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觀音門的朱允炆,立即引起了轟動。
現在觀音門,屯兵幾十萬,但絕大多數,都是梅殷的淮安兵。
他們隻聞皇上神乎其神的大名,卻從未見過皇上,他們隻敢原地遠遠地張望,希望能看到皇帝的龍顏。
也隻有獨立團的人,聽到皇上到來的消息,興奮地像見到親人一樣,把朱允炆圍成一圈,看著皇帝傻乎乎地笑。
“兄弟們好”,朱允炆迴到這裏,如魚得水,心情也舒暢了許多,臉上也不自覺笑容滿麵。
“皇上好”,觀音門發出巨大的歡唿聲問候朱允炆。
“嗬嗬”,朱允炆笑的像一顆花椒一樣。
這時,孫大,孔祥也趕到了。
“亂哄哄的成何體統,獨立團全體都有,隊列隊形,立正”
孫大命令一下,隻見眾人迅速排好隊,但每個人的臉上,笑容是隱藏不住的。
“孫大,現在咱們獨立團還有多少人?”
“稟皇上,25歲以下的總共有七千多人,還有年齡超過25歲的,受傷的有兩千多人”
“鎮江兵還剩多少?”
“皇上,鎮江出來的兵,不到兩千”
“唿”,朱允炆歎息一聲,說道:“陣亡的那些士兵,撫恤金一定要雙倍足額發放到位,這件事情你和林忠親自去辦,朕擔心錢發到他們家人手裏,會所剩無幾”
“皇上放心,這件事情臣親自辦,一文錢都不會少發”
“朕信你”
這時候,李景隆,梅殷,盛庸和平安等人也到了。
“李景隆,交代你的事情辦得怎麽樣了?”
“稟皇上,戶部昨日已經把遣散的銀兩運過來了,正在發放,投降的這些叛軍,也陸續離開,還有那負隅頑抗的五萬多人,嚴密監視,有叫囂著,殺”
“嗯”
“平安,盛庸,昨日交代你們的事情,辦的怎麽樣?”
平安拱手說道:“稟皇上,正在進行,淮安這次出兵三十五萬,有將近一萬人的傷亡,臣已經從其中抽調十萬人馬,都是北方兵,全是自願跟臣北上”
平安說完,盛庸說道:“皇上,臣也從中抽調了五萬兵馬,跟隨臣去荊州,也都是自願”
“嗯,梅殷,你淮安還剩將近二十萬兵馬,現在戰爭結束了,淮安不需要那麽多兵,讓這些人,各自迴自己原來的衛所,淮安留五萬兵馬足矣”
“是,臣明白”,梅殷拱手迴答道。
“嗯,好了,按照昨日咱們商量好的進行,今日朕來,是為了別的事情,孔祥”
“臣在”
“獨立團中有很多原來是京城的禁衛軍,抽調一些對京城周邊熟悉的老兵,兩百人足矣,和朕出去辦點事”
“是,皇上”
“行了,都去吧,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臣等告退”
眾人離開,獨立團也解散,小寶才來到朱允炆身邊。
“皇上,聽說你要給老百姓發土地?”
“你怎麽知道的?”
“現在大家都知道,皇上不是辦了一個什麽大明晚報嗎?”
“你識字?”
“我也是聽別人說的”
“小寶,以後有機會,要學認字才行,不然,出了門,你就是一個睜眼瞎”
“是,皇上”
“小寶,他們對朕發放土地的事情怎麽看?”
“都說皇上英明,是一個為百姓辦事的好皇上,能生活在皇上的治下,是他們八輩子修來的福分”
“嗬嗬,小寶,你也學會拍馬屁了”
“皇上,他們真的是這麽說的,我可沒敢瞎說”,小寶一本正經地說道。
“嗬嗬,小寶,如果有了土地,你是想留在獨立團,還是想迴去種地?”
“我......”,小寶猶豫了,說道:“皇上不是說將來當兵到了年齡後就要退伍嗎?到時候我退了伍,再迴去種田”
“如果退了伍,朕給你安排去衙門當差,你怎麽選擇?種地還是去衙門當差?”
“這......呃,皇上,到時候再說吧,反正我聽皇上的,皇上叫我做什麽,我就做什麽”
“哈哈”
“真是一個傻小子,皇上讓你去衙門當差,不比種地好嗎?”,小東子笑著嘲諷道。
“東哥,你不懂,如果我有幾畝水田,再娶個媳婦,哎呀,那簡直太美了”
“當差難道不能娶媳婦嗎?”
“嘶,倒也是啊,可是不種地,吃什麽,喝什麽,拿什麽娶媳婦啊?”
