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儒學到底還是現在的官學。
劉徹在位時,以儒學代替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黃老之學自高皇帝始,曆經三朝才現出疲態,
盡管天下學子提倡新學之聲愈發高昂,但真等到劉徹廢掉黃老之學,以新學取代舊學時,仍是受到了極大阻力。
因為這背後不僅是換一個指導理論那麽簡單,是天下讀書人都要換個教材,從讀書到考試做官的途徑也要跟著改變。
飯要一口一口吃,眼下劉據剛開始度田清戶,再弄出動蕩學基的事,就很冒險了,主要劉據富於春秋,實在沒必要太急。
劉據沉吟片刻,看向先生石建問道,
“先生,您以為呢?”
石建一語說中陛下心之所憂,
“起立學宮是好事,隻怕雜說太多,紛音繁冗,以害儒學之正統。到時天下學子雲聚洛陽各執一詞,辨之論之,此事無休矣。”
劉據微微點頭。
見狀,平陽公主說道,
“陛下,既為顯學,不爭不辯,何以為顯?”
平陽公主口齒伶俐,石建暗道,此言一出,陛下恐怕是要建此學宮了。
正如石建推測,平陽公主的話,真說到了劉據的心坎上了。
真金不怕火煉,真理越辯越明,學問一途,隻有真學問才立得住,劉徹能做成獨尊儒術,離不開董仲舒一人任天下名教,
“說得是,姑母,那此事就交付於你了。”
“好。”
平陽公主麵色平淡,
入宮前,她就吃準了要做成此事。
.......
“咿咿呀呀...”
三皇子雒被衛子夫抱在懷中,衛子夫手中拿著一個吊墜玉佩,左右搖晃,三皇子的視線也跟著來迴移動,伸出兩隻手想要抓住玉佩,
衛子夫放慢,三皇子兩掌一合,就把玉佩抓住了,接著發出咯咯的笑聲,
“唉!這可不許往嘴裏放!”
見小孫子要把玉佩塞進嘴裏,衛子夫忙拿出來,見孫兒長得實在可愛,衛子夫忍不住碰了碰孫兒的小臉,又溫柔道,
“這可不能吃啊。”
小孩最好玩的就是這個時候,充滿對世界的新奇,尤其是上年紀者,看著懷中的孩子,會有種返老還童的錯覺,
“孩子什麽都好,可大人就不一樣了。”
衛子夫喃喃道。
小三皇子也是慘,還不能說話,沒有自我判斷能力時,就被老娘搞了這麽一手。不通政鬥,最好的辦法就是赤誠些,少動些腦子,不然越做越錯,
舒環已經給陛下生了孩子,且是男孩,甚至是排名靠前的三皇子,按理說,到了這種高度也該知足了,還有什麽好奢求的呢?
可她偏偏不滿足,前有利用蒲桃錦配方妄圖拿捏陛下,被霍去病在背後懲戒陳家,以示敲打,餘波方盡,現在又搞出這檔子事。
再說了,就算舒環因生子生出更進一步的野心,算她情有可原,但她運營的時間是不是有些早了?
陛下富於春秋,太子尚幼,太上皇、皇後、太後都在,她自己兒子還不能開口說話,這就緊忙地操作起來了?
殿內有道身影浮現,甚至沒有腳步的聲音,衛子夫自顧逗弄著孫兒,連頭都沒迴,開口問道,
“我不是叫你去跟著陛下麽?怎麽又迴來了?”
竇春奴道:“奴籍已去,前來向娘娘謝恩。”
衛子夫停住動作,迴頭看了竇春奴一眼,語氣親近了些,笑道,
“你倒是知恩圖報。”
竇春奴跪下:“娘娘對我大恩,春奴永不敢忘。”
聞言,衛子夫感慨,她在宮內對竇春奴頻頻照顧,是圖一個宮女什麽嗎?無非就是欣賞,見這個小姑娘不錯,有韌勁,多給她了些機會。
衛子夫說不讓她迴來是一碼事,去了奴籍,竇春奴若是真一去不複返,那就是忘恩負義了。
衛子夫:“哪裏有什麽恩?都是你自己爭取的,熊兒安排你做什麽了?”
