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錦囊三妙計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韓公公,您實在辛苦。隻要您能穩定住金陵城的局勢,確保金陵留都不亂,那麽其餘的事情就無需您費心了。\"
\"魏公公,您太客氣了。我們都是為皇上辦事,哪有什麽辛苦不辛苦的。
到那時,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咱家也會陪著您一同前行。
不過在出發前,還請魏公公講講您收取商稅的計劃,這樣咱家這個給您打輔助,敲邊鼓的人才能心中有數啊。\"韓讚周的話說的在理,自己人總是要先通氣的。
魏忠賢聽到這句話後,緩緩地放下手中捧著的玉盞,然後慢慢地站起身來。
他身材高大,站起來時頭部幾乎能夠碰到院子裏的葡萄藤。
魏忠賢伸出手摘下一串紅得發黑、汁水飽滿的葡萄,先摘下一顆,沒有清洗就直接放進了嘴裏。
他一邊咀嚼著,一邊搖晃著頭,似乎在細細品味其中的甜美滋味。
\"這南方的葡萄果然比京城的葡萄更美味,甜得讓人陶醉。\"
\"確實如此,如果魏公公再來晚十幾天,恐怕隻能品嚐到腐爛的葡萄了。\"
韓讚周看到魏忠賢並沒有急於迴答他的問題,他也不著急。
畢竟,他是南京鎮守太監,接到的密旨就是要全力配合魏忠賢。
現在該著急的應該是魏忠賢。
距離魏忠賢和崇禎皇帝約定的一年期限,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但目前卻什麽都還沒做,時間 就已經走過去一個多月了。
“是啊,果子熟了,就要抓緊摘下來,正所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魏忠賢抓著一串葡萄,重新坐在藤椅上,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韓公公看咱家不急,其實是咱家早就已經胸有成竹。
在京城的時候,皇爺就已經給咱家想好了三條錦囊妙計。
所以咱家才能如此氣定神閑。”
韓讚周聞言,心中暗自一驚,心想這老狐狸果然有後手,但表麵上卻裝作不動聲色地問道。
“哦,皇爺都說了什麽?”
魏忠賢笑了笑,故作神秘地說道。
“三條妙計分急、中、緩,韓公公想聽哪一條?”
韓讚周皺了皺眉,他實在受不了魏忠賢這種故弄玄虛的態度,不客氣地說。
“魏公公就不要學《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那一套了。
天色不早了,咱家還有公務在身,不能聽您魏公公一直在這裏賣關子不是?”
魏忠賢見韓讚周動怒,知道自己再拖下去可能會適得其反,便不再磨蹭,開口道。
“韓公公還是心急,好了,聽咱家慢慢說。”魏忠賢不急不緩地說道。
“這第一條妙計就是急的。咱們先在揚州找到一票子鹽商,再到蘇州找到一票子絲商,然後去金陵找到一票子開礦場的勳貴,最後再到海邊搜羅一票子海商。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有錢。
咱家一家家上門,一戶戶收取商稅,當場開具稅票,誰要是不給,咱家就當場抄家!”
魏忠賢說話的口氣,活脫脫就是一個土匪頭子。
韓讚周聽了第一條妙計,手中一哆嗦,薄胎透亮的汝窯瓷茶杯就掉落到了地上,隻聽咣當一聲摔得粉碎。
他瞪大了眼睛,用著難以置信的眼光看著魏忠賢。
“魏公公,這條妙計當真是皇爺所想的?”
韓讚周的聲音有些顫抖,似乎還沒有從震驚中迴過神來。
魏忠賢微微一笑,點了點頭。
“自然是皇爺想出來的,否則咱家也不敢如此行事。”
“魏公公啊!
您難道不知道嗎?
就算您的妙計還沒開始實施,僅僅是您以欽差的身份在城牆上張貼一個告示,都會引起整個江南地區的軒然大波。
而您這樣做,無疑是將自己與整個江南的官紳地主對立起來。
您真的認為,僅憑您所帶來的數千名家丁和潑皮無賴,就能在江南橫行無忌嗎?
