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獲封郡主銜
推衍娘子:狀元相公不信邪 作者:裴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918章 獲封郡主銜
安國公府中,皇後終於蘇醒過來。當看到自己身上穿著的衣服後,她的麵色頓時難看了起來:“蘇行人。”
“娘娘,奴才在。”蘇行人恭敬道。
“長壽他們是不是出事了?”皇後隱忍道。
“奴才不知。”蘇行人低聲道。
“宮裏如何了?”皇後閉了閉眼,壓下心中的悲痛,再睜眼時已然一臉冷靜,“如今安國公在何處?”
“宮裏如何奴才尚且不知,不過安國公早已去皇城平叛。”蘇行人迴答道。
“送本宮去皇城。”皇後吩咐道,“本宮絕不能叫那冒牌貨鳩占鵲巢。”
知子莫若母,假太子做出這種事,皇後便篤定他是冒牌的。她根本不信在她和皇帝精心教導下的太子會是如此表裏不一,甚至禽獸不如的玩意。
蘇行人聞言眼中閃過一縷異色,隨即迅速斂起:“是。”
皇後剛走出房門,就見到了恰好過來的裴氏,以及一直坐在院子裏心大如鬥地吃著點心的胡塗。
“姐姐醒了。”裴氏眼中閃過一絲驚喜,“這才剛醒,怎麽不多歇會?你放心,秉誠雖然不著調了一些,但打仗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定能鏟平叛亂。”
安國公,姓易,名秉誠。
皇後聞言輕笑道:“我自是信安國公的,但值此為難之際,我這個一國之母又豈能龜縮不出,叫天下人笑話?”
裴氏眼中閃過一絲詫異,隨即了然,於是失笑道:“如今羽林衛和左衛大軍已經追出京城去了,姐姐你是要去哪?”
皇後一怔:“你的意思是叛軍逃了?”
“不錯,羽林衛和左衛大軍南北合計攻破了皇城,又有天師盟和相國寺助陣,區區叛賊何足畏懼?”裴氏輕蔑道,“姐姐若是不急著迴宮,不如再多歇息一會吧。”
皇後懸著的心猛地落了迴去:“不歇了,宮裏總得有個主持大局的人,妹妹若是無事不如與我一同入宮,路上跟我說說外麵的形勢。”
“也好。”裴氏點點頭。
二人在蘇行人和府上暗衛的護送下離府入宮,路上裴氏將外麵發生的事一一告知皇後。
聽到真太子迴京鎮住了大局,皇後不由得欣慰了幾分。但不多時又得知了首相殉國的消息,皇後麵色一僵:“什麽?崔老相國他,他殉國了?”
裴氏默然,隨後寬慰道:“老相國鐵骨錚錚,為氣節所死,定是不悔的,姐姐節哀。”
“楊家,對不住老相國啊。”皇後悲痛道。
行至宮城前,皇後突然決定轉道去了一街之隔的皇城。
皇城在太子的主持下,已然掛滿了白幡,首相的靈堂就設在了太廟之中。以他的資曆和功績,完全當得起配享太廟的待遇。
文武群臣、崔家族人都立於靈堂之下,哀悼這位為國家社稷鞠躬盡瘁了一生的老人。
“見過皇後娘娘。”眾人見到皇後到來,紛紛讓開兩邊,行禮道。
皇後神情肅穆地走到靈堂前,雙手互握合於胸前,因是喪禮,故右手在外左手在內,隨即作了個長揖。
眾人見她行此大禮,不由得紛紛動容,崔家族人更是感動不已。
……
“聖人,大事不妙。”夢真人麵色急切,“國運忽分為二,其一自東而西去了。”
皇帝聞言麵色一變:“出了何事了?”
夢真人不斷掐算,神情愈發凝重:“京中有變,國運遭魔氣所汙,當是黃天教所為。”
皇帝麵色十分陰沉:“啟程迴京。”
黃河離京城不遠,快馬加鞭之下,隻用了一天便迴到了京城。
皇帝迴京,眾人總算有了主心骨。
但皇帝見到還在停靈的首相棺槨時,卻又悲痛過度,再次吐了血。董老太師殉國後,皇帝的身體便因為鬱結垮了不少,如今又經曆一次打擊,整個人更是蒼老了許多。
縱然皇室富有四海,宮中藏著不少靈丹妙藥,可皇帝到底是肉體凡胎,又上了年紀,哪經得起屢屢折騰?
