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與張遼在知曉這一切皆為李儒的精心布局後,內心陷入了極度的糾結之中,整整一夜輾轉難眠。他們的思緒如同亂麻一般,反複纏繞在是否要將真相告知馬超這個難題上。
若向馬超坦誠相告,他們揣測馬超或許會嗔怪西涼按兵不動,畢竟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大局的走向。而馬超一旦知曉實情,必定會對朝廷心生愧疚,他那忠君愛國之心眾人皆知,如此一來定會陷入深深的自責與痛苦。其實,包括他們在內的西涼眾人,心底都殷切期望馬超能夠掙脫這令人壓抑沉悶的朝廷枷鎖,迴歸西涼那片廣袤自由之地,從此無拘無束,瀟灑度日。李儒此計雖令他們憂心忡忡、心懷畏懼,可其出發點終究是為了促使馬超遠離朝廷紛爭的旋渦。再者說,即便違背李儒的指令將真相告知馬超,也不過是徒勞無功,西涼的兵力依舊無法得到補充,眼前的困局絲毫不會有所改觀。可若是因此觸怒了李儒,待馬超怪罪下來,以李儒那狠辣決絕的手段,他們絕對難以逃脫嚴厲的懲處。一想到此處,二人便不寒而栗。
次日,徐庶和張遼懷著沉甸甸的心情前往馬超營帳商議要事。徐晃瞧見二人那明顯帶著疲憊與憔悴、一看便知未曾好好休憩的模樣,不禁在心中暗自竊喜,慶幸這一迴自己不再是獨自守著秘密,那份煎熬有人一同分擔了。徐庶與張遼察覺到徐晃的心思,狠狠瞪了他一眼,滿臉的鬱悶與不悅清晰可見。馬超見此情形,隻以為是二位將領因擔憂局勢而心緒不佳,便開口溫言撫慰。馬超的關切之語反倒讓三人愈發感到渾身不自在,氣氛變得頗為微妙尷尬,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營帳中悄然蔓延,令眾人皆有些不知所措。
天剛破曉,張繡便心急火燎地直奔營帳而來,一心隻為麵見馬超。待他踏入營帳,見眾人皆在,臉上瞬間綻放出喜悅之色,熱情地與眾人一一打過招唿後,便麵向馬超急切說道:“大哥,如今西涼遭逢大難,援兵不至,我宛城兵馬便可派上大用場了。有我宛城數萬雄兵相助,大哥在揚州之戰中便能多添幾分勝算。況且叔父早有交代,日後宛城上下,依舊要迴歸西涼,聽從大哥的統轄。”
張繡話音未落,徐晃已眉飛色舞地搶步上前,給了張繡一個結結實實的熊抱,大聲嚷嚷道:“好好好,你這小子可算迴來了。俺老徐這段日子可憋悶壞了,整天對著這群木訥無趣且才智遠不及俺的家夥,實在是乏味得緊。你小子雖說比俺也強不到哪兒去,但你一來,俺這渾身就又充滿了幹勁。”張繡聽了,不禁笑道:“你還敢說才智比我高?差遠了!無論是智謀還是武藝,你都遜我一籌。”徐晃哪裏肯服,立馬迴道:“來來來,咱們這就再去比試一番,休要在此大言不慚。”說罷,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相互打趣,似是想極力活躍營帳內略顯沉悶的氣氛,實則是不想給馬超開口拒絕的機會。
隻因馬超心中實不願讓宛城這些西涼部將卷入揚州的戰火紛爭。但見此情形,馬超怎會輕易改變主意,他神色一正,朗聲道:“你二人莫要胡鬧。這宛城的兵馬,暫時不會動用。宛城的西涼將士離家已久,而揚州之戰兇險萬分,若讓這些好兒郎白白犧牲在這戰場上,又怎能對得起他們多年來的顛沛流離?更何況,西涼的親人們還在殷切盼望著他們歸去。”徐庶見狀,拱手進言:“將軍請三思啊!如今我方兵力薄弱,正應集結一切力量,方可早日化解揚州危機。”張繡、徐晃、張遼亦齊聲拱手道:“將軍,人多力量大,何況宛城將士皆非等閑之輩,皆是我西涼的熱血男兒,理應為將軍衝鋒陷陣。”馬超卻依舊不為所動,態度堅決,直把張繡急得不住撓頭,卻又無計可施。