如果您逼得那些官員和紳士們無路可走,他們甚至可能會聯合起來,秘密將您這位欽差以及您的數千人全部殺光。
不要懷疑,他們在江南有這個能量。
到那時,大不了他們隻需找幾個替罪羊來承擔責任,就如同《五人墓碑記》中的那樣。
您死之後,皇爺會為了您,直接派軍隊屠滅所有的江南士紳嗎?
那根本是不可能的,您這就算是白死。”
魏忠賢聽完韓讚周的話後,竟然點了點頭,表示十分讚同他的觀點。
“正因如此,這條妙計才是急策嘛。
因此,皇爺才特意讓您這位江南的大管家、掌管軍隊的大管家前來,希望到時能保護咱家周全。
以防有人狗急跳牆,煽動那些市民百姓發動暴亂,抗拒繳稅。
畢竟,咱家在天啟皇爺時期已經吃過蘇州民變的苦頭。
再說這條急策也不一定要施行,咱家不是和您韓公公商議嘛。”
韓讚周聽了魏忠賢的話,還想爭辯一二,但隨即又頹然一笑。
“這是不是條妙計先不說,卻也符合咱們皇爺的秉性。”
“什麽秉性?”
魏忠賢有點好奇,他自認為自己和崇禎皇帝相處這麽久了,應該很了解這位新皇爺才對,但此刻卻覺得自己好像一直都沒有真正了解過崇禎皇帝的秉性到底是什麽。
韓讚周莫名其妙地看了一眼魏忠賢,眼中充滿了疑惑和不解,仿佛在質疑他為何連這點事都不明白,既然不明白那就不該問,魏公公你越界了。
僅僅隻是這一眼,便讓魏忠賢恍然大悟。
“嘻嘻嘻……”魏忠賢尷尬地笑了起來,連忙解釋道。
“好好好,咱家不問,咱家就不該問。
咱家接著說第二條妙計。
這第二條妙計就是釜底抽薪。
你知道嗎,為什麽咱們皇爺和朝廷會那麽忌憚這些江南士紳,會忌憚蘇州民變這樣的抗稅暴動?
那是因為這代表了民意,這代表了民心,這是一股不可控的洪流,一旦爆發出來,便會如洪水猛獸一般,脫離了官府的控製,而被士紳牢牢把控。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這股洪流引導到我們想要的方向上去,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魏公公,您太客氣了。我們都是為皇上辦事,哪有什麽辛苦不辛苦的。
到那時,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咱家也會陪著您一同前行。
不過在出發前,還請魏公公講講您收取商稅的計劃,這樣咱家這個給您打輔助,敲邊鼓的人才能心中有數啊。\"韓讚周的話說的在理,自己人總是要先通氣的。
魏忠賢聽到這句話後,緩緩地放下手中捧著的玉盞,然後慢慢地站起身來。
他身材高大,站起來時頭部幾乎能夠碰到院子裏的葡萄藤。
魏忠賢伸出手摘下一串紅得發黑、汁水飽滿的葡萄,先摘下一顆,沒有清洗就直接放進了嘴裏。
他一邊咀嚼著,一邊搖晃著頭,似乎在細細品味其中的甜美滋味。
\"這南方的葡萄果然比京城的葡萄更美味,甜得讓人陶醉。\"
\"確實如此,如果魏公公再來晚十幾天,恐怕隻能品嚐到腐爛的葡萄了。\"
韓讚周看到魏忠賢並沒有急於迴答他的問題,他也不著急。
畢竟,他是南京鎮守太監,接到的密旨就是要全力配合魏忠賢。
現在該著急的應該是魏忠賢。
距離魏忠賢和崇禎皇帝約定的一年期限,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但目前卻什麽都還沒做,時間 就已經走過去一個多月了。
“是啊,果子熟了,就要抓緊摘下來,正所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魏忠賢抓著一串葡萄,重新坐在藤椅上,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韓公公看咱家不急,其實是咱家早就已經胸有成竹。
在京城的時候,皇爺就已經給咱家想好了三條錦囊妙計。
所以咱家才能如此氣定神閑。”
韓讚周聞言,心中暗自一驚,心想這老狐狸果然有後手,但表麵上卻裝作不動聲色地問道。
“哦,皇爺都說了什麽?”
魏忠賢笑了笑,故作神秘地說道。
“三條妙計分急、中、緩,韓公公想聽哪一條?”
