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康國歸附
大唐,我有一個現代小鎮 作者:源源不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馮盎在宴會上再次向王遠和魏征表達了謝意,並提出了到洛陽造船廠參觀。
李二知道馮盎是要去看望兒子,便同意了,並讓王遠陪同前去。
第二天一大早,馮盎就來到王遠別墅,王遠剛鍛煉完,兩人也是多年未見,寒暄了會兒,一同到包子鋪吃了早餐,便帶著護衛向洛陽出發。
馮盎如願見到兒子馮智戴,並參觀了造船廠。
造船廠中三航大船正在裝載出使的物資,王遠在船上與高表仁和常何秘密會麵。
王遠囑咐道:“我說過這個倭國之人從上至下都是畏威而不懷德,你們這次出使代表的是大唐,可不能墮了我大唐的國威,記住了,你們身後有聖上,有整個大唐在為你們撐腰!”
“下官定不辱命!”
“末將知曉!”
高表仁和常何聽的熱血沸騰。
參觀完船廠,王遠和馮盎在馮智戴的陪同下進入洛陽城,拜訪了長孫無忌,長孫無忌也盛情款待了眾人。
接下來兩天,馮盎就在洛陽城閑逛,感受到了洛陽城的繁華。
王遠則在長孫無忌的府中住下,兩人聊起了長孫衝和李麗質的婚事。
王遠表達了歉意。
長孫無忌也隻能無奈地苦笑,開口說道:“賢侄不必道歉,對於近親生子的危害,叔父已經知曉,你也是為了皇家與長孫家的顏麵,等迴到長安,我親自向聖人退婚。”
“長孫叔父伸明大義,小侄佩服!我那賢弟長孫衝是在宗正寺任職吧?”
“不錯,剛上任宗正寺少卿,無非是個閑職。”
王遠笑道:“巧了,前兩日剛與聖上商議,要與世家聯手發展商業經貿的合作,正好皇商也歸宗正寺管,此事就交給他負責吧。”
長孫無忌猶豫了下,說道:“衝兒畢竟年輕,能擔此大任嗎?”
“誰還不是從年輕人走過來的,若是讓他一直在叔父羽翼下能成長起來嗎?何況有叔父照看著,出不了大事。”
長孫無忌知道這是個肥差,但也很容易得罪人,但有自己做後盾,確實不會出什麽亂子,當即答應下來。
第三天忽然收到李二的傳信,羅竇諸洞獠造反,命王遠和馮盎立刻迴朝。
羅竇位於如今的廣東信宜縣此時名為信義縣的境內,馮盎轄下離的最近。
長孫無忌得知消息,也跟著快馬加鞭返迴長安。
翌日早朝,李二直接任命馮盎為先鋒帶領所部二萬人先行討伐,瀘州都督程知節帶領所部隨後跟進,尉遲寶琳、程處默倆貨跟著程知節隨軍出發。
馮盎和程知節領命,立即出發。
王遠撇撇嘴,特種兵哪是這麽用的,若是交給自己,帶著這六百人,估計馮盎還未到嶺南,戰鬥就結束了。
也難怪李二如此安排,這兩個隊伍裏大多是勳貴子弟,為了拉攏那些勳貴,保護他們安全的同時,讓他們去混些軍功,這也是李二為何要將這倆貨分離出王遠隊伍的原因。
李二見王遠的模樣,問道:“王愛卿,你有何看法?”
王遠起身說道:“陛下,羅竇洞獠無非是覺得山高皇帝遠,朝廷管不到他們,又因地勢險要,據險而守,以為我大唐軍隊攻不上去,實際上,咱們軍隊早已換了裝備,僅耿國公之一部便可攻克他們。”
李二說道:“你不是常說,咱們有這個實力可以橫推過去,又何必增加不必要的傷亡?所謂獅子搏兔,亦需全力,輕敵大意,乃兵家大忌!”
“陛下所言極是,能珍惜每一名士兵的生命!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李二乘興說道:“朕欲將前隋仁壽宮改名為九成宮,諸卿以為如何?”
高士廉說道:“九成含有九重之意,老臣附議!”
“臣附議!”
王遠心中納悶,不就一座宮殿嗎?改個名稱還用的著在朝堂上討論?
這時武士彠啟奏道:“陛下,如今大唐四海升平,諸夷臣服,百姓安居樂業,老臣懇請陛下封禪!”
