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4章 摸不著頭腦
農家小子的古代上進日常 作者:冬眠中的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張衛手中的燒夷瓶拋出,下一刻,木頭人身上穿的衣物同樣被點燃,即使有三丈多的距離,還是能夠看的出竄起的火苗格外猛烈,瞬間就將整個木頭人吞噬。
而在場的人此刻最為關心的並不是這個燒夷瓶威力肉眼可見的比上一個強,而是根本沒有看到點火,就突然間燃燒了起來。
他們一直關注著那個護衛的動作,並沒有發現任何與火接觸的跡象。
所以究竟是怎麽燃起來的,他們一點思路都沒有。難不成是最後一個木頭人有什麽問題?
眾人雖然百思不得其解,但神情並沒有什麽變化,顯得很平靜。當然,這些人中,隻有王茂平是真平靜,平靜的說了一句:“看起來效果還不錯。”
隨後邁開步伐,向著木頭人而去。除了第一個木頭人完好無損之外,其他的木頭人如今都可以用麵目全非形容。
尤其是最後一個,如今火焰還沒有熄滅,火油的味道掩蓋了其他氣味,讓王茂平也沒有辦法去猜出孟遠生究竟是怎麽做到的。
其他人也在看著燒夷瓶對木頭人所造成的傷害,時不時瞟一眼王茂平。這位王知府不打算讓手下人揭曉答案嗎?
“給我一個!”
王茂平的話音剛落,孟遠生便趕忙從不遠處的箱子中取了一個過來。
拿在手上,還是有些分量的。張衛能夠拋出十多米,他估計是夠嗆。
向著空曠的地方扔出,隨著陶瓶碎裂,地上猛的竄出一股火焰,隨後劇烈燃燒起來。
其他人也都明白了過來,隻要陶瓶碎裂,就能夠冒出火焰,所以並不需要引線點燃。可對於為什麽碎裂就有火焰出現,仍舊沒有任何思緒。
“所以是怎麽做到的?”王茂平終於問出了其他人都關心的問題。
“迴大人,陶瓶中有兩隻套起來的陶管,管中分別裝著紫黑土與酒醇。”孟遠生用一句話給出了解釋。
“原來如此,是紫黑土啊!”王茂平當即明白了過來是紫黑土與酒醇發生了反應。
但是,他明白了,其他人卻沒有明白過來,怎麽就原來如此了。紫黑土是什麽,酒醇又是什麽?這名字怎麽從來沒有聽說過。
“這紫黑土是什麽?”周終铖忍不住發問道。別告訴他是一種紫黑色的土。
“迴指揮同知大人,是從土子中得到的一種紫黑色的土。”孟遠生禮行的很恭敬,迴答嘛則是簡單明了。
而周終铖隻能迴了一句原來如此,隨後覺得有些不甘心,又補充了一問:“你是怎麽發現的呢?”
“其實不是草民發現的——”
發現孟遠生好像有些為難,還看了王知府一眼,周終铖覺得也許發現的過程並不好向外人透露,那他也不準備刨根問底了:“本官也隻是隨口一問。”
“其實是小女在做陶罐時無意發現土子混入灰水中變了色。”也不算是什麽需要保守的秘密,是他閨女歪打正著而已。隻是孟遠生還是太實誠了些。
“原來如此,果然是虎父無犬女啊!”周終铖沒有想到,發現的過程竟然是這樣的。
人家孩子做陶罐還能有這樣的發現,看來是隨了父親的好運氣。這運氣也是可以傳給子女的嗎?
王茂平的運氣還真是讓人有些羨慕!
“哪裏,哪裏。”王茂平並不知道人家口中的虎父無犬女指的是運氣,趕緊謙虛了一嘴。
“那酒醇又是什麽?”
