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和議風雲起蕭牆
南宋桂枝傳之臨安風華 作者:楊小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半月之後,宋朝使臣方信孺到達金國,他原本以為很快就能夠見到金國的皇帝,解決兩國間的紛爭。然而,當他踏進金國大殿後,卻意外被扣押於牢中,遭受虛妄的威脅和恐嚇。
“爾等用此辦法接待使節,實有失大國風範。”方信孺身陷陰暗鐵獄,微笑著反問金國官員,“此為何等禮儀?”
“少說廢話!”誰知對方怒不可遏,不由分說便賞了一巴掌,“安靜些!”方信孺輕歎一聲,隻能寂靜等待,直到九月初才放了他。
方信孺帶迴了金國複信,信上表示:若稱臣,便以江淮之間取中劃界;若稱子,便以長江為界;其次,斬元謀奸臣韓侂胄,函首以獻,增加歲幣,出犒師銀,方可議和。
韓侂胄大怒,決意再度整兵出戰。在他的請願下,寧宗趙擴再度下詔,招募新兵,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院都承旨指揮軍事。
可六十八歲的辛棄疾這時得病居家,任命下達後,還沒有去就任,就在家中病死了。
據說,臨死前,辛老仍舊惦念著國事,滿懷悲情吟誦詩詞:“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大宋北伐的希望和雄心正如這首詩般徹底熄滅於形勢之中,仿佛一場曇花一現的夢境。
在金國曆任皇帝中,完顏璟雖非雄才大略之輩,卻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君主。當時宋朝統帥缺位,隻得與金國和談。然而,完顏璟提出的“罪首謀”策略,令宋朝宮廷震驚不已。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局勢愈發險惡。
八月中旬,剛作為使臣從金廷迴來的方信孺,顫顫巍巍地從宮裏出來,他前去談判,所談的便是“罪首謀”一事,可官家對於談判結果甚是不滿。
他很糾結,也很惶恐,細想之下,方信孺還是決定向韓侂胄匯報和談經過。
韓府院中,韓侂胄正在擺弄著刀槍,一旁方信孺支支吾吾地開口道:“此次和談,金國提出了五項條款。”
“五項條款?哪五項?”韓侂胄問道。
“第一為割讓兩淮地區,第二為賠償歲幣,第三為送還軍隊,第四為歸還戰俘,
第五為……”說到這裏,方信孺頓了頓。
“第五為何事?”韓侂胄微微睜眼問道。
隻見方信孺低頭道:“恕下官不敢直言。”
“有何不可言之事?速速稟來!”韓侂胄疑惑地看著方信孺。方信孺隻能鼓起勇氣道:“第五條……為罪首謀。”
“罪首謀?”韓侂胄是武官,一時間沒悟出是什麽意思。
“即治罪此次宋軍的主帥,也就是韓太傅。”方信孺細聲地說道。就在聽完的那一刹那,韓侂胄僵住了。
八月午後的臨安城陽光灼熱,空氣中彌漫著夏日的餘熱,但他卻感受到一陣寒意襲來。
方信孺硬著頭皮繼續道:“金主完顏璟向臣宣稱,五項條款中以‘罪首謀’最為關鍵,無法退讓。”
韓侂胄臉色煞白,陷入沉思。過了一段時間,方信孺離去,隻留下韓侂胄一人。
屋外古槐樹上蟬鳴震耳欲聾,韓侂胄仿佛置身冰窖。“罪首謀”的真正含義即以自己的首級換取和議,金國提議和談,顯然是想要他的性命。韓侂胄陷入極度恐懼之中。
在這時刻,一名堂吏輕敲房門,恭敬道:“太傅,有宮使前來傳召,請太傅進宮覲見官家。”
韓侂胄努力挪動了一下疲憊的身軀,內心盤算了一遍:方信孺此番出使歸來後,他首先定是進宮向官家稟報。然而,關於完顏璟提出的“五項條件”,官家究竟持何態度?當然,他並不相信官家會視他為罪人,但官家可能會受到震懾,甚至可能暫緩收複失地的計劃。
起初,韓侂胄同意停戰議和,並非真的想要和談,而是為了爭取時間重新整頓軍備,尋找機會再次北伐。可這件事傳到了官家的耳中,原本的假和談變成了真和談,官家急令方信孺出使中都。
嚴寒逐漸消退,隨之而來的是酷暑,韓侂胄的心情已極為沮喪。進入內殿,請過聖安,他靜立在趙擴麵前,等候官家開口。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趙擴此時談論的事情與議和完全無關,而是問了他關於韓同卿、韓顯卿請旨遷居之事。韓侂胄正走神,隻聽趙擴喊道:“太傅,韓太傅?”
韓侂胄趕忙恭敬迴複:“老臣在,官家有何吩咐?”
趙擴問道:“說來這也算你的家族事,韓太尉想遷居雷州,不知卿意下如何?”
