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前番大封受到朝中一片好評,不斷有大臣上書稱讚皇上仁德,百姓們感恩戴德等溢美之詞,聽得擇嘉不禁飄飄然有喜色。正在得意時,太後忽然命人請他去慈寧宮一敘,擇嘉去了方知原來太後也想走走後門。
太後委婉地提出了三個要求:一、納蘭萱為妃;二、召顯揚迴宮;三、升禦書房值守太監榮公公為禦前總管太監。
前兩條好辦,也應當辦,畢竟夏蘭萱和夏顯揚二人都是太後的至親,也是他的表弟表妹,蘭萱更是與他有了肌膚之親,理當給她個名分方不至委屈了她。隻是這第三條未免令擇嘉不解,榮公公是何許人也?他以前去禦書房見父皇時,也未曾留意過此人,雖在禦書房當差,想來不過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何以會入了母後的法眼,特地提拔他呢?
太後見他起疑,便嗔道:“你這疑心病,比你父皇還有過之而無不及。那榮公公原是你父皇做王爺時在王府伺候的舊人,那時他負責王府雜務,對我頗為關照。你也曉得,當年先帝寵愛王妃,王府又有孔氏把持,哀家不過是個沒地位的妾室,雖有了你也並不得寵,沒人把咱們母子放在眼裏。隻有這榮公公,還肯替我費心費力,是以哀家不忘昔日之恩,今既富貴,自當加倍報答他。”
擇嘉這才釋然,笑道:“母後所言極是,如此忠心舊仆,原該褒獎,兒臣依您懿旨便是。”
太後滿意地點點頭,又問:“那蘭萱你打算賜她什麽封號呢?”
“昭儀如何?”擇嘉不假思索道。
太後臉色頓時一變,不喜道:“蘭萱出身尊貴,又是你嫡親的表妹,一個昭儀就打發了?太委屈她了!”
“兒臣正是考慮到這層,因此才封她為昭儀。按理,她未有所出,入宮隻能為美人婕妤之類,綠珠詞香伺候了我那麽久也不過才封個美人而已。”
太後一聽更不高興了:“她倆皆是丫頭出身,低賤之人如何能跟蘭萱相提並論?一個丫頭都能封為美人,蘭萱這等身份,隻比她們高一級如何使得?”
“那母後之意?”
“自然得有個妃位,獨居一宮主位,方能配得上她的身份!依哀家之見,就先封她為貴妃吧!皇兒意下如何?”
擇嘉沉默半晌,方道:“蘭萱無子而封貴妃,日後她若生下一男半女,何以進封?此事兒臣須與皇後商議之後再定。”
太後沉了臉:“哼,哀家就知道,你事事聽她的,就連封個後妃都不能做主!虧我生養了你這麽大,你是想氣死我不成?皇後那裏,我親自去同她說,大不了舍了我這張老臉去求她,總之哀家不能委屈了蘭萱!她為你受了多少委屈?你可知別人背後都如何議論她的?她一個女孩家,又是世家千金,蒙此羞辱,寧可尋死也不肯連累你,不曾說過你一個不字,如今不過是讓你封她一個貴妃,況且也是她應得的,就這麽難嗎?你既不喜歡她,當日就不該去招惹人家!”
