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開禧北伐亂三年
南宋桂枝傳之臨安風華 作者:楊小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誰也沒想到,開禧北伐竟然持續了三年之久!
而這期間發生的變故諸多,桂枝整日待在趙擴身邊,對於戰事也略知一二。
首先,長期以來堅持抗戰的川軍,對吳曦的叛賣,展開了強烈的反抗。而吳曦召用大安軍楊震仲,楊震仲拒不附逆,服毒自殺。時任大安軍知軍安丙倒是聰明,假裝接受吳曦的“中大夫、丞相長史”的封贈,暗中聯絡興州典倉官楊巨源、中軍正將李好義等中下級官吏數十人,計議誅殺吳曦之策,由安丙則假裝懷揣“聖旨”,闖入偽宮宣旨,趁吳曦跪下接旨時,將其殺死。
其間,有人拒絕向金朝臣服而剃去頭發;有人為了不做金朝的官而弄瞎雙眼;而在那動亂的時期,安丙的計謀雖然低級,卻也奏效了,稱王四十多天的吳曦也終究是死了。
誅滅叛徒,大快人心。軍民抗金情緒,極為高漲。
而這邊,韓侂胄得知吳曦叛變,曾密寫帛書給時任大安軍知軍安丙,內容為:“如能殺曦報國,以明本心,即當不次推賞。”帛書未到,安丙已奏報吳曦誅滅,韓侂胄隻好另找人手接任四川宣撫副使。
吳曦被殺,金朝大為沮喪。
抗金將士,無不憤慨。這時的金朝,正如辛棄疾所判斷的,處在“必亂必亡”的前夕。
隻是由於宋朝出了叛徒和內部的不和,部署失宜,才使金兵得以侵入淮南。金朝實際上已不再有繼續作戰的能力,隻是對宋威脅、訛詐。
金朝中。
完顏璟盯著下方沉默的眾人,一語不發,其餘人等也皆是垂頭喪氣。
“隻到淮南而已?”他終於開口,卻將眾人驚得有些恍惚。
片刻後,有人站出來道:“宋人內部不和,又缺統帥,當下為反撲的最佳時機,可……其餘各州調兵皆不來往,尤其是……”
“不用說了!”完顏璟知道,最主張不派兵的自然是他那位叔父。在他登上狼主之位時,此人便始終不滿,如今更是體現出他的抗旨不尊。
“報!宋使到!”殿外傳來聲音。
眾人皆麵麵相覷道:“不是說半月後嗎?怎今日就到了?”
完顏璟倒是沒理會那許多,抬手示意招人入殿。
殿外傳來腳步聲,金臣皆紛紛觀望,卻見來者乃是一步卒,單槍匹馬身上連甲胄都沒有。
對方來到殿下,朝著完顏璟施禮。而完顏璟則是一怔,輕聲一咳後道:“諸位若無事便先退下,完顏匡、徐孝美留下。”
其餘金臣不解,但也隻得拱手應下,紛紛退出殿外。
見人走得差不多了,完顏璟這才開口:“朕見過你,兩國交戰,你來有何用意?”
台下立著那人麵不改色,也沒有笑意,他將頭抬起,一旁徐孝美與完顏匡才記起這張臉,驚愕道:“是你……”
沒錯,此人他們見過,正是當時伴在桂枝身邊的護衛,霍弘。此時霍弘雖然已逾花甲,白發蒼蒼,但仍舊渾身英氣,老當益壯。
“在下霍弘,奉楊皇後之命前來還一件東西。”說著,霍弘將懷中的紫檀盒子掏出。
又是此物。完顏璟沉默片刻,示意一旁的人將此物呈上來,有宦官近前接過了紫檀盒放在書案上。
“兩國交戰,與後宮無關,此番主子派我來亦是隻為歸還此物,就此告辭!”霍弘說完,拱手便自行離去。
完顏璟並沒有攔他,故而門外兵士也不敢攔。
他看著眼前這紫檀盒,猶豫了許久這才打開。卻見其中除了那杆筆外,還有一封信。
見此,完顏璟憂愁的臉上總算露出了一抹笑意,看過之後,更是大笑不止。一旁完顏匡與徐孝美不解,於是問道:“官家何故發笑?”
