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致遠想不出來。
陳韶疑惑的問題,阿福的案子發生過後,也是他一直在想的問題。
他在讀書一道上並無太多的天賦,參加三迴童試,都未能通過府試階段,因而便歇了心思,專心跟著父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雜事,以期將來能在縣衙謀個一官半職。基於這樣的心理,他在為人處事上便頗為克製,不論對方身份是什麽,能不與人交惡,就絕不與人交惡。
他實在想不出,他都已經這樣謹慎了,怎會還有人這般喪心病狂地來害他。
陳韶提醒:“你好好想一想,你是否得罪過什麽人?”
金致遠搖頭:“小人一貫與人為善,自問不曾得罪過他人。”
頓一頓,又說:“劉師兄可為小人作證,小人拜在師父門下習武已有十三年,十三年間,小人從未與眾師兄、師弟起過爭吵或衝突。”
劉康平公允道:“金師弟的確為人和善,好幾個師兄、師弟家中遇到困難,都是他出錢出力才幫著解決。”
“那就再想一想,你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是否得罪過誰?”陳韶再次提醒,“還有你身邊的人,誰最容易拿到你的字跡而不惹人懷疑。”
金致遠思索間,八珍坊的掌櫃與夥計相繼到了,田根生的家人也跟著趕來。隨後,張巧娘出事當夜,在附近打更的更夫也到了,去附近走訪的衙役也已經迴來,最後,連與張巧娘交好的三位繡娘也到了。
金致遠還在思索。
陳韶也不催促,將田根生的家人叫前來,問他們道:“田根生出事前,身子可有哪裏不適?”
田根生的兒子道:“我爹的身子一向很好,出事那日的午飯,還吃了兩個胡餅,喝了兩碗米湯。”
其餘人跟著點頭。
陳韶又將八珍坊的掌櫃和夥計叫前來,先問掌櫃道:“田更生出事那日,三場說書都在八珍坊?”
八珍坊的掌櫃也不是第一次來縣衙,但麵對她的詢問,還是稍顯緊張地說道:“是都在八珍坊,但不關小人的事,他那日過來,小人就跟他說過幾句話。”
“關不關你的事,不是你來決定的,你隻要好好迴答我的問題就行了。”陳韶冷淡地訓了他兩句後,繼續問道:“他是在說第三場書之前,突然說的身子不適,還是在說第二場書的時候,身子已經出現不適?”
掌櫃急聲答道:“他是在第三場說書前,突然來跟小人說他的身子有些不適,無法再繼續說書。小人看他臉色難看,就讓他走了。”
未了,又加一句道:“他說書前一日,小人就將三場說書的報酬都給了他,小人都還沒來得及找他退缺的那一場報酬呢。”
“兩場說書之間會歇場多久?”陳韶盤問。
掌櫃說話依舊很急,“會間隔半個時辰。”
陳韶繼續:“田根生是在第三場說書前多久找的你?”
掌櫃:“差不多還有半盞茶就要開場的時候。”
陳韶追根究底:“第二場說書結束後,他是否有不適的症狀?”
掌櫃搖頭:“沒有,第二場說完,他還跟好人有說有笑。”
陳韶:“第二場說書結束後,他可有離開過八珍坊?”
掌櫃再次搖頭:“沒有。”
陳韶:“說書是在大堂?”
掌櫃點頭。
陳韶:“第二場說書結束,他可有離開過大堂?”
掌櫃搖一搖頭後,看向旁邊的夥計。
有夥計幫著迴答:“去過一迴茅房。”
陳韶看著夥計追問:“什麽時候去的?”
夥計迴答:“第二場說書結束,喝過兩口茶後,與王秀才、黃秀才他們幾個說了兩三句話就去了,迴來後,還……”
夥計看向跪在地上的金致遠,猶豫一瞬後,才繼續說道:“還與金公子說了會兒話,喝了兩杯茶。”
又有他。
陳韶看一眼還在茫然思索的金致遠後,問道:“你是怎麽知道得這麽清楚?”