擇嘉聽得一頭汗,又不好辯駁,隻得垂首聽訓。見太後執意如此,沒有通融的餘地,心內煩惱起來,此事若讓思婉知道,一定又要吃醋傷心,鬧個沒完了。當下也隻得先敷衍著太後,一麵另外想轍。
誰知太後雷厲風行,不等他想好怎麽敷衍此事,便喚了白思婉來直言相告。在太後看來,擇嘉至孝,後宮如今唯她獨尊,白思婉雖是皇後,到底是晚輩,豈敢不買太後的麵子?縱她心中不願,麵上也不好拒絕,一說必成。可是在白思婉這邊卻正相反,後宮之中自然是皇後為尊,皇後稱為國母,與天子同受天下萬民敬仰供奉。太後雖是天子之母,但出身爾爾,昔日也不過隻是先帝的一個側妃而已,況如今年紀漸老,又是孀居之人,本該安安分分待在寧壽宮裏,如那些太妃們一樣安享天年才是。居然來幹涉後宮嬪妃之事,還想立自己的外甥女為貴妃,與她爭寵,豈有不惱的?雖不便當麵頂撞她,當下卻也隻淡淡地說了句:“知道了,兒臣與皇上自會斟酌辦理。”
太後對她這態度很是不滿,她開了金口,白思婉居然隻是一句“斟酌辦理”?簡直就是敷衍塞責!就她這態度,怪道擇嘉不敢自作主張了。
“身為皇後,自當為六宮表率,要賢明大度,氣量寬宏才堪配皇後之位。”太後冷笑道,“如今皇上隻有如初一子,又一向體弱多病,你這當皇後的也該多想想,如何為我鹿氏家族延續香火才是要緊。該為皇上多納些妃嬪,開枝散葉,方為興盛之法。若一味拈酸吃醋,可就太小家子氣了!”
一席話把個白思婉氣得臉色煞白,心裏惱火不已,又不好發作,隻得僵著臉勉強聽著。好容易太後出了氣,才命她跪安。白思婉氣衝衝一徑迴到宮中,越想越氣,便想找擇嘉訴苦。誰知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喚了宮女去一打聽,原來擇嘉今夜宿在綠珠那裏了,一時醋意翻騰,自己氣得發了一通脾氣又哭了一迴。
第二日下了朝,擇嘉才過來看她,卻見她抱著兒子正嗚咽哭泣,見他來了也不理會,越發哭得厲害起來。如初才百日,哪裏懂得母親傷心,隻管笑嘻嘻伸手亂舞。
擇嘉隻覺腦袋嗡的一下大了一倍,他昨日聽說母後宣思婉前去,便猜到定是為了蘭萱之事,也料到思婉若知曉此事定會是這個反應,因此昨夜才躲到綠珠那裏圖個清靜。隻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終是要見她的。今日若再不來看她,任她獨自傷心,未免不忍,又想著過了一夜她應該情緒略緩,能夠正常溝通了。誰知她仍是如此......心中不免長歎了一聲,絕口不提蘭萱,隻握著如初的小手問長問短的。
太後委婉地提出了三個要求:一、納蘭萱為妃;二、召顯揚迴宮;三、升禦書房值守太監榮公公為禦前總管太監。
前兩條好辦,也應當辦,畢竟夏蘭萱和夏顯揚二人都是太後的至親,也是他的表弟表妹,蘭萱更是與他有了肌膚之親,理當給她個名分方不至委屈了她。隻是這第三條未免令擇嘉不解,榮公公是何許人也?他以前去禦書房見父皇時,也未曾留意過此人,雖在禦書房當差,想來不過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何以會入了母後的法眼,特地提拔他呢?
太後見他起疑,便嗔道:“你這疑心病,比你父皇還有過之而無不及。那榮公公原是你父皇做王爺時在王府伺候的舊人,那時他負責王府雜務,對我頗為關照。你也曉得,當年先帝寵愛王妃,王府又有孔氏把持,哀家不過是個沒地位的妾室,雖有了你也並不得寵,沒人把咱們母子放在眼裏。隻有這榮公公,還肯替我費心費力,是以哀家不忘昔日之恩,今既富貴,自當加倍報答他。”
擇嘉這才釋然,笑道:“母後所言極是,如此忠心舊仆,原該褒獎,兒臣依您懿旨便是。”
太後滿意地點點頭,又問:“那蘭萱你打算賜她什麽封號呢?”
“昭儀如何?”擇嘉不假思索道。
太後臉色頓時一變,不喜道:“蘭萱出身尊貴,又是你嫡親的表妹,一個昭儀就打發了?太委屈她了!”
“兒臣正是考慮到這層,因此才封她為昭儀。按理,她未有所出,入宮隻能為美人婕妤之類,綠珠詞香伺候了我那麽久也不過才封個美人而已。”
太後一聽更不高興了:“她倆皆是丫頭出身,低賤之人如何能跟蘭萱相提並論?一個丫頭都能封為美人,蘭萱這等身份,隻比她們高一級如何使得?”
