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顧城接到木千羽的迴複後,心中啞然一笑。
他本以為對方會大方到封自己一個什麽王的,結果是國公之位。
魏顧城是知道千羽那邊的功勳等級的,國公一級其實並不低了。
而且他還知道,千羽內部到目前為止都還沒給任何一個將領封勳過,應該是要等到大業完成之後再論功封賞。
木千羽提前給了他一個國公的封號,算是最為特殊的存在了,打破了千羽方麵的慣例。
不過,更讓他感興趣的是,居然得到了一個中線兵團主將之位。
據他所知,千羽的軍中好像就兩個大兵團,西線兵團和中線兵團。
令他奇怪的是,西線兵團幾乎是完全消失了,聽說是為了防備林州方麵的,主將是梁卓遠。
剩下的中線兵團目前在盛州,是千羽的主力兵團。
現在千羽的主要作戰方向就是盛州,大部分的兵力也是在那裏。
所以中線兵團主將這位置非常重要,不是信的過的人都不會有這個資格。
魏顧城是沒預料到木千羽竟然把湯昌傑給調走,讓他來當這個中線兵團的主將。
這就表明了木千羽的態度,沒有一點點的輕視自己。
對於大魏其他將領如何安排,是讓自己提供名單,也非常合情合理。
魏顧城看到木千羽要他出兵配合滄瀾的作戰,自然是不會反對的。
剩下要他保密的事情,這個更是小問題了。
既然都做出了要並入千羽的決定,就不能猶猶豫豫了。
魏顧城把嵇擎川找了過來,告訴他結果,讓他帶七萬兵力去駐守在雲邑,自己則是親自率領二十萬兵力去栢都,然後進入到盛州參加滄瀾的大戰。
也隻有自己親自到場,才可以把這出戲演的逼真。
而淩經武就需要提前跟千羽的軍情司接觸了,把情報係統先並入到千羽去。
莊子棟收到了木千羽的秘密來信,關於滄瀾一戰以及與魏顧城的事情。
他也徹底石化了,被信上的內容嚇住了。
魏顧城這決定,是誰看誰懵圈。
莊子棟也是緩了好久才平複下來。
滄瀾一戰,將會由嶽山指揮。
屆時,除了先鋒營、第六軍團,還有趙櫚超帶去的五萬兵力,當然包括嶽山此前麾下的十萬兵馬。
這一共加起來就有二十二萬兵力了。
正如木千羽提到的,目前各個軍團確實有點混亂了。
等到滄瀾一戰結束後,中線兵團和東線兵團都需要整改了。
如果大魏方麵調集二十萬兵力來參與到滄瀾的大戰中去,那麽千羽方麵的兵力就高達四十二萬了。
這是從來就沒有過的兵力,是千羽第一次調動如此龐大的兵力來進攻一座城池。
這兵力用來打仙臨城剛好,打其它城池,就有點用力過猛了。
莊子棟都可以提前想到旭日麵對如此多兵力攻城,會是一種什麽樣的狀況和心情了。
對於這種情況,莊子棟需要親自接手這次大戰的指揮權了,要不在滄瀾沒有人能與魏顧城的身份匹配的。
滄瀾城內,曹澤天收到了梟衛的各方情報,知道了千羽從兩個方向調動兵馬向滄瀾這裏趕來。
一個是鹽興方向,那裏本來就有一支兵馬的,後麵又從安津方向來多了一支。
另外一個是從青州那邊過來的,人數有五萬。
千羽動用的兵力起碼超過了二十萬。
如今的滄瀾,一部分兵力是最開始曲向天留下的那五萬人馬,之後是從安津那邊運來了三萬,最後是從青州撤迴來的那兩萬人馬,一共是十萬人馬。
本來,以這十萬兵力來守城,也會讓對方難以攻下這滄瀾。
隻不過,曹澤天考慮到千羽方麵的攻城武器有點過於強大了,怕是守不住這裏。
柴羽飛給曹澤天的命令是,如果守不住就撤離,不必死戰。保存好實力,等到北境戰事結束,再迴來報仇。
有了這道命令,曹澤天是放寬心了許多。
到了四月下旬,趙櫚超帶領的五萬兵馬到達了滄瀾十公裏以外的地方。
與此同時,嶽山與甘如昕還差一天的路程就要跟趙櫚超會合了。
