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川技術登台講述與申城碳矽集團關於電機聯合研發的合作草案。
徐欣對於這位的發言有著很認真的聽講態度。
隻是,她聽著聽著就發現涉及到技術上的事,光認真是不行的,而等到第二家負責電控研發的精進電動公司登台,這個判斷再次被驗證。
“講的有點太深入了。”
徐欣對就站在投資人附近的俞興表述了想法。
“今天是亮個名號,聽不懂沒關係,大家知道是認真的就行。”俞興耐心的為徐總解釋道,“我們過去幾個月的接觸中發現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家對我們,也對電車的未來充滿疑慮,今天至少能打消一部分。”
申城碳矽科技集團是一家致力於電動車發展的新能源項目。
這個定位與名號是本次會議能起到的公開作用。
俞興當前階段不打算在媒體上大肆宣傳,但綜合考慮來看,還是把來自比亞迪王川福的建議放在一邊,要在業內先把旗號打出來。
徐欣念頭隻是一轉就笑道:“現場來這麽多人,這麽多公司,就算被騙了,也不是我一家是吧。”
俞興讚賞點頭,又壓低聲音:“其實,我也怕他們騙我。”
碳矽集團旗下設置了供應鏈投資團隊,除了聯合研發的方向,也希望能投出來己方所需的技術,所以,為了防止被騙,某些情況下不得不采用徐氏投資風格。
徐欣“嗯”了一聲,很容易理解這種情況。
就像她自己,今天到場也仍舊有疑慮,真正混跡在這個行業的肯定更是顧慮重重。
隻是,就目前的觀察來看,像匯川技術,像精進電動,這兩家泛汽車供應商反而顯得頗具信心。
傳統汽車行業的供應商算是暮氣嗎?
似乎也不能這麽說,做了這一行就必須正視差距,不管主動還是被動。
隻能說,匯川與精進這樣的公司確實更具朝氣,它們確實沒有“積累”所帶來的“枷鎖”。
這也是從內燃機別開一道的心態所在了。
相較於匯川技術,精進電動這家公司的目標還更為明確,這一點從它的名字上也能看出來,而且,今天是兩位創始人餘平與蔡蔚都到場了。
他們是碳矽集團最早接觸的供應商公司的高層,盡管也心存疑慮,但態度上更為積極。
餘平有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的學院背景,又曾在通用汽車做過電驅動係統的研發,擔任過通用的全球混合動力戰略與規劃經理,主導了通用的全球混合動力技術路線的製定。
蔡蔚則是美國克拉克森大學的博士,就職美國雷米公司期間主導開發了全球首款量產的“發卡式矩形導體定子繞組永磁電機”,推動雷米電機成為通用、克萊斯勒等車企的核心供應商,而截止到他迴國,全球量產的混動汽車裏有60%都搭載了他設計的電機係統。
這兩位在08年迴國,一拍即合的創立精進電動,希望能夠踩中汽車行業發展的新風口。
不管身份、履曆又或者更為深度的分析汽車產業的未來,餘平登台的發言都獲得了掌聲上更熱烈的認可。
“餘總很不錯啊。”熊瀟鴿認真聆聽了餘平的發言,由衷的給出讚譽。
俞興點點頭:“是啊,我知道我很不錯。”
熊瀟鴿呶呶嘴:“我說那個餘總。”
“這叫有識之士。”俞興笑道,“他們手上已經有開發出來的150kw插電混動電機,能量轉化效率很高,是我們重點的合作目標。”
“好吧,俞總,我這次說的是你這個俞總。”熊瀟鴿依然由衷的說道,“你這個俞總能找到那個餘總,確實是有識之士的合作啊。”
俞興這次很實在的說道:“這個倒不難,國內新能源這一塊捋一遍,哪家有水平,哪家有潛力,實際上很容易辨別出來,像餘總和蔡總這樣的更是錐處囊中。”
熊瀟鴿笑著問道:“那有誰是毛遂自薦的?”
