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科學技術,那是一個大怪獸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元化一聽老師說,皇帝今天召見的人裏麵。
竟然還有一個舉人,隻是一個白身。
孫元化的心裏,頓時輕鬆下來。
人就是這樣,在自怨自艾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個處境條件比他還差的人。
有了更差的人做比較,他的心理壓力會小很多的。
五十步笑百步,就是這麽來的。
官迷孫元化瞬間恢複了自信。
走路頃刻順當多了,也不順拐了。
這時候走在前麵的小太監,也聽到了師徒倆的對話。
小太監一片好心,也跟著徐光啟寬慰孫元化道。
“這位孫大人,您就放寬心吧。
小的先找徐大人,再找你,完全是按照名單來的。
皇爺這迴要的就是,不一般的人才,不是那種科舉上來的。
科舉上來的,皇爺頂多看看一甲前三名,長得是啥模樣。
皇爺要的不一般的人才,叫什麽來著,叫······”
小太監說到這裏,突然卡殼了。
他歪著腦袋想了半天,才想出來崇禎教的新詞。
“對了對了,小的想起來了。
是科學技術人才。
皇爺要的就是科學技術人才,是那科學家。
皇爺說,小的們可能聽不懂什麽是科學技術人才。
徐大人,你們這些皇爺想要召見的大人,肯定能聽懂這個詞的意思。
皇爺他要的是比古時候魯班、墨子還要厲害的工匠。”
“科學技術人才,科學家。
科學家····”
徐光啟喃喃複述道,說到第二遍科學家的時候,他的眼睛開始發亮,禁不住喊出聲來。
“誠哉斯言,科學科學,不是科舉之學,而是格物致知之學。
陛下此舉立意深遠,非常人所能及。
陛下真乃神人也。”
小太監樂嗬嗬地道。
“徐大人的話,小的沒有聽懂,不過徐大人看來是明白了,皇爺說的科學人才的意思。
小的話,還沒有說完呢。
後麵的話倒也是,寬慰孫大人的。
皇爺這迴召見的人裏麵,不光隻有宋應星一個白身。
還有一個叫徐宏祖的白身。
那個人隻是一個童生,聽說沒念幾年學,就不耐煩八股文。
直接放棄學業,到處遊山玩水。
如今老大不小了,還是到處亂跑。
小的實在沒看出來,皇爺找這個徐宏祖有什麽用。
錦衣衛前些日子,找這個徐宏祖。
可是費了很大的功夫。
才在江西一家小驛站裏,找到了借別人堪合,白吃白住的徐宏祖。
那個徐宏祖也是個膽小鬼。
看見是錦衣衛來找他,嚇得不行,直接磕頭求饒了。”
講到這裏,小太監咯咯笑了起來。
徐光啟沒笑,他依然還在迴味“科學技術”這四個字的含義。
旁邊的孫元化卻是承小太監的情,連連道謝。
“孫某人感謝公公提醒開導。
孫某還要請公公,接著為我解惑。
先不談那徐宏祖,估計跟咱也不是一路人。
隻是這宋應星如果隻是一個舉人,又遠在江西。
皇帝陛下又是,如何知道天底下有這號人的?
大明百姓數千萬,讀書人沒有百萬,怕也有幾十萬······”
徐光啟這迴沒忍住,伸出手來敲打了一下,這個有點呆呆的學生。
“你問這些個,幹什麽?
