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經濟體
大唐,我有一個現代小鎮 作者:源源不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杜如晦說道:“陛下,灞國公所言極是,老臣附議!”
魏征說道:“如若將來康國強盛,與我為敵,灞國公又當何為?”
王遠笑道:“康國乃苦寒之地,而我大唐資源豐富,互通之後,雙方都有利,康國隻會越來越依賴大唐。將來他若敢背叛,咱們掐斷他們的經濟命脈,他就會知道誰真正對他好。”
“何為經濟命脈?”
王遠簡單地說了下後世的經濟戰、貿易戰,當然詳細的自己也不懂,最後總結道:“所以合則兩利,也可以稱之為雙贏,這種互惠互利的事情康國國王肯定不會愚蠢到將我大唐推到敵對一方!”
王遠一席話,勝似一席話!
朝堂變得鴉雀無聲,落針可聞,都在消化這些知識,心中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就連李二如今的身份和高度,以自己的目光再配以王遠的理論來看,大唐能夠立國,其中存在諸多僥幸,若是以王遠的說法,前隋若是按照這套理論去做,哪裏會有唐朝,頓時慶幸王遠是站在自己這一方。
而下方百官雖然有些腐儒,但大多也是長期混跡官場之人,大部分都是些老狐狸,他們都想到了很多。
一些世家官員甚至想到以前糧食、食鹽、紙張的價格戰,原來王遠當時已經手下留情了,若是要趕盡殺絕,恐怕那幾大世家的墳頭草都長的老高了。
這其中,王遠又提出了一個新詞,就是經濟體,許多人也想到了,當初的價格戰王遠之所以能取勝,也是借助了皇商這個經濟體,若是隻靠當時的灞遠鎮,那無異於以卵擊石。
而如今的灞源鎮,已經成長為了一棵參天大樹,並且與皇家捆綁在一起,隻要王遠不作死,絕對是與國同休。
李二立即表示同意,並安排使者出使康國。
李二說道:“朕常恐因喜怒妄行賞罰,故令諸卿極諫,諸卿亦應接受他人勸諫,不可以己之所欲,而不受他人諫言,自己都受不了諫言,如何去勸諫他人?”
“治國如治病,病情痊愈仍需養護,若還與以前一樣,複發之後就不可治療了。今天下安危係於朕身,故日慎一日,雖休勿休,耳目股肱,寄於諸卿。”
“既然君臣一體,則應當協力同心,事有不安,應極言無隱,倘若群臣相疑,不能備盡肝膈,實為國之大害。所幸大唐安定,四夷俱服,唯恐不能長久,故令諸卿諫爭!”
魏征說道:“四海安定,臣不以為喜,惟喜陛下居安思危而已!”
“陛下聖明!”
退朝之後,秦瓊、尉遲恭為首的幾個武將追上王遠。
尉遲恭笑著問道:“賢侄,我們去酒樓吃酒,你要不要一同前去?”
王遠說道:“各位叔伯,這兩日小侄事務較多,過幾日小侄做東,再請各位叔伯一聚,今日的酒錢就記到小侄的賬上。”
尉遲恭說道:“知道賢侄年底比較繁忙,下次定要多飲幾杯!”
秦瓊笑道:“賢侄仗義,這點酒錢咱們還是付的起的。不過下次你可得給咱們多上一些好酒好菜!”
“哈哈哈,是極,是極!”
眾人聊著,騎上自行車,向著酒樓而去。
王遠問道:“秦伯父,聖上將仁壽宮改名九成宮至於放到朝堂商議嗎?你可知是為何?”
秦瓊說道:“你還記得今年咱們陪駕剿匪嗎?當然說有個縣也出了點事情。”
王遠疑惑問道:“當時不是因為陳倉縣劉仁軌之事嗎?”
“非也!劉仁軌之事隻是湊巧了。今年你去戴州赴任之後,聖人得了重疾,久治不愈。皇後殿下給聖人喂藥之時,身上掉落一包毒藥,皇後說,若有不諱,義不獨生!”
王遠點頭說道:“聖人與皇後,情真意切,屬實羨煞旁人。後來如何?”
“後來孫神醫看過之後,說是中暍發痧,用了你給煉鐵廠工匠的解暑茶,兩日便痊愈了。”
尉遲恭大笑道:“哈哈哈!我就說那些太醫都是些庸醫!”