錐處囊中和毛遂自薦是出自一個典故的兩個成語,恰好和電車項目的供應鏈處境契合。
“晚上吃飯的時候聊這個。”俞興這麽說了一句,示意從寶馬挖來的莊冠霖博士登台聊聊汽車的電氣化革命,隨即又走了幾步,照顧深創投與浙產投這兩家好朋友的溝通意願。
按照安排,今天白天一整天都是供應商會議,涉及的廠家比較多,而晚上則是數家核心供應商的小會,以及,四家機構同樣還會列席參加。
這四家有幾家願意投,又能投多少,都還是未知數。
即便是存在一定默契的熊瀟鴿,他也一直沒說願意投資的數字,先前公開喊出的一億沒有附加幣種,預留空間是很大的。
還有意外出聲的浙商產投,這一家能否真正落地也難說。
俞興估摸著浙商產投這樣公開捧場,一個很可能的條件就是廠址的選擇,畢竟,它後麵是浙省國資,想要什麽是比較容易判斷的。
臨近中午,供應商會議暫時告一段落,申城碳矽集團自然要盡地主之誼。
俞興這邊和四家投資機構淺聊目標,那邊的院士兒子郭川穿過人群,笑著加入了寒暄的陣營。
“這是長春孔輝汽車的郭總。”俞興不清楚投資人是否認識這位,見他過來,自然還是要介紹一番,“他和公司在汽車底盤調教上給了我很多指導和啟發。”
郭川笑眯眯的打了圈招唿,隨即就是對俞興的讚不絕口:“熊總,徐總,趙總,蔡總,咱們得把握這次投資碳矽集團的機會啊,我真恨不得我手裏有一大筆錢,然後立即投給俞總。”
“我上周和俞總聊,我說碳矽集團既然要做定位高一些的電車,那肯定各方麵都不能有短板,我這邊呢,恰恰在底盤的空氣懸掛上有些技術積累,但就是缺少供應商的支持,很難做出來。”
“然後,俞總這周給我迴了電話,還給我發了份調研報告。”
“你們猜怎麽著?他幫忙理清了國內能做空氣懸掛的供應商,就拿這個懸掛需要的開式閥泵分配閥來說,國內基本沒有做這方麵前裝的廠家。”
郭川說話繪聲繪色:“但是,俞總給我提供了兩個選擇,一個是中美合資的傑鋒汽車,它家有博世的電磁驅動技術,一個是蘇州的綠控傳動,它家的研發項目裏有一項比例電磁閥,也可以試著用來做分配閥。”
“雖然不是直接能做前裝的開式閥泵分配閥,但這兩家的電磁閥工藝和分配閥是相似的,完全可以拿過來優化適配。”
“一個星期啊,嘖,就一個星期,俞總這邊就給了可行的方案。”
“我拿到文件的時候都懷疑了,到底是他做了很多年汽車底盤的技術方案,還是我做了這些東西。”
郭川用一個電磁閥的替代方案來說明俞興團隊的行動效率與準確性,盡管稍有誇張,但也確實含著驚歎。
“郭總,郭總,別幫我吹噓了。”俞興等郭川吹完這一通才笑道,“沒那麽神,我們就是把大目標分成小目標,然後再看有沒有直接的工藝或者替代的工藝,我這邊有幾百萬人的職場平台,有時候找起來消息線索確實比較方便,就是這樣而已。”
郭川連連搖頭:“這是真的了不起,動作太快了,靠,我剛才忽然明白了,你們是搞互聯網的,是習慣那麽快了,也習慣就奔著目標去了,沒有那麽多條條框框的思維束縛!”
