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5章 這才是重頭戲
大唐:我就製個鹽,竟被封國公 作者:宸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到這,張小瑜走了過去。
張小瑜一邊走一邊看,那些大聲嚷嚷的都是衣衫幹淨,表情囂張的。那些衣衫髒不溜秋,麵如死灰的反而沉默不語,一言不發。
看到這,張小瑜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甭管衣服是好還是差,隻要是幹淨,表情囂張的,一定都是濫竽充數想著掙點喪良心錢。那些衣衫髒不溜秋的,雖然是綾羅綢緞,可是他們麵色暗淡,一言不發,心事重重,他們都是孩子沒了的。
張小瑜還發現一個問題,濫竽充數的人沒有那麽多。之所以有四五十萬人排隊,就是因為有人是夫妻倆在排隊。
就說嘛,不可能有那麽多人想著賺這喪良心錢。
“小強,看到沒,隻要是衣服幹淨的,全部給抓起來。”
“大哥,然後呢?”
“還用問?能想賺這喪良心錢的,哪裏有什麽好鳥?直接先打一頓,然後交給超長安衙門。好好審查,如果是有前科的,直接關個幾年。沒有前科的,家裏又有錢過來贖人的,就再毒打一頓放出去。那些家裏沒人前來贖人的,也關個一年半載。”
在強壯的一通王八拳打擊下,抓了幾百人後,再也沒人敢搞事情。
雖然失去了孩子心裏的疼痛不可能因為一些錢財而有一絲一毫的減緩。可是經過這幾個月的發酵,他們也明白,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雖然人沒了,可是活人的日子還是要繼續。
縱然心中有萬般不甘,可是又能怎樣?這世道就是這樣,無可奈何的事太多。
看著現場有條不紊進行,張小瑜強行拉著李世民站在他們離開的必經之路上,隻要有人過來就深深的鞠上一躬。
隨著時間的流逝,離去的人越來越多,大唐皇帝和鎮國王在前麵鞠躬送大家離開的消息也不脛而走。
此時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消息,路過此地之人看著李世民和張小瑜在鞠躬施禮,紛紛還禮。更有甚者甚至感動的哭泣,仿佛離去的孩子,這輩子值了。
“陛下,看到沒有我們炎黃子孫的百姓是最善良的一批人。縱然你傷他們再深,隻要你放低姿態,他們還是待你如親人。”張小瑜一邊在忙著彎腰施禮,一邊衝也正在彎腰施禮的李世民說道。
“小瑜,你的意思朕懂,朕初登皇位時也曾立誓,絕不讓我大唐百姓受傷害。可事情總是事與願違,東征高麗,西阻吐蕃大食,再到這次長安城叛變,百姓死傷太多。”說到這,李世民畫風突轉。
“小瑜,這一切都是世家的錯。如果不是世家搞鬼,怎麽可能會有如今這局麵?現在這幫學子的父母已經離去,我們是不是該收拾世家了?”
“不,還有一件事需要我們做,做完了才能對世家動手。”
“還有啥事?”李世民一頭霧水,甚至已經忘記繼續鞠躬。
“陛下,態度端正點。那個誰,大爺,大娘,你過來一下,剛剛你經過時陛下沒有鞠躬,過來讓他重新鞠躬。”張小瑜一邊說一邊拉過剛剛離開的老大爺夫妻倆。
離開的人川流不息,不是一個接一個,而是如洪水一般絡繹不絕。其實剛剛過去的人多了,張小瑜之所以拉住這一對大爺大娘,就是因為張小瑜看到他們雖然衣著樸素,但是周邊不少人都小心翼翼的簇擁著他們。
看到這,張小瑜就知道這一對大爺大娘在當年名聲肯定很響。
看到李世民真衝自己鞠躬,一對大爺大娘感動的痛哭流涕,最後甚至直接跪下。看到這對大爺大娘跪下,周邊不少人也跟著跪下。
對於接下來的事,李老二也是熟練工。先是像模像樣的流兩滴眼淚表達自己的痛心,再仰天長嘯兩聲表達自己的不甘心,齊活。
果不其然,在李老二這一通操作下,現場眾人的哭聲更盛一籌。
最後等眾人心有不舍離開後,李世民操著幹涸的嗓子衝張小瑜問道:
“小瑜,你的意思是我們還需要衝每個人都再次行禮哭一下?”