“陛下命我留在掖月庭。”
衛子夫眼中閃過驚訝,“沒想到熊兒對你還挺看重。”
“全賴娘娘聖恩。”
竇春奴搖頭道。
這話說得也實誠,劉據才見過竇春奴幾麵,對她有什麽可看重的?能重用她皆因為她是母後的人。能想明白此中關係不容易,總有人錯把平台當能力,不過竇春怒頭腦清醒拎得清。
“熊兒讓你做,你就好好做,這是個機會,後宮若有不懂的事,來問我就好。”
就這一句話,價值千金。
“是,娘娘。”
“去吧。”
等到竇春奴退下後,衛子夫看向孫兒,小孫兒眼睛黑亮,也看向大母,衛子夫無奈道,“哪個都比你阿母聰明啊。”
身為皇子,未來成為何種高度,母親的能力占到一半,甚至要比一半還多,攤上這麽個娘親,小皇子上限基本也就到那了。
.......
翌日
豫日殿,此為遷都洛陽後的議事宮殿,位同長安未央宮,豫日殿丹墀漆門,到處散發著蓬勃的生機。
百官文武均是眼中含光,從他們的精氣神就能看出,此為蒸蒸日上的時代。。
按照謁者所令,完備入朝之禮後,文武各自就緒坐好,一眾官員均是注意到了武官側前的二人,
許久不上朝的衛青、霍去病,此二人都已不是三公,卻位同大將軍李敢並肩坐。
“朕的舅氏、表兄為國特進,故坐於前。”
劉據開口道。
特進一職要在西漢末才有,被劉據直接提前取用了,西漢末時的特進封於列侯中有特殊身份者,可自辟僚屬,位居三公之下,但劉據封的特進,看坐次,是位同三公的,
反正劉據是皇帝,想怎麽設官職都行。群臣聞言,雖都是頭一次聽得特進,大體見座次,也都知道是何意了。
對於座次,群臣也沒什麽太大反應,衛青、霍去病之功,別說是位同三公的特進了,就算坐到陛下身前單列一席,他們都有資格,
一個擎天白玉柱,一個架海紫金梁,
光是坐在那看他們的背影,就強得可怕,無時不刻的在向天下宣告一件事,有此二人,劉據皇位永固!
更讓百官在意的是,許久不上朝的衛青、霍去病竟迴來了,百官心中有著未知的恐懼和興奮,這個政治信號再明顯不過了,
又要有大動作!
以前的文臣是怕打仗,因為打仗就是大項目,戰事一開,國家的重心都要移到打仗上,文臣非但得不到立功的機會,還要被繁複的後勤政事淹沒,純純的吃力不討好。
可現在不一樣了,當今陛下戰事開的合理,目的明確,任何戰事都是為了擴張掙錢,文武官都是能收益的,所以現在隻要一打仗,文官要比武將還興奮。
合著,他們不是討厭打仗,是討厭打的沒有利益,
不像太上皇,硬要和匈奴開戰,打贏了又能如何?勞民傷財。(大多數人還是看不出劉徹擊胡是為謀萬世)
“議事吧。”
劉據抬抬手。
“陛下!”
話語剛落,程怒樹就迫不及待發聲,
“末將掃落一眾商人,皆因與大秦海貿停止他們對朝廷心生不滿,暗自出海走貨,現,均已被末將按住。”
“哼!豈有此理!”
霍光身後座次的丞相長史邊通冷哼一聲,其餘文臣也紛紛麵露厭色,此事文武官倒站得戰線一致,
在朝中,隻有官員時,他們分文武,可若是有商人了,這群官員就有相同的名字,
士。
朝中官員都明白,與大秦斷供是為長遠之計,哪怕他們族中都有海貿往來,也選擇第一時間停了海貿。此一時停住,是為了下一次更猛的出拳,況且,為國也是好事。
可商人追求一時之利,才不管你這那的,偷渡貿易的事,劉據一定會鐵血鎮壓。
都說不出貨了,也給商路上各國施加壓力了,然後偷偷又走私一批貨,這不是打臉嗎?