直接沒有就找替代,直線沒有就搞曲線。
熊瀟鴿聽了這麽一番話,笑道:“我看俞總確實在發揮互聯網的精神來進入汽車行業。”
“別,我是抱著學習的心態進入這個行業,這麽一吹,自己人還好說,外麵一聽不知道怎麽批判我呢。”俞興婉拒稱讚,“反正,碳矽集團的電車想要成功就必然根植於供應鏈的成功,咱們上下遊的利益是一體的。”
徐欣這一趟少說多思,此刻聽到俞興這麽一番話,隻感受到他自己曾經在報道裏糾正過的四個字——野心勃勃。
要是這個電車能搞成,那也就是把一條上下遊的供應鏈搞成了。
一行人說說笑笑,共赴午宴。
因為下午仍舊有會,所以,俞興沒有喝酒,隻是一桌一桌的打招唿。
徐欣一直在注意俞興的動向,也由此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就她看到的聊天溝通之中,俞興幾乎能喊出每一家廠商來人的名字或者記得廠商裏沒到的重要人物。
她把這個觀察分享給熊瀟鴿。
“嗯。”熊瀟鴿沉吟之後問道,“徐總,從俞興流露興趣到現在,他給我的強烈感覺就是在做事,可能也就是在踐行他自己說的‘老實造車’,老實的都有些過於紮實了。”
徐欣歎道:“這倒顯得不那麽互聯網了。”
熊瀟鴿莞爾一笑。
供應商會議的下午半天,俞興再次登台,這次就談到電車項目的具體周期,提出了一個“五年”的預期,希望能在五年之內取得市場裏的初步成功。
五年時間?初步成功?
什麽樣算是初步成功?
俞興沒有再細談,沒有給出銷量目標,沒有給出年度營收,隻在最後強調協作共贏的必要性,而用來佐證這種必要性的是最後發言的來自智波公司的孫浩。
孫浩是在午宴結束接到的臨時通知。
他不是那種臨場選手,知道自己今天最後一個發言就有些懵:“我說什麽?讓我說什麽?我們還沒研發出來啊,頂多算剛立項。”
“俞總說,你就說現狀就行。”秘書章陽煦傳達了意思。
“什麽現狀?我們剛立項,在招人……這個很難啊。”孫浩有點忐忑。
章陽煦想了想,揣摩出老板的意思:“難就是好啊,不難幹嘛找你們呢,容易的話就直接去買國外廠商的了,難才好啊。”
孫浩思考一個下午,最終得出一個發言的主題——難就是好,難就是機會,不難還輪不到自己呢。
他登台為申城碳矽科技集團的供應商會議結尾,提到毫米波雷達的現狀,那是國內加價買都買不到的,人家就是留著自家的高端貨做自適應巡航。
也因為這種情況,碳矽集團要做電車就必然要協作研發,要基於被動的現實進行主動的出擊。
孫浩的發言不可謂不完美,言辭樸實,樸實的就是對現狀的白描。
一直到晚上的供應商小會,他的描述仍舊是開場的話題。
“毫米波雷達是比較尷尬的,國內確實沒有,真做了吧又未必能賺錢,因為,咱們這邊研發出來了,國外的可能就下放調價了。”俞興介紹情況,“所以,我們是投了智波的,在我們投資之前,他們確實很難找資方,我剛才還問了孫總,他給我的預期是未來兩到三年取得突破,我認為這是來得及的。”
他順勢把話題引導到了研發周期這種具體的事情上麵。
這同樣是投資人們感興趣的,能夠量化的進度才能做好預期的落地。
晚上的小會一共是五家供應商,既有精進電動這樣有比較成熟技術的供應商,也有匯川技術這樣需要切換業務領域的供應商,還有力勁集團這種更為基礎的上遊。
因為有了白天的眼見為實,有了白天的亮明旗號,也有了全程的資方參與,徐欣很快聽到各家的研發預計周期,如力勁集團,它給出了14-18個月的保守預計。
徐欣聽到了俞興替自己問出來的問題。
“保守預計,杜總,你這個‘保守’用詞一下子讓我的興奮起來了。”俞興追問,“保守都14-18個月了,不保守呢?”