但是,他們都接到了莊子棟的命令,讓他們在會合後等待他的到來。
三人雖然都有點疑惑,但還是選擇遵照大都督的命令。
三人想到,或許滄瀾一戰比較重要,大都督需要親臨前線指揮。
隻是,魏顧城大舉率兵西渡出現在栢都附近,這一舉動把不知情的人都給嚇了一跳。
就連還不知道真實情況的嶽山等人都以為魏顧城是要來跟千羽開戰了。
嶽山因此就想到大都督為什麽會直接親臨到滄瀾前線,可能就是為了魏顧城而來的。
魏顧城帶來了二十萬兵力,讓青州和盛州兩個地方的所有人都感到了緊張的氣氛。
柴羽飛聽到這個消息後,心中鬆了一口氣。
千羽方麵調動二十萬左右的兵力去進攻滄瀾,自己內心是相當有壓力的。
之前的種種措施,就是為了挑動大魏跟千羽的矛盾,讓他們先打起來。
這魏顧城並沒有讓自己失望,果然是來了。
以魏顧城過往的戰績來看,無論是在青州西線開戰,還是選擇進入到盛州,都會給千羽帶來極大毀滅性的打擊。
柴羽飛判斷魏顧城最大的可能就是帶領大軍直插滄瀾,在千羽大軍後麵狠狠捅上那麽一刀。
如今的千羽必定是投鼠忌器的,不敢輕易的對滄瀾發動攻擊。
在沒解決大魏這個敵人之前,千羽哪敢輕舉妄動。
如果到時候,大魏從千羽的背後殺出,旭日是可以補上一刀,配合大魏夾擊千羽。
曹澤天的心情大好,想不到魏顧城會選擇這個時候出兵,無意之中幫了他一個大忙。
木千羽除了把消息告訴莊子棟外,湯昌傑和曾立業都沒告訴。
因此,湯昌傑和曾立業就徹底坐不住了。
湯昌傑命令仙臨城外的大軍隨時候命,準備向東出發,傳信迴去望月城,希望朝廷從望州調兵幹預青州的局勢。
曾立業更是親自帶兵向栢都方向趕,看看能不能做點什麽。
一時間,各方勢力的目光都被滄瀾吸引過去了。
各方探子都恨不得一天一封情報,大家都在等待著好戲上場!
他本以為對方會大方到封自己一個什麽王的,結果是國公之位。
魏顧城是知道千羽那邊的功勳等級的,國公一級其實並不低了。
而且他還知道,千羽內部到目前為止都還沒給任何一個將領封勳過,應該是要等到大業完成之後再論功封賞。
木千羽提前給了他一個國公的封號,算是最為特殊的存在了,打破了千羽方麵的慣例。
不過,更讓他感興趣的是,居然得到了一個中線兵團主將之位。
據他所知,千羽的軍中好像就兩個大兵團,西線兵團和中線兵團。
令他奇怪的是,西線兵團幾乎是完全消失了,聽說是為了防備林州方麵的,主將是梁卓遠。
剩下的中線兵團目前在盛州,是千羽的主力兵團。
現在千羽的主要作戰方向就是盛州,大部分的兵力也是在那裏。
所以中線兵團主將這位置非常重要,不是信的過的人都不會有這個資格。
魏顧城是沒預料到木千羽竟然把湯昌傑給調走,讓他來當這個中線兵團的主將。
這就表明了木千羽的態度,沒有一點點的輕視自己。
對於大魏其他將領如何安排,是讓自己提供名單,也非常合情合理。
魏顧城看到木千羽要他出兵配合滄瀾的作戰,自然是不會反對的。
剩下要他保密的事情,這個更是小問題了。
既然都做出了要並入千羽的決定,就不能猶猶豫豫了。
魏顧城把嵇擎川找了過來,告訴他結果,讓他帶七萬兵力去駐守在雲邑,自己則是親自率領二十萬兵力去栢都,然後進入到盛州參加滄瀾的大戰。
也隻有自己親自到場,才可以把這出戲演的逼真。
而淩經武就需要提前跟千羽的軍情司接觸了,把情報係統先並入到千羽去。
莊子棟收到了木千羽的秘密來信,關於滄瀾一戰以及與魏顧城的事情。
他也徹底石化了,被信上的內容嚇住了。
魏顧城這決定,是誰看誰懵圈。
莊子棟也是緩了好久才平複下來。
滄瀾一戰,將會由嶽山指揮。