“做得不錯。”
又看向金日磾,
“讓太倉令、均輸官都緊一緊。”
“是,陛下。”
大司農金日磾挺身領命。
陛下是擔憂這群商人無錢可掙,破罐破摔,高糧價的惡習舊態複發,以彌補他們在海貿上的損失。
但,不論事態如何變,唯獨糧價,是萬萬不可劇烈波動的。
秦漢幣製繁複,卻不動經濟根基,說到底糧食才是本位貨幣,比錢要值錢多了,
而在世界級貿易中更是如此,
糧、金就是頂級的世界貨幣。
又看向張安世、杜延年二人,
“俱以漢律收之,此案要昭告天下,以教世人。”
“是,陛下。”
杜延年和張安世領命。
一眾官員對陛下的安排聽得心服口服,教民以德不假,但光靠德還不夠,大多數民眾可能會被商人帶偏,覺得這個事掙錢就去做了,朝廷必須在此之前,明確告訴大漢子民,這是條紅線!
“愛卿...”
東方朔行禮。
“替朕修詔,傳於各郡縣,對於此行,各郡守要嚴厲打擊,萬不可錯漏一個。”
“是。”
此事都已安排到位,程怒樹便重新坐迴。
程怒樹在朝中一直是鮮少發聲,今日卻挺身第一個發言,再結合衛青、霍去病出現在朝中來看,任誰都嗅到了不一般的味道。
隻是稍停片刻,衛青沉穩的聲音響起,
“稟陛下,微臣有事要奏。”
來了!
眾人提起心神!俱是支起耳朵聽著!
許久未在朝中發言的衛大將軍,到底要奏議的是何事?
“陛下,海貿已開,連綿不絕,然海陸商道經曆諸國,末將以為需駐軍以保商路。”
此言一出,朝中一靜。
對外貿易是大漢第一大項目!
若不是此項目支著,劉據很多事都做不成,別看商貿花銷大,但是意義非凡,他讓所有人都看到了美好未來,以至於劉據在當下做一些平時很難做的事,都不會激起太大反應。
借助著海貿的大閃光燈,劉據確實得利了,當然,不僅劉據得利,所有人都在得利,
衛青此言保護商道,確實應是重中之重,隻不過...文臣如何在其中得利?駐軍駐軍,肯定是用軍隊,如果說海貿投資文武屬性模糊不清,但駐軍就太明顯了,又是朝中一筆對武將的巨大開銷,
另外,駐軍是不是意味著武將離商路更近了呢?
霍光開口道,
“陛下,微臣以為衛將軍所言甚是,不過,大漢商路綿延千裏萬裏,若要沿線駐軍,難免損耗太大。”
後人評價中,衛青是民族英雄,在華夏這片土地上,民族英雄遠比什麽將軍含金量高太多了,其實,不僅在後世如此,衛青在大漢也是英雄傳奇般的存在,
他說的話,很少有人敢質疑,霍光沒辦法,他身為丞相,要為文臣利益發聲,
文武如陰陽,陰陽平衡時才是最好的,
沒辦法,他隻能開口杠衛青。
“損耗太大。”劉據看重實際數字,大小都是模棱兩可的概念,故看向金日磾,“有多大?”
金日磾挺身,“稟陛下,光是海貿一途已用大漢財政五一,若再沿途駐軍,按鄉亭縣郡的建製所設,光是到身毒,最少要沿途駐軍七十萬,軍費不計其數。”
金日磾說得合理,駐軍之間的距離是按照大漢鄉與鄉之間的距離算得,若兩軍距離太遠,不能相互支援的話,那駐軍又有何意義呢?
而他所說的數字是保守估計,隻多不少,
群臣有些費解,
衛將軍何出此言呢?
或者說,衛將軍所言之意,不是我們所想的駐軍,而是類似於遊騎兵的建製?眾人麵露思索,這便是衛青的聲望。當他說出一句離譜的話時,眾人都會覺得是自己沒理解到位,而不是第一時間去想是衛將軍不對。
“舅氏,您是何意?”
劉據看向衛青問道,舅甥二人,又演起雙簧了....
衛青麵色如常,“沿途駐軍損耗確實太大,微臣之意,也並非如此,微臣想得是,能否以商人認資,雇傭朝鮮、倭島、身毒之人,自建軍隊,已護商路。”
自建軍隊?
大將軍說自建軍隊?
還是用外族人?!!
群臣徹底聽傻了,等徹底意識到真是此意時,
嘩得一聲!