“我們在這方麵的技術儲備是完全足夠的,我說的是跟你們配合的情況下,如果單純做超大型壓鑄機,速度會更快一些。”力勁集團的副總杜耀傑上次來過申城,這次的態度就顯得自信很多,“但是,快不是目的,能做好能達標才是我們需要追求的。”
他迴去之後同樣進行了內部討論,力勁集團本身就有大型壓鑄機,也為美國通用汽車提供用於生產鋁合金部件的產品。
一體式壓鑄既存在技術要求,也是一個思路的問題。
這裏麵又可以把問題細分,一體式是到什麽程度。
杜耀傑大概能理解俞興的思維,無非就是用一體式把車身強度提高到至少可以比肩中高端品牌的程度,那麽,取得100分的進步肯定最好的,60分的進步卻也一樣是進步。
俞興微微點頭,技術儲備存在,那就看後續如何優化和選擇方案。
他在下午提出了五年的預期,也就意味著供應鏈的技術發展至少還有3年的緩衝,這無疑會是極其寶貴的時間。
並且,相較於壓鑄機這種18個月的預期,匯川、精進它們的研發時間更為可觀,普遍不超過12個月。
俞興對於這種來自供應商的預期自然是欣慰的,但也沒有完全相信,反正有時間冗餘,達不到就繼續催化,能達到的還要做迭代升級。
他要做能力範圍,不光是自己能力範圍,還是國內供應鏈未來一段時間能力範圍之內的最好的工業產品。
深夜十一點,這場供應商小會才結束。
十五分鍾之後,同一間辦公室,今日份的第三場小會開始,這一次的人數更少,隻有俞興與四家投資機構。
“熊總,真能投1億美元?”俞興上來就開門見山,也希望idg這裏能為其它三家打個好的頭陣。
“可以。”熊瀟鴿沒有吊胃口,“但要劃定時間,就像你從供應商那裏拿聯合研發的預期,這1億美元在今天能投4成,後麵6成就得看進度了。”
俞興攤了攤手,果然白天是說好聽話,晚上掏錢就有條件了。
他看向恩師徐欣,恨不得擺出弟子的名號。
隻是,考慮到名號一擺,對方可能直接起身走人,也就忍住了心中孺慕。
徐欣給出模糊的答案:“我這邊和idg差不多,熊總是上等馬,我這種下等馬肯定要跟著他的步伐。”
俞興吐槽道:“這種上等馬和下等馬的劃分不知道是誰套在我頭上的,這真不是我說的。”
徐欣眼觀鼻,鼻觀心,不動如山。
浙商產投的副總經理蔡皓宇聽到前麵兩家的態度,笑眯眯的說道:“俞總,我是很看好你這種運營能力的,企鵝的pony馬像你三分都能和阿裏有來有迴,你親自上陣,我們願意相信你在電車上的作為,但是嘛,碳矽集團的廠址還沒定下來吧,這得多看看咱們自己家鄉啊。”
俞興對於這種話沒有絲毫意外,但他猶疑幾秒後說道:“蔡總,我肯定願意迴報家鄉,隻是吧,電車項目要以做成為目標,如果能做成,到時候自然怎麽迴報都行,我今天不繞彎子,如果可以,我們是打算在申城蹭一蹭上汽的供應鏈的。”
熊瀟鴿聽到這句,感興趣的問道:“你已經有目標了?是在哪邊?”
