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大殿內,依然安靜,所有人都在認真品鑒著平康公主剛剛念的那首詩,皇帝剛剛說了,這可是皇帝寫的詩。
大殿上,除了平康的姥爺黃觀一臉得意的神情除外,全都在仔細品讀皇帝的桃花庵歌。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方孝孺離得平康最近,他聽的也最清楚,當讀出前兩句的時候,方孝孺覺得太庸俗。
可越到最後越覺得全詩畫麵豔麗清雅,意蘊醇厚深遠。雖然滿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豔字眼,卻毫無低俗之氣,反而筆力直透紙背,方孝孺當即便明白,這是一首能流芳百世的好詩,方孝孺震驚了,他沒想到,皇帝居然能寫出這麽好的詩詞。
方孝孺還沉浸在桃花庵歌的意境之中,朱允炆問道:“方大人,你覺得朕的這首桃花庵歌怎麽樣?”
“好詩,絕對是一首能流芳百世的好詩”
“這麽好的詩,他能讓百姓吃飽穿暖嗎?”
“這......”
“別這啊那啊的了,現實一點,務實一點,如果詩詞歌賦能讓百姓吃飽穿暖,朕可以每日什麽都不做,隻寫詩詞,方大人覺得如何?”
“臣......”
不等方孝孺開口說話,朱允炆悠悠地開口念道:“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方大人你覺得這首詩怎麽樣?”
方孝孺徹底震驚了,不僅僅是方孝孺,大殿裏的人全都一副震驚的表情,剛剛,就在剛剛,皇上信手拈來,又作了一首詩,這首詩的意境和桃花庵歌的意境截然不同,是皇帝渴求人才的一種心境。
方孝孺還沒來得及迴答皇帝的問題,隻聽見皇帝又開口悠悠地念道:“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朱允炆再次念完一首詩,看著滿臉震驚的方孝孺笑著說道:“方大人,朕也會寫詩,也喜歡詩詞歌賦,但,再優美得詩句,都比不上老百姓吃飽穿暖的笑聲,大明江山,是朕的江山,也是天下人的江山,朕需要更多的人才來治理江山,建設大明”
“方大人,朕說的人才,不是隻會寫詩,寫八股文的人,而是實實在在能做出實事的人,不管他是農民,還是鐵匠,還是商人,隻要有利於大明,都是人才,就你現在的思想格局,就你這思想......,方大人,朕現在覺得,你不適合擔任宣傳部的尚書......”
“皇上,臣是希望皇上遵循祖製,才是正道”
“遵循祖製?嗯,就靠剝削老百姓來實現虛假的繁榮,靠繁重的徭役去壓榨老百姓,最終老百姓還是吃不飽穿不暖,甚至百年之後,大明會被另一個勢力推翻,改朝換代,這就是遵循祖製嗎?”
“皇上......”
大殿內,所有人聽得出皇帝的憤怒,紛紛跪倒,他們不理解,也不明白,皇帝到底要把大明治理成什麽樣子。
其實朱允炆早就和他們說過了,國富民強,經濟,科技,農業,工業,文化全麵發展,不再單單依靠剝削老百姓從土地裏刨出來的那點價值,他要徹底地改變這個社會的架構。
朱允炆看著跪倒的文武大臣,內心百感交集,方孝孺是個忠臣,但是,他不理解不相信朱允炆,怎麽做朝廷的宣傳部尚書,難道把他方孝孺的這種思想宣傳給百姓嗎?
“王敬止”,突然,朱允炆看著王敬止喊道。
“臣在”
“你相信朕所作的一切,都是在為大明社稷,為大明的百姓謀福利嗎?”
“臣相信”
“你是真相信還是假相信?還是像方大人一樣,把對朕的意見保留了起來?”
“皇上,臣誠心誠意相信皇上,雖然有些事情臣不理解,但臣相信皇上,就像皇上幾個月前安排部署大軍圍剿叛軍,有些部署臣也不明白,但最終事實說明,皇上的決策是正確的,臣愚鈍,但臣願意協助皇上,完成皇上心中的夢想”
“你知道朕的夢想?”
“皇上曾說過,讓天下的百姓吃飽穿暖,有錢花,有房住,小孩子有書讀,國富民強,天下太平”
王敬止的話,讓朱允炆都有些開始興奮,他的夢想,在這個時代人的心裏,那麽不切合實際,但還是有人相信的。
“謝謝你,敬止兄,謝謝你相信我”,朱允炆被感動了。
“皇上......”
“皇上,臣也相信”,黃觀大義凜然地說道,打敗朱棣叛軍,黃觀和王敬止任務最艱巨,皇帝現在的大智慧他們兩個人的切身體會也最深刻,皇帝的想法雖然無法讓人理解和接受,那是因為他們無法和英明的皇帝相提並論。
“皇上,臣也相信”,緊接著,李景隆也信誓旦旦地說道。
“皇上,臣也相信”
“臣也信”
......
