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個人看法
楊明實錄:從穿越八十年代開始 作者:愛吃油豆腐燉肉的鄒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明鬆口氣:“看來錢叔出國深造一年沒白去,這要擱以前,這話您是說不出口的。”
錢見宸擺擺手:“行了,說說你看法吧。”
楊明琢磨一下:“您得先告訴我,他們打算拿出什麽物品出來?準備出多少錢再買下?我好估摸他們真正實力如何。”
錢見宸探身過去:“齊白石兩幅,徐悲鴻一幅,還有兩幅劉海粟作品。這是其中一個已經溝通過的,具體多少錢迴購,還沒確定。”
楊明撇撇嘴:“劉海粟撂地水平作品,也拿出來丟人現眼,可見此人是個不識貨的,你說這幾人作品,我現在都懶得收。”
錢見宸歎息道:“我其實也明白,但這幾人現在名氣大,作品被體製內很多人收藏。這大佬家庭八輩土包子,他覺得這些人名氣大,作品肯定值錢。
我以前也曾疑惑過徐悲鴻作品,這次出去學習後才徹底明白,他的畫除了素描算不錯外,其他都是四不像作品,最多算營造畫,和藝術根本不沾邊兒。”
楊明嗬嗬一笑:“錢叔,快講講什麽是營造畫,這我還第一次聽說。”
錢見宸微微一笑:“一家之言,聽了別傳出去,人家可是被體製內認可的大畫家,說人閑話容易引起宣傳部門針對。
先說我認為什麽是營造畫,大部分以被動態度創作出的作品,呈現出來效果我稱其為營造畫,以主動精神達成作品,才會出現創造可能性。
可以這麽說……開國後,我們的文化藝術,基本處於被動的營造狀態。
為改造現狀,提高效率,甚至為了追趕世界,命題營造畫大批量出現,代表人物就是徐悲鴻和劉海粟。
這兩位都試圖融匯中西,算早期的改新人物。但想要中西通達,必須要求精神上和修養上精通中西文化,並且要達到相當高度。
但很明顯,這兩位對於傳統文化上的理解與掌握相對是欠缺的。對西方藝術的認知和接受也是狹隘的。
徐悲鴻的人物畫,對內隻欣賞到任伯年,雖然他也收藏了(八十七神仙卷)這樣的佳作,但他的格調氣質,遠沒有企及這個高度。
其他的論四王四僧,古代山水的透視比例,根本就是隔靴搔癢之論。由此可見,他對華夏古代繪畫的原理,還沒有搞懂。
我這次去國外學習才知道,他對西方的馬蒂斯,畢加索等現代派畫家,在形象上的誇張變形不理解,無認知,甚至是抵觸排斥。呈現出來的個人好惡,以及認知的局限性可見一斑。
他過於關注繪畫的社會性,尤其是在特殊年代,使得他所代表的寫實主義有了廣闊的用武之地。
愚公移山,田橫五百士等大型創作應運而生。他這作為,影響了後來搞主題創作大批畫家,也就是常被提起的徐蔣體係。
我倒不是說寫實大製作不好,但是我看到他們大部分作品,都是迎合,矯情,炫耀成份居多,很難有藝術的真誠與質樸。
再加上宣傳與鼓吹,著重強調社會屬性和政治屬性,都是一些高大上的吹捧營造,越來越背離藝術的宗旨。
徐的花鳥,山水,也因為困於物象局限,很難有淋漓盡致的表現,過於重視造型,而忽略了筆墨的發揮,筆頭好像被捆綁住了一樣。
他的奔馬也遠沒有李公麟,趙子昂那樣的精氣神,更沒有達到徐文長墨驢那般無拘神韻。
畫麵缺了超脫物象的達觀與胸襟,畫作不是光有造型與筆墨就可以的,深厚的修養才是畫家出好作品不二法門。
不過徐的素描還是可圈可點的,頗有西方古典主義韻味,也吸收了華夏傳統線描氣質,畫麵典雅,幹淨,比同時期畫家素描作品格調高很多。
你說劉海粟作品是地攤兒貨,這點我早就認同。