俞興認真的說道:“上汽在臨港有好幾個生產平台,還有圍繞著的相關供應商,我們希望能在那邊找到合適的位置。”
他說到這裏又看向蔡皓宇:“那裏其實也是咱們杭州灣的範疇,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蔡皓宇簡單思索幾秒,有些遺憾的搖頭,不認可這樣的選址。
熊瀟鴿琢磨著申城臨港的情況,機場、高速、港口、工業供應鏈、上汽供應商……
他不無稱讚的點頭道:“很不錯,杭州灣也是灣,打造華夏的灣區嘛。”
徐欣對於這位的發言有著很認真的聽講態度。
隻是,她聽著聽著就發現涉及到技術上的事,光認真是不行的,而等到第二家負責電控研發的精進電動公司登台,這個判斷再次被驗證。
“講的有點太深入了。”
徐欣對就站在投資人附近的俞興表述了想法。
“今天是亮個名號,聽不懂沒關係,大家知道是認真的就行。”俞興耐心的為徐總解釋道,“我們過去幾個月的接觸中發現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家對我們,也對電車的未來充滿疑慮,今天至少能打消一部分。”
申城碳矽科技集團是一家致力於電動車發展的新能源項目。
這個定位與名號是本次會議能起到的公開作用。
俞興當前階段不打算在媒體上大肆宣傳,但綜合考慮來看,還是把來自比亞迪王川福的建議放在一邊,要在業內先把旗號打出來。
徐欣念頭隻是一轉就笑道:“現場來這麽多人,這麽多公司,就算被騙了,也不是我一家是吧。”
俞興讚賞點頭,又壓低聲音:“其實,我也怕他們騙我。”
碳矽集團旗下設置了供應鏈投資團隊,除了聯合研發的方向,也希望能投出來己方所需的技術,所以,為了防止被騙,某些情況下不得不采用徐氏投資風格。
徐欣“嗯”了一聲,很容易理解這種情況。
就像她自己,今天到場也仍舊有疑慮,真正混跡在這個行業的肯定更是顧慮重重。
隻是,就目前的觀察來看,像匯川技術,像精進電動,這兩家泛汽車供應商反而顯得頗具信心。
傳統汽車行業的供應商算是暮氣嗎?
似乎也不能這麽說,做了這一行就必須正視差距,不管主動還是被動。
隻能說,匯川與精進這樣的公司確實更具朝氣,它們確實沒有“積累”所帶來的“枷鎖”。
這也是從內燃機別開一道的心態所在了。
相較於匯川技術,精進電動這家公司的目標還更為明確,這一點從它的名字上也能看出來,而且,今天是兩位創始人餘平與蔡蔚都到場了。
他們是碳矽集團最早接觸的供應商公司的高層,盡管也心存疑慮,但態度上更為積極。
餘平有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的學院背景,又曾在通用汽車做過電驅動係統的研發,擔任過通用的全球混合動力戰略與規劃經理,主導了通用的全球混合動力技術路線的製定。
蔡蔚則是美國克拉克森大學的博士,就職美國雷米公司期間主導開發了全球首款量產的“發卡式矩形導體定子繞組永磁電機”,推動雷米電機成為通用、克萊斯勒等車企的核心供應商,而截止到他迴國,全球量產的混動汽車裏有60%都搭載了他設計的電機係統。
這兩位在08年迴國,一拍即合的創立精進電動,希望能夠踩中汽車行業發展的新風口。
不管身份、履曆又或者更為深度的分析汽車產業的未來,餘平登台的發言都獲得了掌聲上更熱烈的認可。
“餘總很不錯啊。”熊瀟鴿認真聆聽了餘平的發言,由衷的給出讚譽。
俞興點點頭:“是啊,我知道我很不錯。”
熊瀟鴿呶呶嘴:“我說那個餘總。”
“這叫有識之士。”俞興笑道,“他們手上已經有開發出來的150kw插電混動電機,能量轉化效率很高,是我們重點的合作目標。”
“好吧,俞總,我這次說的是你這個俞總。”熊瀟鴿依然由衷的說道,“你這個俞總能找到那個餘總,確實是有識之士的合作啊。”
俞興這次很實在的說道:“這個倒不難,國內新能源這一塊捋一遍,哪家有水平,哪家有潛力,實際上很容易辨別出來,像餘總和蔡總這樣的更是錐處囊中。”
熊瀟鴿笑著問道:“那有誰是毛遂自薦的?”