完顏璟將信連著信封順手丟入身後火盆,搖頭歎道:“朕正一籌莫展,沒想到卻收到了這麽一則佳訊,也罷!三年以來各處戰亂百姓也乏了,既然如此,朕不如做個順水人情。”
不多日,皓月宮內,桂枝聽著向北在一旁說著關於近期前線的戰況。“就這麽多了,看樣子此次北伐,終要以失敗告終!”向北歎了口氣。
聞言,桂枝卻緩緩閉目道:“打仗,受苦的還是百姓。對了,霍弘迴來了嗎?”
向北聞言似乎是想起了什麽,趕忙道:“差點忘了,他不知怎的,昨日迴京後,便說想念籬笆園的生活了,讓我代為轉告娘娘,說他迴山裏住了,以後不再入京。”
桂枝本在作詞,手中的筆忽然頓了頓,眼中浮出一抹遺憾,喃喃自問道:“他也覺得本宮做得過了嗎?”
向北聳了聳肩迴道:“哎,霍兄也老了,想迴山裏安享晚年,也在情理之中。”
雖聽他如此講,但隻有桂枝心裏清楚,這趟讓他去送信,正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韓侂胄必須得死,開禧北伐雖然還未徹底宣告失敗,但也已經在瀕臨崩潰的邊緣了,霍弘向來是一個正直的人,自隨從張夫人至今始終如此,話雖不多但為人剛正不阿。
或是看到桂枝如今攻於心計,他也迷茫了,故而選擇了逃避。
可即便如此,桂枝也不想解釋什麽,身處皇後之位,早已不能自主,她所能考慮的事都隻是為了一個人。
那便是趙擴,君安則天下安。所以鏟除韓侂胄,是她眼下最重要的一件事。而她給完顏璟的最後一封信,總結起來即為三個字:罪首謀!
(本章完)
而這期間發生的變故諸多,桂枝整日待在趙擴身邊,對於戰事也略知一二。
首先,長期以來堅持抗戰的川軍,對吳曦的叛賣,展開了強烈的反抗。而吳曦召用大安軍楊震仲,楊震仲拒不附逆,服毒自殺。時任大安軍知軍安丙倒是聰明,假裝接受吳曦的“中大夫、丞相長史”的封贈,暗中聯絡興州典倉官楊巨源、中軍正將李好義等中下級官吏數十人,計議誅殺吳曦之策,由安丙則假裝懷揣“聖旨”,闖入偽宮宣旨,趁吳曦跪下接旨時,將其殺死。
其間,有人拒絕向金朝臣服而剃去頭發;有人為了不做金朝的官而弄瞎雙眼;而在那動亂的時期,安丙的計謀雖然低級,卻也奏效了,稱王四十多天的吳曦也終究是死了。
誅滅叛徒,大快人心。軍民抗金情緒,極為高漲。
而這邊,韓侂胄得知吳曦叛變,曾密寫帛書給時任大安軍知軍安丙,內容為:“如能殺曦報國,以明本心,即當不次推賞。”帛書未到,安丙已奏報吳曦誅滅,韓侂胄隻好另找人手接任四川宣撫副使。
吳曦被殺,金朝大為沮喪。
抗金將士,無不憤慨。這時的金朝,正如辛棄疾所判斷的,處在“必亂必亡”的前夕。
隻是由於宋朝出了叛徒和內部的不和,部署失宜,才使金兵得以侵入淮南。金朝實際上已不再有繼續作戰的能力,隻是對宋威脅、訛詐。
金朝中。
完顏璟盯著下方沉默的眾人,一語不發,其餘人等也皆是垂頭喪氣。
“隻到淮南而已?”他終於開口,卻將眾人驚得有些恍惚。
片刻後,有人站出來道:“宋人內部不和,又缺統帥,當下為反撲的最佳時機,可……其餘各州調兵皆不來往,尤其是……”
“不用說了!”完顏璟知道,最主張不派兵的自然是他那位叔父。在他登上狼主之位時,此人便始終不滿,如今更是體現出他的抗旨不尊。
“報!宋使到!”殿外傳來聲音。
眾人皆麵麵相覷道:“不是說半月後嗎?怎今日就到了?”