老夫不知道,想必小公公也是不知道的。
你這個猢猻,該問的不問,不該問的瞎問。
如今你還是操心好,自個的事情才好。
想想等會麵聖的時候,你該如何應對,才能不君前失儀。
到時候陛下必然會提問你,一些關於紅衣大炮,火器方麵的事情。
若是你張口結舌,迴答不上來。
為師可是幫不了你的。”
“恩師放心,紅衣大炮是我朝防禦東虜的利器。
我為兵部司務,專理鑄造紅衣大炮事宜。
學生盡淫其中已有數年,就連那些泰西的教友,在鑄造火器方麵也是自歎不如的。”
談及自家的專業,孫元化流露出了少有的驕傲。
“那就好。
初陽啊,為師最欣賞的就是你這點。”
一行三人說說笑笑,倒是在這紫禁城中走得也不累。
徐光啟師徒倆對太監沒有什麽歧視,更不會敬而遠之,待之就是一個隨意自然。
而小太監天生心理敏感,最忌諱別人麵前一套背後鄙夷他身體殘缺。
小太監能感覺到別人,對他是真好還是假客套。
如今的徐光啟師徒,就是真心願意和他交談的人。
三人越聊越熱絡,徐光啟師徒倆也是趁著這個機會,不知不覺就知道了,當今聖上的很多事情。
比如聖上一改,當信王時期的狠厲寡淡的性子。
對待宮中的太監宮女們很平易近人,和藹可親。
宮中已經是三個月,沒有無故杖斃的人了。
原奉聖夫人客氏不算,那娘們是咎由自取。
這放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比如如今的聖上不喜儒學,每天的日講停了。
改成七天一次的周講,學的也是泰西的七天為一周的作息規律。
比如聖上很重商,很想掙錢,重視科學技術,重視當兵的······
三人說著說著,已經過了金水橋。
從熙和門走,不經太和殿,轉向左側。
沿著武英殿繼續往北,過了十八棵槐樹,這裏也是紫禁城中,樹木最茂盛的地方。
前麵一排排矮房子,就是司禮監的衙門辦公場所。
看著也不起眼,廢話。
在紫禁城中,奴婢辦公的地方,弄這麽起眼,不是嫌自己活的命長了不是。
小太監也沒跟徐光啟師徒細說,就領著他們來到了,司禮監門內稍南的內書堂,旁邊有十幾棵鬆樹相伴。
門口有一對楹聯,吸引了徐光啟的注意。
上聯是:“學未到孔聖門牆,須努力攢行幾步。”
下聯是:“做不盡家庭事業,且開懷丟在一邊。”
“好,好一對楹聯,說盡了讀書無止境,做事留一線的精髓。
小公公,這是何人所寫啊?”
徐光啟來了興趣,問到小太監。
哪知小太監的迴複,讓徐光啟大吃一驚。
“楹聯是好,可惜入不了皇爺的法眼。
皇爺打算過陣子,就把這對楹聯給換掉呢。”
“這是為何?
如此勸人求學上進,為人處世謙和豁達的楹聯。
陛下為何要換掉?”
竟然還有一個舉人,隻是一個白身。
孫元化的心裏,頓時輕鬆下來。
人就是這樣,在自怨自艾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個處境條件比他還差的人。
有了更差的人做比較,他的心理壓力會小很多的。
五十步笑百步,就是這麽來的。
官迷孫元化瞬間恢複了自信。
走路頃刻順當多了,也不順拐了。
這時候走在前麵的小太監,也聽到了師徒倆的對話。
小太監一片好心,也跟著徐光啟寬慰孫元化道。
“這位孫大人,您就放寬心吧。
小的先找徐大人,再找你,完全是按照名單來的。
皇爺這迴要的就是,不一般的人才,不是那種科舉上來的。
科舉上來的,皇爺頂多看看一甲前三名,長得是啥模樣。
皇爺要的不一般的人才,叫什麽來著,叫······”
小太監說到這裏,突然卡殼了。
他歪著腦袋想了半天,才想出來崇禎教的新詞。
“對了對了,小的想起來了。
是科學技術人才。
皇爺要的就是科學技術人才,是那科學家。
皇爺說,小的們可能聽不懂什麽是科學技術人才。
徐大人,你們這些皇爺想要召見的大人,肯定能聽懂這個詞的意思。
皇爺他要的是比古時候魯班、墨子還要厲害的工匠。”
“科學技術人才,科學家。
科學家····”
徐光啟喃喃複述道,說到第二遍科學家的時候,他的眼睛開始發亮,禁不住喊出聲來。
“誠哉斯言,科學科學,不是科舉之學,而是格物致知之學。
陛下此舉立意深遠,非常人所能及。
陛下真乃神人也。”
小太監樂嗬嗬地道。
“徐大人的話,小的沒有聽懂,不過徐大人看來是明白了,皇爺說的科學人才的意思。
小的話,還沒有說完呢。
後麵的話倒也是,寬慰孫大人的。
皇爺這迴召見的人裏麵,不光隻有宋應星一個白身。
還有一個叫徐宏祖的白身。
那個人隻是一個童生,聽說沒念幾年學,就不耐煩八股文。
直接放棄學業,到處遊山玩水。
如今老大不小了,還是到處亂跑。
小的實在沒看出來,皇爺找這個徐宏祖有什麽用。
錦衣衛前些日子,找這個徐宏祖。
可是費了很大的功夫。
才在江西一家小驛站裏,找到了借別人堪合,白吃白住的徐宏祖。
那個徐宏祖也是個膽小鬼。
看見是錦衣衛來找他,嚇得不行,直接磕頭求饒了。”
講到這裏,小太監咯咯笑了起來。
徐光啟沒笑,他依然還在迴味“科學技術”這四個字的含義。
旁邊的孫元化卻是承小太監的情,連連道謝。
“孫某人感謝公公提醒開導。
孫某還要請公公,接著為我解惑。
先不談那徐宏祖,估計跟咱也不是一路人。
隻是這宋應星如果隻是一個舉人,又遠在江西。
皇帝陛下又是,如何知道天底下有這號人的?