“不是,這個無關緊要,隻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那你剛剛讓朕那麽努力行禮幹嘛?”
“沒幹嘛,我就是覺得你態度不端正,得改善一下。咱們出來混,犯錯就要認,挨打要立正。你剛剛的態度確實不好,需要懲罰。”
李世民:“………………”
縱然李世民此時心中有萬般怒氣,可是看著離開的人群還是不見減少。李世民隻能一邊繼續和張小瑜一樣行禮,一邊強壓著怒火衝張小瑜問道:
“那你說說看,我們還需要做什麽事,才能找世家麻煩。”
“建個公墓,就在金吾衛焚燒那些學子屍體的地方建。”
“這不行,因為當時人手不足,那些燒剩下的屍首已經被大風吹走,現在還讓哪找去?再一個,誰還能分的清誰跟誰?當時感覺情況不對勁,朕讓金吾衛去就地掩埋,全埋在了一起。”
尼瑪,那是大風吹走的嗎?難道不是野狗叼走的嗎?
“陛下,這不重要。我們不需要非得把所有屍骨都找到,也不用一個一個的給分開,更不用把那些殘缺不全的屍骨挖出來。我們隻需要在當地立一個碑,越大越好,越華貴越好。隻要這個碑立起來,沒有人會懷疑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在裏麵。”
“這有什麽用?跟找世家麻煩有什麽關係?”張小瑜說完,李世民沉默片刻後,才疑惑開口。
“陛下,這次我不會和世家小打小鬧。太子和魏王自身入局,這才換的我有理由對世家下狠手,我不會放過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你說什麽?承乾和青雀自身入局才換得你對世家下狠手的機會?”李世民此時內心是激動的,這幾個月,自己一直覺得自己的兩個兒子不成氣候。
可是現在呢?竟然有了反轉,一向不把人看在眼裏的鎮國王對自己這兩個不成器的兒子刮目相看,怎能不讓人振奮人心?!
“那兩個家夥真的是為了對付世家才犯下這事嗎?”
張小瑜一邊走一邊看,那些大聲嚷嚷的都是衣衫幹淨,表情囂張的。那些衣衫髒不溜秋,麵如死灰的反而沉默不語,一言不發。
看到這,張小瑜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甭管衣服是好還是差,隻要是幹淨,表情囂張的,一定都是濫竽充數想著掙點喪良心錢。那些衣衫髒不溜秋的,雖然是綾羅綢緞,可是他們麵色暗淡,一言不發,心事重重,他們都是孩子沒了的。
張小瑜還發現一個問題,濫竽充數的人沒有那麽多。之所以有四五十萬人排隊,就是因為有人是夫妻倆在排隊。
就說嘛,不可能有那麽多人想著賺這喪良心錢。
“小強,看到沒,隻要是衣服幹淨的,全部給抓起來。”
“大哥,然後呢?”
“還用問?能想賺這喪良心錢的,哪裏有什麽好鳥?直接先打一頓,然後交給超長安衙門。好好審查,如果是有前科的,直接關個幾年。沒有前科的,家裏又有錢過來贖人的,就再毒打一頓放出去。那些家裏沒人前來贖人的,也關個一年半載。”
在強壯的一通王八拳打擊下,抓了幾百人後,再也沒人敢搞事情。
雖然失去了孩子心裏的疼痛不可能因為一些錢財而有一絲一毫的減緩。可是經過這幾個月的發酵,他們也明白,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雖然人沒了,可是活人的日子還是要繼續。
縱然心中有萬般不甘,可是又能怎樣?這世道就是這樣,無可奈何的事太多。
看著現場有條不紊進行,張小瑜強行拉著李世民站在他們離開的必經之路上,隻要有人過來就深深的鞠上一躬。
隨著時間的流逝,離去的人越來越多,大唐皇帝和鎮國王在前麵鞠躬送大家離開的消息也不脛而走。
此時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消息,路過此地之人看著李世民和張小瑜在鞠躬施禮,紛紛還禮。更有甚者甚至感動的哭泣,仿佛離去的孩子,這輩子值了。
“陛下,看到沒有我們炎黃子孫的百姓是最善良的一批人。縱然你傷他們再深,隻要你放低姿態,他們還是待你如親人。”張小瑜一邊在忙著彎腰施禮,一邊衝也正在彎腰施禮的李世民說道。
“小瑜,你的意思朕懂,朕初登皇位時也曾立誓,絕不讓我大唐百姓受傷害。可事情總是事與願違,東征高麗,西阻吐蕃大食,再到這次長安城叛變,百姓死傷太多。”說到這,李世民畫風突轉。
“小瑜,這一切都是世家的錯。如果不是世家搞鬼,怎麽可能會有如今這局麵?現在這幫學子的父母已經離去,我們是不是該收拾世家了?”