聞言,韓侂胄很快明白了其中奧妙,心中頓時感到不快,因為他知道韓同卿和韓顯卿此舉真正目的,哪裏是遷居,分明是在未雨綢繆,躲避災禍,遠走高飛。
是的,如今他這邊前線戰事不利,宮中楊皇後聰明睿智,加之先皇後無子嗣,如今的韓家,僅他一人支撐,盡然已到了樹倒猢猻散的地步!
然而轉念一想,既然他們已鐵心遠離,強行阻止也無濟於事。
韓侂胄正欲開口,趙擴又道:“太尉乃恭淑皇後之父,朕理應順從其意願。然而雷州乃蠻荒之地,此舉若引起天下人之疑惑,實在令人為難。你與太尉乃是同宗族人,不如太傅另選一個吉地,讓韓太尉得以安享晚年,也方便你們親族間的聯係,卿意下如何?”
“老臣遵旨,官家對韓家的關愛,令老臣感激涕零,恭淑皇後九泉之下有知,定會感念聖上恩德,為大宋祈福。”韓侂胄說完,並未告退,沉默片刻後道,“啟稟官家,老臣還有一事,方信孺晌午前來與臣議事,提及金主提出議和‘五項條件’,聲稱若五項條件中有任何一項不成立,則兵戎相見。”
趙擴又怎會不知道他的心思,方信孺從金朝迴來,第一時間已經進宮麵聖,此事他豈會不知。趙擴裝作若無其事地道:“此事朕已經知曉,簡直荒謬至極,割地本就不可能,更別提‘罪首謀’了。此番韓卿出征乃朕下的詔書,若論‘罪首謀’,那完顏狼主豈非要朕奉上項上人頭?”
韓侂胄聽完仿佛一下子吃了定心丸,內心的感激之情猶如那滔滔江水般,立刻信誓旦旦地說道:“此番議和,金朝並無誠意,五項條款名為和議,實則乃刁難。老臣以為,金人實為狂妄,臣願再請旨領兵前往迎戰,必叫那金人倒戈卸甲,不敢來犯!”
趙擴沉吟片刻道:“複戰之事不可輕啟,當下先以南北議和為重,朕已重派使者前去金廷,諸般事宜需待其歸來後商定。朕也累了,太傅先退下吧。”
“遵旨,那老臣便先告退。”韓侂胄恭敬施禮。
從宮裏出來,韓侂胄心情有些低落,他邊走邊想:“適才說到‘罪首謀’,官家為什麽要提北伐詔書?此次北伐眾人皆知是先出兵再下詔,無詔出兵本就犯了大忌,莫非官家是有意提醒自己?”
從那日之後,韓侂胄整日提心吊膽,百思不得其解,這個狀態一直持續到新使臣從金廷再次返迴了臨安,當天韓侂胄在使臣見完官家後,就迫不及待地將其招到府上。
(本章完)
“爾等用此辦法接待使節,實有失大國風範。”方信孺身陷陰暗鐵獄,微笑著反問金國官員,“此為何等禮儀?”
“少說廢話!”誰知對方怒不可遏,不由分說便賞了一巴掌,“安靜些!”方信孺輕歎一聲,隻能寂靜等待,直到九月初才放了他。
方信孺帶迴了金國複信,信上表示:若稱臣,便以江淮之間取中劃界;若稱子,便以長江為界;其次,斬元謀奸臣韓侂胄,函首以獻,增加歲幣,出犒師銀,方可議和。
韓侂胄大怒,決意再度整兵出戰。在他的請願下,寧宗趙擴再度下詔,招募新兵,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院都承旨指揮軍事。
可六十八歲的辛棄疾這時得病居家,任命下達後,還沒有去就任,就在家中病死了。
據說,臨死前,辛老仍舊惦念著國事,滿懷悲情吟誦詩詞:“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大宋北伐的希望和雄心正如這首詩般徹底熄滅於形勢之中,仿佛一場曇花一現的夢境。
在金國曆任皇帝中,完顏璟雖非雄才大略之輩,卻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君主。當時宋朝統帥缺位,隻得與金國和談。然而,完顏璟提出的“罪首謀”策略,令宋朝宮廷震驚不已。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局勢愈發險惡。
八月中旬,剛作為使臣從金廷迴來的方信孺,顫顫巍巍地從宮裏出來,他前去談判,所談的便是“罪首謀”一事,可官家對於談判結果甚是不滿。
他很糾結,也很惶恐,細想之下,方信孺還是決定向韓侂胄匯報和談經過。
韓府院中,韓侂胄正在擺弄著刀槍,一旁方信孺支支吾吾地開口道:“此次和談,金國提出了五項條款。”
“五項條款?哪五項?”韓侂胄問道。
“第一為割讓兩淮地區,第二為賠償歲幣,第三為送還軍隊,第四為歸還戰俘,
第五為……”說到這裏,方信孺頓了頓。
“第五為何事?”韓侂胄微微睜眼問道。