瞬間,整個大殿成了眾人向皇帝表忠心的大型現場,如此場景,讓方孝孺尷尬不已,因為隻有他不相信皇帝說的話。
“王敬止”
“臣在”
“從現在開始,由你擔任宣傳部的尚書”
“皇上,那方大人......”,王敬止不解地問道,方孝孺可是天下讀書人的典範,王敬止擔任宣傳部的尚書沒問題,但是搶了方大人的職位,這如果傳出去,王敬止可能會成為不少讀書人的仇人。
“方大人?暫時卸任宣傳部尚書的職務,並不是方大人做的不好,而是方大人沒有對未來有堅定的信念,雖然不再擔任宣傳部尚書一職,但方大人依然是內閣成員,繼續參與國家大事的製定和決策,方大人可以對任何一部的工作進行監督”
“皇上,臣......”
朱允炆一擺手,並未讓方孝孺把話說完,不是不相信方孝孺,而是方孝孺的性格和思想,對宣傳工作是一大阻礙。
前幾天朱允炆就讓方孝孺在大明晚報加一版青龍山酒和糖的廣告,可方孝孺沒同意,大明晚報是朝廷的口舌,怎麽能給商家做廣告,再說,打廣告也從未聽說過。
最後,朱允炆是下了一道聖旨,方孝孺才不得不同意,朱允炆看得出來,方孝孺對他現在的做法,意見很大,也許,今天爆發,明日大明晚報刊印廣告就是一個導火索吧。
“方大人,希望你相信朕,你不再擔任宣傳部尚書,但你的職責更重了,你是大明的肱骨之臣,是朕的左膀右臂,朕不能沒有你的輔佐”
此時的方孝孺,內心極其矛盾,他的確反對皇帝的一些做法,但是麵對皇帝的真誠,他又無言以對,他甚至感覺愧對皇帝的信任。
王敬止聽了皇帝對方孝孺的安排,他這才放下心,說實話, 宣傳工作對於王敬止來說,比監察更適合他去做。
王敬止成了宣傳部尚書,監察部尚書就出現了空缺。
朱允炆放眼望去,滿朝的文武大臣,該讓誰擔任呢?
突然,朱允炆心中冒出了一個人的名字,陳瑛。
“陳瑛,陳瑛在嗎?”
“皇上,臣在”,大殿的角落裏,傳來了陳瑛的聲音,陳瑛小跑著來到了皇帝的跟前參拜。
“陳瑛,朕任命你為監察部尚書,希望你 不要辜負朕對你的重托”
“臣遵旨”
“好了,就這麽安排吧,今天是一個開心的日子,來人啊,給各位大人把酒斟滿,朕要敬所有人一杯”
朱允炆還是把話題強製拉迴到了宣傳青龍山酒上麵。
大殿上,除了平康的姥爺黃觀一臉得意的神情除外,全都在仔細品讀皇帝的桃花庵歌。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方孝孺離得平康最近,他聽的也最清楚,當讀出前兩句的時候,方孝孺覺得太庸俗。
可越到最後越覺得全詩畫麵豔麗清雅,意蘊醇厚深遠。雖然滿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豔字眼,卻毫無低俗之氣,反而筆力直透紙背,方孝孺當即便明白,這是一首能流芳百世的好詩,方孝孺震驚了,他沒想到,皇帝居然能寫出這麽好的詩詞。
方孝孺還沉浸在桃花庵歌的意境之中,朱允炆問道:“方大人,你覺得朕的這首桃花庵歌怎麽樣?”
“好詩,絕對是一首能流芳百世的好詩”
“這麽好的詩,他能讓百姓吃飽穿暖嗎?”
“這......”
“別這啊那啊的了,現實一點,務實一點,如果詩詞歌賦能讓百姓吃飽穿暖,朕可以每日什麽都不做,隻寫詩詞,方大人覺得如何?”
“臣......”
不等方孝孺開口說話,朱允炆悠悠地開口念道:“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方大人你覺得這首詩怎麽樣?”
方孝孺徹底震驚了,不僅僅是方孝孺,大殿裏的人全都一副震驚的表情,剛剛,就在剛剛,皇上信手拈來,又作了一首詩,這首詩的意境和桃花庵歌的意境截然不同,是皇帝渴求人才的一種心境。
方孝孺還沒來得及迴答皇帝的問題,隻聽見皇帝又開口悠悠地念道:“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朱允炆再次念完一首詩,看著滿臉震驚的方孝孺笑著說道:“方大人,朕也會寫詩,也喜歡詩詞歌賦,但,再優美得詩句,都比不上老百姓吃飽穿暖的笑聲,大明江山,是朕的江山,也是天下人的江山,朕需要更多的人才來治理江山,建設大明”
“方大人,朕說的人才,不是隻會寫詩,寫八股文的人,而是實實在在能做出實事的人,不管他是農民,還是鐵匠,還是商人,隻要有利於大明,都是人才,就你現在的思想格局,就你這思想......,方大人,朕現在覺得,你不適合擔任宣傳部的尚書......”
