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8章 金融權拱手讓給大宋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者:沐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英格蘭是後世的普通法係的代表,以判例為核心的法律製度,判例法就是從中世紀的這個時代開始逐步建立起來的。
當時國王派出了國王法院和巡迴法院,在英格蘭各地進行案件審理,形成了大量的判例。
這些判例成為後來的法官審判類似案件的要參考和依據,並被國王確認了法律效力,直接作為法律來執行。
也就是說,相同的案件,隻要之前有類似的判例存在,又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判例是錯的,那麽就必須遵照先前的判例來執行,從而形成浩如煙海的判例法。
由於數量太過龐大,使得法官執行法律變得越來越艱難,很多判例又是相互矛盾的,而且隨著時代的變化,多年前的判例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需要了。
人的觀念和思想認識都會發生變化,也會影響判決的公平正義,以往覺得天經地義的判例,在經過若幹年之後變得荒唐可笑。
因此趙桓並不以判例法的形式來建立法律體係,那會讓百姓無所適從,大陸法係的製定法就來得簡單明了多了。百姓可以根據直觀的法律規定來預測他們的行為所導致的法律後果。
這對法官的執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因此趙桓在大宋伊始便推行製定法,而非英國的判例法。當然,這種製定法會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但其基本原則和體係保持穩定。未來一旦統一天下,所構建的中華帝國法律體係必須實現統一。
因此,在英格蘭判例法尚未形成的中世紀,趙桓便搶先一步,采用大陸法係的製定法來構建其法律體係。對此,瑪蒂爾達和大主教自然一無所知。
趙桓聲稱擁有適用於神羅帝國的法律體係,可以借鑒過來,並根據英國的具體情況進行修改試用,這無疑簡化了過程,兩人豈有反對之理?
他們當然知曉趙桓身為神羅帝國的攝政王,其法律體係在神羅帝國的推行已取得顯著成效,那麽應用於英格蘭也理應毫無問題。
當下瑪蒂爾達就讓趙桓來負責這件事,趙桓當即便委派了若幹精通英語和拉丁文的法律專家,來到英國開始製定英國的法律體係。
同時,從歐洲的法律大學中引進若幹的優秀畢業生到英格蘭擔任法官,以便快速的建立一支經過嚴格法律培訓教育的司法官隊伍,包括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人才。
當然對英格蘭的警察體係也進行了司法改造,符合現代法律規範要求。
而在趙桓開始建立英格蘭的法律體係,對現有司法製度進行改造的同時,瑪蒂爾達以攝政王的名義下達了王令,要求各領主貴族拆毀內戰期間擅自修建的城堡。
隻要沒經過王室同意的城堡,一律拆除。
接著又下達了一道王令,取消各貴族和領主的貨幣鑄造權,今後在英格蘭流通的貨幣必須是王室鑄幣廠製造的貨幣。
同時瑪蒂爾達還下達王令,允許大宋的靖康通寶紙幣在英格蘭進行流通。
這是她下來之後經過再三思索決定做出的讓步,她還是擔心對趙桓提的意見斷然拒絕會帶來的負麵影響和嚴重後果。
因此思前想後,最終還是決定開一個口子,同意大宋的靖康通寶在英格蘭作為合法貨幣流通。
她並不知道她開的這個小口子會帶來洪水決堤一樣的後果,因為大宋的靖康通寶攜帶方便,能便捷地兌換金屬貨幣,安全可靠,又沒有假幣,是英格蘭大量泛濫的金屬劣幣所不能比擬的。
沒用多久就迅速取代了金屬貨幣,成為英格蘭的主要流通貨幣。
當然等到瑪蒂爾達發現這一點的時候,已經根本沒辦法阻止。
