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庸現在對獨立團有著極其特殊的感情,他不想離開獨立團。
作為一個曾經當過大將軍的人,有這種情緒,本不應該,盛庸也搞不明白自己這是為什麽。
這就是一種凝聚力,一個優秀團隊的團結。
說起獨立團,朱允炆看著孫大,孔祥和林忠,這是朱允炆在獨立團的得力助手,在此次平定朱棣叛亂的戰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剛剛的早朝,該升官的都升了,可孫大,孔祥和林忠,朱允炆始終沒有提起,並不是朱允炆忘記了,而是另有打算。
“孫大, 孔祥,林忠”
“臣在”
“孫大,林忠,你們兩個人是獨立團的老人,跟著朕時間最長,為平定叛軍立下了大功,剛剛早朝,朕大封有功之臣,甚至還有些無功之人朕也大加封賞,你二人心中對朕是否有所埋怨”
這時候,眾人都看著孫大和林忠二人,尤其是李景隆,很為他們兩個人抱不平,孫大和林忠可是從鎮江一直跟著皇帝來到京城,如果說皇帝是獨立團的魂,那孫大和林忠就是獨立團的血管。
“皇上,臣沒有”
“但願你們說的是真心話,對於你們,包括孔祥,朕自有打算,把合適的人,用在合適的位置,獨立團為什麽叫獨立團,就是獨立於任何部門,受朕直接管轄,朕如果給你們加了官,就不叫獨立團了”
眾人聽了朱允炆的解釋,才如夢初醒。
別看孫大和孔祥現在在獨立團的實際職位就是一個千戶,可他們的地位,沒人敢輕視。
“林忠,你雖然不帶兵,但你在獨立團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說朕是獨立團的團長,那你就是獨立團的政委,相當於獨立團的二把手,朕和你相處兩個月,對你的為人,學習能力有清醒的認識,但時間太短,你學的還不夠,等你把朕帶軍的精髓全部學會,你便可以出師了,將來,兵部尚書的位置,肯定是你的”
震驚,相當震驚,誰也沒想到,皇帝對林忠如此看重,不是皇帝不封賞林忠,而是時機不到,有了皇帝這句話,林忠即使現在什麽職位都沒有,但誰也不敢小看林忠。
因為林忠的老師,是皇上,這可比升官加爵更加實惠。
“臣定不會辜負皇上聖恩”,林忠心裏激動,身體甚至都有些輕微顫抖。
“孫大,孔祥”
“臣在”
“盛庸走了,獨立團就剩你們兩個人了,以前對獨立團的改造,隻是個開始,現在戰爭結束了,朕將會對獨立團進行全方位的改造,你我君臣,要打造一支軍事過硬,能征善戰的特殊隊伍,肯定離不開你們二人的配合和支持”
“軍改就從獨立團開始,今後的獨立團,人數保持在一萬人,孫大和孔祥你們兩個人各帶五千,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把獨立團的傷亡統計一下,把所剩人員的基本情況進行篩查,25歲以上的人,全部篩選出來,人數不夠,從各隊伍中,抽調25歲以下的精兵充實”
孫大一聽,頓時臉色大變,把25歲的人篩選出來,這是要踢出獨立團的序列嗎?
要知道,當初在鎮江組建獨立團的時候,有很多老兵都主動加入,現在皇上居然要把他們剔除,孫大不禁問道:
“皇上,那25歲以上的人怎麽處置?要把他們剔除出獨立團嗎?”
“嗬嗬,怎麽可能?他們都是在朕最困難的時候跟著朕,朕怎麽可能做那種過河拆橋的事情,獨立團作為一個獨立的團體,還有很多崗位的工作需要人員去做,朕會把他們安排在相對輕鬆一點的崗位,比如後勤”
“那就好”,孫大聽完,頓時舒了一口氣。
“行了,目前你們要做的,就是迴觀音門,把俘虜的事情處理好,把隊伍帶好,別出什麽岔子,朕......忙完手裏的事情,還會去觀音門的”
“臣等遵旨”
送走他們,朱允炆又召見了戶部尚書卓敬,讓他趕緊從庫銀中抽出銀兩,運到觀音門,越快越好,十幾萬人,耽擱一天,就要負責一天的糧草,這可不是小數目。
整個一上午,朱允炆都沒閑著。
也是,突然成立了這麽多新的部門,有些人都不知道要怎麽開展工作。
方孝孺早朝後,也再次來拜見朱允炆,詳細詢問了今天早朝他沒聽懂的部分。
說是變革先劃定區域,從哪兒開始呢?