完顏璟倒是沒理會那許多,抬手示意招人入殿。
殿外傳來腳步聲,金臣皆紛紛觀望,卻見來者乃是一步卒,單槍匹馬身上連甲胄都沒有。
對方來到殿下,朝著完顏璟施禮。而完顏璟則是一怔,輕聲一咳後道:“諸位若無事便先退下,完顏匡、徐孝美留下。”
其餘金臣不解,但也隻得拱手應下,紛紛退出殿外。
見人走得差不多了,完顏璟這才開口:“朕見過你,兩國交戰,你來有何用意?”
台下立著那人麵不改色,也沒有笑意,他將頭抬起,一旁徐孝美與完顏匡才記起這張臉,驚愕道:“是你……”
沒錯,此人他們見過,正是當時伴在桂枝身邊的護衛,霍弘。此時霍弘雖然已逾花甲,白發蒼蒼,但仍舊渾身英氣,老當益壯。
“在下霍弘,奉楊皇後之命前來還一件東西。”說著,霍弘將懷中的紫檀盒子掏出。
又是此物。完顏璟沉默片刻,示意一旁的人將此物呈上來,有宦官近前接過了紫檀盒放在書案上。
“兩國交戰,與後宮無關,此番主子派我來亦是隻為歸還此物,就此告辭!”霍弘說完,拱手便自行離去。
完顏璟並沒有攔他,故而門外兵士也不敢攔。
他看著眼前這紫檀盒,猶豫了許久這才打開。卻見其中除了那杆筆外,還有一封信。
見此,完顏璟憂愁的臉上總算露出了一抹笑意,看過之後,更是大笑不止。一旁完顏匡與徐孝美不解,於是問道:“官家何故發笑?”
完顏璟將信連著信封順手丟入身後火盆,搖頭歎道:“朕正一籌莫展,沒想到卻收到了這麽一則佳訊,也罷!三年以來各處戰亂百姓也乏了,既然如此,朕不如做個順水人情。”
不多日,皓月宮內,桂枝聽著向北在一旁說著關於近期前線的戰況。“就這麽多了,看樣子此次北伐,終要以失敗告終!”向北歎了口氣。
聞言,桂枝卻緩緩閉目道:“打仗,受苦的還是百姓。對了,霍弘迴來了嗎?”
向北聞言似乎是想起了什麽,趕忙道:“差點忘了,他不知怎的,昨日迴京後,便說想念籬笆園的生活了,讓我代為轉告娘娘,說他迴山裏住了,以後不再入京。”
桂枝本在作詞,手中的筆忽然頓了頓,眼中浮出一抹遺憾,喃喃自問道:“他也覺得本宮做得過了嗎?”
向北聳了聳肩迴道:“哎,霍兄也老了,想迴山裏安享晚年,也在情理之中。”
雖聽他如此講,但隻有桂枝心裏清楚,這趟讓他去送信,正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韓侂胄必須得死,開禧北伐雖然還未徹底宣告失敗,但也已經在瀕臨崩潰的邊緣了,霍弘向來是一個正直的人,自隨從張夫人至今始終如此,話雖不多但為人剛正不阿。
或是看到桂枝如今攻於心計,他也迷茫了,故而選擇了逃避。
可即便如此,桂枝也不想解釋什麽,身處皇後之位,早已不能自主,她所能考慮的事都隻是為了一個人。
那便是趙擴,君安則天下安。所以鏟除韓侂胄,是她眼下最重要的一件事。而她給完顏璟的最後一封信,總結起來即為三個字:罪首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