張繡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卻又無計可施。此時,見徐晃對他擠眉弄眼,心領神會之下,便不再堅持己見。眾人在營帳中就局勢隨意閑聊了幾句後,張繡與徐晃便先後告退。
剛一出帳,張繡便迫不及待地拉著徐晃,快步走到營帳角落,低聲問道:“公明,我看你方才對我使眼色,是不是有什麽妙計,能讓大哥同意我宛城的將士一同出征?”徐晃嘿嘿一笑,打趣道:“你這家夥呀,我早說你腦子不夠靈光,你還不服氣,這不,現在又來求我了吧?”張繡趕忙正容道:“哎,莫開玩笑,咱們就事論事,你若有好計策,咱們方能再次並肩作戰。我在宛城這些年,雖說偶爾也有些戰事,但都無大戰,早已憋悶得難受,還是一起征戰來得痛快。”
徐晃微微眯眼,說道:“你忘了當年我是怎樣隨將軍前往長安的?”張繡眼睛一亮,說道:“莫非……”徐晃接著道:“待到大軍出發之日,你早早率領一軍在外麵等候,我就不信將軍能把你趕迴來,頂多也就是挨頓皮肉之苦罷了,咱這皮糙肉厚的,怕什麽?”張繡頓時心情豁然開朗,用力拍打著徐晃的肩膀,讚道:“還是你小子老謀深算。”徐晃滿臉嫌棄地撇撇嘴,說道:“去去去,這叫智慧,你這榆木腦袋還差得遠呢!”
二人又仔細合計了一番,才興衝衝地各自離去。此刻萬事俱備,隻等江東孫策那邊傳來消息,便可大軍開拔,眾人皆在期待著這場大戰的開啟,而未來的局勢又將如何變幻,誰也無法準確預知。
時光悠悠,又悄然流逝了兩三日。眾人在翹首以盼中,派往孫策處的信使終於馬不停蹄地趕迴,同時帶迴了孫策的親筆書信。馬超心急如焚,接過書信的瞬間,雙手竟微微顫抖,那急切的模樣仿佛這封信函中藏著關乎天下大勢的驚天秘密。他迅速而又小心翼翼地展開那信箋,目光剛一觸及,便被那其上剛勁有力又不失灑脫的字跡所吸引。
“吾兄孟起如晤,展信佳。”馬超輕聲念出開頭,思緒也隨之飄迴到往昔的歲月。“弟遙念往昔,兄於弟危難之際,慷慨援手,助弟得軍伍以開新局,此等恩情,弟銘記於心,沒齒難忘。”想當年,孫策初起之時,兵微將寡,局勢岌岌可危,正是馬超不顧自身的艱難險阻,毅然分出兵力,給予孫策莫大的支持。那時的他,如同一盞明燈,在孫策身處黑暗困境時照亮了前行的道路,這份雪中送炭的情誼,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孫策心中,歲月的流轉絲毫未能使其褪色。“兄之高義,如浩月當空,照拂弟身,使弟能於亂世之中奮勇前行,方有如今攻克會稽郡之成果,得以在江東之地初步站穩腳跟。”孫策在江東之地的拚搏之路充滿了荊棘與坎坷,無數次生死較量,是馬超的援助給予了他堅持下去的信念與勇氣。憑借著這股力量,他一路披荊斬棘,率領著麾下的將士們浴血奮戰,終於成功攻克了會稽郡這一戰略要地,在江東這片廣袤且英雄輩出的土地上,艱難地紮下了根基,開啟了屬於自己的霸業宏圖。
“聞兄欲於揚州會戰,弟欣然同意,必當傾盡全力,率江東兒郎與兄並肩作戰,共禦外敵,揚我兄弟之威名。兄但有所需,弟絕不遲疑。”讀到此處,馬超仿佛看到了孫策那堅定的眼神和自信滿滿的神情,感受到了他話語中的磅礴力量與赤誠之心。孫策的毫不猶豫,他對揚州會戰的全力支持,無疑為馬超在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馬超深知,孫策一諾千金,他既然表明會率江東子弟前來相助,那就必然會在戰場上成為一股強大的助力,與自己的軍隊攜手共進,共同抵禦外敵的侵襲。那時,他們兄弟二人的威名,必將如同璀璨星辰,在亂世的天空中閃耀出耀眼的光芒,令四方豪傑為之側目。
