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2章 原來是生病惹的禍
農家小子的古代上進日常 作者:冬眠中的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年可是我將他請到了太醫院。”如今的王茂平除了更加沉穩之外,似乎和當年在京城觀政時,沒有多少變化。
但卻已經不知不覺中,過去了幾年的光景。提起此事時都有一絲恍然。
當時的王茂平雖然讓整個太醫院感到驚喜,但是,誰又會想到,幾年之後,王茂平通過自身的才能與品行影響到越來越多的人呢。
“肇原知府還懂得醫術?”雷翮在與秦皋平交換了一個震驚的眼神之後,隨即問道。
這位如果還懂醫術的話,會不會太厲害了一些,厲害的都有些智乎非人。那樣的話,說他會帶兵打仗,兩人都有想相信的衝動。
吳憫林搖了搖頭,這個迴答讓雷翮二人在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心中也湧現出了一絲未曾來得及察覺的失望。
“有些人即使並不是無所不能,卻有讓人茅塞頓開的本事,王茂平就是其中之一。”
“真是很想見一見這位肇原知府,和他來個一醉方休!”對王茂平的了解越多,雷翮想要見此人一麵的想法就越強烈。
“那恐怕要讓參將大人失望了,王知府不善飲酒,恐怕沒有辦法與您一醉方休。”
“哦,終於有他不擅長的東西了?”
……
“阿嚏!”
王茂平偶爾會無緣無故的打噴嚏。在刨除感冒與鼻炎的可能性之後,就會把它歸咎於有人在念叨自己,或者有人在罵自己。
如今打了一個噴嚏,那就是有人在想自己。可會是誰呢?他最為害怕的是來自親友們的惦記,尤其是來自家人的惦念。
有人記掛自己,大多數時候都會讓人感到幸福。但在某種情形之下,卻也會變成一種負擔。
就比如當下,烽火四起,枕戈寢甲的古牢關,他所牽動的不隻是肇原府百姓和王茂平的心神。
一旦消息傳到寧江,傳到家人的耳中,他們怎麽會不牽腸掛肚呢。王茂平並不想讓家人生活在牽掛與擔憂之中。但他也無力去做些什麽。
如今消息應該已經傳到寧江,傳到自己親人的耳中想來也晚不了多久。
他寫給家人的信並沒有在第一時間送出,因為即使是報平安的書信,即使自己將形勢輕描淡寫,盡量說的輕鬆與樂觀,也不能消除家人的擔憂,反而會讓他們從收到信的時候,就會開始焦慮。
所以他選擇估算時間,讓這封家書,與戰事的消息差不多在接近的時間到達。盡量去拖延那些擔憂與焦慮對家人產生的影響。
明明前世是個得過且過的人,這輩子卻把自己卷的責任心太強,似乎想把自己在意的人,全部保護起來,不讓他們受到任何的傷害。
他想要做麵對大海的長堤,即使在巨浪來襲之時,也能夠保護他身後的一切。可惜他的臂膀不足以讓自己完成那般遠大的心願。
負麵情緒在陰暗處滋生,悄無聲息的生長,盡管王茂平努力去壓製,但還是會有深深的無力感不斷的向他襲來。
“夫君可是不舒服?”妻子的聲音適時響起,手也附在他的額頭上。
王茂平搖了搖頭,伸出手,想要讓這股涼意在額頭上多待一會兒。
“嗯?夫君的額頭有些熱!我派人去請大夫。”安初筠的另一隻手覆在自己的額頭上後,給出了結論。