夥計答道:“每次田老過來說書,掌櫃都會使喚小人在旁伺候。”
陳韶看向掌櫃。
掌櫃羞紅著臉,不敢看她。
陳韶看迴夥計:“說清楚一些。”
夥計看一眼掌櫃,正猶豫要不要說時,田根生的兒子不屑道:“我爹是悉唐縣最好的說書先生,每每說書之時,都有不少人會扔銅錢打賞。別的茶館、酒樓都會將這些賞錢全收起來給我爹。八珍坊的掌櫃自忖給了我爹酬勞,這些賞錢不應該再給我爹,因而每每我爹在八珍坊說書之時,掌櫃就會使喚一個夥計在旁邊收那些賞錢。”
掌櫃咕噥道:“我已經給過他報酬,憑什麽還要再給他賞錢。”
陳韶沒有理會他,繼續問夥計道:“田根生如廁多久,迴來跟金致遠說話喝茶是什麽時候,又說話喝茶多長時間,此後又跟誰說過話,喝過誰的茶?”
夥計盤算了一下,“具體去了多長時間,小人倒沒有注意。不過迴來跟金公子他們說了也就不到半盞茶的話,過後便一路招唿著迴了說書的台子,為第三場說書做準備。然後沒過多大一會兒,他就身子不適,起身去跟掌櫃說了一聲迴來,就匆匆收拾著家夥走了。”
也就是說,問題還是出在金致遠的身上。
陳韶看向金致遠。
金致遠早已經從茫然中迴過神,見她看過來,連忙解釋:“小人在田根生出事不久前,曾幫他解決過一樁糾紛。那日劉師兄請小人吃飯,恰好碰上田根生在那裏說書,他過來找小人,不過是答謝幾句。”
田根生的兒子做證道:“我爹在飛觴樓說書時,幾個外地從這裏過路去靜川郡的商客歇腳時吃多了酒,非鬧著我爹,要讓他再說兩場。我爹向他們說明無法再加場的原因,他們還是攔著不讓走,還威脅說不再說兩場,就要讓我爹退錢,彼此爭論間,金公子恰好從飛觴樓路過,就幫著我爹勸退了那幾個客商。”
金致遠,劉平康。
孫守義出事的時候,有他們兩個。田根生出事的時候,也有他們兩個。兇手留在現場的‘全’字,也跟金致遠的筆跡一樣,關鍵他還說不清楚與誰有仇。
怎麽看,他都是最大嫌疑人。
金致遠顯然也想到了這些,慌張地連連磕頭辯解。可惜,他的辯解沒有證據做基礎,顯得既蒼白又無力。
陳韶暗思片刻,問他:“田根生答謝你的時候,吃過什麽,又喝過什麽?”
金致遠連忙答道:“就喝過兩杯茶,一杯酒,別的就沒有了。”
陳韶又問:“他喝茶、喝酒大概是在什麽時辰,距離他第三場說書,還有多長時間?”
金致遠麵帶苦意地搖一搖頭,他記不清了。
陳韶轉向劉平康。
劉平康立刻道:“距離他第三場說書,應該還有一兩盞茶的時間。”
陳韶接著問道:“田根生喝的茶和酒,是誰給他倒的?”
劉平康道:“是小人倒好,金師弟遞給的他。”
陳韶看向金致遠,金致遠點頭。
陳韶繼續問道:“你那日為何會請他吃飯?”
劉平康飛快看兩眼許長壽,憋悶道:“有兩日無家可歸,是金師弟收留的小人。”
許長壽不以為忤道:“我們家供你吃,供你喝,連你習武的學費也是我們家出的,我姐不過說你幾句,你竟然敢跟她頂嘴!哼,我姐隻是將你攆出去,又沒有休了你,你就知足吧。”
陳韶看一眼案宗上關於他與許氏恩愛有加的記錄,“經常被攆出去?”
