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田貴妃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到此處,田宏遇不禁冷汗淋漓。真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自己自詡精明無比的人,也是被花花銀幣迷了眼睛。
田爾耕毫不猶豫地直接向魏忠賢跪了下來,表示自己對欽差大人的敬意和感謝,同時也是對崇禎皇帝的臣服。
畢竟,在這種情況下,跪拜並不丟人。
“多謝廠公大人點撥,卑職險些被豬油蒙了心。
卑職的田氏商行可以繳納稅金五十萬銀幣,這是賬麵上所有的現銀了。
若是廠公大人還需要,卑職可以去別的商會商行去拆借。”
這下子田宏遇的姿態就放得很低了。
魏忠賢一聽這話,就明白田宏遇自個兒已經想明白了,他也就收迴了已經拿在袖口處的,廠衛收集的田宏遇和揚州一些士紳交往的黑材料。
魏忠賢笑道:“這才對嘛。都是自家人,田國丈今天捧了咱家的場,那就是捧了皇爺的場。
您還愁以後皇爺不記著您的好?
還是快快起來,田國丈。
跪一下就行了,不用一直跪著。
咱家會把您的一片心意轉交給陛下的。”
到了此刻,魏忠賢臉上的笑容都沒有消散過,也沒有站起身來。
對於魏忠賢而言,這些外戚們有何能耐。
他們不過是在高高在上的皇權之下難以施展身手罷了,就是人中龍鳳,那也要在製度的框架下盤出一個好看的造型。
如今聖上開創了先例,允許一個妃子的父親涉足經營皇家產業,那就應該小心謹慎、唯命是從才對。
而非羽翼未豐便妄圖賣弄,徒增笑柄。
大明朝之所以未曾出現過於極端、危及皇帝性命安全的外戚與宦官專權現象,關鍵在於一種潛在的製衡機製。
這位田妃的父親,日後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多著呢。
田宏遇急忙起身,再度拱手道謝。
“卑職多謝廠公一番肺腑之言,待到此事了結,卑職另有心意,願獻於二位公公。”
魏忠賢眼見田宏遇已受夠教訓,是時候給他一點甜頭嚐嚐了。
於是他取出一封信函,遞給了田宏遇。
“此乃田妃托付咱家轉交田國丈的一封家書。
放心,咱家知道裏麵是好事情,咱家在此先向田國丈道喜了。”
田宏遇迫不及待地接過書信,魏忠賢笑著說道。
“既然是恭喜的話,那麽信上一定是好消息。田國丈不要那麽小心翼翼才是。”
果然,田宏遇看了幾行字後,臉上露出欣喜若狂的表情,之前沮喪的神色瞬間消失不見。
他興奮地對兩人說道。
“兩位公公,這上海縣實在是太小了,連一家像樣的酒樓都沒有。
等兩位公公到了金陵城,卑職會包下鍾鼓樓旁邊的醉仙樓整整三天三夜,請兩位公公和手下的兄弟們盡情享用美食……”
說完,他便興高采烈地離開了。
此時,縣衙後麵的庭院裏隻剩下魏忠賢和韓讚周兩個人。
韓讚周好奇地問:“廠公大人,不知道這田國丈在書信中看到了什麽好消息,竟然如此高興,甚至忘記了繳納商稅的肉痛,那可是他田家自己的產業,還要在醉仙樓包場三天三夜。
魏公公,您可能不知道,這醉仙樓的一桌酒席至少要花費十枚銀幣呢!
這次咱們這位財神爺可真是大出血了啊!”
魏忠賢笑一笑,臉上露出一副深以為然的表情。
“他這是應該做的。那封書信裏提到,他的女兒田妃自個兒爭氣,前些日子剛剛被皇爺冊封為皇貴妃。
他這不是得拿出一些本錢來,請請我們這些無根之人,也就是在宮中伺候皇爺的人嘛。
畢竟,他也希望自己未來可能有的外孫,能夠在宮中得到更好的照顧和保護。”
韓讚周聽了魏忠賢的話,臉上露出驚訝之色:“這田貴妃,我記得她好像並沒有給皇爺懷上龍種吧?”