李二心中驕傲,開口說道:“此事以後再議!”
看樣子李二是同意的,但這種事情可不能答應,至少要三請之後,這是第二請,再有一次就要答應了。
李二說道:“康國來使,請求歸附我大唐,諸卿怎麽看?”
見眾人麵麵相覷,一副迷茫的樣子,李二叫來通譯,讓他介紹康國的情況。
原來康國是秦漢時期的康居國,由從中國甘肅一帶被匈奴驅趕到中亞的月氏人所建,極盛時擁有今天中國新疆北部及中亞部分地區是個幅員數千裏的大國。
康居國長期遭受匈奴的奴役,等到漢朝設置西域都護府後,開始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直到晉朝年間還曾遣使來朝,並向晉武帝進貢良馬。
東突厥滅亡後,唐朝不僅暫時消除來自漠北的邊患,並且再度打開跟西域諸國交往的通道。
一時間,不遠數千裏前往長安稱臣納貢的國家絡繹不絕,使大唐重現“萬邦來朝”的盛況。
對於康國送來的這份大禮,朝堂上頓時議論起來,喧鬧聲不止。
從現實利益來考量,康國的主動依附可謂相當“誘人”。
因為,對於唐朝來講,不費一刀一槍便可獲得康國幅員千裏的領土,這筆“買賣”實在劃算。
更何況,康國並入大唐後,還能幫助唐朝在西突厥的背後打入一個“楔子”,真可謂“一箭雙雕”的好事。
正因如此,對於康國的內附請求,大多數朝臣都采取支持態度。
李二看向王遠,問道:“王愛卿,你意下如何?”
王遠說道:“陛下,微臣以為時機尚早,康國請求歸附本來是好事,但康國距離大唐萬裏之遙,他們若是有難,大唐又不得不救,山高路遠必定勞民傷財,受苦的還是我大唐百姓。”
李二與群臣聞言連連點頭。
“那應當如何?”
王遠抿了口茶,說道:“陛下,咱們暫時可以與其結盟,雙方展開軍事、政治、商業、農業、工業、教育等各個領域的合作,雙方共同修建一條互通的水泥路,等咱們的西域都護府設立起來,時機便可成熟了。”
李二知道馮盎是要去看望兒子,便同意了,並讓王遠陪同前去。
第二天一大早,馮盎就來到王遠別墅,王遠剛鍛煉完,兩人也是多年未見,寒暄了會兒,一同到包子鋪吃了早餐,便帶著護衛向洛陽出發。
馮盎如願見到兒子馮智戴,並參觀了造船廠。
造船廠中三航大船正在裝載出使的物資,王遠在船上與高表仁和常何秘密會麵。
王遠囑咐道:“我說過這個倭國之人從上至下都是畏威而不懷德,你們這次出使代表的是大唐,可不能墮了我大唐的國威,記住了,你們身後有聖上,有整個大唐在為你們撐腰!”
“下官定不辱命!”
“末將知曉!”
高表仁和常何聽的熱血沸騰。
參觀完船廠,王遠和馮盎在馮智戴的陪同下進入洛陽城,拜訪了長孫無忌,長孫無忌也盛情款待了眾人。
接下來兩天,馮盎就在洛陽城閑逛,感受到了洛陽城的繁華。
王遠則在長孫無忌的府中住下,兩人聊起了長孫衝和李麗質的婚事。
王遠表達了歉意。
長孫無忌也隻能無奈地苦笑,開口說道:“賢侄不必道歉,對於近親生子的危害,叔父已經知曉,你也是為了皇家與長孫家的顏麵,等迴到長安,我親自向聖人退婚。”
“長孫叔父伸明大義,小侄佩服!我那賢弟長孫衝是在宗正寺任職吧?”
“不錯,剛上任宗正寺少卿,無非是個閑職。”
王遠笑道:“巧了,前兩日剛與聖上商議,要與世家聯手發展商業經貿的合作,正好皇商也歸宗正寺管,此事就交給他負責吧。”
長孫無忌猶豫了下,說道:“衝兒畢竟年輕,能擔此大任嗎?”