百官手忙腳亂地護送皇帝迴寢宮,又請太醫診脈。皇帝卻打斷了他們,隨即下了三道旨意,第一道是將燕國公、次相等打為叛賊,格殺勿論,而從者可酌情寬恕;第二道是調集大軍征討叛軍;第三道則是召迴皇長孫楊泰。
如今他和太子俱都抱恙在身,皇長孫絕不能再有閃失,否則江山危矣。
“阿若,這次多虧你護送太子迴京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安排完了公事之後,皇帝對淩相若道,“朕有意封你為郡主,你意下如何?”
“但憑聖人吩咐。”淩相若拱手道。
“好。”皇帝欣慰地點點頭,又問道,“你可還有其他要求?”
淩相若道:“那就請聖人準臣即刻離京迴閩州吧。”
“呃,你……嗬嗬嗬。”皇帝無奈失笑,“罷了,你與阿玹伉儷情深,倒是叫人羨慕,你去吧,路上小心。”
“謝聖人,臣告退。”淩相若行了一禮,退下了。
淩相若離開不久,工部尚書就來了,他的心中卻是彌漫著莫大的恐慌。一進殿,就跪了下去:“臣有罪。”
“與你無關,你且退下吧,治水之事不可鬆懈,後續工事你要時刻跟進。”皇帝倒是不曾遷怒,揮了揮手便讓他退下了。
“是,臣謝聖人天恩。”工部尚書抹了抹頭上的冷汗,感激道。心中更是生出一股劫後餘生的慶幸——他當真怕極了皇帝因他提議皇子坐鎮之事而遷怒於他。
而工部尚書請罪退下不久,蘇行人又進來請罪道:“奴才護駕不力,請聖人責罰。”
“你護持皇後盡心盡力,何罪之有?”皇帝淡淡道。
“因奴才無能,何公公等不得不犧牲己身,以致皇後娘娘鬱結於心,是為奴才護持不周。”蘇行人道。
“既然如此,朕便罰你去皇後跟前伺候,何時皇後心結解了,你再迴來。”皇帝隨口道。
“是。”蘇行人領命道,卻並不退下,“奴才還有一事稟報。”
“說。”皇帝示意。
蘇行人便將當日程小榮與次相程高升之事稟報給了皇帝:“當日奴才並不覺得要緊,故暫時未報,隻時時關注此事。可如今次相反叛,又曾與海水稻一事關聯,奴才恐其有不可告人的陰謀。”
皇帝掃他一眼,沒去計較他那些小心思,關注重點在程高升和海水稻的關係上。
“將程小榮喚來。”皇帝直接下令道。
程小榮這次暗中也沒少與次相往來,在宮變動亂中躲過一劫。可在叛軍敗北西逃之後,也一直惶惶難安。此時聽到皇帝傳召,更是嚇出了一身冷汗,一路戰戰兢兢地來到皇帝寢宮。
“奴,奴才拜見聖人。”程小榮顫聲道。
“朕且問你,你與程高升是何關係?將海水稻予他又是所為何事?”皇帝問道。
程小榮心中猛地一個咯噔,忙一頭磕在地上道:“聖人容稟,這,這都是奴才一時財迷心竅,此事起因是程高升賄賂奴才,讓奴才設法為他取來一縷稻穗,具體作何用處奴才也實屬不知。”
“此次程高升謀反,你可與其有所往來?”皇帝話鋒一轉,沉聲問道。
程小榮嚇得心髒都差點跳出嗓子眼來:“奴,奴才萬萬不敢啊。”
“你可知欺君之罪是什麽下場?”皇帝冷聲道,“待朕查出,你後悔都晚了。”
“奴,奴才該死,奴才該死。”程小榮到底怕了,直接就招了,“奴才的,的確為叛軍開了些方便之門以,以求自保。”
“混賬。”皇帝輕斥道,“以求自保?怕是利欲熏心吧?來人,拖下去杖斃。”
“聖人饒命,聖人饒命啊,奴才知錯了,奴才一定痛改前非,對聖人忠心不二,再不敢有二心。”程小榮求饒道。
皇帝揮揮手,不耐聽他的廢話。
立即便有禁軍上前將程小榮拖走,活活杖斃。
皇帝好不容易盼著能休息會,結果又是一陣哭哭啼啼的聲音傳了進來。
安國公府中,皇後終於蘇醒過來。當看到自己身上穿著的衣服後,她的麵色頓時難看了起來:“蘇行人。”
“娘娘,奴才在。”蘇行人恭敬道。
“長壽他們是不是出事了?”皇後隱忍道。
“奴才不知。”蘇行人低聲道。
“宮裏如何了?”皇後閉了閉眼,壓下心中的悲痛,再睜眼時已然一臉冷靜,“如今安國公在何處?”