“再者,家母於吳郡常念兄之德,每談及兄之助,感激涕零。值此年關將至,家母盼兄能撥冗前來吳郡一敘。兄若前來,弟定掃榻相迎,與兄把酒言歡,暢敘幽情。屆時,弟當以江東盛景、美酒佳肴相待,共話當年之壯誌豪情,亦讓家母得以麵謝兄恩。兄之行程,弟翹首以盼。”字裏行間透露出的孫母的感激之情以及孫策的熱情邀約,讓馬超心中湧起陣陣暖意。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吳郡那繁華的街巷,感受到了孫家上下的真誠與熱情。在這亂世之中,這份真摯的情感顯得尤為珍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過馬超那因長期征戰而略顯疲憊的心田,滋潤著他的心靈。
馬超緩緩放下書信,眼中閃爍著感動與欣慰的光芒,心中對未來的揚州會戰更多了幾分堅定的信心與熱切的期待。他深知,有孫策這樣的兄弟在背後支持,有各方力量的匯聚,這場會戰雖充滿挑戰,但總能有一絲勝利的曙光。
馬超將書信遞予眾人傳閱,營帳內一時靜謐無聲,唯有紙張翻動的沙沙聲響。待諸位將領皆細細覽畢,馬超昂首,目光堅定而沉穩,開口說道:“如今伯符來信表明態度,且必已有相應籌謀。我軍於此地休整已有多日,而揚州局勢依舊岌岌可危,恰似風中殘燭,隨時可能熄滅。我等既為忠義之士,肩負保境安民之重任,自不可再作長久滯留。”
言至此處,馬超微微一頓,掃視一圈帳內諸將,而後沉聲道:“明日,我等便前去向張濟將軍與阿繡辭行,而後大軍依時開拔。張遼將軍,率精銳之師為前鋒,率先開道,衝破敵軍險阻,為大軍開辟前行之路;我將與張任將軍、徐庶先生坐鎮中軍,指揮調度全軍,掌控戰局大勢;徐晃將軍與薑囧將軍則肩負殿後重任,護衛大軍後方安全,並妥善押運糧草輜重,確保我軍補給無虞。此乃關乎我軍成敗之關鍵部署,望諸位將軍各司其職,全力以赴。”
眾將聞令,皆精神抖擻,齊聲轟然應諾,聲震營帳。隨後,諸位將領迅速散去,依照馬超吩咐,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為明日大軍順利開拔忙碌奔走,或檢查兵器甲胄,或整備糧草物資,或召集麾下士卒傳達軍令,營中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戰前景象。
若向馬超坦誠相告,他們揣測馬超或許會嗔怪西涼按兵不動,畢竟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大局的走向。而馬超一旦知曉實情,必定會對朝廷心生愧疚,他那忠君愛國之心眾人皆知,如此一來定會陷入深深的自責與痛苦。其實,包括他們在內的西涼眾人,心底都殷切期望馬超能夠掙脫這令人壓抑沉悶的朝廷枷鎖,迴歸西涼那片廣袤自由之地,從此無拘無束,瀟灑度日。李儒此計雖令他們憂心忡忡、心懷畏懼,可其出發點終究是為了促使馬超遠離朝廷紛爭的旋渦。再者說,即便違背李儒的指令將真相告知馬超,也不過是徒勞無功,西涼的兵力依舊無法得到補充,眼前的困局絲毫不會有所改觀。可若是因此觸怒了李儒,待馬超怪罪下來,以李儒那狠辣決絕的手段,他們絕對難以逃脫嚴厲的懲處。一想到此處,二人便不寒而栗。