錐處囊中和毛遂自薦是出自一個典故的兩個成語,恰好和電車項目的供應鏈處境契合。
“晚上吃飯的時候聊這個。”俞興這麽說了一句,示意從寶馬挖來的莊冠霖博士登台聊聊汽車的電氣化革命,隨即又走了幾步,照顧深創投與浙產投這兩家好朋友的溝通意願。
按照安排,今天白天一整天都是供應商會議,涉及的廠家比較多,而晚上則是數家核心供應商的小會,以及,四家機構同樣還會列席參加。
這四家有幾家願意投,又能投多少,都還是未知數。
即便是存在一定默契的熊瀟鴿,他也一直沒說願意投資的數字,先前公開喊出的一億沒有附加幣種,預留空間是很大的。
還有意外出聲的浙商產投,這一家能否真正落地也難說。
俞興估摸著浙商產投這樣公開捧場,一個很可能的條件就是廠址的選擇,畢竟,它後麵是浙省國資,想要什麽是比較容易判斷的。
臨近中午,供應商會議暫時告一段落,申城碳矽集團自然要盡地主之誼。
俞興這邊和四家投資機構淺聊目標,那邊的院士兒子郭川穿過人群,笑著加入了寒暄的陣營。
“這是長春孔輝汽車的郭總。”俞興不清楚投資人是否認識這位,見他過來,自然還是要介紹一番,“他和公司在汽車底盤調教上給了我很多指導和啟發。”
郭川笑眯眯的打了圈招唿,隨即就是對俞興的讚不絕口:“熊總,徐總,趙總,蔡總,咱們得把握這次投資碳矽集團的機會啊,我真恨不得我手裏有一大筆錢,然後立即投給俞總。”
“我上周和俞總聊,我說碳矽集團既然要做定位高一些的電車,那肯定各方麵都不能有短板,我這邊呢,恰恰在底盤的空氣懸掛上有些技術積累,但就是缺少供應商的支持,很難做出來。”
“然後,俞總這周給我迴了電話,還給我發了份調研報告。”
“你們猜怎麽著?他幫忙理清了國內能做空氣懸掛的供應商,就拿這個懸掛需要的開式閥泵分配閥來說,國內基本沒有做這方麵前裝的廠家。”
郭川說話繪聲繪色:“但是,俞總給我提供了兩個選擇,一個是中美合資的傑鋒汽車,它家有博世的電磁驅動技術,一個是蘇州的綠控傳動,它家的研發項目裏有一項比例電磁閥,也可以試著用來做分配閥。”
“雖然不是直接能做前裝的開式閥泵分配閥,但這兩家的電磁閥工藝和分配閥是相似的,完全可以拿過來優化適配。”
“一個星期啊,嘖,就一個星期,俞總這邊就給了可行的方案。”
“我拿到文件的時候都懷疑了,到底是他做了很多年汽車底盤的技術方案,還是我做了這些東西。”
郭川用一個電磁閥的替代方案來說明俞興團隊的行動效率與準確性,盡管稍有誇張,但也確實含著驚歎。
“郭總,郭總,別幫我吹噓了。”俞興等郭川吹完這一通才笑道,“沒那麽神,我們就是把大目標分成小目標,然後再看有沒有直接的工藝或者替代的工藝,我這邊有幾百萬人的職場平台,有時候找起來消息線索確實比較方便,就是這樣而已。”
郭川連連搖頭:“這是真的了不起,動作太快了,靠,我剛才忽然明白了,你們是搞互聯網的,是習慣那麽快了,也習慣就奔著目標去了,沒有那麽多條條框框的思維束縛!”