王茂平連忙搖頭拒絕:“哪裏用得著請大夫,喝點桑菊飲就好。”其實如果不是妻子提起,他都沒有發現自己有不舒服的症狀。
所以應該隻是輕微的傷風而已。看來之前的那聲噴嚏是他想多了。但這樣也好,剛才出現的煩悶與無力感,似乎是被他找到了緣由。
喝過藥之後,王茂平沒過多久,便打起了瞌睡,讓他都有種這藥比安神湯,還要管用的錯覺。
就這樣迷迷糊糊的睡了過去,夢境中的王茂平迴到了楊樹村,暮春時節的小村莊看起來和記憶中的沒有什麽變化,但又好像有著說不出的變化。
村口的樹木,翠意盎然,走在熟悉的路上,心中還能感覺些許雀躍。王家的院子還是兒時的樣子,站在陳舊的院門口,還能聽到裏麵傳來的說話聲。
將門推開,他奶正拿著燒火棍,腳步飛快的追著院子裏的孩子,其中一個赫然是小時候的自己。
安初筠將手覆在丈夫的額頭上,發現已經不再有發熱的感覺,這才放下心來。將丈夫睡覺時踹開的被子掖了掖,隨後才再次躺下。
輕聲的呢喃了一句:“像個小孩子一樣。”
早上醒過來之後,王茂平又做迴了擔負責任的大人。昨晚的他似乎是做了一個夢,夢的內容雖然已不記得,但今天起床後的心情很好,那想來做的應該是個好夢吧。
“老頭子,我昨晚做夢又夢到咱家二平了,還是小時候的樣子,被我拿燒火棍追著。”一早上起床,黃氏就開始念叨起,昨晚做的夢。
聽了好幾遍的王守昌感覺自己的耳朵都已經起了繭子,終於忍不住出聲:“咱家二平都成家立業,是一府的長官了,就不要再提小時候的事情,有損他的威嚴。”
如果是以前,黃氏的眼睛馬上就會立起來反駁,但聽說有損孫子的威嚴,還是忍了下來,可嘴裏卻還不甘心的嘟囔道:
“成家立業了也是我的孫子。不知道二平的信什麽時候來。”
王守昌搖了搖頭,起身離開了屋子。
“你幹什麽去!”
“溜達!”
再不出去的話,又得聽老妻講關於孫子以前的事情,有時說著說著還會抹起眼淚兒。弄得他這心裏也不是滋味。
他又怎麽會不想自己的孫子呢?隻是不能像老妻那樣表現出來。原本之前他們還滿心歡喜的盼著二平迴京述職的時候,迴家裏看看。可是卻收到二平的書信,說不能迴京述職了。
一家人都失落的夠嗆。想要見到孫子一家,見到他的重孫女,重孫,就得再熬一個三年。隻能靠著孫子的書信,來緩解想念。雖然光宗耀祖,但孫子不在身邊,是真的想啊!
但卻已經不知不覺中,過去了幾年的光景。提起此事時都有一絲恍然。
當時的王茂平雖然讓整個太醫院感到驚喜,但是,誰又會想到,幾年之後,王茂平通過自身的才能與品行影響到越來越多的人呢。
“肇原知府還懂得醫術?”雷翮在與秦皋平交換了一個震驚的眼神之後,隨即問道。
這位如果還懂醫術的話,會不會太厲害了一些,厲害的都有些智乎非人。那樣的話,說他會帶兵打仗,兩人都有想相信的衝動。
吳憫林搖了搖頭,這個迴答讓雷翮二人在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心中也湧現出了一絲未曾來得及察覺的失望。
“有些人即使並不是無所不能,卻有讓人茅塞頓開的本事,王茂平就是其中之一。”
“真是很想見一見這位肇原知府,和他來個一醉方休!”對王茂平的了解越多,雷翮想要見此人一麵的想法就越強烈。
“那恐怕要讓參將大人失望了,王知府不善飲酒,恐怕沒有辦法與您一醉方休。”
“哦,終於有他不擅長的東西了?”
……
“阿嚏!”