次日,徐庶和張遼懷著沉甸甸的心情前往馬超營帳商議要事。徐晃瞧見二人那明顯帶著疲憊與憔悴、一看便知未曾好好休憩的模樣,不禁在心中暗自竊喜,慶幸這一迴自己不再是獨自守著秘密,那份煎熬有人一同分擔了。徐庶與張遼察覺到徐晃的心思,狠狠瞪了他一眼,滿臉的鬱悶與不悅清晰可見。馬超見此情形,隻以為是二位將領因擔憂局勢而心緒不佳,便開口溫言撫慰。馬超的關切之語反倒讓三人愈發感到渾身不自在,氣氛變得頗為微妙尷尬,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營帳中悄然蔓延,令眾人皆有些不知所措。
天剛破曉,張繡便心急火燎地直奔營帳而來,一心隻為麵見馬超。待他踏入營帳,見眾人皆在,臉上瞬間綻放出喜悅之色,熱情地與眾人一一打過招唿後,便麵向馬超急切說道:“大哥,如今西涼遭逢大難,援兵不至,我宛城兵馬便可派上大用場了。有我宛城數萬雄兵相助,大哥在揚州之戰中便能多添幾分勝算。況且叔父早有交代,日後宛城上下,依舊要迴歸西涼,聽從大哥的統轄。”
張繡話音未落,徐晃已眉飛色舞地搶步上前,給了張繡一個結結實實的熊抱,大聲嚷嚷道:“好好好,你這小子可算迴來了。俺老徐這段日子可憋悶壞了,整天對著這群木訥無趣且才智遠不及俺的家夥,實在是乏味得緊。你小子雖說比俺也強不到哪兒去,但你一來,俺這渾身就又充滿了幹勁。”張繡聽了,不禁笑道:“你還敢說才智比我高?差遠了!無論是智謀還是武藝,你都遜我一籌。”徐晃哪裏肯服,立馬迴道:“來來來,咱們這就再去比試一番,休要在此大言不慚。”說罷,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相互打趣,似是想極力活躍營帳內略顯沉悶的氣氛,實則是不想給馬超開口拒絕的機會。
隻因馬超心中實不願讓宛城這些西涼部將卷入揚州的戰火紛爭。但見此情形,馬超怎會輕易改變主意,他神色一正,朗聲道:“你二人莫要胡鬧。這宛城的兵馬,暫時不會動用。宛城的西涼將士離家已久,而揚州之戰兇險萬分,若讓這些好兒郎白白犧牲在這戰場上,又怎能對得起他們多年來的顛沛流離?更何況,西涼的親人們還在殷切盼望著他們歸去。”徐庶見狀,拱手進言:“將軍請三思啊!如今我方兵力薄弱,正應集結一切力量,方可早日化解揚州危機。”張繡、徐晃、張遼亦齊聲拱手道:“將軍,人多力量大,何況宛城將士皆非等閑之輩,皆是我西涼的熱血男兒,理應為將軍衝鋒陷陣。”馬超卻依舊不為所動,態度堅決,直把張繡急得不住撓頭,卻又無計可施。
張繡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卻又無計可施。此時,見徐晃對他擠眉弄眼,心領神會之下,便不再堅持己見。眾人在營帳中就局勢隨意閑聊了幾句後,張繡與徐晃便先後告退。
剛一出帳,張繡便迫不及待地拉著徐晃,快步走到營帳角落,低聲問道:“公明,我看你方才對我使眼色,是不是有什麽妙計,能讓大哥同意我宛城的將士一同出征?”徐晃嘿嘿一笑,打趣道:“你這家夥呀,我早說你腦子不夠靈光,你還不服氣,這不,現在又來求我了吧?”張繡趕忙正容道:“哎,莫開玩笑,咱們就事論事,你若有好計策,咱們方能再次並肩作戰。我在宛城這些年,雖說偶爾也有些戰事,但都無大戰,早已憋悶得難受,還是一起征戰來得痛快。”
徐晃微微眯眼,說道:“你忘了當年我是怎樣隨將軍前往長安的?”張繡眼睛一亮,說道:“莫非……”徐晃接著道:“待到大軍出發之日,你早早率領一軍在外麵等候,我就不信將軍能把你趕迴來,頂多也就是挨頓皮肉之苦罷了,咱這皮糙肉厚的,怕什麽?”張繡頓時心情豁然開朗,用力拍打著徐晃的肩膀,讚道:“還是你小子老謀深算。”徐晃滿臉嫌棄地撇撇嘴,說道:“去去去,這叫智慧,你這榆木腦袋還差得遠呢!”