朝堂沸騰!!!
劉徹在位時,以儒學代替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黃老之學自高皇帝始,曆經三朝才現出疲態,
盡管天下學子提倡新學之聲愈發高昂,但真等到劉徹廢掉黃老之學,以新學取代舊學時,仍是受到了極大阻力。
因為這背後不僅是換一個指導理論那麽簡單,是天下讀書人都要換個教材,從讀書到考試做官的途徑也要跟著改變。
飯要一口一口吃,眼下劉據剛開始度田清戶,再弄出動蕩學基的事,就很冒險了,主要劉據富於春秋,實在沒必要太急。
劉據沉吟片刻,看向先生石建問道,
“先生,您以為呢?”
石建一語說中陛下心之所憂,
“起立學宮是好事,隻怕雜說太多,紛音繁冗,以害儒學之正統。到時天下學子雲聚洛陽各執一詞,辨之論之,此事無休矣。”
劉據微微點頭。
見狀,平陽公主說道,
“陛下,既為顯學,不爭不辯,何以為顯?”
平陽公主口齒伶俐,石建暗道,此言一出,陛下恐怕是要建此學宮了。
正如石建推測,平陽公主的話,真說到了劉據的心坎上了。
真金不怕火煉,真理越辯越明,學問一途,隻有真學問才立得住,劉徹能做成獨尊儒術,離不開董仲舒一人任天下名教,
“說得是,姑母,那此事就交付於你了。”
“好。”
平陽公主麵色平淡,
入宮前,她就吃準了要做成此事。
.......
“咿咿呀呀...”
三皇子雒被衛子夫抱在懷中,衛子夫手中拿著一個吊墜玉佩,左右搖晃,三皇子的視線也跟著來迴移動,伸出兩隻手想要抓住玉佩,
衛子夫放慢,三皇子兩掌一合,就把玉佩抓住了,接著發出咯咯的笑聲,
“唉!這可不許往嘴裏放!”
見小孫子要把玉佩塞進嘴裏,衛子夫忙拿出來,見孫兒長得實在可愛,衛子夫忍不住碰了碰孫兒的小臉,又溫柔道,
“這可不能吃啊。”
小孩最好玩的就是這個時候,充滿對世界的新奇,尤其是上年紀者,看著懷中的孩子,會有種返老還童的錯覺,
“孩子什麽都好,可大人就不一樣了。”
衛子夫喃喃道。
小三皇子也是慘,還不能說話,沒有自我判斷能力時,就被老娘搞了這麽一手。不通政鬥,最好的辦法就是赤誠些,少動些腦子,不然越做越錯,
舒環已經給陛下生了孩子,且是男孩,甚至是排名靠前的三皇子,按理說,到了這種高度也該知足了,還有什麽好奢求的呢?
可她偏偏不滿足,前有利用蒲桃錦配方妄圖拿捏陛下,被霍去病在背後懲戒陳家,以示敲打,餘波方盡,現在又搞出這檔子事。
再說了,就算舒環因生子生出更進一步的野心,算她情有可原,但她運營的時間是不是有些早了?
陛下富於春秋,太子尚幼,太上皇、皇後、太後都在,她自己兒子還不能開口說話,這就緊忙地操作起來了?
殿內有道身影浮現,甚至沒有腳步的聲音,衛子夫自顧逗弄著孫兒,連頭都沒迴,開口問道,
“我不是叫你去跟著陛下麽?怎麽又迴來了?”
竇春奴道:“奴籍已去,前來向娘娘謝恩。”
衛子夫停住動作,迴頭看了竇春奴一眼,語氣親近了些,笑道,
“你倒是知恩圖報。”
竇春奴跪下:“娘娘對我大恩,春奴永不敢忘。”
聞言,衛子夫感慨,她在宮內對竇春奴頻頻照顧,是圖一個宮女什麽嗎?無非就是欣賞,見這個小姑娘不錯,有韌勁,多給她了些機會。
衛子夫說不讓她迴來是一碼事,去了奴籍,竇春奴若是真一去不複返,那就是忘恩負義了。
衛子夫:“哪裏有什麽恩?都是你自己爭取的,熊兒安排你做什麽了?”