“迴指揮同知大人,就是從酒裏得到的。”孟遠生的迴答依舊簡短,再次得到了周終铖的一句原來如此,隻不過這次對方沒有繼續問下去。
庾察站在旁邊像一個旁觀者,孟遠生給出的解釋也沒有能聽懂,但這並不影響他覺得這個燒夷瓶神奇,會在關鍵時刻發揮用處。同時也粗略的知道了這個叫孟遠生的人身上的才能。
這樣的人,如果能為邊軍所用的話,沒準會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
而王茂平並不知道,庾察也升起了一絲挖牆腳的心思,看天上的日頭已經被遠處的青山吞了一小塊,便提議迴城。反正他今天出城的目的已經完成。
按照他原來的計劃,迴到府衙以後,還需要處理一會兒公務。看著周終铖一行人,便知道應該是沒有辦法實現了。
不管是不是遠道而來,設宴款待都是必不可少的。如今隻希望,這些人找自己並不是因為有什麽事情發生,或者有什麽任務落在自己的頭上。
因為都是有意要拉近關係,宴席還是賓主盡歡的,無論是周終铖還是庾察,都沒有提及見他的目的,仿佛隻是為了敘敘舊而已。
直到晚宴散去,王茂平仍舊有些摸不著頭腦。
將人送到驛館之後,王茂平原本想要詢問一下私交不錯的吳憫林,但看對方的臉上已經浮現了醉態也隻能作罷。
“到底是什麽情況?”
即使迴到了府衙,王茂平仍舊因為摸不著頭腦,而感到困擾。難不成真的隻是來看看他這個人?
第二天,王茂平聽到庾察來訪的消息時,明白到了揭曉答案的時刻。這位果然是帶著目的來的。
“見過王大人!”庾察身後還跟著吳憫林以及兩個兵卒。
“庾千戶不用多禮,坐!”王茂平麵帶微笑,等待對方引入正題。
“在下這次過來除了押運邊軍所需的武器之外,其實也是有意要拜訪王大人。”
“林江的官員與百姓都知道王大人洞若觀火,心思細膩,所以,有件事想要聽一聽,王大人您的想法。”
“庾千戶但說無妨。”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他也不能讓人家把接下來的話憋迴去。
但,啥事啊,還得聽一聽他的想法。自己對於行軍打仗可是一竅不通。即使看過兵書,也隻是不求甚解的狀態,連紙上談兵都談不好,希望不會讓這位失望吧。
“吳大夫,還是你來說吧。”庾察看向自己身旁的吳憫林開口道。他知道對方與這位王知府是舊識,所以還是對方來說更好一些。
這也是這次肇原府之行,帶對方過來的原因。
而在場的人此刻最為關心的並不是這個燒夷瓶威力肉眼可見的比上一個強,而是根本沒有看到點火,就突然間燃燒了起來。
他們一直關注著那個護衛的動作,並沒有發現任何與火接觸的跡象。
所以究竟是怎麽燃起來的,他們一點思路都沒有。難不成是最後一個木頭人有什麽問題?
眾人雖然百思不得其解,但神情並沒有什麽變化,顯得很平靜。當然,這些人中,隻有王茂平是真平靜,平靜的說了一句:“看起來效果還不錯。”
隨後邁開步伐,向著木頭人而去。除了第一個木頭人完好無損之外,其他的木頭人如今都可以用麵目全非形容。
尤其是最後一個,如今火焰還沒有熄滅,火油的味道掩蓋了其他氣味,讓王茂平也沒有辦法去猜出孟遠生究竟是怎麽做到的。
其他人也在看著燒夷瓶對木頭人所造成的傷害,時不時瞟一眼王茂平。這位王知府不打算讓手下人揭曉答案嗎?
“給我一個!”
王茂平的話音剛落,孟遠生便趕忙從不遠處的箱子中取了一個過來。
拿在手上,還是有些分量的。張衛能夠拋出十多米,他估計是夠嗆。
向著空曠的地方扔出,隨著陶瓶碎裂,地上猛的竄出一股火焰,隨後劇烈燃燒起來。
其他人也都明白了過來,隻要陶瓶碎裂,就能夠冒出火焰,所以並不需要引線點燃。可對於為什麽碎裂就有火焰出現,仍舊沒有任何思緒。
“所以是怎麽做到的?”王茂平終於問出了其他人都關心的問題。
“迴大人,陶瓶中有兩隻套起來的陶管,管中分別裝著紫黑土與酒醇。”孟遠生用一句話給出了解釋。
“原來如此,是紫黑土啊!”王茂平當即明白了過來是紫黑土與酒醇發生了反應。
但是,他明白了,其他人卻沒有明白過來,怎麽就原來如此了。紫黑土是什麽,酒醇又是什麽?這名字怎麽從來沒有聽說過。
“這紫黑土是什麽?”周終铖忍不住發問道。別告訴他是一種紫黑色的土。
“迴指揮同知大人,是從土子中得到的一種紫黑色的土。”孟遠生禮行的很恭敬,迴答嘛則是簡單明了。
而周終铖隻能迴了一句原來如此,隨後覺得有些不甘心,又補充了一問:“你是怎麽發現的呢?”