劉平康低垂著雙眼:“沒有。”
許長壽似看不到他臉上的羞辱,哼道:“他才沒有那個膽子。”
陳韶看兩眼他,又看迴劉平康:“金致遠在哪裏收留的你?”
劉平康依舊低垂著雙眼:“在悅來客棧。”
金致遠補充:“我原是要將他帶迴家中,他不肯,這才帶他去了悅來……”
話到一半,金致遠的腦中忽有驚雷炸響。
他想出來了。
陳韶先前問他,他的身邊,誰最容易拿到他的字跡而不容易惹人懷疑。
他想出來是誰了。
他十二歲第一次參加童試,因沒有考中,父親為讓他將來多一條出路,就送他到疊翠峰習武。自拜師習武到前年依舊未過童試,下山跟著父親打雜那日為止,他一直住在疊翠峰,吃住讀書都在那裏。
若說有誰能夠輕易拿到他的字跡,非一同習武的師兄、師弟莫屬。
隻是……
師兄、師弟們待他也一向和善,他與他們也從未生過齟齬,誰會記恨他到要置他於死地的地步呢?
王春生!
幾乎是瞬間,王春生的名字就跳出了腦海。
他第二次參加童試時,耽誤了快十日沒有習武。迴山後,師父夜裏看到他還在鍛煉,便指點了他幾招。師父指點他時,被起夜的王春生無意看到,誤認為師父藏私偏心於他。月底切磋比試時,他僥幸贏了他兩招,他不服,大嚷著師父不公,師父跟他解釋,他卻不聽,還試圖挑起師兄弟鬧事,師父失望之下,將他逐出了師門。
後來,他在師門外跪了三日,依舊沒能得到師父的原諒後,才走了。
如果他曾得罪過誰,無疑隻有王春生。
隻是得罪王春生那是九年前的事了,如今並無證據來證明他就是兇手,貿然說出他的名字,萬一不是他,恐怕又會為他招來是非。
陳韶看他麵色猶豫,已然有所猜測,沒有逼他再說下去,轉而將錦色坊的幾位繡娘和前去打探消息的衙役叫到了跟前。
陳韶疑惑的問題,阿福的案子發生過後,也是他一直在想的問題。
他在讀書一道上並無太多的天賦,參加三迴童試,都未能通過府試階段,因而便歇了心思,專心跟著父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雜事,以期將來能在縣衙謀個一官半職。基於這樣的心理,他在為人處事上便頗為克製,不論對方身份是什麽,能不與人交惡,就絕不與人交惡。
他實在想不出,他都已經這樣謹慎了,怎會還有人這般喪心病狂地來害他。
陳韶提醒:“你好好想一想,你是否得罪過什麽人?”
金致遠搖頭:“小人一貫與人為善,自問不曾得罪過他人。”
頓一頓,又說:“劉師兄可為小人作證,小人拜在師父門下習武已有十三年,十三年間,小人從未與眾師兄、師弟起過爭吵或衝突。”
劉康平公允道:“金師弟的確為人和善,好幾個師兄、師弟家中遇到困難,都是他出錢出力才幫著解決。”
“那就再想一想,你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是否得罪過誰?”陳韶再次提醒,“還有你身邊的人,誰最容易拿到你的字跡而不惹人懷疑。”
金致遠思索間,八珍坊的掌櫃與夥計相繼到了,田根生的家人也跟著趕來。隨後,張巧娘出事當夜,在附近打更的更夫也到了,去附近走訪的衙役也已經迴來,最後,連與張巧娘交好的三位繡娘也到了。
金致遠還在思索。
陳韶也不催促,將田根生的家人叫前來,問他們道:“田根生出事前,身子可有哪裏不適?”
田根生的兒子道:“我爹的身子一向很好,出事那日的午飯,還吃了兩個胡餅,喝了兩碗米湯。”
其餘人跟著點頭。
陳韶又將八珍坊的掌櫃和夥計叫前來,先問掌櫃道:“田更生出事那日,三場說書都在八珍坊?”
