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有了
那些想要阻止周喻進一步擴種番薯和土豆的人成功了但也好像是失敗了。
因為周喻的確沒有讓番薯流土豆出去,但是周喻卻安排了皇莊來做做這些事情,什麽叫做皇莊,就是專門給皇家進行農業生產、手工業生產的地方,能為皇室賺錢也能提供貢品。
正常來說皇帝要安排在皇莊裏做點什麽對誰都沒有什麽影響,而且他們也沒有資格去過問皇莊裏的任何事情,若是之前也就罷了可現在的情況不同,福建沿海叛亂一事死傷無數,無數豪族在被叛軍弄得家破人亡。
平叛大軍前往後又把那些和叛軍有所牽連的豪族連根拔起,這一來二去被叛亂所影響的地方豪族世家幾乎是被禍害得差不多了,而且就連祖墳都被那些叛軍給挖了出來,這就導致在剿滅叛軍之後大片大片的無主之地被收到了皇室手中。
如今的大明還未到土地兼並最嚴重的時候,但這些豪族手中的土地也是多不勝數,一家手中的土地不多,十家百家的加起來那也不在少數,況且這些人真的是死了就死了對大明來說一點影響都沒有。
也還不是完全沒影響吧……這不還給周喻送了好多好多的銀子嘛,至於其他的影響幾乎可以當做是沒有了,周喻甚至都不需要這些世家去幫忙恢複民生,去振興什麽,沒了這些人其實對於百姓來說太陽都變得了不少。
運氣好沒被牽連進來的那些世家,那些多少有點底蘊的中間階級也知道該怎麽做,很明顯的例子擺在麵前,一場屠殺讓他們明白,他們這些世家也不像是他們自己心裏認為的那樣重要,他們的存在與否對於大明對於皇帝而言根本無足輕重。
這一次叛軍和朝廷前後兩次用血流成河來提醒了他們這點,他們根本什麽都不是。
士族也好,世家也罷,死了一戶口本還會有另外的戶口本頂上來,就像是那打進長安的黃巢,屠戮了這麽多世家現在不也有張家李家王家這樣的大家族又冒了頭,殺一批根本無關緊要,和朝廷作對的要殺,竊取朝廷利益的要殺,欺壓百姓的要殺,吸血的更得殺。
這些人死了不會對大明帶來任何影響,就算有那也隻是短暫的影響,長痛不如短痛殺了才能讓大明走得更遠,而且最好隔一段時間就殺一次,因為這些占據著階層之上的人隻會阻礙正常的階層變化,最少的人占據了最多的資源不說還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任何事情,堵死了上升渠道這種事才是最炸裂的。
沒錯,這裏麵也包含周喻,但是周喻不能對付自己所以就隻能把槍口對準其他的人,而且周喻才是那個能給所有人上升渠道的根本,不變的東西遲早是要被毀滅的,隻有變隻有流動,隻有運轉的東西才能維持得更加的長久。
這一次所有上書的人周喻都全部記在了小本本裏,哪些支持哪些人反對,哪些人是真的為了朝廷為了百姓而提意見周喻都心裏有數,隻等著有機會再慢慢的清算。
……………………………………
一年的時間過去,第一批以福建擴散種植的土豆番薯也有了巨大的收獲,如今五穀的產量還不過四百左右的時候,一種能夠畝產達到一千二百以上以上產量的作物忽然出現,這並不亞於在現代世界中丟下一顆原子彈帶來的震撼。
在朝廷沒有任何進行強迫種植的情況下,幾乎是在很短的時間裏土豆就被擴散到了整個大明的土地上,而至於怎麽種也在口口相傳之下傳遍各地,另外就是不少去到皇莊種地的農戶在得到了一筆賞錢之後又被遷迴了原地,成為了周邊十裏八鄉農戶的種植帶頭人,天天有廠衛盯著的那種。