秦瓊繼續說道:“孫神醫說,夏季炎熱,聖人龍袍太厚,讓他夏季多注冊防暑,因此聖人決定擴建仁壽宮,以便夏季過去避著。畢竟是前隋的宮殿,到時百官前去,所以才於朝堂上商議。”
“原來如此!”
中暍就古代的雅稱,俗稱發痧,是霍亂、中暑、腸炎的總稱。
近幾年夏季關中幹旱炎熱,李二整日穿著龍袍,就算常服也能捂著燥熱無比,中暑在所難免。
秦瓊說道:“當時斛薛部叛亂,一些潰兵距離仁壽宮不遠,所以陛下才與我等去剿匪,這才碰到劉仁軌之事。”
九成宮位於現代的寶雞市麟遊縣,確實離陳倉不遠。
眾人騎車到了酒樓,秦瓊等人去酒樓飲酒,王遠迴到別墅。
去年王遠和李二共同出錢從漠北各部落贖迴大量中原人,先後到達長安,李二詔令有司給他們還了良籍。
這些人願意返迴原籍的都發放了路費,願意留下來做工的,王遠安排他們去工廠,想種地的安排到灞遠鎮,頡利的良田也需要人手耕種。
前後已經贖迴了八萬多人,今日接收了最後一批大約二百多人。
王福和護衛們正在門前安排他們的事情,王遠走過去掃了一眼,見老弱病殘都有,但大多數是女人,一個個都蓬頭垢麵、衣衫襤褸,看來以前都沒少受罪,在漠北都是一些奴隸。
忽然,王遠看到人群邊上站著一個小男孩。
小男孩大約四五歲,在這些人中年紀最小,雖然長的麵黃肌瘦,一雙眼睛卻非常有神、靈動,看著很機靈。
王遠招招手,說道:“小弟弟,你叫什麽名字?”
小男孩頓時手足無措,雙手絞著破亂的衣角,低頭怯怯地說道:“迴貴人,我沒有名字,他們都叫我豎子。”
“你家大人呢?”
“阿娘去年被人打死了。”
這麽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在胡族能活下來確實不易。
王遠給王福使了個眼色,便迴了別墅,有些事情不需要王遠親自開口,自己畢竟已經堪比宰相之位,有些時候就要自恃身份。
魏征說道:“如若將來康國強盛,與我為敵,灞國公又當何為?”
王遠笑道:“康國乃苦寒之地,而我大唐資源豐富,互通之後,雙方都有利,康國隻會越來越依賴大唐。將來他若敢背叛,咱們掐斷他們的經濟命脈,他就會知道誰真正對他好。”
“何為經濟命脈?”
王遠簡單地說了下後世的經濟戰、貿易戰,當然詳細的自己也不懂,最後總結道:“所以合則兩利,也可以稱之為雙贏,這種互惠互利的事情康國國王肯定不會愚蠢到將我大唐推到敵對一方!”
王遠一席話,勝似一席話!
朝堂變得鴉雀無聲,落針可聞,都在消化這些知識,心中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就連李二如今的身份和高度,以自己的目光再配以王遠的理論來看,大唐能夠立國,其中存在諸多僥幸,若是以王遠的說法,前隋若是按照這套理論去做,哪裏會有唐朝,頓時慶幸王遠是站在自己這一方。
而下方百官雖然有些腐儒,但大多也是長期混跡官場之人,大部分都是些老狐狸,他們都想到了很多。
一些世家官員甚至想到以前糧食、食鹽、紙張的價格戰,原來王遠當時已經手下留情了,若是要趕盡殺絕,恐怕那幾大世家的墳頭草都長的老高了。
這其中,王遠又提出了一個新詞,就是經濟體,許多人也想到了,當初的價格戰王遠之所以能取勝,也是借助了皇商這個經濟體,若是隻靠當時的灞遠鎮,那無異於以卵擊石。
而如今的灞源鎮,已經成長為了一棵參天大樹,並且與皇家捆綁在一起,隻要王遠不作死,絕對是與國同休。
李二立即表示同意,並安排使者出使康國。
李二說道:“朕常恐因喜怒妄行賞罰,故令諸卿極諫,諸卿亦應接受他人勸諫,不可以己之所欲,而不受他人諫言,自己都受不了諫言,如何去勸諫他人?”