“哈哈哈”,小寶的話,把朱允炆逗樂了,小東子也無奈地笑了。
小寶代表是最真實的當下老百姓的想法,幾畝薄田,娶個媳婦,好好過日子。他們沒有更多的非分想法,什麽升官發財,和他們無關,也不會去想那些事情。
因為,他們的戶籍,在生下來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的身份就已經定好了,像小寶,隻能當一輩子兵,直到老死。
當官?不可能的,那些都是讀書人的事情。如果有幸,能在軍中混個小旗總旗,就已經是八輩子燒高香了。
把他們從固有的思維裏解放出來,說起來簡單,但隻有朱允炆知道,太難了。任重而道遠,前路漫漫,不知道會有多少荊棘。
今天朱允炆來觀音門,就是在為土改做準備。
這時候,孔祥來報:“皇上,臣挑選了兩百個對京城周邊熟悉的老兵,已經集結完畢”
“走,去看一下”
孔祥挑選的這五百名士兵,以前都是皇城的禁衛軍,基本都是土生土長的京城人士,現在的京城有十四府四直隸,每個府下麵又有好多個縣。朱允炆的土改,就從應天府八縣開始。
“你們都是應天府人氏嗎?”,朱允炆問道。
“稟皇上,我們都是應天府人氏”
“朕想找一塊地,最好是比較平整,還比較貧瘠,不能種莊稼,最好是不要離內城太遠,你們心中有這樣的地方嗎?”
“皇上,離內城不遠是多遠?”
“十公裏範圍內”
朱允炆說完,眾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現在的京師,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有一百多萬,想在十公裏範圍找這麽一個地方,的確有點難。
“三十公裏範圍內呢?”
“有,皇上,我知道一個地方,很符合皇上說的這些特征”,這時候,隊伍中一個老兵興奮地說道。
“好,你帶路,咱們現在就去看看,孔祥,每人一匹馬,一起去看看”
“是,皇上”
兩百人,每人一匹馬,在剛剛那個老兵的帶領下,疾馳而去。
跑了不知道多長時間,等到了地方,朱允炆頓時失望了,土地貧瘠是貧瘠,平坦也平坦,就是地方太小了。
不行,再找,下一個地方。
就這樣,朱允炆帶著這兩百人,繞著應天府周邊,足足跑了好幾天的時間,終於,找到了合適的地方。
外城滄波門和高橋門中間,東南邊十幾裏的地方,有一座山,叫青龍山,山下是一片空地,岩層土地,無法耕種,青龍山的右邊十裏之外的上坊門,便是秦淮河,直達內城,這地方簡直太好了,如果將來再修一條通往內城的馬路,加上秦淮河,水路和陸路便都有了。
現在觀音門,屯兵幾十萬,但絕大多數,都是梅殷的淮安兵。
他們隻聞皇上神乎其神的大名,卻從未見過皇上,他們隻敢原地遠遠地張望,希望能看到皇帝的龍顏。
也隻有獨立團的人,聽到皇上到來的消息,興奮地像見到親人一樣,把朱允炆圍成一圈,看著皇帝傻乎乎地笑。
“兄弟們好”,朱允炆迴到這裏,如魚得水,心情也舒暢了許多,臉上也不自覺笑容滿麵。
“皇上好”,觀音門發出巨大的歡唿聲問候朱允炆。
“嗬嗬”,朱允炆笑的像一顆花椒一樣。
這時,孫大,孔祥也趕到了。
“亂哄哄的成何體統,獨立團全體都有,隊列隊形,立正”
孫大命令一下,隻見眾人迅速排好隊,但每個人的臉上,笑容是隱藏不住的。
“孫大,現在咱們獨立團還有多少人?”
“稟皇上,25歲以下的總共有七千多人,還有年齡超過25歲的,受傷的有兩千多人”
“鎮江兵還剩多少?”
“皇上,鎮江出來的兵,不到兩千”
“唿”,朱允炆歎息一聲,說道:“陣亡的那些士兵,撫恤金一定要雙倍足額發放到位,這件事情你和林忠親自去辦,朕擔心錢發到他們家人手裏,會所剩無幾”
“皇上放心,這件事情臣親自辦,一文錢都不會少發”
“朕信你”
這時候,李景隆,梅殷,盛庸和平安等人也到了。
“李景隆,交代你的事情辦得怎麽樣了?”
“稟皇上,戶部昨日已經把遣散的銀兩運過來了,正在發放,投降的這些叛軍,也陸續離開,還有那負隅頑抗的五萬多人,嚴密監視,有叫囂著,殺”
“嗯”
“平安,盛庸,昨日交代你們的事情,辦的怎麽樣?”