“其實不是草民發現的——”
發現孟遠生好像有些為難,還看了王知府一眼,周終铖覺得也許發現的過程並不好向外人透露,那他也不準備刨根問底了:“本官也隻是隨口一問。”
“其實是小女在做陶罐時無意發現土子混入灰水中變了色。”也不算是什麽需要保守的秘密,是他閨女歪打正著而已。隻是孟遠生還是太實誠了些。
“原來如此,果然是虎父無犬女啊!”周終铖沒有想到,發現的過程竟然是這樣的。
人家孩子做陶罐還能有這樣的發現,看來是隨了父親的好運氣。這運氣也是可以傳給子女的嗎?
王茂平的運氣還真是讓人有些羨慕!
“哪裏,哪裏。”王茂平並不知道人家口中的虎父無犬女指的是運氣,趕緊謙虛了一嘴。
“那酒醇又是什麽?”
“迴指揮同知大人,就是從酒裏得到的。”孟遠生的迴答依舊簡短,再次得到了周終铖的一句原來如此,隻不過這次對方沒有繼續問下去。
庾察站在旁邊像一個旁觀者,孟遠生給出的解釋也沒有能聽懂,但這並不影響他覺得這個燒夷瓶神奇,會在關鍵時刻發揮用處。同時也粗略的知道了這個叫孟遠生的人身上的才能。
這樣的人,如果能為邊軍所用的話,沒準會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
而王茂平並不知道,庾察也升起了一絲挖牆腳的心思,看天上的日頭已經被遠處的青山吞了一小塊,便提議迴城。反正他今天出城的目的已經完成。
按照他原來的計劃,迴到府衙以後,還需要處理一會兒公務。看著周終铖一行人,便知道應該是沒有辦法實現了。
不管是不是遠道而來,設宴款待都是必不可少的。如今隻希望,這些人找自己並不是因為有什麽事情發生,或者有什麽任務落在自己的頭上。
因為都是有意要拉近關係,宴席還是賓主盡歡的,無論是周終铖還是庾察,都沒有提及見他的目的,仿佛隻是為了敘敘舊而已。
直到晚宴散去,王茂平仍舊有些摸不著頭腦。
將人送到驛館之後,王茂平原本想要詢問一下私交不錯的吳憫林,但看對方的臉上已經浮現了醉態也隻能作罷。
“到底是什麽情況?”
即使迴到了府衙,王茂平仍舊因為摸不著頭腦,而感到困擾。難不成真的隻是來看看他這個人?
第二天,王茂平聽到庾察來訪的消息時,明白到了揭曉答案的時刻。這位果然是帶著目的來的。
“見過王大人!”庾察身後還跟著吳憫林以及兩個兵卒。
“庾千戶不用多禮,坐!”王茂平麵帶微笑,等待對方引入正題。
“在下這次過來除了押運邊軍所需的武器之外,其實也是有意要拜訪王大人。”
“林江的官員與百姓都知道王大人洞若觀火,心思細膩,所以,有件事想要聽一聽,王大人您的想法。”
“庾千戶但說無妨。”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他也不能讓人家把接下來的話憋迴去。
但,啥事啊,還得聽一聽他的想法。自己對於行軍打仗可是一竅不通。即使看過兵書,也隻是不求甚解的狀態,連紙上談兵都談不好,希望不會讓這位失望吧。
“吳大夫,還是你來說吧。”庾察看向自己身旁的吳憫林開口道。他知道對方與這位王知府是舊識,所以還是對方來說更好一些。
這也是這次肇原府之行,帶對方過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