之所以花了一年時間才種出第一批番薯和土豆,是因為在正式擴大規模種植之前還有很多的準備工作得做,為此周喻甚至還在新的皇家工坊和醫藥坊的附近又新建了一個農業院,之後第一批番薯和土豆能夠得到巨大的收獲農業院和趙要的付出功不可沒。
這種如同狂風過境的擴散方式根本連阻攔都做不到,各地到處都在種植番薯土豆。
但轉眼間各地的皇莊又開始種起了之前的東西,北方小麥南方水稻的又開始栽種起來。
一些聰明的世家豪族也好像是看出來了什麽,學著皇莊把部分土地換成土豆番薯進行種植,剩下的原來種什麽之後就繼續種什麽,隱約能夠感覺到什麽但仔細一想卻又想不明白。
就連活了兩千年的趙要也看不明白周喻為什麽又不讓皇莊繼續栽種土豆和番薯,明明舉國上下全部種土豆番薯才能最快的解決饑餓的問題,而且農業院已經解決了種植土豆的一係列問題,還拿出了一份所謂的標準種植法出來,可以說已經是能具備了徹底鋪開將其轉變為主食的一切基礎。
但偏偏周喻就在這一騎絕塵的快車上忽然踩了一腳刹車,很多人都看不明白。
趙要不問,但他會慫恿別人去問,興安也不知道是真傻還是假傻反正最後還是把這個問題給問了出來。
“皇上,皇上既然準備將糧食全部納入朝廷的管控那為什麽還要給那些地主糧商喘息的機會,興安不明白。”
正在看著有關於各地種植情況奏折的周喻靠在椅子上閉上眼睛休息了一下,安靜的書房中所有人的唿吸都好像跟著放輕了不少。
周喻的案頭堆著各地糧倉的密報,也有各地商賈豪族土地主的各種情況,看了許久也讓他有些困倦。
閉眼休息了會周喻再次睜開眼睛,找出福建送來的奏章用朱砂筆在上麵寫下了自己的批複:稻麥複耕,留三成試新種,另以兩成土地種植土豆番薯。
放下筆周喻看向了興安:“你有沒有自己想過是為什麽。”
興安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迴答,趙要拱手道:“或許是因為土豆番薯保存困難。”
周喻輕輕點頭目光掃過案頭堆積如山的奏章,緩緩開口:“興安,這天下百姓的飯碗不是靠一種糧食就能端穩的。”
“土豆和番薯確實能讓百姓吃飽,但它們不耐儲存容易腐爛,以現在各地的情況根本沒有能夠長期保存這些東西的條件,若是天下百姓都依賴這兩種作物一旦遇到災年又該如何,糧倉裏的土豆發了芽番薯爛了根那百姓吃什麽?難道讓他們啃土吃樹?”
周喻繼續說道:“小麥和水稻雖然產量不如土豆番薯但它們能儲存多年,這才是是百姓真正的保命糧,更何況百姓對麥飯和米飯的感情早已深入骨髓,你讓他們突然改吃土豆番薯,哪能這麽容易就習慣過來。”
趙要緩緩點頭,但他覺得周喻的打算應該沒這麽簡單才對。
周喻喝了一口茶又道:“再者,糧價若是暴跌那些靠種地為生的農戶怎麽辦,朕推廣土豆番薯是為了讓百姓吃飽,但也不能讓天下大亂。”
“而且即便要對付那些糧商讓他們乖乖聽話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等他們發現這土豆番薯極難如麥稻一樣難以保存的時候,他們就會明白土豆和番薯就是糧食,給百姓們吃的糧食。”
“他們以後不種不行,因為普通百姓一般不會再去買更貴的稻米和麥子,而種了就因為難以保存從而隻能更便宜的賣給百姓,朕讓皇莊複耕稻麥也是一種體型更不至於讓這些人損失太多而引起混亂,而之後朕也能以更合適的價格買斷他們手裏的糧食。”
興安連忙躬身道:“皇上聖明,是小的愚鈍。”
趙要問道:“那若明年地主都不種該怎麽辦?”
周喻看了趙要一眼:“他們不種有的是人種,百姓們為了能吃飽一定續種,朕的皇莊也能種,而且能讓土豆和番薯保存的方法難道你拿不出來?”
趙要怔了一下:“土豆粉?番薯粉?”
