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後妃籌謀定乾坤
南宋桂枝傳之臨安風華 作者:楊小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方向韓侂胄稟報說:“完顏狼主向官家遞交了親筆信,親筆信中更加強硬地重申了五項議和條款,還有年度貢賦要求,增加五萬兩黃金、五萬匹絹,如若不從,金朝將加大兵力,不日便進攻。”
韓侂胄聞言憤怒地在桌子上重重砸了一拳:“這完全是在刁難我大宋,絕無可能。本官定要再次北伐砍了那狗賊!”
待使臣走後,一旁的蘇師旦若有所思道:“太傅稍安勿躁,眼下局勢已是如履薄冰,出兵已是萬萬不可能,太傅何不想想應對之策,置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啊。”
“蘇先生可有高見?不妨直說來。”韓侂胄盯著他說道。
蘇師旦猶豫了一下,接著說道:“太傅,依在下之見,如今我們能做的,該做的,應是籌措錢銀物資。若是官家力保太傅,太傅便替官家分憂,解決貢賦難題;若是……太傅必要想好退路,萬不能任人宰割,有了錢銀物資,他日韓家必能東山再起!”
這蘇師旦的話一語驚醒了韓侂胄,一朝世亂,終日不自保。可他身邊跟著的那群黨羽近日均紛紛借機逃離,自己又何須破釜沉舟,於是他用力點了點頭表示認可,說道:“捐資!”
這邊韓侂胄如何籌謀的先不提,話說這日夜裏,楊次山來到宮中。
“兄長這時候進宮,莫非有何大事?”楊桂枝問道。
楊次山長歎一聲,說道:“韓太傅近日到處找官員捐資,帶著一眾軍機處士兵,美其名曰為捐贈,實則逼迫,為兄的情形娘娘大體也知曉,雖然官至太尉,可家中無甚田產,積蓄也薄。雖然托娘娘的福來到京城,做的也是個閑官。韓大人命捐資十萬銀兩,為兄就是砸鍋賣鐵也拿不出來。所以為兄想請娘娘出麵跟官家說說,能不能酌情減免。”
“捐資?為何捐資?”楊桂枝驚問。
“韓大人帶兵士前來,說是捐資以助軍用。”楊次山垂頭歎氣道。
楊桂枝搖頭道:“本宮近日聽官家的口氣,如今已無意興兵,何須捐資?”
“官家無意興兵?那難不成是韓太傅的主意?”楊次山驚訝地迴道。
桂枝沉思片刻,微微頷首道:“定是如此,金人此番欲取韓侂胄的首級,他躁怒難耐,如今恐是狗急了跳牆,方出此下策。”
楊次山沮喪道:“如今韓太傅勢大,又深受官家信任,吾等又能奈何?”
桂枝看著兄長愁苦滿麵的樣子,不覺怒上心頭:“兄長不用焦慮,也不必著急,
容本宮思量個萬全之策。”
庭前花開花落,窗外雲卷雲舒。
這一日,楊桂枝正安靜地坐在庭院的石桌旁,手中把玩著漆黑的棋子,院子裏的桂花樹,潔白的花瓣在陽光下輕輕飄動,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灑在她身上,照得她的美貌更為動人。
“啟稟皇後娘娘,榮王殿下前來請安。”一宮女上前稟報。
隻見桂枝仍舊靜靜地擺弄著棋牌,隻將一顆黑子穩穩放下。一旁蔡奚琳將一切看在眼裏,吩咐道:“有請。”
宮女立刻轉身退下。
這時桂枝緩緩說道:“自從本宮收養他至今,已有八載,如今榮王年已十五,不久即及冠了。”
一旁蔡奚琳迴道:“是的,皇後娘娘。”
說話間趙詢至其側,躬身施禮:“兒臣參見母後,祈求萬福金安。”桂枝和顏悅色,迴以溫柔之語:“詢兒有心了,來,陪母後弈棋。”趙詢立刻恭敬迴道:“是。”隨即坐於桂枝對麵之石凳上。
楊桂枝手執棋子,輕晃間問道:“詢兒自幼便在這深宮,每日勤學苦讀,如今已成少年俊秀,他日必將肩負重任,為你父皇分憂,如今這朝局內憂外患,不知詢兒有何感想?”