大明百姓數千萬,讀書人沒有百萬,怕也有幾十萬······”
徐光啟這迴沒忍住,伸出手來敲打了一下,這個有點呆呆的學生。
“你問這些個,幹什麽?
老夫不知道,想必小公公也是不知道的。
你這個猢猻,該問的不問,不該問的瞎問。
如今你還是操心好,自個的事情才好。
想想等會麵聖的時候,你該如何應對,才能不君前失儀。
到時候陛下必然會提問你,一些關於紅衣大炮,火器方麵的事情。
若是你張口結舌,迴答不上來。
為師可是幫不了你的。”
“恩師放心,紅衣大炮是我朝防禦東虜的利器。
我為兵部司務,專理鑄造紅衣大炮事宜。
學生盡淫其中已有數年,就連那些泰西的教友,在鑄造火器方麵也是自歎不如的。”
談及自家的專業,孫元化流露出了少有的驕傲。
“那就好。
初陽啊,為師最欣賞的就是你這點。”
一行三人說說笑笑,倒是在這紫禁城中走得也不累。
徐光啟師徒倆對太監沒有什麽歧視,更不會敬而遠之,待之就是一個隨意自然。
而小太監天生心理敏感,最忌諱別人麵前一套背後鄙夷他身體殘缺。
小太監能感覺到別人,對他是真好還是假客套。
如今的徐光啟師徒,就是真心願意和他交談的人。
三人越聊越熱絡,徐光啟師徒倆也是趁著這個機會,不知不覺就知道了,當今聖上的很多事情。
比如聖上一改,當信王時期的狠厲寡淡的性子。
對待宮中的太監宮女們很平易近人,和藹可親。
宮中已經是三個月,沒有無故杖斃的人了。
原奉聖夫人客氏不算,那娘們是咎由自取。
這放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比如如今的聖上不喜儒學,每天的日講停了。
改成七天一次的周講,學的也是泰西的七天為一周的作息規律。
比如聖上很重商,很想掙錢,重視科學技術,重視當兵的······
三人說著說著,已經過了金水橋。
從熙和門走,不經太和殿,轉向左側。
沿著武英殿繼續往北,過了十八棵槐樹,這裏也是紫禁城中,樹木最茂盛的地方。
前麵一排排矮房子,就是司禮監的衙門辦公場所。
看著也不起眼,廢話。
在紫禁城中,奴婢辦公的地方,弄這麽起眼,不是嫌自己活的命長了不是。
小太監也沒跟徐光啟師徒細說,就領著他們來到了,司禮監門內稍南的內書堂,旁邊有十幾棵鬆樹相伴。
門口有一對楹聯,吸引了徐光啟的注意。
上聯是:“學未到孔聖門牆,須努力攢行幾步。”
下聯是:“做不盡家庭事業,且開懷丟在一邊。”
“好,好一對楹聯,說盡了讀書無止境,做事留一線的精髓。
小公公,這是何人所寫啊?”
徐光啟來了興趣,問到小太監。
哪知小太監的迴複,讓徐光啟大吃一驚。
“楹聯是好,可惜入不了皇爺的法眼。
皇爺打算過陣子,就把這對楹聯給換掉呢。”
“這是為何?
如此勸人求學上進,為人處世謙和豁達的楹聯。
陛下為何要換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