“宮裏如何奴才尚且不知,不過安國公早已去皇城平叛。”蘇行人迴答道。
“送本宮去皇城。”皇後吩咐道,“本宮絕不能叫那冒牌貨鳩占鵲巢。”
知子莫若母,假太子做出這種事,皇後便篤定他是冒牌的。她根本不信在她和皇帝精心教導下的太子會是如此表裏不一,甚至禽獸不如的玩意。
蘇行人聞言眼中閃過一縷異色,隨即迅速斂起:“是。”
皇後剛走出房門,就見到了恰好過來的裴氏,以及一直坐在院子裏心大如鬥地吃著點心的胡塗。
“姐姐醒了。”裴氏眼中閃過一絲驚喜,“這才剛醒,怎麽不多歇會?你放心,秉誠雖然不著調了一些,但打仗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定能鏟平叛亂。”
安國公,姓易,名秉誠。
皇後聞言輕笑道:“我自是信安國公的,但值此為難之際,我這個一國之母又豈能龜縮不出,叫天下人笑話?”
裴氏眼中閃過一絲詫異,隨即了然,於是失笑道:“如今羽林衛和左衛大軍已經追出京城去了,姐姐你是要去哪?”
皇後一怔:“你的意思是叛軍逃了?”
“不錯,羽林衛和左衛大軍南北合計攻破了皇城,又有天師盟和相國寺助陣,區區叛賊何足畏懼?”裴氏輕蔑道,“姐姐若是不急著迴宮,不如再多歇息一會吧。”
皇後懸著的心猛地落了迴去:“不歇了,宮裏總得有個主持大局的人,妹妹若是無事不如與我一同入宮,路上跟我說說外麵的形勢。”
“也好。”裴氏點點頭。
二人在蘇行人和府上暗衛的護送下離府入宮,路上裴氏將外麵發生的事一一告知皇後。
聽到真太子迴京鎮住了大局,皇後不由得欣慰了幾分。但不多時又得知了首相殉國的消息,皇後麵色一僵:“什麽?崔老相國他,他殉國了?”
裴氏默然,隨後寬慰道:“老相國鐵骨錚錚,為氣節所死,定是不悔的,姐姐節哀。”
“楊家,對不住老相國啊。”皇後悲痛道。
行至宮城前,皇後突然決定轉道去了一街之隔的皇城。
皇城在太子的主持下,已然掛滿了白幡,首相的靈堂就設在了太廟之中。以他的資曆和功績,完全當得起配享太廟的待遇。
文武群臣、崔家族人都立於靈堂之下,哀悼這位為國家社稷鞠躬盡瘁了一生的老人。
“見過皇後娘娘。”眾人見到皇後到來,紛紛讓開兩邊,行禮道。
皇後神情肅穆地走到靈堂前,雙手互握合於胸前,因是喪禮,故右手在外左手在內,隨即作了個長揖。
眾人見她行此大禮,不由得紛紛動容,崔家族人更是感動不已。
……
“聖人,大事不妙。”夢真人麵色急切,“國運忽分為二,其一自東而西去了。”
皇帝聞言麵色一變:“出了何事了?”
夢真人不斷掐算,神情愈發凝重:“京中有變,國運遭魔氣所汙,當是黃天教所為。”
皇帝麵色十分陰沉:“啟程迴京。”
黃河離京城不遠,快馬加鞭之下,隻用了一天便迴到了京城。
皇帝迴京,眾人總算有了主心骨。
但皇帝見到還在停靈的首相棺槨時,卻又悲痛過度,再次吐了血。董老太師殉國後,皇帝的身體便因為鬱結垮了不少,如今又經曆一次打擊,整個人更是蒼老了許多。
縱然皇室富有四海,宮中藏著不少靈丹妙藥,可皇帝到底是肉體凡胎,又上了年紀,哪經得起屢屢折騰?
