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孫元化官迷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光啟慢慢從太師椅上,站起身來,笑意盈盈地看向小太監。
小太監精神一振,可算見到正主了。
那自己很快就不用再麵對,那麽多兇神惡煞的教諭了。
小太監是多一刻也不想,在翰林院裏麵待著了。
多待一刻鍾,晚上就會做噩夢的。
內書堂教規森嚴,翰林教諭們是不便直接體罰小黃門。
可是他們蔫壞,可以轉告提督太監,哪些小黃門課堂上,不專心用功讀書。
這樣落在提督太監手中的小黃門,不用說,都知道下場會很淒慘。
小太監忙滿臉堆笑,對著徐光啟拱拱手說道。
“小的見過徐大人,有勞徐大人走一趟。
皇爺有令。
宣徐大人即刻入宮覲見。”
徐光啟聽了心中一喜,堆積在胸的那塊大石頭也是悄然落地。
他就知道會有這麽一天,皇帝不會忘了自己。
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實務,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情。
哪能真像眼前的這群搖頭晃腦,不知所雲的腐儒。
天天在這尺寸天地之間,高談闊論,喝茶清談。
徐光啟還沒跟著小太監走兩步,那邊就有人冷哼出聲。
“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
真真是禮崩樂壞,世風日下,道德淪喪之際。
什麽妖魔鬼怪都出來了。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當今聖上不問道於孔聖,心向儒家經學理學,這些匡扶社稷的學問。
反而對一些不知所謂的西學,奇技淫巧這麽感興趣。
就是因為一些我儒家學派的人,不思規勸聖上,反而助長聖上走邪路。
汝等人不敬天法祖,反與海外茹毛飲血之輩相交甚歡,今又在此蠱惑聖上。
真是我輩士林之恥,吾不願與之為伍。
倘若此人還有良知品德,就應該掛冠掩麵而去。
若是沒有良知品德,吾何惜此身,願拚將一死,犯顏直諫。
誓要讓聖上誅殺此獠。”
一番慷慨激昂的話,引來了同仁一片喝彩之聲。
徐光啟不用迴頭,就知道說出這樣話的人是誰?
正是在翰林院中和自己,最不對付的翰林編修黃道周。
此人是儒家經學大家,心懷坦蕩,治學也是嚴謹。
卻是不和他徐光啟是一路人。
每每見麵,黃道周就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說兩句就直接開幹。
如今見了徐光啟蒙崇禎召見。
黃道周聯想起最近崇禎,多日不召翰林官員進宮日講。
黃道周一個道心不穩,又出來拉仇恨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
六十多歲,閱盡人生百態的徐光啟。
麵對黃道周的義正言辭的怒罵,自是當一陣清風拂麵。
徐光啟低頭颯然一笑,揚長而去。
身後皆是腐朽,何必解釋什麽。
若這次覲見聖上,一展胸中抱負,自是不會再和這些清流有什麽交集。
若是不能展胸中抱負,徐光啟自是掛冠而去,迴老家繼續著書立說。
不願再迴這翰林院內。
·······
半個時辰之後,陽光灑在寬敞的紫禁城中軸線龍脈之上。
走在無人的千步廊上。
穿著正九品綠袍官服的孫元化孫初陽,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沒有想到自己一個綠豆芝麻大小的官,竟然會有一天能走在這千步廊上。
孫元化走路已經不成樣子了。
他是顫顫巍巍晃晃悠悠,不知所措。
走路都順拐,行屍走肉的走著。
又像是喝了二兩酒,和那打醉拳的醉羅漢一樣。
貼著牆根走的一隊小黃門,看了這樣的景象,忍不住竊竊私語,發出了嘲笑聲。
走在前麵一點的徐光啟,眼睛的餘光瞥見了自己愛徒孫元化的樣子。
徐光啟的心情是複雜的。
又是心疼又是感覺丟人,看看前麵帶路的小太監沒有注意到這邊。
徐光啟趕忙迴頭低聲嗬斥道。
“初陽,穩住心神。
看看你現在的樣子,成何體統?”
孫元化也是一個四十歲的中年人了,此刻就像是一個孩童一樣。
在聽到恩師徐光啟的話之後。
孫元化懵懵懂懂地抬起了頭,呆呆地看著自己的恩師。
嘴裏發出了,夢囈機械般的聲音。
“老師,我這是在皇宮嗎?