方孝孺得到了一個震驚的答案,變革就從京城應天府開始。
朱允炆沒忘記自己私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把所有人全都打發走後,他單獨會見了胡濙,那個曆史中尋找了二十多年朱允炆的人。
他的曆史使命沒有變,在朱允炆的治下,依然是找人,隻不過找的人,是一個女人,年齡不知道,是胖是瘦不知道,是高是矮不知道。
朱允炆隻告訴了他一個名字,周默。
朱允炆告訴胡濙,這件事情要保密,秘密尋找,他所到之處,各級官員都會全力配合胡濙,胡濙也直接受朱允炆垂直管理,有任何時候麵見朱允炆的特權。
朱允炆和胡濙說了好長時間,甚至中午的時候,朱允炆和胡濙一起用的午膳,這對胡濙來說,簡直是祖墳冒煙了。
下午,朱允炆交代小東子,下午誰也不見,他有重要的事情要做。
在朱允炆心裏,土改當務之急,可如何從那些勳貴和士族把手裏的土地賣給朝廷,這是個難題。
整個下午,朱允炆都在武英殿內寫寫畫畫。直到很晚,朱允炆才滿意地停下手中的工作。
當晚,朱允炆哪兒也沒去,在自己的寢宮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早朝後,朱允炆第一時間看了第二期的大明晚報。
內容很詳細,把昨天早朝上說的事情都說的清清楚楚。
不是太傻的人,都能明白土改到底是要做什麽,而且,朝廷要從勳貴和士族,富商手裏買地,價格很公道,如果有意賣地的,和新成立的國土資源部的楊士奇尚書聯係,如果不想賣,朝廷也不會逼迫,純屬自願。
賣地,誰也不傻,朱允炆也給出了優厚的條件,朝廷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裏,會出很多爆款商品,如果主動賣地給朝廷,便可得到一款商品的一級代理權。
報紙上是這麽寫的,但是誰信,沒人相信。
這不是把人當傻子嘛。
別說別人不信,連李景隆都不相信,皇上也說了,朝廷此次買賣土地自由,所以,李景隆也沒有主動把自己家的土地賣給朝廷。
看完報紙,朱允炆很滿意,他其實已經料想到了,可能不會有人把土地賣給朝廷,不賣就不賣吧,皇家的土地有很多,朱允炆先把皇家的土地拿出來分給老百姓,等朱允炆的商業聯盟開始運轉,就讓那些目光短淺的人,去後悔去吧。
土地,終究不會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朱允炆帶著昨天畫好的圖紙,在小東子的陪同下,策馬朝觀音門而去。
朱允炆這一走,就是好幾天,第二期大明晚報土改的消息一發出,立即引起全城老百姓的熱議,包括那些富商土豪,都不知道皇上這到底在玩什麽。
有人千方百計地打聽,可朝廷裏的人,對土改也是一知半解,根本說不清楚。
皇上去了觀音門,這都好幾天了,什麽土改,什麽給老百姓發土地,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動靜。土改,更像是在胡鬧。
作為一個曾經當過大將軍的人,有這種情緒,本不應該,盛庸也搞不明白自己這是為什麽。
這就是一種凝聚力,一個優秀團隊的團結。
說起獨立團,朱允炆看著孫大,孔祥和林忠,這是朱允炆在獨立團的得力助手,在此次平定朱棣叛亂的戰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剛剛的早朝,該升官的都升了,可孫大,孔祥和林忠,朱允炆始終沒有提起,並不是朱允炆忘記了,而是另有打算。
“孫大, 孔祥,林忠”
“臣在”
“孫大,林忠,你們兩個人是獨立團的老人,跟著朕時間最長,為平定叛軍立下了大功,剛剛早朝,朕大封有功之臣,甚至還有些無功之人朕也大加封賞,你二人心中對朕是否有所埋怨”
這時候,眾人都看著孫大和林忠二人,尤其是李景隆,很為他們兩個人抱不平,孫大和林忠可是從鎮江一直跟著皇帝來到京城,如果說皇帝是獨立團的魂,那孫大和林忠就是獨立團的血管。
“皇上,臣沒有”
“但願你們說的是真心話,對於你們,包括孔祥,朕自有打算,把合適的人,用在合適的位置,獨立團為什麽叫獨立團,就是獨立於任何部門,受朕直接管轄,朕如果給你們加了官,就不叫獨立團了”
眾人聽了朱允炆的解釋,才如夢初醒。
別看孫大和孔祥現在在獨立團的實際職位就是一個千戶,可他們的地位,沒人敢輕視。
“林忠,你雖然不帶兵,但你在獨立團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說朕是獨立團的團長,那你就是獨立團的政委,相當於獨立團的二把手,朕和你相處兩個月,對你的為人,學習能力有清醒的認識,但時間太短,你學的還不夠,等你把朕帶軍的精髓全部學會,你便可以出師了,將來,兵部尚書的位置,肯定是你的”
震驚,相當震驚,誰也沒想到,皇帝對林忠如此看重,不是皇帝不封賞林忠,而是時機不到,有了皇帝這句話,林忠即使現在什麽職位都沒有,但誰也不敢小看林忠。
因為林忠的老師,是皇上,這可比升官加爵更加實惠。
“臣定不會辜負皇上聖恩”,林忠心裏激動,身體甚至都有些輕微顫抖。
“孫大,孔祥”
“臣在”
“盛庸走了,獨立團就剩你們兩個人了,以前對獨立團的改造,隻是個開始,現在戰爭結束了,朕將會對獨立團進行全方位的改造,你我君臣,要打造一支軍事過硬,能征善戰的特殊隊伍,肯定離不開你們二人的配合和支持”
“軍改就從獨立團開始,今後的獨立團,人數保持在一萬人,孫大和孔祥你們兩個人各帶五千,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把獨立團的傷亡統計一下,把所剩人員的基本情況進行篩查,25歲以上的人,全部篩選出來,人數不夠,從各隊伍中,抽調25歲以下的精兵充實”
孫大一聽,頓時臉色大變,把25歲的人篩選出來,這是要踢出獨立團的序列嗎?