他的作品,畫麵雜,亂,髒,枯,渾,陰。他寫了很多關於中西藝術比較論述,我感覺他大話連篇,侃侃而談。
一放到他自己畫麵裏,就完全走了樣,根本看不到他說的什麽,名震日本,聲播歐美的檔次來。
他對於色彩,筆墨,章法,物象結構的控製能力很低,他所追求的層次感,韻味感,高尚感在畫麵裏很難兌現。
就是他一直炫耀的十上黃山大潑彩,也是渾濁寡味,讓人大跌眼鏡。
以我的審美水平來看,完全是你說的那句話,流於地攤貨水準。
說實話,他們大名都是本人和宣傳部門合力營造出的結果,什麽教育第一人,什麽畫馬畫黃山第一人。
他們兩人所謂的江湖夙怨,風月舊事,名望等等,都成了脫離藝術本體,隻論名望的營造方式。
再說說齊白石和張大千,我認為這兩人也是營造的結果,你看他們作品久了,會有種不過爾爾之感,卻……不能宣之於口。
你想想,近現代華夏畫家,有幾個能被世界認知的,更不用說當代了。當然,說這麽多,都是我個人看法。”
楊明歎息道:“錢叔厲害,出國迴來感覺您開朗了很多,您說的我讚成。
我跟著朱伯伯學習了一陣子,知道華夏畫作是以書法為基礎畫的。民國前,所有大畫家,無一不是書法大家。
他們畫作是用書法筆意畫出來的,可是你看現今所謂畫家作品,都是握筆描出來的,一對比,意境差的太遠,這和他們書法水平不值一提有很大關係。
我近來不喜歡收購近現代畫您是知道的,就說齊白石和張大千,齊的畫作有兩萬多幅,張的畫作更多,一生畫了三萬多幅。這哪裏是大師作為,充其量算是個畫匠。
但您考慮沒考慮,為什麽那麽多官僚手裏都收藏有他們畫作?到現今還有人找您,拿著他們畫作,想著高價洗錢。
我估計,是前輩古玩行業故意炒作行為,否則說不通。”
錢見宸點點頭:“炒作齊和張,民國時期還有國民政府影子在內,這些事情,行內老人多少都知道點。
徐和劉是現今樹起來的典型,咱們心裏明白就好,最好不要隨意說出貶低他們的話,要懂得什麽是政治正確。”
錢見宸擺擺手:“行了,說說你看法吧。”
楊明琢磨一下:“您得先告訴我,他們打算拿出什麽物品出來?準備出多少錢再買下?我好估摸他們真正實力如何。”
錢見宸探身過去:“齊白石兩幅,徐悲鴻一幅,還有兩幅劉海粟作品。這是其中一個已經溝通過的,具體多少錢迴購,還沒確定。”
楊明撇撇嘴:“劉海粟撂地水平作品,也拿出來丟人現眼,可見此人是個不識貨的,你說這幾人作品,我現在都懶得收。”
錢見宸歎息道:“我其實也明白,但這幾人現在名氣大,作品被體製內很多人收藏。這大佬家庭八輩土包子,他覺得這些人名氣大,作品肯定值錢。
我以前也曾疑惑過徐悲鴻作品,這次出去學習後才徹底明白,他的畫除了素描算不錯外,其他都是四不像作品,最多算營造畫,和藝術根本不沾邊兒。”
楊明嗬嗬一笑:“錢叔,快講講什麽是營造畫,這我還第一次聽說。”
錢見宸微微一笑:“一家之言,聽了別傳出去,人家可是被體製內認可的大畫家,說人閑話容易引起宣傳部門針對。
先說我認為什麽是營造畫,大部分以被動態度創作出的作品,呈現出來效果我稱其為營造畫,以主動精神達成作品,才會出現創造可能性。
可以這麽說……開國後,我們的文化藝術,基本處於被動的營造狀態。
為改造現狀,提高效率,甚至為了追趕世界,命題營造畫大批量出現,代表人物就是徐悲鴻和劉海粟。
這兩位都試圖融匯中西,算早期的改新人物。但想要中西通達,必須要求精神上和修養上精通中西文化,並且要達到相當高度。
但很明顯,這兩位對於傳統文化上的理解與掌握相對是欠缺的。對西方藝術的認知和接受也是狹隘的。