魏忠賢微微一笑,語氣帶著一絲不屑地迴答道。
“要不然怎麽說田貴妃深得皇爺的寵愛呢。
如果換作其他普通的妃子,就算是懷上了龍種,也不一定能夠輕易晉升為貴妃。
有些妃子就算懷上了龍種,最多也隻能得到一個嬪的封號罷了。
而田國丈確實會教育女兒,讓田貴妃能夠討得皇爺的歡心。
沒有懷龍種,就得了一個皇貴妃的封號,這要是懷了龍種,那還了得。
要知道這周家········”
兩個太監又是一陣閑話,這才說到了魏忠賢的江南任務上。
韓讚周從袖口裏抽出來一個小冊子,神秘兮兮地說道:“廠公大人,給您瞧瞧這個。”
魏忠賢好奇地接過小冊子,隻見上麵赫然寫著幾個字——《江南縉紳百官名望錄》。
魏忠賢饒有興致地翻開這本小冊子,發現裏麵密密麻麻寫滿了人名,每個名字後麵都詳細記載了其家族背景、祖籍所在地以及與其他官員之間的關係。
每頁或者半頁就是一個家族的介紹,包括該家族中有哪些人正在擔任官職,職位品級如何,又有哪些人已經致仕迴家成了官紳,此外還記錄了家族中的姻親和表親等關係網。
魏忠賢仔細閱讀著這些信息,心中不禁感歎,這簡直比京城的官場還要複雜。
突然,他在眾多人名中看到了兩個熟悉的麵孔,一個是翰林院掌院學士文震孟,另一個則是翰林院修撰黃道周。
魏忠賢對他們並不陌生,因為在京城時,他就已經了解到這兩人的一些情況。
不過,他並沒有過多關注這些細節,隻是大致瀏覽了一下,覺得與自己之前掌握的情況並無太大差異。
這些江南士紳之間關係錯綜複雜,他們通過科舉、婚姻、推薦和師生關係等手段相互勾結,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
即使是大明皇帝也對其深感忌憚。
在這些人中,或許存在一些真正讀聖賢書、行聖賢之事的正人君子,但更多的卻是自私自利、蠅營狗苟之人。
據估計,大明朝超過半數的財富可能都集中在這裏。
而現在,魏忠賢即將開啟這座財富之門,他是需要一把鑰匙,還是直接揮舞著鎬子,破門而入。
田爾耕毫不猶豫地直接向魏忠賢跪了下來,表示自己對欽差大人的敬意和感謝,同時也是對崇禎皇帝的臣服。
畢竟,在這種情況下,跪拜並不丟人。
“多謝廠公大人點撥,卑職險些被豬油蒙了心。
卑職的田氏商行可以繳納稅金五十萬銀幣,這是賬麵上所有的現銀了。
若是廠公大人還需要,卑職可以去別的商會商行去拆借。”
這下子田宏遇的姿態就放得很低了。
魏忠賢一聽這話,就明白田宏遇自個兒已經想明白了,他也就收迴了已經拿在袖口處的,廠衛收集的田宏遇和揚州一些士紳交往的黑材料。
魏忠賢笑道:“這才對嘛。都是自家人,田國丈今天捧了咱家的場,那就是捧了皇爺的場。
您還愁以後皇爺不記著您的好?