趙詢麵露沉吟之色,稍作思慮,迴答道:“兒臣不敢妄議國事,但兒臣必剖心納諫,竭力效忠,為父皇母後盡孝。此後必每日多加學習,鞠躬盡瘁方能勝任天下大業。”
“薰風宮殿日長時,靜運天機一局棋。國手人人饒處看,須知聖算出新奇。這天下大業便如這棋局。”楊桂枝平靜說道。
趙詢立刻心領神會,應是有要事交代,立刻恭敬施禮迴道:“母後學識淵博,兒臣不及萬一,還請母後賜教。”
楊桂枝問道:“詢兒自小讀《春秋》,可還記得其中《左傳》記載‘周天子為鄭所敗’?”
趙詢迴道:“兒臣記得,‘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禦之’。”楊桂枝聽完突然正色道:“那詢兒可知何以這鄭莊公敢以下犯上,藐視君王?”
聽到這個不由得心中一緊,趙詢知道這是跟母後今日要交代的重要事情有關,他
小心翼翼地迴道:“因周王過分信任鄭莊公,導致其權傾朝野……”
楊桂枝隨即握住趙詢的手說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詢兒,你可知,我大宋朝如今也出了這鄭莊公。”
趙詢了遲疑一下,隨機說出了一個名字:“母後說的莫非是韓侂胄?”楊桂枝不答反問道:“我兒一語便指向韓太傅,想必心中已有答案。”
確是,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朝政,但他對朝中大事略知一二。韓侂胄雖然是官家身邊的紅人,但開禧北伐失敗後,屢次遭到彈劾。趙詢思慮一番後迴道:“此人在朝中已無人製衡,論官階他比丞相要高,論事跡卻隻會做一些虧空國庫的莽撞舉動,此番北伐便是如此。若此等國賊不清除,大宋難以太平!”
“那本宮且問你,願不願意為大宋除此惡賊?”楊桂枝緊盯著趙詢問。趙詢聽完眉頭微皺,稍作思考,最終點了點頭。
“好!”桂枝稱讚道,“我兒雖然年少,忠勇可嘉。本宮在此許諾,隻要除去此等國賊,本宮將親口稟請官家,立我兒為太子。”
這個承諾無疑具有極大的誘惑力,趙詢心中一陣翻湧,信誓旦旦道:“母後盡管吩咐,兒臣萬死不辭!”
桂枝想了一想道:“明日夜裏,你去請史先生進宮敘話,切勿驚動旁人。”趙詢迴道:“是。”隨即便退下了。
桂枝清楚,這將是一步險棋,弄不好身敗名裂,萬劫不複。可即便是一步險棋,她也要走,為大宋,為趙擴,更為她自己。
韓侂胄不死,宋廷便一日不得安寧。近日,楊桂枝總是想起趙汝愚死前對她的警告,可是歲月泥河中走來,誰又能獨善其身,麵麵俱到。
時已小雪,臨安之夜清寒刺骨,趙詢和史彌遠入殿麵見。此刻,桂枝正端坐案前仔細寫信,兩人躬身施禮後,桂枝緩緩落筆後道:“賜座吧。”
史侍郎心知肚明,自己的官職地位全憑皇後眷顧,早已是一艘船上的人,萬事盡聽皇後吩咐。
“請先生來,是有一事相商。”楊桂枝端坐案前,不動聲色地說道。“臣但憑皇後娘娘吩咐。”史彌遠欲站起施禮,楊桂枝擺手製止了。桂枝道:“北伐失敗,先生對金人提出的‘罪首謀’如何看?”