屆時,除了先鋒營、第六軍團,還有趙櫚超帶去的五萬兵力,當然包括嶽山此前麾下的十萬兵馬。
這一共加起來就有二十二萬兵力了。
正如木千羽提到的,目前各個軍團確實有點混亂了。
等到滄瀾一戰結束後,中線兵團和東線兵團都需要整改了。
如果大魏方麵調集二十萬兵力來參與到滄瀾的大戰中去,那麽千羽方麵的兵力就高達四十二萬了。
這是從來就沒有過的兵力,是千羽第一次調動如此龐大的兵力來進攻一座城池。
這兵力用來打仙臨城剛好,打其它城池,就有點用力過猛了。
莊子棟都可以提前想到旭日麵對如此多兵力攻城,會是一種什麽樣的狀況和心情了。
對於這種情況,莊子棟需要親自接手這次大戰的指揮權了,要不在滄瀾沒有人能與魏顧城的身份匹配的。
滄瀾城內,曹澤天收到了梟衛的各方情報,知道了千羽從兩個方向調動兵馬向滄瀾這裏趕來。
一個是鹽興方向,那裏本來就有一支兵馬的,後麵又從安津方向來多了一支。
另外一個是從青州那邊過來的,人數有五萬。
千羽動用的兵力起碼超過了二十萬。
如今的滄瀾,一部分兵力是最開始曲向天留下的那五萬人馬,之後是從安津那邊運來了三萬,最後是從青州撤迴來的那兩萬人馬,一共是十萬人馬。
本來,以這十萬兵力來守城,也會讓對方難以攻下這滄瀾。
隻不過,曹澤天考慮到千羽方麵的攻城武器有點過於強大了,怕是守不住這裏。
柴羽飛給曹澤天的命令是,如果守不住就撤離,不必死戰。保存好實力,等到北境戰事結束,再迴來報仇。
有了這道命令,曹澤天是放寬心了許多。
到了四月下旬,趙櫚超帶領的五萬兵馬到達了滄瀾十公裏以外的地方。
與此同時,嶽山與甘如昕還差一天的路程就要跟趙櫚超會合了。
但是,他們都接到了莊子棟的命令,讓他們在會合後等待他的到來。
三人雖然都有點疑惑,但還是選擇遵照大都督的命令。
三人想到,或許滄瀾一戰比較重要,大都督需要親臨前線指揮。
隻是,魏顧城大舉率兵西渡出現在栢都附近,這一舉動把不知情的人都給嚇了一跳。
就連還不知道真實情況的嶽山等人都以為魏顧城是要來跟千羽開戰了。
嶽山因此就想到大都督為什麽會直接親臨到滄瀾前線,可能就是為了魏顧城而來的。
魏顧城帶來了二十萬兵力,讓青州和盛州兩個地方的所有人都感到了緊張的氣氛。
柴羽飛聽到這個消息後,心中鬆了一口氣。
千羽方麵調動二十萬左右的兵力去進攻滄瀾,自己內心是相當有壓力的。
之前的種種措施,就是為了挑動大魏跟千羽的矛盾,讓他們先打起來。
這魏顧城並沒有讓自己失望,果然是來了。
以魏顧城過往的戰績來看,無論是在青州西線開戰,還是選擇進入到盛州,都會給千羽帶來極大毀滅性的打擊。
柴羽飛判斷魏顧城最大的可能就是帶領大軍直插滄瀾,在千羽大軍後麵狠狠捅上那麽一刀。
如今的千羽必定是投鼠忌器的,不敢輕易的對滄瀾發動攻擊。
在沒解決大魏這個敵人之前,千羽哪敢輕舉妄動。
如果到時候,大魏從千羽的背後殺出,旭日是可以補上一刀,配合大魏夾擊千羽。
曹澤天的心情大好,想不到魏顧城會選擇這個時候出兵,無意之中幫了他一個大忙。
木千羽除了把消息告訴莊子棟外,湯昌傑和曾立業都沒告訴。
因此,湯昌傑和曾立業就徹底坐不住了。
湯昌傑命令仙臨城外的大軍隨時候命,準備向東出發,傳信迴去望月城,希望朝廷從望州調兵幹預青州的局勢。
曾立業更是親自帶兵向栢都方向趕,看看能不能做點什麽。
一時間,各方勢力的目光都被滄瀾吸引過去了。
各方探子都恨不得一天一封情報,大家都在等待著好戲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