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上海縣也是華亭縣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路行來,除了偶爾會遇上幾艘巡邏的明軍戰艦之外,聯合船隊並未遭受其他麻煩。
就這樣,一個月的時間悄然過去,聯合船隊的旅程依然平靜無事。
這一個多月的時光,對於那些泛波海上樂逍遙的人來說,比如魏忠賢,日子過得相當愜意。
然而,對於某些江南縉紳而言,情況卻並非如此。
他們原本埋伏在臨清府、濟寧州、清江浦等地的運河要衝之處,企圖伏擊欽差大人必經之路。
伏擊欽差大人,說起來是天方夜譚,可是想想也不是那麽難以實現的,特別是這個時期已經是明朝朝廷把控地方力度最弱的時候。
但這些地方的探子和打手們紛紛迴報說,這支幾千人的欽差隊伍竟然離奇失蹤了!
他們每天蹲守在運河邊上,始終未能等到從北方駛來的官船。
正當江南縉紳們感到困惑不解時,突然傳來了欽差即將抵達鬆江府的消息。
南直隸鬆江府上海縣,這裏正是大明科學院院長、上柱國、文淵閣大學士徐光啟的故鄉,也是徐階徐閣老的故鄉,上海縣也叫華亭。
此時的上海縣遠非後世那個繁華都市可比,更無法與世界一流大都市相提並論。
上海縣縣城門口,地麵上已經是黃土覆蓋,清水淨道,看起來很是整潔幹淨,那些青苔和雜草都看不見了。
兩旁站立著一群穿著官服的人,他們的表情嚴肅莊重,但又帶著一些虛偽和諂媚。
這些人就是所謂的“衣冠禽獸”,他們雖然身居高位,但沒幾個有真正的道德和良心。
這時候的官場,誰不貪汙腐敗誰就是王八蛋。
不遠處,是儀仗鹵簿和敲鑼打鼓的樂隊,還有幾抬裝飾華麗的轎子。
這些都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欽差大臣準備的。
在這群衣冠禽獸中,除了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之外,其他五部尚書都親自前來迎接。
南京作為明朝的留都,也設有六部,但其中以兵部最為重要,因為它掌握著一定的兵權,其餘五部不是擺設,也是離擺設不遠了。
呂維祺在天啟年間曾因得罪了魏忠賢的閹黨而被罷官,因此對魏忠賢心懷芥蒂。
此次他特意選擇不來迎接欽差,就是要給魏忠賢一個小小的下馬威。
畢竟這裏是上海縣,距離南京還很遠,他認為等到欽差到達南京城後,自己再出來迎接也不遲。
現場還有那位南京鎮守太監韓讚周,以及其他勳貴官員等等。
相比之下,上海縣令馮斌隻能排在最後一排,低著頭看著前麵人的屁股。
更糟糕的是,搭建的涼棚似乎有些不夠大,到了馮斌這裏,他的身體有一半都暴露在陽光下,忍受著炎炎烈日的炙烤。
正在昏昏欲睡中的馮斌,突然被一聲響亮的聲音驚醒,那聲音就像打雷一樣。
他以為自己還沒睡醒,但很快意識到那可能是大船上的汽笛聲。
就在這時,一名明軍士兵氣喘籲籲地跑過來,大聲喊道。
“來了,來了,諸位大人!欽差魏大老爺來了!”