平安拱手說道:“稟皇上,正在進行,淮安這次出兵三十五萬,有將近一萬人的傷亡,臣已經從其中抽調十萬人馬,都是北方兵,全是自願跟臣北上”
平安說完,盛庸說道:“皇上,臣也從中抽調了五萬兵馬,跟隨臣去荊州,也都是自願”
“嗯,梅殷,你淮安還剩將近二十萬兵馬,現在戰爭結束了,淮安不需要那麽多兵,讓這些人,各自迴自己原來的衛所,淮安留五萬兵馬足矣”
“是,臣明白”,梅殷拱手迴答道。
“嗯,好了,按照昨日咱們商量好的進行,今日朕來,是為了別的事情,孔祥”
“臣在”
“獨立團中有很多原來是京城的禁衛軍,抽調一些對京城周邊熟悉的老兵,兩百人足矣,和朕出去辦點事”
“是,皇上”
“行了,都去吧,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臣等告退”
眾人離開,獨立團也解散,小寶才來到朱允炆身邊。
“皇上,聽說你要給老百姓發土地?”
“你怎麽知道的?”
“現在大家都知道,皇上不是辦了一個什麽大明晚報嗎?”
“你識字?”
“我也是聽別人說的”
“小寶,以後有機會,要學認字才行,不然,出了門,你就是一個睜眼瞎”
“是,皇上”
“小寶,他們對朕發放土地的事情怎麽看?”
“都說皇上英明,是一個為百姓辦事的好皇上,能生活在皇上的治下,是他們八輩子修來的福分”
“嗬嗬,小寶,你也學會拍馬屁了”
“皇上,他們真的是這麽說的,我可沒敢瞎說”,小寶一本正經地說道。
“嗬嗬,小寶,如果有了土地,你是想留在獨立團,還是想迴去種地?”
“我......”,小寶猶豫了,說道:“皇上不是說將來當兵到了年齡後就要退伍嗎?到時候我退了伍,再迴去種田”
“如果退了伍,朕給你安排去衙門當差,你怎麽選擇?種地還是去衙門當差?”
“這......呃,皇上,到時候再說吧,反正我聽皇上的,皇上叫我做什麽,我就做什麽”
“哈哈”
“真是一個傻小子,皇上讓你去衙門當差,不比種地好嗎?”,小東子笑著嘲諷道。
“東哥,你不懂,如果我有幾畝水田,再娶個媳婦,哎呀,那簡直太美了”
“當差難道不能娶媳婦嗎?”
“嘶,倒也是啊,可是不種地,吃什麽,喝什麽,拿什麽娶媳婦啊?”
“哈哈哈”,小寶的話,把朱允炆逗樂了,小東子也無奈地笑了。
小寶代表是最真實的當下老百姓的想法,幾畝薄田,娶個媳婦,好好過日子。他們沒有更多的非分想法,什麽升官發財,和他們無關,也不會去想那些事情。
因為,他們的戶籍,在生下來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的身份就已經定好了,像小寶,隻能當一輩子兵,直到老死。
當官?不可能的,那些都是讀書人的事情。如果有幸,能在軍中混個小旗總旗,就已經是八輩子燒高香了。
把他們從固有的思維裏解放出來,說起來簡單,但隻有朱允炆知道,太難了。任重而道遠,前路漫漫,不知道會有多少荊棘。
今天朱允炆來觀音門,就是在為土改做準備。
這時候,孔祥來報:“皇上,臣挑選了兩百個對京城周邊熟悉的老兵,已經集結完畢”
“走,去看一下”
孔祥挑選的這五百名士兵,以前都是皇城的禁衛軍,基本都是土生土長的京城人士,現在的京城有十四府四直隸,每個府下麵又有好多個縣。朱允炆的土改,就從應天府八縣開始。
“你們都是應天府人氏嗎?”,朱允炆問道。
“稟皇上,我們都是應天府人氏”
“朕想找一塊地,最好是比較平整,還比較貧瘠,不能種莊稼,最好是不要離內城太遠,你們心中有這樣的地方嗎?”
“皇上,離內城不遠是多遠?”
“十公裏範圍內”
朱允炆說完,眾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現在的京師,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有一百多萬,想在十公裏範圍找這麽一個地方,的確有點難。
“三十公裏範圍內呢?”
“有,皇上,我知道一個地方,很符合皇上說的這些特征”,這時候,隊伍中一個老兵興奮地說道。
“好,你帶路,咱們現在就去看看,孔祥,每人一匹馬,一起去看看”
“是,皇上”
兩百人,每人一匹馬,在剛剛那個老兵的帶領下,疾馳而去。
跑了不知道多長時間,等到了地方,朱允炆頓時失望了,土地貧瘠是貧瘠,平坦也平坦,就是地方太小了。
不行,再找,下一個地方。
就這樣,朱允炆帶著這兩百人,繞著應天府周邊,足足跑了好幾天的時間,終於,找到了合適的地方。
外城滄波門和高橋門中間,東南邊十幾裏的地方,有一座山,叫青龍山,山下是一片空地,岩層土地,無法耕種,青龍山的右邊十裏之外的上坊門,便是秦淮河,直達內城,這地方簡直太好了,如果將來再修一條通往內城的馬路,加上秦淮河,水路和陸路便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