二人又仔細合計了一番,才興衝衝地各自離去。此刻萬事俱備,隻等江東孫策那邊傳來消息,便可大軍開拔,眾人皆在期待著這場大戰的開啟,而未來的局勢又將如何變幻,誰也無法準確預知。
時光悠悠,又悄然流逝了兩三日。眾人在翹首以盼中,派往孫策處的信使終於馬不停蹄地趕迴,同時帶迴了孫策的親筆書信。馬超心急如焚,接過書信的瞬間,雙手竟微微顫抖,那急切的模樣仿佛這封信函中藏著關乎天下大勢的驚天秘密。他迅速而又小心翼翼地展開那信箋,目光剛一觸及,便被那其上剛勁有力又不失灑脫的字跡所吸引。
“吾兄孟起如晤,展信佳。”馬超輕聲念出開頭,思緒也隨之飄迴到往昔的歲月。“弟遙念往昔,兄於弟危難之際,慷慨援手,助弟得軍伍以開新局,此等恩情,弟銘記於心,沒齒難忘。”想當年,孫策初起之時,兵微將寡,局勢岌岌可危,正是馬超不顧自身的艱難險阻,毅然分出兵力,給予孫策莫大的支持。那時的他,如同一盞明燈,在孫策身處黑暗困境時照亮了前行的道路,這份雪中送炭的情誼,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孫策心中,歲月的流轉絲毫未能使其褪色。“兄之高義,如浩月當空,照拂弟身,使弟能於亂世之中奮勇前行,方有如今攻克會稽郡之成果,得以在江東之地初步站穩腳跟。”孫策在江東之地的拚搏之路充滿了荊棘與坎坷,無數次生死較量,是馬超的援助給予了他堅持下去的信念與勇氣。憑借著這股力量,他一路披荊斬棘,率領著麾下的將士們浴血奮戰,終於成功攻克了會稽郡這一戰略要地,在江東這片廣袤且英雄輩出的土地上,艱難地紮下了根基,開啟了屬於自己的霸業宏圖。
“聞兄欲於揚州會戰,弟欣然同意,必當傾盡全力,率江東兒郎與兄並肩作戰,共禦外敵,揚我兄弟之威名。兄但有所需,弟絕不遲疑。”讀到此處,馬超仿佛看到了孫策那堅定的眼神和自信滿滿的神情,感受到了他話語中的磅礴力量與赤誠之心。孫策的毫不猶豫,他對揚州會戰的全力支持,無疑為馬超在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馬超深知,孫策一諾千金,他既然表明會率江東子弟前來相助,那就必然會在戰場上成為一股強大的助力,與自己的軍隊攜手共進,共同抵禦外敵的侵襲。那時,他們兄弟二人的威名,必將如同璀璨星辰,在亂世的天空中閃耀出耀眼的光芒,令四方豪傑為之側目。
“再者,家母於吳郡常念兄之德,每談及兄之助,感激涕零。值此年關將至,家母盼兄能撥冗前來吳郡一敘。兄若前來,弟定掃榻相迎,與兄把酒言歡,暢敘幽情。屆時,弟當以江東盛景、美酒佳肴相待,共話當年之壯誌豪情,亦讓家母得以麵謝兄恩。兄之行程,弟翹首以盼。”字裏行間透露出的孫母的感激之情以及孫策的熱情邀約,讓馬超心中湧起陣陣暖意。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吳郡那繁華的街巷,感受到了孫家上下的真誠與熱情。在這亂世之中,這份真摯的情感顯得尤為珍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過馬超那因長期征戰而略顯疲憊的心田,滋潤著他的心靈。
馬超緩緩放下書信,眼中閃爍著感動與欣慰的光芒,心中對未來的揚州會戰更多了幾分堅定的信心與熱切的期待。他深知,有孫策這樣的兄弟在背後支持,有各方力量的匯聚,這場會戰雖充滿挑戰,但總能有一絲勝利的曙光。
馬超將書信遞予眾人傳閱,營帳內一時靜謐無聲,唯有紙張翻動的沙沙聲響。待諸位將領皆細細覽畢,馬超昂首,目光堅定而沉穩,開口說道:“如今伯符來信表明態度,且必已有相應籌謀。我軍於此地休整已有多日,而揚州局勢依舊岌岌可危,恰似風中殘燭,隨時可能熄滅。我等既為忠義之士,肩負保境安民之重任,自不可再作長久滯留。”
言至此處,馬超微微一頓,掃視一圈帳內諸將,而後沉聲道:“明日,我等便前去向張濟將軍與阿繡辭行,而後大軍依時開拔。張遼將軍,率精銳之師為前鋒,率先開道,衝破敵軍險阻,為大軍開辟前行之路;我將與張任將軍、徐庶先生坐鎮中軍,指揮調度全軍,掌控戰局大勢;徐晃將軍與薑囧將軍則肩負殿後重任,護衛大軍後方安全,並妥善押運糧草輜重,確保我軍補給無虞。此乃關乎我軍成敗之關鍵部署,望諸位將軍各司其職,全力以赴。”
眾將聞令,皆精神抖擻,齊聲轟然應諾,聲震營帳。隨後,諸位將領迅速散去,依照馬超吩咐,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為明日大軍順利開拔忙碌奔走,或檢查兵器甲胄,或整備糧草物資,或召集麾下士卒傳達軍令,營中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戰前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