直接沒有就找替代,直線沒有就搞曲線。
熊瀟鴿聽了這麽一番話,笑道:“我看俞總確實在發揮互聯網的精神來進入汽車行業。”
“別,我是抱著學習的心態進入這個行業,這麽一吹,自己人還好說,外麵一聽不知道怎麽批判我呢。”俞興婉拒稱讚,“反正,碳矽集團的電車想要成功就必然根植於供應鏈的成功,咱們上下遊的利益是一體的。”
徐欣這一趟少說多思,此刻聽到俞興這麽一番話,隻感受到他自己曾經在報道裏糾正過的四個字——野心勃勃。
要是這個電車能搞成,那也就是把一條上下遊的供應鏈搞成了。
一行人說說笑笑,共赴午宴。
因為下午仍舊有會,所以,俞興沒有喝酒,隻是一桌一桌的打招唿。
徐欣一直在注意俞興的動向,也由此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就她看到的聊天溝通之中,俞興幾乎能喊出每一家廠商來人的名字或者記得廠商裏沒到的重要人物。
她把這個觀察分享給熊瀟鴿。
“嗯。”熊瀟鴿沉吟之後問道,“徐總,從俞興流露興趣到現在,他給我的強烈感覺就是在做事,可能也就是在踐行他自己說的‘老實造車’,老實的都有些過於紮實了。”
徐欣歎道:“這倒顯得不那麽互聯網了。”
熊瀟鴿莞爾一笑。
供應商會議的下午半天,俞興再次登台,這次就談到電車項目的具體周期,提出了一個“五年”的預期,希望能在五年之內取得市場裏的初步成功。
五年時間?初步成功?
什麽樣算是初步成功?
俞興沒有再細談,沒有給出銷量目標,沒有給出年度營收,隻在最後強調協作共贏的必要性,而用來佐證這種必要性的是最後發言的來自智波公司的孫浩。
孫浩是在午宴結束接到的臨時通知。
他不是那種臨場選手,知道自己今天最後一個發言就有些懵:“我說什麽?讓我說什麽?我們還沒研發出來啊,頂多算剛立項。”
“俞總說,你就說現狀就行。”秘書章陽煦傳達了意思。
“什麽現狀?我們剛立項,在招人……這個很難啊。”孫浩有點忐忑。
章陽煦想了想,揣摩出老板的意思:“難就是好啊,不難幹嘛找你們呢,容易的話就直接去買國外廠商的了,難才好啊。”
孫浩思考一個下午,最終得出一個發言的主題——難就是好,難就是機會,不難還輪不到自己呢。
他登台為申城碳矽科技集團的供應商會議結尾,提到毫米波雷達的現狀,那是國內加價買都買不到的,人家就是留著自家的高端貨做自適應巡航。
也因為這種情況,碳矽集團要做電車就必然要協作研發,要基於被動的現實進行主動的出擊。
孫浩的發言不可謂不完美,言辭樸實,樸實的就是對現狀的白描。
一直到晚上的供應商小會,他的描述仍舊是開場的話題。
“毫米波雷達是比較尷尬的,國內確實沒有,真做了吧又未必能賺錢,因為,咱們這邊研發出來了,國外的可能就下放調價了。”俞興介紹情況,“所以,我們是投了智波的,在我們投資之前,他們確實很難找資方,我剛才還問了孫總,他給我的預期是未來兩到三年取得突破,我認為這是來得及的。”
他順勢把話題引導到了研發周期這種具體的事情上麵。
這同樣是投資人們感興趣的,能夠量化的進度才能做好預期的落地。
晚上的小會一共是五家供應商,既有精進電動這樣有比較成熟技術的供應商,也有匯川技術這樣需要切換業務領域的供應商,還有力勁集團這種更為基礎的上遊。
因為有了白天的眼見為實,有了白天的亮明旗號,也有了全程的資方參與,徐欣很快聽到各家的研發預計周期,如力勁集團,它給出了14-18個月的保守預計。
徐欣聽到了俞興替自己問出來的問題。
“保守預計,杜總,你這個‘保守’用詞一下子讓我的興奮起來了。”俞興追問,“保守都14-18個月了,不保守呢?”
