他還是要做一些努力。
“各位愛卿,趕緊平身吧。
朕不是說了嗎?
朕這次就是在城牆根下轉悠,去不太遠。
王大伴,咱今天是去哪個皇莊看來著?”
“迴皇爺的話,是昌平縣湯山莊、三河縣白塔莊和朝陽門外四號廠皇莊。”
“對對對,諸位愛卿。
你們聽聽,朝陽門外四號廠皇莊,聽名字就知道不遠。
這算是離開京城嗎?
這樣吧,朕向你們保證,當天去當天迴。
這還不行嗎?君無戲言。”
可惜崇禎的想法還是有點太簡單了。
那可是六科給事中,你軟他就硬,你要更軟,他就敢蹬鼻子上臉。
此時隻見,另一位戶科給事中楊時化,向前踏一步,簡單粗暴一拱手。
就厲聲道。
“陛下。
恕臣直言。
皇帝不能輕易離開皇城,這是祖製。
陛下欲效堯舜禹湯,做個好皇帝。
先做好聽臣子的諫言才是。
而不是在這裏詭辯無雙。
置臣子的逆耳忠言如無物。”
楊時化說著說著,他的眼睛尖。
這時候發現,崇禎微服出行的隊伍中,竟然有個躲躲閃閃的嬌小身影。
仔細一看,是那女史曹靜照女扮男裝,正在往隊伍的最後麵躲藏。
楊時化勃然大怒,伸出手指,張口就叱責。
“婦寺俱在,牝雞司晨。
簡直是乾坤顛倒,烏煙瘴氣。
陛下不遵禮法,不敬陰陽,微服出巡,與那妖豔女子,佞臣宦官結伴而行。
如何對得起江山社稷,祖宗基業?
臣聽聞陛下自登基以來,不修私德,郊廟不親,朝講不禦,章奏留中不發。
百官上奏一律推給,司禮監宦官直接批紅。
隻聞陛下專誌財力,處處效仿商賈之道。
舍棄聖人學說,一意隔絕內外,還另立軍機處小朝廷,蓄意架空內閣職權。
又兼肆意欺誨宗親,動輒欺詐錢財,與那市井無賴無異,毫無一絲親情禮義,如何做萬民表率·····
此乃亡國之道·······
望陛下以後修私德,敬郊廟,遠小人,親君子,依祖製,方可垂拱而治天下。”
楊時化的這番激怒直言,無疑比劉漢儒先前的話重多了。
一個是朝皇帝身邊的小人開炮,一個是直接朝皇帝開炮。
兩者不可相提並論,今日楊時化鶴立雞群,更具膽氣,弄不好就要血灑端門。
好吧,楊時化這是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他是徹底和崇禎懟上了,就差沒拿著手指頭戳在崇禎的臉上,一口老痰吐在崇禎的臉上。
楊時化是全地圖開炮,借著今天的事情,直接向崇禎發難。
把崇禎最近幹的事情批駁得體無完膚,一無是處。
崇禎有點發懵,曆代先皇曾經受過的苦和憋屈,他今天就趕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