徐悲鴻的人物畫,對內隻欣賞到任伯年,雖然他也收藏了(八十七神仙卷)這樣的佳作,但他的格調氣質,遠沒有企及這個高度。
其他的論四王四僧,古代山水的透視比例,根本就是隔靴搔癢之論。由此可見,他對華夏古代繪畫的原理,還沒有搞懂。
我這次去國外學習才知道,他對西方的馬蒂斯,畢加索等現代派畫家,在形象上的誇張變形不理解,無認知,甚至是抵觸排斥。呈現出來的個人好惡,以及認知的局限性可見一斑。
他過於關注繪畫的社會性,尤其是在特殊年代,使得他所代表的寫實主義有了廣闊的用武之地。
愚公移山,田橫五百士等大型創作應運而生。他這作為,影響了後來搞主題創作大批畫家,也就是常被提起的徐蔣體係。
我倒不是說寫實大製作不好,但是我看到他們大部分作品,都是迎合,矯情,炫耀成份居多,很難有藝術的真誠與質樸。
再加上宣傳與鼓吹,著重強調社會屬性和政治屬性,都是一些高大上的吹捧營造,越來越背離藝術的宗旨。
徐的花鳥,山水,也因為困於物象局限,很難有淋漓盡致的表現,過於重視造型,而忽略了筆墨的發揮,筆頭好像被捆綁住了一樣。
他的奔馬也遠沒有李公麟,趙子昂那樣的精氣神,更沒有達到徐文長墨驢那般無拘神韻。
畫麵缺了超脫物象的達觀與胸襟,畫作不是光有造型與筆墨就可以的,深厚的修養才是畫家出好作品不二法門。
不過徐的素描還是可圈可點的,頗有西方古典主義韻味,也吸收了華夏傳統線描氣質,畫麵典雅,幹淨,比同時期畫家素描作品格調高很多。
你說劉海粟作品是地攤兒貨,這點我早就認同。
他的作品,畫麵雜,亂,髒,枯,渾,陰。他寫了很多關於中西藝術比較論述,我感覺他大話連篇,侃侃而談。
一放到他自己畫麵裏,就完全走了樣,根本看不到他說的什麽,名震日本,聲播歐美的檔次來。
他對於色彩,筆墨,章法,物象結構的控製能力很低,他所追求的層次感,韻味感,高尚感在畫麵裏很難兌現。
就是他一直炫耀的十上黃山大潑彩,也是渾濁寡味,讓人大跌眼鏡。
以我的審美水平來看,完全是你說的那句話,流於地攤貨水準。
說實話,他們大名都是本人和宣傳部門合力營造出的結果,什麽教育第一人,什麽畫馬畫黃山第一人。
他們兩人所謂的江湖夙怨,風月舊事,名望等等,都成了脫離藝術本體,隻論名望的營造方式。
再說說齊白石和張大千,我認為這兩人也是營造的結果,你看他們作品久了,會有種不過爾爾之感,卻……不能宣之於口。
你想想,近現代華夏畫家,有幾個能被世界認知的,更不用說當代了。當然,說這麽多,都是我個人看法。”
楊明歎息道:“錢叔厲害,出國迴來感覺您開朗了很多,您說的我讚成。
我跟著朱伯伯學習了一陣子,知道華夏畫作是以書法為基礎畫的。民國前,所有大畫家,無一不是書法大家。
他們畫作是用書法筆意畫出來的,可是你看現今所謂畫家作品,都是握筆描出來的,一對比,意境差的太遠,這和他們書法水平不值一提有很大關係。
我近來不喜歡收購近現代畫您是知道的,就說齊白石和張大千,齊的畫作有兩萬多幅,張的畫作更多,一生畫了三萬多幅。這哪裏是大師作為,充其量算是個畫匠。
但您考慮沒考慮,為什麽那麽多官僚手裏都收藏有他們畫作?到現今還有人找您,拿著他們畫作,想著高價洗錢。
我估計,是前輩古玩行業故意炒作行為,否則說不通。”
錢見宸點點頭:“炒作齊和張,民國時期還有國民政府影子在內,這些事情,行內老人多少都知道點。
徐和劉是現今樹起來的典型,咱們心裏明白就好,最好不要隨意說出貶低他們的話,要懂得什麽是政治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