“誰還不是從年輕人走過來的,若是讓他一直在叔父羽翼下能成長起來嗎?何況有叔父照看著,出不了大事。”
長孫無忌知道這是個肥差,但也很容易得罪人,但有自己做後盾,確實不會出什麽亂子,當即答應下來。
第三天忽然收到李二的傳信,羅竇諸洞獠造反,命王遠和馮盎立刻迴朝。
羅竇位於如今的廣東信宜縣此時名為信義縣的境內,馮盎轄下離的最近。
長孫無忌得知消息,也跟著快馬加鞭返迴長安。
翌日早朝,李二直接任命馮盎為先鋒帶領所部二萬人先行討伐,瀘州都督程知節帶領所部隨後跟進,尉遲寶琳、程處默倆貨跟著程知節隨軍出發。
馮盎和程知節領命,立即出發。
王遠撇撇嘴,特種兵哪是這麽用的,若是交給自己,帶著這六百人,估計馮盎還未到嶺南,戰鬥就結束了。
也難怪李二如此安排,這兩個隊伍裏大多是勳貴子弟,為了拉攏那些勳貴,保護他們安全的同時,讓他們去混些軍功,這也是李二為何要將這倆貨分離出王遠隊伍的原因。
李二見王遠的模樣,問道:“王愛卿,你有何看法?”
王遠起身說道:“陛下,羅竇洞獠無非是覺得山高皇帝遠,朝廷管不到他們,又因地勢險要,據險而守,以為我大唐軍隊攻不上去,實際上,咱們軍隊早已換了裝備,僅耿國公之一部便可攻克他們。”
李二說道:“你不是常說,咱們有這個實力可以橫推過去,又何必增加不必要的傷亡?所謂獅子搏兔,亦需全力,輕敵大意,乃兵家大忌!”
“陛下所言極是,能珍惜每一名士兵的生命!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李二乘興說道:“朕欲將前隋仁壽宮改名為九成宮,諸卿以為如何?”
高士廉說道:“九成含有九重之意,老臣附議!”
“臣附議!”
王遠心中納悶,不就一座宮殿嗎?改個名稱還用的著在朝堂上討論?
這時武士彠啟奏道:“陛下,如今大唐四海升平,諸夷臣服,百姓安居樂業,老臣懇請陛下封禪!”
李二心中驕傲,開口說道:“此事以後再議!”
看樣子李二是同意的,但這種事情可不能答應,至少要三請之後,這是第二請,再有一次就要答應了。
李二說道:“康國來使,請求歸附我大唐,諸卿怎麽看?”
見眾人麵麵相覷,一副迷茫的樣子,李二叫來通譯,讓他介紹康國的情況。
原來康國是秦漢時期的康居國,由從中國甘肅一帶被匈奴驅趕到中亞的月氏人所建,極盛時擁有今天中國新疆北部及中亞部分地區是個幅員數千裏的大國。
康居國長期遭受匈奴的奴役,等到漢朝設置西域都護府後,開始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直到晉朝年間還曾遣使來朝,並向晉武帝進貢良馬。
東突厥滅亡後,唐朝不僅暫時消除來自漠北的邊患,並且再度打開跟西域諸國交往的通道。
一時間,不遠數千裏前往長安稱臣納貢的國家絡繹不絕,使大唐重現“萬邦來朝”的盛況。
對於康國送來的這份大禮,朝堂上頓時議論起來,喧鬧聲不止。
從現實利益來考量,康國的主動依附可謂相當“誘人”。
因為,對於唐朝來講,不費一刀一槍便可獲得康國幅員千裏的領土,這筆“買賣”實在劃算。
更何況,康國並入大唐後,還能幫助唐朝在西突厥的背後打入一個“楔子”,真可謂“一箭雙雕”的好事。
正因如此,對於康國的內附請求,大多數朝臣都采取支持態度。
李二看向王遠,問道:“王愛卿,你意下如何?”
王遠說道:“陛下,微臣以為時機尚早,康國請求歸附本來是好事,但康國距離大唐萬裏之遙,他們若是有難,大唐又不得不救,山高路遠必定勞民傷財,受苦的還是我大唐百姓。”
李二與群臣聞言連連點頭。
“那應當如何?”
王遠抿了口茶,說道:“陛下,咱們暫時可以與其結盟,雙方展開軍事、政治、商業、農業、工業、教育等各個領域的合作,雙方共同修建一條互通的水泥路,等咱們的西域都護府設立起來,時機便可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