“皇上,臣是希望皇上遵循祖製,才是正道”
“遵循祖製?嗯,就靠剝削老百姓來實現虛假的繁榮,靠繁重的徭役去壓榨老百姓,最終老百姓還是吃不飽穿不暖,甚至百年之後,大明會被另一個勢力推翻,改朝換代,這就是遵循祖製嗎?”
“皇上......”
大殿內,所有人聽得出皇帝的憤怒,紛紛跪倒,他們不理解,也不明白,皇帝到底要把大明治理成什麽樣子。
其實朱允炆早就和他們說過了,國富民強,經濟,科技,農業,工業,文化全麵發展,不再單單依靠剝削老百姓從土地裏刨出來的那點價值,他要徹底地改變這個社會的架構。
朱允炆看著跪倒的文武大臣,內心百感交集,方孝孺是個忠臣,但是,他不理解不相信朱允炆,怎麽做朝廷的宣傳部尚書,難道把他方孝孺的這種思想宣傳給百姓嗎?
“王敬止”,突然,朱允炆看著王敬止喊道。
“臣在”
“你相信朕所作的一切,都是在為大明社稷,為大明的百姓謀福利嗎?”
“臣相信”
“你是真相信還是假相信?還是像方大人一樣,把對朕的意見保留了起來?”
“皇上,臣誠心誠意相信皇上,雖然有些事情臣不理解,但臣相信皇上,就像皇上幾個月前安排部署大軍圍剿叛軍,有些部署臣也不明白,但最終事實說明,皇上的決策是正確的,臣愚鈍,但臣願意協助皇上,完成皇上心中的夢想”
“你知道朕的夢想?”
“皇上曾說過,讓天下的百姓吃飽穿暖,有錢花,有房住,小孩子有書讀,國富民強,天下太平”
王敬止的話,讓朱允炆都有些開始興奮,他的夢想,在這個時代人的心裏,那麽不切合實際,但還是有人相信的。
“謝謝你,敬止兄,謝謝你相信我”,朱允炆被感動了。
“皇上......”
“皇上,臣也相信”,黃觀大義凜然地說道,打敗朱棣叛軍,黃觀和王敬止任務最艱巨,皇帝現在的大智慧他們兩個人的切身體會也最深刻,皇帝的想法雖然無法讓人理解和接受,那是因為他們無法和英明的皇帝相提並論。
“皇上,臣也相信”,緊接著,李景隆也信誓旦旦地說道。
“皇上,臣也相信”
“臣也信”
......
瞬間,整個大殿成了眾人向皇帝表忠心的大型現場,如此場景,讓方孝孺尷尬不已,因為隻有他不相信皇帝說的話。
“王敬止”
“臣在”
“從現在開始,由你擔任宣傳部的尚書”
“皇上,那方大人......”,王敬止不解地問道,方孝孺可是天下讀書人的典範,王敬止擔任宣傳部的尚書沒問題,但是搶了方大人的職位,這如果傳出去,王敬止可能會成為不少讀書人的仇人。
“方大人?暫時卸任宣傳部尚書的職務,並不是方大人做的不好,而是方大人沒有對未來有堅定的信念,雖然不再擔任宣傳部尚書一職,但方大人依然是內閣成員,繼續參與國家大事的製定和決策,方大人可以對任何一部的工作進行監督”
“皇上,臣......”
朱允炆一擺手,並未讓方孝孺把話說完,不是不相信方孝孺,而是方孝孺的性格和思想,對宣傳工作是一大阻礙。
前幾天朱允炆就讓方孝孺在大明晚報加一版青龍山酒和糖的廣告,可方孝孺沒同意,大明晚報是朝廷的口舌,怎麽能給商家做廣告,再說,打廣告也從未聽說過。
最後,朱允炆是下了一道聖旨,方孝孺才不得不同意,朱允炆看得出來,方孝孺對他現在的做法,意見很大,也許,今天爆發,明日大明晚報刊印廣告就是一個導火索吧。
“方大人,希望你相信朕,你不再擔任宣傳部尚書,但你的職責更重了,你是大明的肱骨之臣,是朕的左膀右臂,朕不能沒有你的輔佐”
此時的方孝孺,內心極其矛盾,他的確反對皇帝的一些做法,但是麵對皇帝的真誠,他又無言以對,他甚至感覺愧對皇帝的信任。
王敬止聽了皇帝對方孝孺的安排,他這才放下心,說實話, 宣傳工作對於王敬止來說,比監察更適合他去做。
王敬止成了宣傳部尚書,監察部尚書就出現了空缺。
朱允炆放眼望去,滿朝的文武大臣,該讓誰擔任呢?
突然,朱允炆心中冒出了一個人的名字,陳瑛。
“陳瑛,陳瑛在嗎?”
“皇上,臣在”,大殿的角落裏,傳來了陳瑛的聲音,陳瑛小跑著來到了皇帝的跟前參拜。
“陳瑛,朕任命你為監察部尚書,希望你 不要辜負朕對你的重托”
“臣遵旨”
“好了,就這麽安排吧,今天是一個開心的日子,來人啊,給各位大人把酒斟滿,朕要敬所有人一杯”
朱允炆還是把話題強製拉迴到了宣傳青龍山酒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