王茂平偶爾會無緣無故的打噴嚏。在刨除感冒與鼻炎的可能性之後,就會把它歸咎於有人在念叨自己,或者有人在罵自己。
如今打了一個噴嚏,那就是有人在想自己。可會是誰呢?他最為害怕的是來自親友們的惦記,尤其是來自家人的惦念。
有人記掛自己,大多數時候都會讓人感到幸福。但在某種情形之下,卻也會變成一種負擔。
就比如當下,烽火四起,枕戈寢甲的古牢關,他所牽動的不隻是肇原府百姓和王茂平的心神。
一旦消息傳到寧江,傳到家人的耳中,他們怎麽會不牽腸掛肚呢。王茂平並不想讓家人生活在牽掛與擔憂之中。但他也無力去做些什麽。
如今消息應該已經傳到寧江,傳到自己親人的耳中想來也晚不了多久。
他寫給家人的信並沒有在第一時間送出,因為即使是報平安的書信,即使自己將形勢輕描淡寫,盡量說的輕鬆與樂觀,也不能消除家人的擔憂,反而會讓他們從收到信的時候,就會開始焦慮。
所以他選擇估算時間,讓這封家書,與戰事的消息差不多在接近的時間到達。盡量去拖延那些擔憂與焦慮對家人產生的影響。
明明前世是個得過且過的人,這輩子卻把自己卷的責任心太強,似乎想把自己在意的人,全部保護起來,不讓他們受到任何的傷害。
他想要做麵對大海的長堤,即使在巨浪來襲之時,也能夠保護他身後的一切。可惜他的臂膀不足以讓自己完成那般遠大的心願。
負麵情緒在陰暗處滋生,悄無聲息的生長,盡管王茂平努力去壓製,但還是會有深深的無力感不斷的向他襲來。
“夫君可是不舒服?”妻子的聲音適時響起,手也附在他的額頭上。
王茂平搖了搖頭,伸出手,想要讓這股涼意在額頭上多待一會兒。
“嗯?夫君的額頭有些熱!我派人去請大夫。”安初筠的另一隻手覆在自己的額頭上後,給出了結論。
王茂平連忙搖頭拒絕:“哪裏用得著請大夫,喝點桑菊飲就好。”其實如果不是妻子提起,他都沒有發現自己有不舒服的症狀。
所以應該隻是輕微的傷風而已。看來之前的那聲噴嚏是他想多了。但這樣也好,剛才出現的煩悶與無力感,似乎是被他找到了緣由。
喝過藥之後,王茂平沒過多久,便打起了瞌睡,讓他都有種這藥比安神湯,還要管用的錯覺。
就這樣迷迷糊糊的睡了過去,夢境中的王茂平迴到了楊樹村,暮春時節的小村莊看起來和記憶中的沒有什麽變化,但又好像有著說不出的變化。
村口的樹木,翠意盎然,走在熟悉的路上,心中還能感覺些許雀躍。王家的院子還是兒時的樣子,站在陳舊的院門口,還能聽到裏麵傳來的說話聲。
將門推開,他奶正拿著燒火棍,腳步飛快的追著院子裏的孩子,其中一個赫然是小時候的自己。
安初筠將手覆在丈夫的額頭上,發現已經不再有發熱的感覺,這才放下心來。將丈夫睡覺時踹開的被子掖了掖,隨後才再次躺下。
輕聲的呢喃了一句:“像個小孩子一樣。”
早上醒過來之後,王茂平又做迴了擔負責任的大人。昨晚的他似乎是做了一個夢,夢的內容雖然已不記得,但今天起床後的心情很好,那想來做的應該是個好夢吧。
“老頭子,我昨晚做夢又夢到咱家二平了,還是小時候的樣子,被我拿燒火棍追著。”一早上起床,黃氏就開始念叨起,昨晚做的夢。
聽了好幾遍的王守昌感覺自己的耳朵都已經起了繭子,終於忍不住出聲:“咱家二平都成家立業,是一府的長官了,就不要再提小時候的事情,有損他的威嚴。”
如果是以前,黃氏的眼睛馬上就會立起來反駁,但聽說有損孫子的威嚴,還是忍了下來,可嘴裏卻還不甘心的嘟囔道:
“成家立業了也是我的孫子。不知道二平的信什麽時候來。”
王守昌搖了搖頭,起身離開了屋子。
“你幹什麽去!”
“溜達!”
再不出去的話,又得聽老妻講關於孫子以前的事情,有時說著說著還會抹起眼淚兒。弄得他這心裏也不是滋味。
他又怎麽會不想自己的孫子呢?隻是不能像老妻那樣表現出來。原本之前他們還滿心歡喜的盼著二平迴京述職的時候,迴家裏看看。可是卻收到二平的書信,說不能迴京述職了。
一家人都失落的夠嗆。想要見到孫子一家,見到他的重孫女,重孫,就得再熬一個三年。隻能靠著孫子的書信,來緩解想念。雖然光宗耀祖,但孫子不在身邊,是真的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