還是快快起來,田國丈。
跪一下就行了,不用一直跪著。
咱家會把您的一片心意轉交給陛下的。”
到了此刻,魏忠賢臉上的笑容都沒有消散過,也沒有站起身來。
對於魏忠賢而言,這些外戚們有何能耐。
他們不過是在高高在上的皇權之下難以施展身手罷了,就是人中龍鳳,那也要在製度的框架下盤出一個好看的造型。
如今聖上開創了先例,允許一個妃子的父親涉足經營皇家產業,那就應該小心謹慎、唯命是從才對。
而非羽翼未豐便妄圖賣弄,徒增笑柄。
大明朝之所以未曾出現過於極端、危及皇帝性命安全的外戚與宦官專權現象,關鍵在於一種潛在的製衡機製。
這位田妃的父親,日後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多著呢。
田宏遇急忙起身,再度拱手道謝。
“卑職多謝廠公一番肺腑之言,待到此事了結,卑職另有心意,願獻於二位公公。”
魏忠賢眼見田宏遇已受夠教訓,是時候給他一點甜頭嚐嚐了。
於是他取出一封信函,遞給了田宏遇。
“此乃田妃托付咱家轉交田國丈的一封家書。
放心,咱家知道裏麵是好事情,咱家在此先向田國丈道喜了。”
田宏遇迫不及待地接過書信,魏忠賢笑著說道。
“既然是恭喜的話,那麽信上一定是好消息。田國丈不要那麽小心翼翼才是。”
果然,田宏遇看了幾行字後,臉上露出欣喜若狂的表情,之前沮喪的神色瞬間消失不見。
他興奮地對兩人說道。
“兩位公公,這上海縣實在是太小了,連一家像樣的酒樓都沒有。
等兩位公公到了金陵城,卑職會包下鍾鼓樓旁邊的醉仙樓整整三天三夜,請兩位公公和手下的兄弟們盡情享用美食……”
說完,他便興高采烈地離開了。
此時,縣衙後麵的庭院裏隻剩下魏忠賢和韓讚周兩個人。
韓讚周好奇地問:“廠公大人,不知道這田國丈在書信中看到了什麽好消息,竟然如此高興,甚至忘記了繳納商稅的肉痛,那可是他田家自己的產業,還要在醉仙樓包場三天三夜。
魏公公,您可能不知道,這醉仙樓的一桌酒席至少要花費十枚銀幣呢!
這次咱們這位財神爺可真是大出血了啊!”
魏忠賢笑一笑,臉上露出一副深以為然的表情。
“他這是應該做的。那封書信裏提到,他的女兒田妃自個兒爭氣,前些日子剛剛被皇爺冊封為皇貴妃。
他這不是得拿出一些本錢來,請請我們這些無根之人,也就是在宮中伺候皇爺的人嘛。
畢竟,他也希望自己未來可能有的外孫,能夠在宮中得到更好的照顧和保護。”
韓讚周聽了魏忠賢的話,臉上露出驚訝之色:“這田貴妃,我記得她好像並沒有給皇爺懷上龍種吧?”
魏忠賢微微一笑,語氣帶著一絲不屑地迴答道。
“要不然怎麽說田貴妃深得皇爺的寵愛呢。
如果換作其他普通的妃子,就算是懷上了龍種,也不一定能夠輕易晉升為貴妃。
有些妃子就算懷上了龍種,最多也隻能得到一個嬪的封號罷了。
而田國丈確實會教育女兒,讓田貴妃能夠討得皇爺的歡心。
沒有懷龍種,就得了一個皇貴妃的封號,這要是懷了龍種,那還了得。
要知道這周家········”
兩個太監又是一陣閑話,這才說到了魏忠賢的江南任務上。
韓讚周從袖口裏抽出來一個小冊子,神秘兮兮地說道:“廠公大人,給您瞧瞧這個。”
魏忠賢好奇地接過小冊子,隻見上麵赫然寫著幾個字——《江南縉紳百官名望錄》。
魏忠賢饒有興致地翻開這本小冊子,發現裏麵密密麻麻寫滿了人名,每個名字後麵都詳細記載了其家族背景、祖籍所在地以及與其他官員之間的關係。
每頁或者半頁就是一個家族的介紹,包括該家族中有哪些人正在擔任官職,職位品級如何,又有哪些人已經致仕迴家成了官紳,此外還記錄了家族中的姻親和表親等關係網。
魏忠賢仔細閱讀著這些信息,心中不禁感歎,這簡直比京城的官場還要複雜。
突然,他在眾多人名中看到了兩個熟悉的麵孔,一個是翰林院掌院學士文震孟,另一個則是翰林院修撰黃道周。
魏忠賢對他們並不陌生,因為在京城時,他就已經了解到這兩人的一些情況。
不過,他並沒有過多關注這些細節,隻是大致瀏覽了一下,覺得與自己之前掌握的情況並無太大差異。
這些江南士紳之間關係錯綜複雜,他們通過科舉、婚姻、推薦和師生關係等手段相互勾結,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
即使是大明皇帝也對其深感忌憚。
在這些人中,或許存在一些真正讀聖賢書、行聖賢之事的正人君子,但更多的卻是自私自利、蠅營狗苟之人。
據估計,大明朝超過半數的財富可能都集中在這裏。
而現在,魏忠賢即將開啟這座財富之門,他是需要一把鑰匙,還是直接揮舞著鎬子,破門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