史彌遠聽完愣了一下,雖然他清楚眼前這位皇後跟韓侂胄勢不兩立,但事關兩國議和,尚且不知皇後對北伐真正的意圖,更何況他怎麽也不會想到,這“罪首謀”的想法,其實就出自他眼前這位皇後。
(本章完)
韓侂胄聞言憤怒地在桌子上重重砸了一拳:“這完全是在刁難我大宋,絕無可能。本官定要再次北伐砍了那狗賊!”
待使臣走後,一旁的蘇師旦若有所思道:“太傅稍安勿躁,眼下局勢已是如履薄冰,出兵已是萬萬不可能,太傅何不想想應對之策,置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啊。”
“蘇先生可有高見?不妨直說來。”韓侂胄盯著他說道。
蘇師旦猶豫了一下,接著說道:“太傅,依在下之見,如今我們能做的,該做的,應是籌措錢銀物資。若是官家力保太傅,太傅便替官家分憂,解決貢賦難題;若是……太傅必要想好退路,萬不能任人宰割,有了錢銀物資,他日韓家必能東山再起!”
這蘇師旦的話一語驚醒了韓侂胄,一朝世亂,終日不自保。可他身邊跟著的那群黨羽近日均紛紛借機逃離,自己又何須破釜沉舟,於是他用力點了點頭表示認可,說道:“捐資!”
這邊韓侂胄如何籌謀的先不提,話說這日夜裏,楊次山來到宮中。
“兄長這時候進宮,莫非有何大事?”楊桂枝問道。
楊次山長歎一聲,說道:“韓太傅近日到處找官員捐資,帶著一眾軍機處士兵,美其名曰為捐贈,實則逼迫,為兄的情形娘娘大體也知曉,雖然官至太尉,可家中無甚田產,積蓄也薄。雖然托娘娘的福來到京城,做的也是個閑官。韓大人命捐資十萬銀兩,為兄就是砸鍋賣鐵也拿不出來。所以為兄想請娘娘出麵跟官家說說,能不能酌情減免。”
“捐資?為何捐資?”楊桂枝驚問。
“韓大人帶兵士前來,說是捐資以助軍用。”楊次山垂頭歎氣道。
楊桂枝搖頭道:“本宮近日聽官家的口氣,如今已無意興兵,何須捐資?”
“官家無意興兵?那難不成是韓太傅的主意?”楊次山驚訝地迴道。
桂枝沉思片刻,微微頷首道:“定是如此,金人此番欲取韓侂胄的首級,他躁怒難耐,如今恐是狗急了跳牆,方出此下策。”
楊次山沮喪道:“如今韓太傅勢大,又深受官家信任,吾等又能奈何?”
桂枝看著兄長愁苦滿麵的樣子,不覺怒上心頭:“兄長不用焦慮,也不必著急,
容本宮思量個萬全之策。”
庭前花開花落,窗外雲卷雲舒。
這一日,楊桂枝正安靜地坐在庭院的石桌旁,手中把玩著漆黑的棋子,院子裏的桂花樹,潔白的花瓣在陽光下輕輕飄動,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灑在她身上,照得她的美貌更為動人。
“啟稟皇後娘娘,榮王殿下前來請安。”一宮女上前稟報。
隻見桂枝仍舊靜靜地擺弄著棋牌,隻將一顆黑子穩穩放下。一旁蔡奚琳將一切看在眼裏,吩咐道:“有請。”
宮女立刻轉身退下。
這時桂枝緩緩說道:“自從本宮收養他至今,已有八載,如今榮王年已十五,不久即及冠了。”
一旁蔡奚琳迴道:“是的,皇後娘娘。”
說話間趙詢至其側,躬身施禮:“兒臣參見母後,祈求萬福金安。”桂枝和顏悅色,迴以溫柔之語:“詢兒有心了,來,陪母後弈棋。”趙詢立刻恭敬迴道:“是。”隨即坐於桂枝對麵之石凳上。
楊桂枝手執棋子,輕晃間問道:“詢兒自幼便在這深宮,每日勤學苦讀,如今已成少年俊秀,他日必將肩負重任,為你父皇分憂,如今這朝局內憂外患,不知詢兒有何感想?”