這句唿喊聲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讓馮斌立刻清醒過來。
他連忙站起來,踮起腳尖朝黃浦江邊望去。
突然,他看到江麵上出現了十幾艘奇怪形狀的西洋船隻,這些船的桅杆、舷窗和炮台都掛滿了五彩斑斕的小布條,隨風飄揚,非常漂亮。
一群身穿明朝官服和軍服的人站在高高的甲板上,朝著岸邊招手。
他們周圍簇擁著一群好奇的高鼻子、深眼睛、金發碧眼的西洋人。
這種景象在大明王朝是從未見過的。
馮斌心中暗自嘀咕,然後跟上官員們一同前往江邊碼頭的接官彩棚。
在這個碼頭上,有一座用石頭砌成的台階,一直延伸到鵝卵石鋪就的大壩上。
從這裏,伸出了三道寬闊的跳板,與一堆用作臨時囤船的、紮得十分結實的木筏相連。
這些準備工作都是為了確保魏忠賢這位天使大人能夠舒適地登上岸來。當地的官員和士紳們為此可謂是煞費苦心。
德弗裏斯洋娃娃的模樣就像一個剝了皮的雞蛋一樣,他的皮膚光滑細膩,讓魏忠賢感到格外親切和開心。
這位年輕的荷蘭人就有幸成為魏忠賢的隨從,參與了這次迎接欽差的盛大儀式。
德佛裏斯在他的遊記中詳細描述了明朝地方官員如何迎接天使的場景。
這段記錄後來被西方的君王所借鑒,並試圖將其作為一種加強中央集權的手段。
然而,他們隻是學到了表麵功夫,卻無法真正實現像明國人那樣大一統和中央集權的治國方式。
因為這背後涉及到更深層次的政治製度、文化傳統和社會結構等因素,需要更全麵的改革和調整。
當大明朝踏入大航海時代後,歐洲各國之間依然存在著複雜的矛盾與利益糾葛,難以形成統一的力量來對抗大明朝。
每個國家都麵臨著資源有限、實力不足等問題,無法單獨與大明朝相抗衡。
這種局麵使得西方國家陷入了一種深深的絕望之中。
然而,這一切都是後來發生的事情。
現在讓我們將目光聚焦到德佛裏斯的遊記上。
\"非常榮幸能夠成為大明魏大人的臨時侍從,陪伴他在大明的江南度過一段令人難忘的時光。
當然,按照大明的規矩,我應該稱唿他為魏廠公,但為了方便各位讀者的理解,我將統稱他為魏大人。
對於那些對這本書感興趣的歐洲朋友們來說,如果你們想要親身體驗大明帝國的魅力,不妨親自前往大明帝國一探究竟。
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請確保你們的國家並未與大明帝國開戰,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在我眼中,這位年紀輕輕卻又顯得有些老成的大明大皇帝陛下,擁有著極其強烈的擴張領土的欲望,同時也具備與之相匹配的眼界與實力。
未來的大明帝國擁有著無限的潛力,它區別於任何一個歐洲的文明國家。”
就這樣,一個月的時間悄然過去,聯合船隊的旅程依然平靜無事。
這一個多月的時光,對於那些泛波海上樂逍遙的人來說,比如魏忠賢,日子過得相當愜意。
然而,對於某些江南縉紳而言,情況卻並非如此。
他們原本埋伏在臨清府、濟寧州、清江浦等地的運河要衝之處,企圖伏擊欽差大人必經之路。
伏擊欽差大人,說起來是天方夜譚,可是想想也不是那麽難以實現的,特別是這個時期已經是明朝朝廷把控地方力度最弱的時候。
但這些地方的探子和打手們紛紛迴報說,這支幾千人的欽差隊伍竟然離奇失蹤了!
他們每天蹲守在運河邊上,始終未能等到從北方駛來的官船。
正當江南縉紳們感到困惑不解時,突然傳來了欽差即將抵達鬆江府的消息。
南直隸鬆江府上海縣,這裏正是大明科學院院長、上柱國、文淵閣大學士徐光啟的故鄉,也是徐階徐閣老的故鄉,上海縣也叫華亭。
此時的上海縣遠非後世那個繁華都市可比,更無法與世界一流大都市相提並論。
上海縣縣城門口,地麵上已經是黃土覆蓋,清水淨道,看起來很是整潔幹淨,那些青苔和雜草都看不見了。
兩旁站立著一群穿著官服的人,他們的表情嚴肅莊重,但又帶著一些虛偽和諂媚。
這些人就是所謂的“衣冠禽獸”,他們雖然身居高位,但沒幾個有真正的道德和良心。
這時候的官場,誰不貪汙腐敗誰就是王八蛋。
不遠處,是儀仗鹵簿和敲鑼打鼓的樂隊,還有幾抬裝飾華麗的轎子。
這些都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欽差大臣準備的。
在這群衣冠禽獸中,除了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之外,其他五部尚書都親自前來迎接。
南京作為明朝的留都,也設有六部,但其中以兵部最為重要,因為它掌握著一定的兵權,其餘五部不是擺設,也是離擺設不遠了。
呂維祺在天啟年間曾因得罪了魏忠賢的閹黨而被罷官,因此對魏忠賢心懷芥蒂。
此次他特意選擇不來迎接欽差,就是要給魏忠賢一個小小的下馬威。
畢竟這裏是上海縣,距離南京還很遠,他認為等到欽差到達南京城後,自己再出來迎接也不遲。
現場還有那位南京鎮守太監韓讚周,以及其他勳貴官員等等。
相比之下,上海縣令馮斌隻能排在最後一排,低著頭看著前麵人的屁股。
更糟糕的是,搭建的涼棚似乎有些不夠大,到了馮斌這裏,他的身體有一半都暴露在陽光下,忍受著炎炎烈日的炙烤。
正在昏昏欲睡中的馮斌,突然被一聲響亮的聲音驚醒,那聲音就像打雷一樣。
他以為自己還沒睡醒,但很快意識到那可能是大船上的汽笛聲。
就在這時,一名明軍士兵氣喘籲籲地跑過來,大聲喊道。
“來了,來了,諸位大人!欽差魏大老爺來了!”