英格蘭的貴族、領主和普通百姓商人對大宋的靖康通寶都非常歡迎,已經離不開這樣的貨幣。
相反,金屬貨幣,包括王室製造的金幣、銀幣,在市場上流通的範圍越來越小,有很多商家甚至拒絕接受金屬貨幣,隻收大宋的紙幣。
到這時候瑪蒂爾達才意識到她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使得英格蘭的金融就在她這一句話之間,拱手讓給了大宋。
當然這是若幹年之後的事了。
而現在,瑪蒂爾達尚未目睹這樣的後果。她最初目睹的是各地貴族和領主對她頒布的拆毀城堡及禁止鑄幣兩項王令的強烈反彈,——他們公然站出來表示反對。
首先便是之前跳起來拒絕效忠的萊斯特伯爵博蒙特,以及兩個大貴族拉魯夫和比格德,他們公然宣稱拒絕接受這兩道王令,拒絕拆毀他們領地的私建城堡,並繼續製造金屬貨幣。
這種公然跟王室唱反調的行為惹怒了瑪蒂爾達,她雖然已經猜到了,卻還是怒不可遏,她氣唿唿地找來趙桓,商議出兵討伐這三個反叛的貴族的事情。
趙桓卻說道:“如果僅僅因為他們違反了王令,你就出兵討伐他們,這道義上還不能夠站得住腳。
現在是發揮法律的能量的時候了,我們要盡快成立國會,由國會製定一部《反國家分裂法》,將他們反對拆毀城堡和私自鑄造貨幣的行為認定為分裂國家的行為,從而就能夠道義上站住腳了。
那時候咱們出兵討伐他們,一來師出有名,二來也可以達到殺雞儆猴的警示效果。
同時讓各貴族和領主知道國家統一的重要性,知道國會製定的法律的重要性,知道違反國家法律,將會遭到怎樣的嚴懲。
從而樹立起對國家法律的敬畏之心,將來用法律來統治整個王國就好辦多了。”
瑪蒂爾達一聽還要成立國會,頓時就有些不高興,她已經習慣了一個人說了算,假如有一個國會來跟她分權,她當然不幹。
但是趙桓說的又有道理,而且她也擔心趙桓的建議如果公然反對,隻怕惹了趙桓不高興,趙桓撂挑子不幹了,她想輕鬆的掌控整個英格蘭,還真是一個大麻煩。
她現在開始明白一點,打江山容易,治理國家比創立國家要難得多,沒有趙桓這種有錢又有腦袋的權謀大家的支持,她實在是難以應對。
是她開始審慎的思考趙桓的建議,建立國會利弊到底如何,對王權有多大的影響?
當時國王派出了國王法院和巡迴法院,在英格蘭各地進行案件審理,形成了大量的判例。
這些判例成為後來的法官審判類似案件的要參考和依據,並被國王確認了法律效力,直接作為法律來執行。
也就是說,相同的案件,隻要之前有類似的判例存在,又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判例是錯的,那麽就必須遵照先前的判例來執行,從而形成浩如煙海的判例法。
由於數量太過龐大,使得法官執行法律變得越來越艱難,很多判例又是相互矛盾的,而且隨著時代的變化,多年前的判例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需要了。
人的觀念和思想認識都會發生變化,也會影響判決的公平正義,以往覺得天經地義的判例,在經過若幹年之後變得荒唐可笑。
因此趙桓並不以判例法的形式來建立法律體係,那會讓百姓無所適從,大陸法係的製定法就來得簡單明了多了。百姓可以根據直觀的法律規定來預測他們的行為所導致的法律後果。
這對法官的執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因此趙桓在大宋伊始便推行製定法,而非英國的判例法。當然,這種製定法會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但其基本原則和體係保持穩定。未來一旦統一天下,所構建的中華帝國法律體係必須實現統一。
因此,在英格蘭判例法尚未形成的中世紀,趙桓便搶先一步,采用大陸法係的製定法來構建其法律體係。對此,瑪蒂爾達和大主教自然一無所知。
趙桓聲稱擁有適用於神羅帝國的法律體係,可以借鑒過來,並根據英國的具體情況進行修改試用,這無疑簡化了過程,兩人豈有反對之理?