“那母後之意?”
“自然得有個妃位,獨居一宮主位,方能配得上她的身份!依哀家之見,就先封她為貴妃吧!皇兒意下如何?”
擇嘉沉默半晌,方道:“蘭萱無子而封貴妃,日後她若生下一男半女,何以進封?此事兒臣須與皇後商議之後再定。”
太後沉了臉:“哼,哀家就知道,你事事聽她的,就連封個後妃都不能做主!虧我生養了你這麽大,你是想氣死我不成?皇後那裏,我親自去同她說,大不了舍了我這張老臉去求她,總之哀家不能委屈了蘭萱!她為你受了多少委屈?你可知別人背後都如何議論她的?她一個女孩家,又是世家千金,蒙此羞辱,寧可尋死也不肯連累你,不曾說過你一個不字,如今不過是讓你封她一個貴妃,況且也是她應得的,就這麽難嗎?你既不喜歡她,當日就不該去招惹人家!”
擇嘉聽得一頭汗,又不好辯駁,隻得垂首聽訓。見太後執意如此,沒有通融的餘地,心內煩惱起來,此事若讓思婉知道,一定又要吃醋傷心,鬧個沒完了。當下也隻得先敷衍著太後,一麵另外想轍。
誰知太後雷厲風行,不等他想好怎麽敷衍此事,便喚了白思婉來直言相告。在太後看來,擇嘉至孝,後宮如今唯她獨尊,白思婉雖是皇後,到底是晚輩,豈敢不買太後的麵子?縱她心中不願,麵上也不好拒絕,一說必成。可是在白思婉這邊卻正相反,後宮之中自然是皇後為尊,皇後稱為國母,與天子同受天下萬民敬仰供奉。太後雖是天子之母,但出身爾爾,昔日也不過隻是先帝的一個側妃而已,況如今年紀漸老,又是孀居之人,本該安安分分待在寧壽宮裏,如那些太妃們一樣安享天年才是。居然來幹涉後宮嬪妃之事,還想立自己的外甥女為貴妃,與她爭寵,豈有不惱的?雖不便當麵頂撞她,當下卻也隻淡淡地說了句:“知道了,兒臣與皇上自會斟酌辦理。”
太後對她這態度很是不滿,她開了金口,白思婉居然隻是一句“斟酌辦理”?簡直就是敷衍塞責!就她這態度,怪道擇嘉不敢自作主張了。
“身為皇後,自當為六宮表率,要賢明大度,氣量寬宏才堪配皇後之位。”太後冷笑道,“如今皇上隻有如初一子,又一向體弱多病,你這當皇後的也該多想想,如何為我鹿氏家族延續香火才是要緊。該為皇上多納些妃嬪,開枝散葉,方為興盛之法。若一味拈酸吃醋,可就太小家子氣了!”
一席話把個白思婉氣得臉色煞白,心裏惱火不已,又不好發作,隻得僵著臉勉強聽著。好容易太後出了氣,才命她跪安。白思婉氣衝衝一徑迴到宮中,越想越氣,便想找擇嘉訴苦。誰知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喚了宮女去一打聽,原來擇嘉今夜宿在綠珠那裏了,一時醋意翻騰,自己氣得發了一通脾氣又哭了一迴。
第二日下了朝,擇嘉才過來看她,卻見她抱著兒子正嗚咽哭泣,見他來了也不理會,越發哭得厲害起來。如初才百日,哪裏懂得母親傷心,隻管笑嘻嘻伸手亂舞。
擇嘉隻覺腦袋嗡的一下大了一倍,他昨日聽說母後宣思婉前去,便猜到定是為了蘭萱之事,也料到思婉若知曉此事定會是這個反應,因此昨夜才躲到綠珠那裏圖個清靜。隻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終是要見她的。今日若再不來看她,任她獨自傷心,未免不忍,又想著過了一夜她應該情緒略緩,能夠正常溝通了。誰知她仍是如此......心中不免長歎了一聲,絕口不提蘭萱,隻握著如初的小手問長問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