趙詢麵露沉吟之色,稍作思慮,迴答道:“兒臣不敢妄議國事,但兒臣必剖心納諫,竭力效忠,為父皇母後盡孝。此後必每日多加學習,鞠躬盡瘁方能勝任天下大業。”
“薰風宮殿日長時,靜運天機一局棋。國手人人饒處看,須知聖算出新奇。這天下大業便如這棋局。”楊桂枝平靜說道。
趙詢立刻心領神會,應是有要事交代,立刻恭敬施禮迴道:“母後學識淵博,兒臣不及萬一,還請母後賜教。”
楊桂枝問道:“詢兒自小讀《春秋》,可還記得其中《左傳》記載‘周天子為鄭所敗’?”
趙詢迴道:“兒臣記得,‘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禦之’。”楊桂枝聽完突然正色道:“那詢兒可知何以這鄭莊公敢以下犯上,藐視君王?”
聽到這個不由得心中一緊,趙詢知道這是跟母後今日要交代的重要事情有關,他
小心翼翼地迴道:“因周王過分信任鄭莊公,導致其權傾朝野……”
楊桂枝隨即握住趙詢的手說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詢兒,你可知,我大宋朝如今也出了這鄭莊公。”
趙詢了遲疑一下,隨機說出了一個名字:“母後說的莫非是韓侂胄?”楊桂枝不答反問道:“我兒一語便指向韓太傅,想必心中已有答案。”
確是,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朝政,但他對朝中大事略知一二。韓侂胄雖然是官家身邊的紅人,但開禧北伐失敗後,屢次遭到彈劾。趙詢思慮一番後迴道:“此人在朝中已無人製衡,論官階他比丞相要高,論事跡卻隻會做一些虧空國庫的莽撞舉動,此番北伐便是如此。若此等國賊不清除,大宋難以太平!”
“那本宮且問你,願不願意為大宋除此惡賊?”楊桂枝緊盯著趙詢問。趙詢聽完眉頭微皺,稍作思考,最終點了點頭。
“好!”桂枝稱讚道,“我兒雖然年少,忠勇可嘉。本宮在此許諾,隻要除去此等國賊,本宮將親口稟請官家,立我兒為太子。”
這個承諾無疑具有極大的誘惑力,趙詢心中一陣翻湧,信誓旦旦道:“母後盡管吩咐,兒臣萬死不辭!”
桂枝想了一想道:“明日夜裏,你去請史先生進宮敘話,切勿驚動旁人。”趙詢迴道:“是。”隨即便退下了。
桂枝清楚,這將是一步險棋,弄不好身敗名裂,萬劫不複。可即便是一步險棋,她也要走,為大宋,為趙擴,更為她自己。
韓侂胄不死,宋廷便一日不得安寧。近日,楊桂枝總是想起趙汝愚死前對她的警告,可是歲月泥河中走來,誰又能獨善其身,麵麵俱到。
時已小雪,臨安之夜清寒刺骨,趙詢和史彌遠入殿麵見。此刻,桂枝正端坐案前仔細寫信,兩人躬身施禮後,桂枝緩緩落筆後道:“賜座吧。”
史侍郎心知肚明,自己的官職地位全憑皇後眷顧,早已是一艘船上的人,萬事盡聽皇後吩咐。
“請先生來,是有一事相商。”楊桂枝端坐案前,不動聲色地說道。“臣但憑皇後娘娘吩咐。”史彌遠欲站起施禮,楊桂枝擺手製止了。桂枝道:“北伐失敗,先生對金人提出的‘罪首謀’如何看?”
史彌遠聽完愣了一下,雖然他清楚眼前這位皇後跟韓侂胄勢不兩立,但事關兩國議和,尚且不知皇後對北伐真正的意圖,更何況他怎麽也不會想到,這“罪首謀”的想法,其實就出自他眼前這位皇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