“治國如治病,病情痊愈仍需養護,若還與以前一樣,複發之後就不可治療了。今天下安危係於朕身,故日慎一日,雖休勿休,耳目股肱,寄於諸卿。”
“既然君臣一體,則應當協力同心,事有不安,應極言無隱,倘若群臣相疑,不能備盡肝膈,實為國之大害。所幸大唐安定,四夷俱服,唯恐不能長久,故令諸卿諫爭!”
魏征說道:“四海安定,臣不以為喜,惟喜陛下居安思危而已!”
“陛下聖明!”
退朝之後,秦瓊、尉遲恭為首的幾個武將追上王遠。
尉遲恭笑著問道:“賢侄,我們去酒樓吃酒,你要不要一同前去?”
王遠說道:“各位叔伯,這兩日小侄事務較多,過幾日小侄做東,再請各位叔伯一聚,今日的酒錢就記到小侄的賬上。”
尉遲恭說道:“知道賢侄年底比較繁忙,下次定要多飲幾杯!”
秦瓊笑道:“賢侄仗義,這點酒錢咱們還是付的起的。不過下次你可得給咱們多上一些好酒好菜!”
“哈哈哈,是極,是極!”
眾人聊著,騎上自行車,向著酒樓而去。
王遠問道:“秦伯父,聖上將仁壽宮改名九成宮至於放到朝堂商議嗎?你可知是為何?”
秦瓊說道:“你還記得今年咱們陪駕剿匪嗎?當然說有個縣也出了點事情。”
王遠疑惑問道:“當時不是因為陳倉縣劉仁軌之事嗎?”
“非也!劉仁軌之事隻是湊巧了。今年你去戴州赴任之後,聖人得了重疾,久治不愈。皇後殿下給聖人喂藥之時,身上掉落一包毒藥,皇後說,若有不諱,義不獨生!”
王遠點頭說道:“聖人與皇後,情真意切,屬實羨煞旁人。後來如何?”
“後來孫神醫看過之後,說是中暍發痧,用了你給煉鐵廠工匠的解暑茶,兩日便痊愈了。”
尉遲恭大笑道:“哈哈哈!我就說那些太醫都是些庸醫!”
秦瓊繼續說道:“孫神醫說,夏季炎熱,聖人龍袍太厚,讓他夏季多注冊防暑,因此聖人決定擴建仁壽宮,以便夏季過去避著。畢竟是前隋的宮殿,到時百官前去,所以才於朝堂上商議。”
“原來如此!”
中暍就古代的雅稱,俗稱發痧,是霍亂、中暑、腸炎的總稱。
近幾年夏季關中幹旱炎熱,李二整日穿著龍袍,就算常服也能捂著燥熱無比,中暑在所難免。
秦瓊說道:“當時斛薛部叛亂,一些潰兵距離仁壽宮不遠,所以陛下才與我等去剿匪,這才碰到劉仁軌之事。”
九成宮位於現代的寶雞市麟遊縣,確實離陳倉不遠。
眾人騎車到了酒樓,秦瓊等人去酒樓飲酒,王遠迴到別墅。
去年王遠和李二共同出錢從漠北各部落贖迴大量中原人,先後到達長安,李二詔令有司給他們還了良籍。
這些人願意返迴原籍的都發放了路費,願意留下來做工的,王遠安排他們去工廠,想種地的安排到灞遠鎮,頡利的良田也需要人手耕種。
前後已經贖迴了八萬多人,今日接收了最後一批大約二百多人。
王福和護衛們正在門前安排他們的事情,王遠走過去掃了一眼,見老弱病殘都有,但大多數是女人,一個個都蓬頭垢麵、衣衫襤褸,看來以前都沒少受罪,在漠北都是一些奴隸。
忽然,王遠看到人群邊上站著一個小男孩。
小男孩大約四五歲,在這些人中年紀最小,雖然長的麵黃肌瘦,一雙眼睛卻非常有神、靈動,看著很機靈。
王遠招招手,說道:“小弟弟,你叫什麽名字?”
小男孩頓時手足無措,雙手絞著破亂的衣角,低頭怯怯地說道:“迴貴人,我沒有名字,他們都叫我豎子。”
“你家大人呢?”
“阿娘去年被人打死了。”
這麽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在胡族能活下來確實不易。
王遠給王福使了個眼色,便迴了別墅,有些事情不需要王遠親自開口,自己畢竟已經堪比宰相之位,有些時候就要自恃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