隻見方信孺低頭道:“恕下官不敢直言。”
“有何不可言之事?速速稟來!”韓侂胄疑惑地看著方信孺。方信孺隻能鼓起勇氣道:“第五條……為罪首謀。”
“罪首謀?”韓侂胄是武官,一時間沒悟出是什麽意思。
“即治罪此次宋軍的主帥,也就是韓太傅。”方信孺細聲地說道。就在聽完的那一刹那,韓侂胄僵住了。
八月午後的臨安城陽光灼熱,空氣中彌漫著夏日的餘熱,但他卻感受到一陣寒意襲來。
方信孺硬著頭皮繼續道:“金主完顏璟向臣宣稱,五項條款中以‘罪首謀’最為關鍵,無法退讓。”
韓侂胄臉色煞白,陷入沉思。過了一段時間,方信孺離去,隻留下韓侂胄一人。
屋外古槐樹上蟬鳴震耳欲聾,韓侂胄仿佛置身冰窖。“罪首謀”的真正含義即以自己的首級換取和議,金國提議和談,顯然是想要他的性命。韓侂胄陷入極度恐懼之中。
在這時刻,一名堂吏輕敲房門,恭敬道:“太傅,有宮使前來傳召,請太傅進宮覲見官家。”
韓侂胄努力挪動了一下疲憊的身軀,內心盤算了一遍:方信孺此番出使歸來後,他首先定是進宮向官家稟報。然而,關於完顏璟提出的“五項條件”,官家究竟持何態度?當然,他並不相信官家會視他為罪人,但官家可能會受到震懾,甚至可能暫緩收複失地的計劃。
起初,韓侂胄同意停戰議和,並非真的想要和談,而是為了爭取時間重新整頓軍備,尋找機會再次北伐。可這件事傳到了官家的耳中,原本的假和談變成了真和談,官家急令方信孺出使中都。
嚴寒逐漸消退,隨之而來的是酷暑,韓侂胄的心情已極為沮喪。進入內殿,請過聖安,他靜立在趙擴麵前,等候官家開口。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趙擴此時談論的事情與議和完全無關,而是問了他關於韓同卿、韓顯卿請旨遷居之事。韓侂胄正走神,隻聽趙擴喊道:“太傅,韓太傅?”
韓侂胄趕忙恭敬迴複:“老臣在,官家有何吩咐?”
趙擴問道:“說來這也算你的家族事,韓太尉想遷居雷州,不知卿意下如何?”
聞言,韓侂胄很快明白了其中奧妙,心中頓時感到不快,因為他知道韓同卿和韓顯卿此舉真正目的,哪裏是遷居,分明是在未雨綢繆,躲避災禍,遠走高飛。
是的,如今他這邊前線戰事不利,宮中楊皇後聰明睿智,加之先皇後無子嗣,如今的韓家,僅他一人支撐,盡然已到了樹倒猢猻散的地步!
然而轉念一想,既然他們已鐵心遠離,強行阻止也無濟於事。
韓侂胄正欲開口,趙擴又道:“太尉乃恭淑皇後之父,朕理應順從其意願。然而雷州乃蠻荒之地,此舉若引起天下人之疑惑,實在令人為難。你與太尉乃是同宗族人,不如太傅另選一個吉地,讓韓太尉得以安享晚年,也方便你們親族間的聯係,卿意下如何?”
“老臣遵旨,官家對韓家的關愛,令老臣感激涕零,恭淑皇後九泉之下有知,定會感念聖上恩德,為大宋祈福。”韓侂胄說完,並未告退,沉默片刻後道,“啟稟官家,老臣還有一事,方信孺晌午前來與臣議事,提及金主提出議和‘五項條件’,聲稱若五項條件中有任何一項不成立,則兵戎相見。”
趙擴又怎會不知道他的心思,方信孺從金朝迴來,第一時間已經進宮麵聖,此事他豈會不知。趙擴裝作若無其事地道:“此事朕已經知曉,簡直荒謬至極,割地本就不可能,更別提‘罪首謀’了。此番韓卿出征乃朕下的詔書,若論‘罪首謀’,那完顏狼主豈非要朕奉上項上人頭?”
韓侂胄聽完仿佛一下子吃了定心丸,內心的感激之情猶如那滔滔江水般,立刻信誓旦旦地說道:“此番議和,金朝並無誠意,五項條款名為和議,實則乃刁難。老臣以為,金人實為狂妄,臣願再請旨領兵前往迎戰,必叫那金人倒戈卸甲,不敢來犯!”
趙擴沉吟片刻道:“複戰之事不可輕啟,當下先以南北議和為重,朕已重派使者前去金廷,諸般事宜需待其歸來後商定。朕也累了,太傅先退下吧。”
“遵旨,那老臣便先告退。”韓侂胄恭敬施禮。
從宮裏出來,韓侂胄心情有些低落,他邊走邊想:“適才說到‘罪首謀’,官家為什麽要提北伐詔書?此次北伐眾人皆知是先出兵再下詔,無詔出兵本就犯了大忌,莫非官家是有意提醒自己?”
從那日之後,韓侂胄整日提心吊膽,百思不得其解,這個狀態一直持續到新使臣從金廷再次返迴了臨安,當天韓侂胄在使臣見完官家後,就迫不及待地將其招到府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