“陛下命我留在掖月庭。”
衛子夫眼中閃過驚訝,“沒想到熊兒對你還挺看重。”
“全賴娘娘聖恩。”
竇春奴搖頭道。
這話說得也實誠,劉據才見過竇春奴幾麵,對她有什麽可看重的?能重用她皆因為她是母後的人。能想明白此中關係不容易,總有人錯把平台當能力,不過竇春怒頭腦清醒拎得清。
“熊兒讓你做,你就好好做,這是個機會,後宮若有不懂的事,來問我就好。”
就這一句話,價值千金。
“是,娘娘。”
“去吧。”
等到竇春奴退下後,衛子夫看向孫兒,小孫兒眼睛黑亮,也看向大母,衛子夫無奈道,“哪個都比你阿母聰明啊。”
身為皇子,未來成為何種高度,母親的能力占到一半,甚至要比一半還多,攤上這麽個娘親,小皇子上限基本也就到那了。
.......
翌日
豫日殿,此為遷都洛陽後的議事宮殿,位同長安未央宮,豫日殿丹墀漆門,到處散發著蓬勃的生機。
百官文武均是眼中含光,從他們的精氣神就能看出,此為蒸蒸日上的時代。。
按照謁者所令,完備入朝之禮後,文武各自就緒坐好,一眾官員均是注意到了武官側前的二人,
許久不上朝的衛青、霍去病,此二人都已不是三公,卻位同大將軍李敢並肩坐。
“朕的舅氏、表兄為國特進,故坐於前。”
劉據開口道。
特進一職要在西漢末才有,被劉據直接提前取用了,西漢末時的特進封於列侯中有特殊身份者,可自辟僚屬,位居三公之下,但劉據封的特進,看坐次,是位同三公的,
反正劉據是皇帝,想怎麽設官職都行。群臣聞言,雖都是頭一次聽得特進,大體見座次,也都知道是何意了。
對於座次,群臣也沒什麽太大反應,衛青、霍去病之功,別說是位同三公的特進了,就算坐到陛下身前單列一席,他們都有資格,
一個擎天白玉柱,一個架海紫金梁,
光是坐在那看他們的背影,就強得可怕,無時不刻的在向天下宣告一件事,有此二人,劉據皇位永固!
更讓百官在意的是,許久不上朝的衛青、霍去病竟迴來了,百官心中有著未知的恐懼和興奮,這個政治信號再明顯不過了,
又要有大動作!
以前的文臣是怕打仗,因為打仗就是大項目,戰事一開,國家的重心都要移到打仗上,文臣非但得不到立功的機會,還要被繁複的後勤政事淹沒,純純的吃力不討好。
可現在不一樣了,當今陛下戰事開的合理,目的明確,任何戰事都是為了擴張掙錢,文武官都是能收益的,所以現在隻要一打仗,文官要比武將還興奮。
合著,他們不是討厭打仗,是討厭打的沒有利益,
不像太上皇,硬要和匈奴開戰,打贏了又能如何?勞民傷財。(大多數人還是看不出劉徹擊胡是為謀萬世)
“議事吧。”
劉據抬抬手。
“陛下!”
話語剛落,程怒樹就迫不及待發聲,
“末將掃落一眾商人,皆因與大秦海貿停止他們對朝廷心生不滿,暗自出海走貨,現,均已被末將按住。”
“哼!豈有此理!”
霍光身後座次的丞相長史邊通冷哼一聲,其餘文臣也紛紛麵露厭色,此事文武官倒站得戰線一致,
在朝中,隻有官員時,他們分文武,可若是有商人了,這群官員就有相同的名字,
士。
朝中官員都明白,與大秦斷供是為長遠之計,哪怕他們族中都有海貿往來,也選擇第一時間停了海貿。此一時停住,是為了下一次更猛的出拳,況且,為國也是好事。
可商人追求一時之利,才不管你這那的,偷渡貿易的事,劉據一定會鐵血鎮壓。
都說不出貨了,也給商路上各國施加壓力了,然後偷偷又走私一批貨,這不是打臉嗎?