“不,還有一件事需要我們做,做完了才能對世家動手。”
“還有啥事?”李世民一頭霧水,甚至已經忘記繼續鞠躬。
“陛下,態度端正點。那個誰,大爺,大娘,你過來一下,剛剛你經過時陛下沒有鞠躬,過來讓他重新鞠躬。”張小瑜一邊說一邊拉過剛剛離開的老大爺夫妻倆。
離開的人川流不息,不是一個接一個,而是如洪水一般絡繹不絕。其實剛剛過去的人多了,張小瑜之所以拉住這一對大爺大娘,就是因為張小瑜看到他們雖然衣著樸素,但是周邊不少人都小心翼翼的簇擁著他們。
看到這,張小瑜就知道這一對大爺大娘在當年名聲肯定很響。
看到李世民真衝自己鞠躬,一對大爺大娘感動的痛哭流涕,最後甚至直接跪下。看到這對大爺大娘跪下,周邊不少人也跟著跪下。
對於接下來的事,李老二也是熟練工。先是像模像樣的流兩滴眼淚表達自己的痛心,再仰天長嘯兩聲表達自己的不甘心,齊活。
果不其然,在李老二這一通操作下,現場眾人的哭聲更盛一籌。
最後等眾人心有不舍離開後,李世民操著幹涸的嗓子衝張小瑜問道:
“小瑜,你的意思是我們還需要衝每個人都再次行禮哭一下?”
“不是,這個無關緊要,隻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那你剛剛讓朕那麽努力行禮幹嘛?”
“沒幹嘛,我就是覺得你態度不端正,得改善一下。咱們出來混,犯錯就要認,挨打要立正。你剛剛的態度確實不好,需要懲罰。”
李世民:“………………”
縱然李世民此時心中有萬般怒氣,可是看著離開的人群還是不見減少。李世民隻能一邊繼續和張小瑜一樣行禮,一邊強壓著怒火衝張小瑜問道:
“那你說說看,我們還需要做什麽事,才能找世家麻煩。”
“建個公墓,就在金吾衛焚燒那些學子屍體的地方建。”
“這不行,因為當時人手不足,那些燒剩下的屍首已經被大風吹走,現在還讓哪找去?再一個,誰還能分的清誰跟誰?當時感覺情況不對勁,朕讓金吾衛去就地掩埋,全埋在了一起。”
尼瑪,那是大風吹走的嗎?難道不是野狗叼走的嗎?
“陛下,這不重要。我們不需要非得把所有屍骨都找到,也不用一個一個的給分開,更不用把那些殘缺不全的屍骨挖出來。我們隻需要在當地立一個碑,越大越好,越華貴越好。隻要這個碑立起來,沒有人會懷疑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在裏麵。”
“這有什麽用?跟找世家麻煩有什麽關係?”張小瑜說完,李世民沉默片刻後,才疑惑開口。
“陛下,這次我不會和世家小打小鬧。太子和魏王自身入局,這才換的我有理由對世家下狠手,我不會放過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你說什麽?承乾和青雀自身入局才換得你對世家下狠手的機會?”李世民此時內心是激動的,這幾個月,自己一直覺得自己的兩個兒子不成氣候。
可是現在呢?竟然有了反轉,一向不把人看在眼裏的鎮國王對自己這兩個不成器的兒子刮目相看,怎能不讓人振奮人心?!
“那兩個家夥真的是為了對付世家才犯下這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