皇帝,咱大明朝的皇帝,真的要召見我這樣一個九品官嗎?
老師,要不我還是不去了。
去了也是丟了老師的臉。
弟子科考考了多年,數次落榜,早就沒信心考下去了。
蹉跎二十餘載,隻是一個舉人,幸賴老師舉薦,這才在兵部有了個九品的司務當。
弟子這樣的無才之人,有何顏麵,有何資格去見皇帝。
也許是皇帝看在恩師的麵子上,才破格想見我一麵······”
徐光啟恨鐵不成鋼地瞪了,孫元化一眼。
這弟子算是他眾多弟子中,最有天分的一個。
尤其是在火器方麵,算是得了他的真傳,頗有青出於藍的趨勢。
還和他是上海縣的老鄉,一樣進了耶穌會信教。
正所謂師徒加老鄉,沒有比這更穩固的關係了。
他們師徒倆是天然的政治同盟,大明官場上的一股清流。
隻是這孫元化性格綿軟,偏偏還是個官迷。
按照徐光啟的意思,這個弟子應該學習他堅持不懈繼續科考,最終考個進士才是正途。
無奈這弟子對這科場,已經失去了信心。
“不許胡說,更不許妄自菲薄。
陛下想見你,那是指名道姓想見你。
和為師有什麽相幹,為師還沒有見過當今聖上。
在聖上麵前,哪有什麽麵子可言。
憑的是你自己的才華,你在火器上的才華。
為師早已聽聞,這次蒙陛下召見的人,都是對西學很感興趣的,都是清流排斥的奇技淫巧。
為師給你說一個人,你就不那麽患得患失了。
這裏麵有一個叫宋應星的江西人。
也是屢試不第,和你一樣,四十多歲了還是一個舉人。
這樣的人,聖上都要召見。
可見聖上看重的,不是會做八股文的儒生。
你呢,大小還是一個九品兵部司務。
已經開始為朝廷做事,鑄造邊關用的紅衣大炮。
已經是一位有體麵的人。
那就不要妄自菲薄。
在這宮裏頭,拿出你平日裏,為官的平常做派就是。”
小太監精神一振,可算見到正主了。
那自己很快就不用再麵對,那麽多兇神惡煞的教諭了。
小太監是多一刻也不想,在翰林院裏麵待著了。
多待一刻鍾,晚上就會做噩夢的。
內書堂教規森嚴,翰林教諭們是不便直接體罰小黃門。
可是他們蔫壞,可以轉告提督太監,哪些小黃門課堂上,不專心用功讀書。
這樣落在提督太監手中的小黃門,不用說,都知道下場會很淒慘。
小太監忙滿臉堆笑,對著徐光啟拱拱手說道。
“小的見過徐大人,有勞徐大人走一趟。
皇爺有令。
宣徐大人即刻入宮覲見。”
徐光啟聽了心中一喜,堆積在胸的那塊大石頭也是悄然落地。
他就知道會有這麽一天,皇帝不會忘了自己。
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實務,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情。
哪能真像眼前的這群搖頭晃腦,不知所雲的腐儒。
天天在這尺寸天地之間,高談闊論,喝茶清談。
徐光啟還沒跟著小太監走兩步,那邊就有人冷哼出聲。
“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
真真是禮崩樂壞,世風日下,道德淪喪之際。
什麽妖魔鬼怪都出來了。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當今聖上不問道於孔聖,心向儒家經學理學,這些匡扶社稷的學問。
反而對一些不知所謂的西學,奇技淫巧這麽感興趣。
就是因為一些我儒家學派的人,不思規勸聖上,反而助長聖上走邪路。
汝等人不敬天法祖,反與海外茹毛飲血之輩相交甚歡,今又在此蠱惑聖上。
真是我輩士林之恥,吾不願與之為伍。
倘若此人還有良知品德,就應該掛冠掩麵而去。
若是沒有良知品德,吾何惜此身,願拚將一死,犯顏直諫。
誓要讓聖上誅殺此獠。”
一番慷慨激昂的話,引來了同仁一片喝彩之聲。
徐光啟不用迴頭,就知道說出這樣話的人是誰?