要知道,當初在鎮江組建獨立團的時候,有很多老兵都主動加入,現在皇上居然要把他們剔除,孫大不禁問道:
“皇上,那25歲以上的人怎麽處置?要把他們剔除出獨立團嗎?”
“嗬嗬,怎麽可能?他們都是在朕最困難的時候跟著朕,朕怎麽可能做那種過河拆橋的事情,獨立團作為一個獨立的團體,還有很多崗位的工作需要人員去做,朕會把他們安排在相對輕鬆一點的崗位,比如後勤”
“那就好”,孫大聽完,頓時舒了一口氣。
“行了,目前你們要做的,就是迴觀音門,把俘虜的事情處理好,把隊伍帶好,別出什麽岔子,朕......忙完手裏的事情,還會去觀音門的”
“臣等遵旨”
送走他們,朱允炆又召見了戶部尚書卓敬,讓他趕緊從庫銀中抽出銀兩,運到觀音門,越快越好,十幾萬人,耽擱一天,就要負責一天的糧草,這可不是小數目。
整個一上午,朱允炆都沒閑著。
也是,突然成立了這麽多新的部門,有些人都不知道要怎麽開展工作。
方孝孺早朝後,也再次來拜見朱允炆,詳細詢問了今天早朝他沒聽懂的部分。
說是變革先劃定區域,從哪兒開始呢?
方孝孺得到了一個震驚的答案,變革就從京城應天府開始。
朱允炆沒忘記自己私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把所有人全都打發走後,他單獨會見了胡濙,那個曆史中尋找了二十多年朱允炆的人。
他的曆史使命沒有變,在朱允炆的治下,依然是找人,隻不過找的人,是一個女人,年齡不知道,是胖是瘦不知道,是高是矮不知道。
朱允炆隻告訴了他一個名字,周默。
朱允炆告訴胡濙,這件事情要保密,秘密尋找,他所到之處,各級官員都會全力配合胡濙,胡濙也直接受朱允炆垂直管理,有任何時候麵見朱允炆的特權。
朱允炆和胡濙說了好長時間,甚至中午的時候,朱允炆和胡濙一起用的午膳,這對胡濙來說,簡直是祖墳冒煙了。
下午,朱允炆交代小東子,下午誰也不見,他有重要的事情要做。
在朱允炆心裏,土改當務之急,可如何從那些勳貴和士族把手裏的土地賣給朝廷,這是個難題。
整個下午,朱允炆都在武英殿內寫寫畫畫。直到很晚,朱允炆才滿意地停下手中的工作。
當晚,朱允炆哪兒也沒去,在自己的寢宮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早朝後,朱允炆第一時間看了第二期的大明晚報。
內容很詳細,把昨天早朝上說的事情都說的清清楚楚。
不是太傻的人,都能明白土改到底是要做什麽,而且,朝廷要從勳貴和士族,富商手裏買地,價格很公道,如果有意賣地的,和新成立的國土資源部的楊士奇尚書聯係,如果不想賣,朝廷也不會逼迫,純屬自願。
賣地,誰也不傻,朱允炆也給出了優厚的條件,朝廷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裏,會出很多爆款商品,如果主動賣地給朝廷,便可得到一款商品的一級代理權。
報紙上是這麽寫的,但是誰信,沒人相信。
這不是把人當傻子嘛。
別說別人不信,連李景隆都不相信,皇上也說了,朝廷此次買賣土地自由,所以,李景隆也沒有主動把自己家的土地賣給朝廷。
看完報紙,朱允炆很滿意,他其實已經料想到了,可能不會有人把土地賣給朝廷,不賣就不賣吧,皇家的土地有很多,朱允炆先把皇家的土地拿出來分給老百姓,等朱允炆的商業聯盟開始運轉,就讓那些目光短淺的人,去後悔去吧。
土地,終究不會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朱允炆帶著昨天畫好的圖紙,在小東子的陪同下,策馬朝觀音門而去。
朱允炆這一走,就是好幾天,第二期大明晚報土改的消息一發出,立即引起全城老百姓的熱議,包括那些富商土豪,都不知道皇上這到底在玩什麽。
有人千方百計地打聽,可朝廷裏的人,對土改也是一知半解,根本說不清楚。
皇上去了觀音門,這都好幾天了,什麽土改,什麽給老百姓發土地,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動靜。土改,更像是在胡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