百官手忙腳亂地護送皇帝迴寢宮,又請太醫診脈。皇帝卻打斷了他們,隨即下了三道旨意,第一道是將燕國公、次相等打為叛賊,格殺勿論,而從者可酌情寬恕;第二道是調集大軍征討叛軍;第三道則是召迴皇長孫楊泰。
如今他和太子俱都抱恙在身,皇長孫絕不能再有閃失,否則江山危矣。
“阿若,這次多虧你護送太子迴京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安排完了公事之後,皇帝對淩相若道,“朕有意封你為郡主,你意下如何?”
“但憑聖人吩咐。”淩相若拱手道。
“好。”皇帝欣慰地點點頭,又問道,“你可還有其他要求?”
淩相若道:“那就請聖人準臣即刻離京迴閩州吧。”
“呃,你……嗬嗬嗬。”皇帝無奈失笑,“罷了,你與阿玹伉儷情深,倒是叫人羨慕,你去吧,路上小心。”
“謝聖人,臣告退。”淩相若行了一禮,退下了。
淩相若離開不久,工部尚書就來了,他的心中卻是彌漫著莫大的恐慌。一進殿,就跪了下去:“臣有罪。”
“與你無關,你且退下吧,治水之事不可鬆懈,後續工事你要時刻跟進。”皇帝倒是不曾遷怒,揮了揮手便讓他退下了。
“是,臣謝聖人天恩。”工部尚書抹了抹頭上的冷汗,感激道。心中更是生出一股劫後餘生的慶幸——他當真怕極了皇帝因他提議皇子坐鎮之事而遷怒於他。
而工部尚書請罪退下不久,蘇行人又進來請罪道:“奴才護駕不力,請聖人責罰。”
“你護持皇後盡心盡力,何罪之有?”皇帝淡淡道。
“因奴才無能,何公公等不得不犧牲己身,以致皇後娘娘鬱結於心,是為奴才護持不周。”蘇行人道。
“既然如此,朕便罰你去皇後跟前伺候,何時皇後心結解了,你再迴來。”皇帝隨口道。
“是。”蘇行人領命道,卻並不退下,“奴才還有一事稟報。”
“說。”皇帝示意。
蘇行人便將當日程小榮與次相程高升之事稟報給了皇帝:“當日奴才並不覺得要緊,故暫時未報,隻時時關注此事。可如今次相反叛,又曾與海水稻一事關聯,奴才恐其有不可告人的陰謀。”
皇帝掃他一眼,沒去計較他那些小心思,關注重點在程高升和海水稻的關係上。
“將程小榮喚來。”皇帝直接下令道。
程小榮這次暗中也沒少與次相往來,在宮變動亂中躲過一劫。可在叛軍敗北西逃之後,也一直惶惶難安。此時聽到皇帝傳召,更是嚇出了一身冷汗,一路戰戰兢兢地來到皇帝寢宮。
“奴,奴才拜見聖人。”程小榮顫聲道。
“朕且問你,你與程高升是何關係?將海水稻予他又是所為何事?”皇帝問道。
程小榮心中猛地一個咯噔,忙一頭磕在地上道:“聖人容稟,這,這都是奴才一時財迷心竅,此事起因是程高升賄賂奴才,讓奴才設法為他取來一縷稻穗,具體作何用處奴才也實屬不知。”
“此次程高升謀反,你可與其有所往來?”皇帝話鋒一轉,沉聲問道。
程小榮嚇得心髒都差點跳出嗓子眼來:“奴,奴才萬萬不敢啊。”
“你可知欺君之罪是什麽下場?”皇帝冷聲道,“待朕查出,你後悔都晚了。”
“奴,奴才該死,奴才該死。”程小榮到底怕了,直接就招了,“奴才的,的確為叛軍開了些方便之門以,以求自保。”
“混賬。”皇帝輕斥道,“以求自保?怕是利欲熏心吧?來人,拖下去杖斃。”
“聖人饒命,聖人饒命啊,奴才知錯了,奴才一定痛改前非,對聖人忠心不二,再不敢有二心。”程小榮求饒道。
皇帝揮揮手,不耐聽他的廢話。
立即便有禁軍上前將程小榮拖走,活活杖斃。
皇帝好不容易盼著能休息會,結果又是一陣哭哭啼啼的聲音傳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