八珍坊的掌櫃也不是第一次來縣衙,但麵對她的詢問,還是稍顯緊張地說道:“是都在八珍坊,但不關小人的事,他那日過來,小人就跟他說過幾句話。”
“關不關你的事,不是你來決定的,你隻要好好迴答我的問題就行了。”陳韶冷淡地訓了他兩句後,繼續問道:“他是在說第三場書之前,突然說的身子不適,還是在說第二場書的時候,身子已經出現不適?”
掌櫃急聲答道:“他是在第三場說書前,突然來跟小人說他的身子有些不適,無法再繼續說書。小人看他臉色難看,就讓他走了。”
未了,又加一句道:“他說書前一日,小人就將三場說書的報酬都給了他,小人都還沒來得及找他退缺的那一場報酬呢。”
“兩場說書之間會歇場多久?”陳韶盤問。
掌櫃說話依舊很急,“會間隔半個時辰。”
陳韶繼續:“田根生是在第三場說書前多久找的你?”
掌櫃:“差不多還有半盞茶就要開場的時候。”
陳韶追根究底:“第二場說書結束後,他是否有不適的症狀?”
掌櫃搖頭:“沒有,第二場說完,他還跟好人有說有笑。”
陳韶:“第二場說書結束後,他可有離開過八珍坊?”
掌櫃再次搖頭:“沒有。”
陳韶:“說書是在大堂?”
掌櫃點頭。
陳韶:“第二場說書結束,他可有離開過大堂?”
掌櫃搖一搖頭後,看向旁邊的夥計。
有夥計幫著迴答:“去過一迴茅房。”
陳韶看著夥計追問:“什麽時候去的?”
夥計迴答:“第二場說書結束,喝過兩口茶後,與王秀才、黃秀才他們幾個說了兩三句話就去了,迴來後,還……”
夥計看向跪在地上的金致遠,猶豫一瞬後,才繼續說道:“還與金公子說了會兒話,喝了兩杯茶。”
又有他。
陳韶看一眼還在茫然思索的金致遠後,問道:“你是怎麽知道得這麽清楚?”
夥計答道:“每次田老過來說書,掌櫃都會使喚小人在旁伺候。”
陳韶看向掌櫃。
掌櫃羞紅著臉,不敢看她。
陳韶看迴夥計:“說清楚一些。”
夥計看一眼掌櫃,正猶豫要不要說時,田根生的兒子不屑道:“我爹是悉唐縣最好的說書先生,每每說書之時,都有不少人會扔銅錢打賞。別的茶館、酒樓都會將這些賞錢全收起來給我爹。八珍坊的掌櫃自忖給了我爹酬勞,這些賞錢不應該再給我爹,因而每每我爹在八珍坊說書之時,掌櫃就會使喚一個夥計在旁邊收那些賞錢。”
掌櫃咕噥道:“我已經給過他報酬,憑什麽還要再給他賞錢。”
陳韶沒有理會他,繼續問夥計道:“田根生如廁多久,迴來跟金致遠說話喝茶是什麽時候,又說話喝茶多長時間,此後又跟誰說過話,喝過誰的茶?”
夥計盤算了一下,“具體去了多長時間,小人倒沒有注意。不過迴來跟金公子他們說了也就不到半盞茶的話,過後便一路招唿著迴了說書的台子,為第三場說書做準備。然後沒過多大一會兒,他就身子不適,起身去跟掌櫃說了一聲迴來,就匆匆收拾著家夥走了。”
也就是說,問題還是出在金致遠的身上。
陳韶看向金致遠。
金致遠早已經從茫然中迴過神,見她看過來,連忙解釋:“小人在田根生出事不久前,曾幫他解決過一樁糾紛。那日劉師兄請小人吃飯,恰好碰上田根生在那裏說書,他過來找小人,不過是答謝幾句。”
田根生的兒子做證道:“我爹在飛觴樓說書時,幾個外地從這裏過路去靜川郡的商客歇腳時吃多了酒,非鬧著我爹,要讓他再說兩場。我爹向他們說明無法再加場的原因,他們還是攔著不讓走,還威脅說不再說兩場,就要讓我爹退錢,彼此爭論間,金公子恰好從飛觴樓路過,就幫著我爹勸退了那幾個客商。”
金致遠,劉平康。
孫守義出事的時候,有他們兩個。田根生出事的時候,也有他們兩個。兇手留在現場的‘全’字,也跟金致遠的筆跡一樣,關鍵他還說不清楚與誰有仇。
怎麽看,他都是最大嫌疑人。
金致遠顯然也想到了這些,慌張地連連磕頭辯解。可惜,他的辯解沒有證據做基礎,顯得既蒼白又無力。
陳韶暗思片刻,問他:“田根生答謝你的時候,吃過什麽,又喝過什麽?”