“我們在這方麵的技術儲備是完全足夠的,我說的是跟你們配合的情況下,如果單純做超大型壓鑄機,速度會更快一些。”力勁集團的副總杜耀傑上次來過申城,這次的態度就顯得自信很多,“但是,快不是目的,能做好能達標才是我們需要追求的。”
他迴去之後同樣進行了內部討論,力勁集團本身就有大型壓鑄機,也為美國通用汽車提供用於生產鋁合金部件的產品。
一體式壓鑄既存在技術要求,也是一個思路的問題。
這裏麵又可以把問題細分,一體式是到什麽程度。
杜耀傑大概能理解俞興的思維,無非就是用一體式把車身強度提高到至少可以比肩中高端品牌的程度,那麽,取得100分的進步肯定最好的,60分的進步卻也一樣是進步。
俞興微微點頭,技術儲備存在,那就看後續如何優化和選擇方案。
他在下午提出了五年的預期,也就意味著供應鏈的技術發展至少還有3年的緩衝,這無疑會是極其寶貴的時間。
並且,相較於壓鑄機這種18個月的預期,匯川、精進它們的研發時間更為可觀,普遍不超過12個月。
俞興對於這種來自供應商的預期自然是欣慰的,但也沒有完全相信,反正有時間冗餘,達不到就繼續催化,能達到的還要做迭代升級。
他要做能力範圍,不光是自己能力範圍,還是國內供應鏈未來一段時間能力範圍之內的最好的工業產品。
深夜十一點,這場供應商小會才結束。
十五分鍾之後,同一間辦公室,今日份的第三場小會開始,這一次的人數更少,隻有俞興與四家投資機構。
“熊總,真能投1億美元?”俞興上來就開門見山,也希望idg這裏能為其它三家打個好的頭陣。
“可以。”熊瀟鴿沒有吊胃口,“但要劃定時間,就像你從供應商那裏拿聯合研發的預期,這1億美元在今天能投4成,後麵6成就得看進度了。”
俞興攤了攤手,果然白天是說好聽話,晚上掏錢就有條件了。
他看向恩師徐欣,恨不得擺出弟子的名號。
隻是,考慮到名號一擺,對方可能直接起身走人,也就忍住了心中孺慕。
徐欣給出模糊的答案:“我這邊和idg差不多,熊總是上等馬,我這種下等馬肯定要跟著他的步伐。”
俞興吐槽道:“這種上等馬和下等馬的劃分不知道是誰套在我頭上的,這真不是我說的。”
徐欣眼觀鼻,鼻觀心,不動如山。
浙商產投的副總經理蔡皓宇聽到前麵兩家的態度,笑眯眯的說道:“俞總,我是很看好你這種運營能力的,企鵝的pony馬像你三分都能和阿裏有來有迴,你親自上陣,我們願意相信你在電車上的作為,但是嘛,碳矽集團的廠址還沒定下來吧,這得多看看咱們自己家鄉啊。”
俞興對於這種話沒有絲毫意外,但他猶疑幾秒後說道:“蔡總,我肯定願意迴報家鄉,隻是吧,電車項目要以做成為目標,如果能做成,到時候自然怎麽迴報都行,我今天不繞彎子,如果可以,我們是打算在申城蹭一蹭上汽的供應鏈的。”
熊瀟鴿聽到這句,感興趣的問道:“你已經有目標了?是在哪邊?”
俞興認真的說道:“上汽在臨港有好幾個生產平台,還有圍繞著的相關供應商,我們希望能在那邊找到合適的位置。”
他說到這裏又看向蔡皓宇:“那裏其實也是咱們杭州灣的範疇,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蔡皓宇簡單思索幾秒,有些遺憾的搖頭,不認可這樣的選址。
熊瀟鴿琢磨著申城臨港的情況,機場、高速、港口、工業供應鏈、上汽供應商……
他不無稱讚的點頭道:“很不錯,杭州灣也是灣,打造華夏的灣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