韓讚周皺了皺眉,他實在受不了魏忠賢這種故弄玄虛的態度,不客氣地說。
“魏公公就不要學《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那一套了。
天色不早了,咱家還有公務在身,不能聽您魏公公一直在這裏賣關子不是?”
魏忠賢見韓讚周動怒,知道自己再拖下去可能會適得其反,便不再磨蹭,開口道。
“韓公公還是心急,好了,聽咱家慢慢說。”魏忠賢不急不緩地說道。
“這第一條妙計就是急的。咱們先在揚州找到一票子鹽商,再到蘇州找到一票子絲商,然後去金陵找到一票子開礦場的勳貴,最後再到海邊搜羅一票子海商。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有錢。
咱家一家家上門,一戶戶收取商稅,當場開具稅票,誰要是不給,咱家就當場抄家!”
魏忠賢說話的口氣,活脫脫就是一個土匪頭子。
韓讚周聽了第一條妙計,手中一哆嗦,薄胎透亮的汝窯瓷茶杯就掉落到了地上,隻聽咣當一聲摔得粉碎。
他瞪大了眼睛,用著難以置信的眼光看著魏忠賢。
“魏公公,這條妙計當真是皇爺所想的?”
韓讚周的聲音有些顫抖,似乎還沒有從震驚中迴過神來。
魏忠賢微微一笑,點了點頭。
“自然是皇爺想出來的,否則咱家也不敢如此行事。”
“魏公公啊!
您難道不知道嗎?
就算您的妙計還沒開始實施,僅僅是您以欽差的身份在城牆上張貼一個告示,都會引起整個江南地區的軒然大波。
而您這樣做,無疑是將自己與整個江南的官紳地主對立起來。
您真的認為,僅憑您所帶來的數千名家丁和潑皮無賴,就能在江南橫行無忌嗎?
如果您逼得那些官員和紳士們無路可走,他們甚至可能會聯合起來,秘密將您這位欽差以及您的數千人全部殺光。
不要懷疑,他們在江南有這個能量。
到那時,大不了他們隻需找幾個替罪羊來承擔責任,就如同《五人墓碑記》中的那樣。
您死之後,皇爺會為了您,直接派軍隊屠滅所有的江南士紳嗎?
那根本是不可能的,您這就算是白死。”
魏忠賢聽完韓讚周的話後,竟然點了點頭,表示十分讚同他的觀點。
“正因如此,這條妙計才是急策嘛。
因此,皇爺才特意讓您這位江南的大管家、掌管軍隊的大管家前來,希望到時能保護咱家周全。
以防有人狗急跳牆,煽動那些市民百姓發動暴亂,抗拒繳稅。
畢竟,咱家在天啟皇爺時期已經吃過蘇州民變的苦頭。
再說這條急策也不一定要施行,咱家不是和您韓公公商議嘛。”
韓讚周聽了魏忠賢的話,還想爭辯一二,但隨即又頹然一笑。
“這是不是條妙計先不說,卻也符合咱們皇爺的秉性。”
“什麽秉性?”
魏忠賢有點好奇,他自認為自己和崇禎皇帝相處這麽久了,應該很了解這位新皇爺才對,但此刻卻覺得自己好像一直都沒有真正了解過崇禎皇帝的秉性到底是什麽。
韓讚周莫名其妙地看了一眼魏忠賢,眼中充滿了疑惑和不解,仿佛在質疑他為何連這點事都不明白,既然不明白那就不該問,魏公公你越界了。
僅僅隻是這一眼,便讓魏忠賢恍然大悟。
“嘻嘻嘻……”魏忠賢尷尬地笑了起來,連忙解釋道。
“好好好,咱家不問,咱家就不該問。
咱家接著說第二條妙計。
這第二條妙計就是釜底抽薪。
你知道嗎,為什麽咱們皇爺和朝廷會那麽忌憚這些江南士紳,會忌憚蘇州民變這樣的抗稅暴動?
那是因為這代表了民意,這代表了民心,這是一股不可控的洪流,一旦爆發出來,便會如洪水猛獸一般,脫離了官府的控製,而被士紳牢牢把控。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這股洪流引導到我們想要的方向上去,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助力,而不是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