他們當然知曉趙桓身為神羅帝國的攝政王,其法律體係在神羅帝國的推行已取得顯著成效,那麽應用於英格蘭也理應毫無問題。
當下瑪蒂爾達就讓趙桓來負責這件事,趙桓當即便委派了若幹精通英語和拉丁文的法律專家,來到英國開始製定英國的法律體係。
同時,從歐洲的法律大學中引進若幹的優秀畢業生到英格蘭擔任法官,以便快速的建立一支經過嚴格法律培訓教育的司法官隊伍,包括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人才。
當然對英格蘭的警察體係也進行了司法改造,符合現代法律規範要求。
而在趙桓開始建立英格蘭的法律體係,對現有司法製度進行改造的同時,瑪蒂爾達以攝政王的名義下達了王令,要求各領主貴族拆毀內戰期間擅自修建的城堡。
隻要沒經過王室同意的城堡,一律拆除。
接著又下達了一道王令,取消各貴族和領主的貨幣鑄造權,今後在英格蘭流通的貨幣必須是王室鑄幣廠製造的貨幣。
同時瑪蒂爾達還下達王令,允許大宋的靖康通寶紙幣在英格蘭進行流通。
這是她下來之後經過再三思索決定做出的讓步,她還是擔心對趙桓提的意見斷然拒絕會帶來的負麵影響和嚴重後果。
因此思前想後,最終還是決定開一個口子,同意大宋的靖康通寶在英格蘭作為合法貨幣流通。
她並不知道她開的這個小口子會帶來洪水決堤一樣的後果,因為大宋的靖康通寶攜帶方便,能便捷地兌換金屬貨幣,安全可靠,又沒有假幣,是英格蘭大量泛濫的金屬劣幣所不能比擬的。
沒用多久就迅速取代了金屬貨幣,成為英格蘭的主要流通貨幣。
當然等到瑪蒂爾達發現這一點的時候,已經根本沒辦法阻止。
英格蘭的貴族、領主和普通百姓商人對大宋的靖康通寶都非常歡迎,已經離不開這樣的貨幣。
相反,金屬貨幣,包括王室製造的金幣、銀幣,在市場上流通的範圍越來越小,有很多商家甚至拒絕接受金屬貨幣,隻收大宋的紙幣。
到這時候瑪蒂爾達才意識到她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使得英格蘭的金融就在她這一句話之間,拱手讓給了大宋。
當然這是若幹年之後的事了。
而現在,瑪蒂爾達尚未目睹這樣的後果。她最初目睹的是各地貴族和領主對她頒布的拆毀城堡及禁止鑄幣兩項王令的強烈反彈,——他們公然站出來表示反對。
首先便是之前跳起來拒絕效忠的萊斯特伯爵博蒙特,以及兩個大貴族拉魯夫和比格德,他們公然宣稱拒絕接受這兩道王令,拒絕拆毀他們領地的私建城堡,並繼續製造金屬貨幣。
這種公然跟王室唱反調的行為惹怒了瑪蒂爾達,她雖然已經猜到了,卻還是怒不可遏,她氣唿唿地找來趙桓,商議出兵討伐這三個反叛的貴族的事情。
趙桓卻說道:“如果僅僅因為他們違反了王令,你就出兵討伐他們,這道義上還不能夠站得住腳。
現在是發揮法律的能量的時候了,我們要盡快成立國會,由國會製定一部《反國家分裂法》,將他們反對拆毀城堡和私自鑄造貨幣的行為認定為分裂國家的行為,從而就能夠道義上站住腳了。
那時候咱們出兵討伐他們,一來師出有名,二來也可以達到殺雞儆猴的警示效果。
同時讓各貴族和領主知道國家統一的重要性,知道國會製定的法律的重要性,知道違反國家法律,將會遭到怎樣的嚴懲。
從而樹立起對國家法律的敬畏之心,將來用法律來統治整個王國就好辦多了。”
瑪蒂爾達一聽還要成立國會,頓時就有些不高興,她已經習慣了一個人說了算,假如有一個國會來跟她分權,她當然不幹。
但是趙桓說的又有道理,而且她也擔心趙桓的建議如果公然反對,隻怕惹了趙桓不高興,趙桓撂挑子不幹了,她想輕鬆的掌控整個英格蘭,還真是一個大麻煩。
她現在開始明白一點,打江山容易,治理國家比創立國家要難得多,沒有趙桓這種有錢又有腦袋的權謀大家的支持,她實在是難以應對。
是她開始審慎的思考趙桓的建議,建立國會利弊到底如何,對王權有多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