正是在翰林院中和自己,最不對付的翰林編修黃道周。
此人是儒家經學大家,心懷坦蕩,治學也是嚴謹。
卻是不和他徐光啟是一路人。
每每見麵,黃道周就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說兩句就直接開幹。
如今見了徐光啟蒙崇禎召見。
黃道周聯想起最近崇禎,多日不召翰林官員進宮日講。
黃道周一個道心不穩,又出來拉仇恨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
六十多歲,閱盡人生百態的徐光啟。
麵對黃道周的義正言辭的怒罵,自是當一陣清風拂麵。
徐光啟低頭颯然一笑,揚長而去。
身後皆是腐朽,何必解釋什麽。
若這次覲見聖上,一展胸中抱負,自是不會再和這些清流有什麽交集。
若是不能展胸中抱負,徐光啟自是掛冠而去,迴老家繼續著書立說。
不願再迴這翰林院內。
·······
半個時辰之後,陽光灑在寬敞的紫禁城中軸線龍脈之上。
走在無人的千步廊上。
穿著正九品綠袍官服的孫元化孫初陽,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沒有想到自己一個綠豆芝麻大小的官,竟然會有一天能走在這千步廊上。
孫元化走路已經不成樣子了。
他是顫顫巍巍晃晃悠悠,不知所措。
走路都順拐,行屍走肉的走著。
又像是喝了二兩酒,和那打醉拳的醉羅漢一樣。
貼著牆根走的一隊小黃門,看了這樣的景象,忍不住竊竊私語,發出了嘲笑聲。
走在前麵一點的徐光啟,眼睛的餘光瞥見了自己愛徒孫元化的樣子。
徐光啟的心情是複雜的。
又是心疼又是感覺丟人,看看前麵帶路的小太監沒有注意到這邊。
徐光啟趕忙迴頭低聲嗬斥道。
“初陽,穩住心神。
看看你現在的樣子,成何體統?”
孫元化也是一個四十歲的中年人了,此刻就像是一個孩童一樣。
在聽到恩師徐光啟的話之後。
孫元化懵懵懂懂地抬起了頭,呆呆地看著自己的恩師。
嘴裏發出了,夢囈機械般的聲音。
“老師,我這是在皇宮嗎?
皇帝,咱大明朝的皇帝,真的要召見我這樣一個九品官嗎?
老師,要不我還是不去了。
去了也是丟了老師的臉。
弟子科考考了多年,數次落榜,早就沒信心考下去了。
蹉跎二十餘載,隻是一個舉人,幸賴老師舉薦,這才在兵部有了個九品的司務當。
弟子這樣的無才之人,有何顏麵,有何資格去見皇帝。
也許是皇帝看在恩師的麵子上,才破格想見我一麵······”
徐光啟恨鐵不成鋼地瞪了,孫元化一眼。
這弟子算是他眾多弟子中,最有天分的一個。
尤其是在火器方麵,算是得了他的真傳,頗有青出於藍的趨勢。
還和他是上海縣的老鄉,一樣進了耶穌會信教。
正所謂師徒加老鄉,沒有比這更穩固的關係了。
他們師徒倆是天然的政治同盟,大明官場上的一股清流。
隻是這孫元化性格綿軟,偏偏還是個官迷。
按照徐光啟的意思,這個弟子應該學習他堅持不懈繼續科考,最終考個進士才是正途。
無奈這弟子對這科場,已經失去了信心。
“不許胡說,更不許妄自菲薄。
陛下想見你,那是指名道姓想見你。
和為師有什麽相幹,為師還沒有見過當今聖上。
在聖上麵前,哪有什麽麵子可言。
憑的是你自己的才華,你在火器上的才華。
為師早已聽聞,這次蒙陛下召見的人,都是對西學很感興趣的,都是清流排斥的奇技淫巧。
為師給你說一個人,你就不那麽患得患失了。
這裏麵有一個叫宋應星的江西人。
也是屢試不第,和你一樣,四十多歲了還是一個舉人。
這樣的人,聖上都要召見。
可見聖上看重的,不是會做八股文的儒生。
你呢,大小還是一個九品兵部司務。
已經開始為朝廷做事,鑄造邊關用的紅衣大炮。
已經是一位有體麵的人。
那就不要妄自菲薄。
在這宮裏頭,拿出你平日裏,為官的平常做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