金致遠連忙答道:“就喝過兩杯茶,一杯酒,別的就沒有了。”
陳韶又問:“他喝茶、喝酒大概是在什麽時辰,距離他第三場說書,還有多長時間?”
金致遠麵帶苦意地搖一搖頭,他記不清了。
陳韶轉向劉平康。
劉平康立刻道:“距離他第三場說書,應該還有一兩盞茶的時間。”
陳韶接著問道:“田根生喝的茶和酒,是誰給他倒的?”
劉平康道:“是小人倒好,金師弟遞給的他。”
陳韶看向金致遠,金致遠點頭。
陳韶繼續問道:“你那日為何會請他吃飯?”
劉平康飛快看兩眼許長壽,憋悶道:“有兩日無家可歸,是金師弟收留的小人。”
許長壽不以為忤道:“我們家供你吃,供你喝,連你習武的學費也是我們家出的,我姐不過說你幾句,你竟然敢跟她頂嘴!哼,我姐隻是將你攆出去,又沒有休了你,你就知足吧。”
陳韶看一眼案宗上關於他與許氏恩愛有加的記錄,“經常被攆出去?”
劉平康低垂著雙眼:“沒有。”
許長壽似看不到他臉上的羞辱,哼道:“他才沒有那個膽子。”
陳韶看兩眼他,又看迴劉平康:“金致遠在哪裏收留的你?”
劉平康依舊低垂著雙眼:“在悅來客棧。”
金致遠補充:“我原是要將他帶迴家中,他不肯,這才帶他去了悅來……”
話到一半,金致遠的腦中忽有驚雷炸響。
他想出來了。
陳韶先前問他,他的身邊,誰最容易拿到他的字跡而不容易惹人懷疑。
他想出來是誰了。
他十二歲第一次參加童試,因沒有考中,父親為讓他將來多一條出路,就送他到疊翠峰習武。自拜師習武到前年依舊未過童試,下山跟著父親打雜那日為止,他一直住在疊翠峰,吃住讀書都在那裏。
若說有誰能夠輕易拿到他的字跡,非一同習武的師兄、師弟莫屬。
隻是……
師兄、師弟們待他也一向和善,他與他們也從未生過齟齬,誰會記恨他到要置他於死地的地步呢?
王春生!
幾乎是瞬間,王春生的名字就跳出了腦海。
他第二次參加童試時,耽誤了快十日沒有習武。迴山後,師父夜裏看到他還在鍛煉,便指點了他幾招。師父指點他時,被起夜的王春生無意看到,誤認為師父藏私偏心於他。月底切磋比試時,他僥幸贏了他兩招,他不服,大嚷著師父不公,師父跟他解釋,他卻不聽,還試圖挑起師兄弟鬧事,師父失望之下,將他逐出了師門。
後來,他在師門外跪了三日,依舊沒能得到師父的原諒後,才走了。
如果他曾得罪過誰,無疑隻有王春生。
隻是得罪王春生那是九年前的事了,如今並無證據來證明他就是兇手,貿然說出他的名字,萬一不是他,恐怕又會為他招來是非。
陳韶看他麵色猶豫,已然有所猜測,沒有逼他再說下去,轉而將錦色坊的幾位繡娘和前去打探消息的衙役叫到了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