這句唿喊聲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讓馮斌立刻清醒過來。
他連忙站起來,踮起腳尖朝黃浦江邊望去。
突然,他看到江麵上出現了十幾艘奇怪形狀的西洋船隻,這些船的桅杆、舷窗和炮台都掛滿了五彩斑斕的小布條,隨風飄揚,非常漂亮。
一群身穿明朝官服和軍服的人站在高高的甲板上,朝著岸邊招手。
他們周圍簇擁著一群好奇的高鼻子、深眼睛、金發碧眼的西洋人。
這種景象在大明王朝是從未見過的。
馮斌心中暗自嘀咕,然後跟上官員們一同前往江邊碼頭的接官彩棚。
在這個碼頭上,有一座用石頭砌成的台階,一直延伸到鵝卵石鋪就的大壩上。
從這裏,伸出了三道寬闊的跳板,與一堆用作臨時囤船的、紮得十分結實的木筏相連。
這些準備工作都是為了確保魏忠賢這位天使大人能夠舒適地登上岸來。當地的官員和士紳們為此可謂是煞費苦心。
德弗裏斯洋娃娃的模樣就像一個剝了皮的雞蛋一樣,他的皮膚光滑細膩,讓魏忠賢感到格外親切和開心。
這位年輕的荷蘭人就有幸成為魏忠賢的隨從,參與了這次迎接欽差的盛大儀式。
德佛裏斯在他的遊記中詳細描述了明朝地方官員如何迎接天使的場景。
這段記錄後來被西方的君王所借鑒,並試圖將其作為一種加強中央集權的手段。
然而,他們隻是學到了表麵功夫,卻無法真正實現像明國人那樣大一統和中央集權的治國方式。
因為這背後涉及到更深層次的政治製度、文化傳統和社會結構等因素,需要更全麵的改革和調整。
當大明朝踏入大航海時代後,歐洲各國之間依然存在著複雜的矛盾與利益糾葛,難以形成統一的力量來對抗大明朝。
每個國家都麵臨著資源有限、實力不足等問題,無法單獨與大明朝相抗衡。
這種局麵使得西方國家陷入了一種深深的絕望之中。
然而,這一切都是後來發生的事情。
現在讓我們將目光聚焦到德佛裏斯的遊記上。
\"非常榮幸能夠成為大明魏大人的臨時侍從,陪伴他在大明的江南度過一段令人難忘的時光。
當然,按照大明的規矩,我應該稱唿他為魏廠公,但為了方便各位讀者的理解,我將統稱他為魏大人。
對於那些對這本書感興趣的歐洲朋友們來說,如果你們想要親身體驗大明帝國的魅力,不妨親自前往大明帝國一探究竟。
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請確保你們的國家並未與大明帝國開戰,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在我眼中,這位年紀輕輕卻又顯得有些老成的大明大皇帝陛下,擁有著極其強烈的擴張領土的欲望,同時也具備與之相匹配的眼界與實力。
未來的大明帝國擁有著無限的潛力,它區別於任何一個歐洲的文明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