“做得不錯。”
又看向金日磾,
“讓太倉令、均輸官都緊一緊。”
“是,陛下。”
大司農金日磾挺身領命。
陛下是擔憂這群商人無錢可掙,破罐破摔,高糧價的惡習舊態複發,以彌補他們在海貿上的損失。
但,不論事態如何變,唯獨糧價,是萬萬不可劇烈波動的。
秦漢幣製繁複,卻不動經濟根基,說到底糧食才是本位貨幣,比錢要值錢多了,
而在世界級貿易中更是如此,
糧、金就是頂級的世界貨幣。
又看向張安世、杜延年二人,
“俱以漢律收之,此案要昭告天下,以教世人。”
“是,陛下。”
杜延年和張安世領命。
一眾官員對陛下的安排聽得心服口服,教民以德不假,但光靠德還不夠,大多數民眾可能會被商人帶偏,覺得這個事掙錢就去做了,朝廷必須在此之前,明確告訴大漢子民,這是條紅線!
“愛卿...”
東方朔行禮。
“替朕修詔,傳於各郡縣,對於此行,各郡守要嚴厲打擊,萬不可錯漏一個。”
“是。”
此事都已安排到位,程怒樹便重新坐迴。
程怒樹在朝中一直是鮮少發聲,今日卻挺身第一個發言,再結合衛青、霍去病出現在朝中來看,任誰都嗅到了不一般的味道。
隻是稍停片刻,衛青沉穩的聲音響起,
“稟陛下,微臣有事要奏。”
來了!
眾人提起心神!俱是支起耳朵聽著!
許久未在朝中發言的衛大將軍,到底要奏議的是何事?
“陛下,海貿已開,連綿不絕,然海陸商道經曆諸國,末將以為需駐軍以保商路。”
此言一出,朝中一靜。
對外貿易是大漢第一大項目!
若不是此項目支著,劉據很多事都做不成,別看商貿花銷大,但是意義非凡,他讓所有人都看到了美好未來,以至於劉據在當下做一些平時很難做的事,都不會激起太大反應。
借助著海貿的大閃光燈,劉據確實得利了,當然,不僅劉據得利,所有人都在得利,
衛青此言保護商道,確實應是重中之重,隻不過...文臣如何在其中得利?駐軍駐軍,肯定是用軍隊,如果說海貿投資文武屬性模糊不清,但駐軍就太明顯了,又是朝中一筆對武將的巨大開銷,
另外,駐軍是不是意味著武將離商路更近了呢?
霍光開口道,
“陛下,微臣以為衛將軍所言甚是,不過,大漢商路綿延千裏萬裏,若要沿線駐軍,難免損耗太大。”
後人評價中,衛青是民族英雄,在華夏這片土地上,民族英雄遠比什麽將軍含金量高太多了,其實,不僅在後世如此,衛青在大漢也是英雄傳奇般的存在,
他說的話,很少有人敢質疑,霍光沒辦法,他身為丞相,要為文臣利益發聲,
文武如陰陽,陰陽平衡時才是最好的,
沒辦法,他隻能開口杠衛青。
“損耗太大。”劉據看重實際數字,大小都是模棱兩可的概念,故看向金日磾,“有多大?”
金日磾挺身,“稟陛下,光是海貿一途已用大漢財政五一,若再沿途駐軍,按鄉亭縣郡的建製所設,光是到身毒,最少要沿途駐軍七十萬,軍費不計其數。”
金日磾說得合理,駐軍之間的距離是按照大漢鄉與鄉之間的距離算得,若兩軍距離太遠,不能相互支援的話,那駐軍又有何意義呢?
而他所說的數字是保守估計,隻多不少,
群臣有些費解,
衛將軍何出此言呢?
或者說,衛將軍所言之意,不是我們所想的駐軍,而是類似於遊騎兵的建製?眾人麵露思索,這便是衛青的聲望。當他說出一句離譜的話時,眾人都會覺得是自己沒理解到位,而不是第一時間去想是衛將軍不對。
“舅氏,您是何意?”
劉據看向衛青問道,舅甥二人,又演起雙簧了....
衛青麵色如常,“沿途駐軍損耗確實太大,微臣之意,也並非如此,微臣想得是,能否以商人認資,雇傭朝鮮、倭島、身毒之人,自建軍隊,已護商路。”
自建軍隊?
大將軍說自建軍隊?
還是用外族人?!!
群臣徹底聽傻了,等徹底意識到真是此意時,
嘩得一聲!
朝堂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