周喻端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土豆粉番薯粉都隻是其中一種方法,朕要的,是讓這些高產作物真正成為百姓的飽肚糧食之外還能成為合適的軍用糧。”
“這兩種作物雖然不易儲存但食用方式很多,隻要一定程度的加工就能變成耐存放的糧食,如果糧商不種那朕就把這些方式公開提供足量的土豆番薯,到時候依然不會有人去買那些糧商的糧食,最後還是隻能按照朝廷給出的價格賣給朝廷。”
趙要看著輕描淡寫的周喻眼神微動,目光中多少有些忌憚的朝著周喻躬身道:“皇上英明,如此一來土豆和番薯不僅能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還能成為朝廷調控糧價的重要手段。”
周喻微微一笑,繼續說道:“朕準備在皇莊建立一些專門負責加工土豆和番薯的作坊,你覺得怎麽樣。”
趙要點頭,雞賊的道:“臣覺得或許可等一段時間以免消息提前走漏。”
周喻點頭,忽然問道:“對了,那個人還是沒有一點消息?”
趙要搖頭:“沒有,臣令人暗中四處尋找至今都還沒有一點消息傳迴,臣懷疑他或許如今並不在我華夏大地,不然出現了如此的情況或許他早已現身開始和臣作對了。”
“驪山那邊現在什麽情況。”
趙要拱手:“臣已於不久前畫出堪輿圖交給興安公公。”
興安連忙道:“皇上,過去的人來信匯報那個地方很奇怪怎麽找不對,還得再多花些時間才能有結果。”
“不急慢慢來便是。”
周喻對那個所謂的天宮也不怎麽著急,找到了反正也打不開還不如等著手頭上的事情做完以後再去慢慢研究。
這一年來周喻一直牢牢的把控著朝政,同時也在推動著工坊醫藥坊的發展,一直在為大舉進攻倭國做準備,各個方麵的事情也都有條不紊的持續推進著。
例如和草原一起修建的城池已經完工,僅一年多的時間就在草原上建立起了一個大大的城池,別覺得這個速度快其實在周喻看來都已經有些慢了。
畢竟草原投入了這麽多的人力,大明又安排了不少的工匠還帶去了水泥,最後還花了這麽長時間修建一個城池已經是非常慢了。
重要的是修建城池還不是整個城池,三米多高的水泥石牆,基本的水泥石塊主幹道,還有主體依然是木製結構的樓宇宮殿,城池內其他的建築都還隻是圍上了外牆隻有帳篷的莊園而已。
但即便隻是這種程度也已經讓參與進來的那些草原首領們高興得不行了,畢竟城池裏相當熱鬧啊,大明的各種商品都能輕鬆的在裏麵買到,一座城池除了裏麵的建築有些不同之外其他的那是和大明的城池完全沒兩樣。
更關鍵的是番薯也大量出現在新城的市場裏,價格適中還能吃飽,敞開量供應根本不用擔心部族中還有人會被餓死了,有吃的有活幹誰吃飽了沒事做還想著繼續打秋風,關鍵是打秋風的風險比起以往大出了無數倍。
之前派出去倭國使節一起離開的大明使臣也迴到了大明的土地上,並且還帶迴來了不少東瀛那邊的消息,而且錦衣衛也一批一批的派人前往沿海,亦或者是裝作商賈前往倭國,周邊的各種信息幾乎時時刻刻都在更新,隻要大明做好準備的那天到來這些收集而來的信息也將會成為大明拿下倭國的重要指引。
除了這些事情之外,周喻的後宮裏也有喜事發生,李香凝和李惜月先後都有了身孕,再過幾月便能給周喻誕下子嗣。
忙碌的事有,開心的事有,而糟心的事情同樣也有。
太醫院的禦醫被周喻殺了三分之一,連帶著朝堂震動還死了不少人,原本還能活著的常德公主也被一條白綾給賜死,這些太醫的膽子大到了準備給所有妃嬪下藥,給周喻下藥,甚至是給皇子公主們下藥。
準備讓周喻失去生育能力,準備讓周喻現在唯一的兒子神不知鬼不覺的死去。
(本章完)
那些想要阻止周喻進一步擴種番薯和土豆的人成功了但也好像是失敗了。
因為周喻的確沒有讓番薯流土豆出去,但是周喻卻安排了皇莊來做做這些事情,什麽叫做皇莊,就是專門給皇家進行農業生產、手工業生產的地方,能為皇室賺錢也能提供貢品。
正常來說皇帝要安排在皇莊裏做點什麽對誰都沒有什麽影響,而且他們也沒有資格去過問皇莊裏的任何事情,若是之前也就罷了可現在的情況不同,福建沿海叛亂一事死傷無數,無數豪族在被叛軍弄得家破人亡。
平叛大軍前往後又把那些和叛軍有所牽連的豪族連根拔起,這一來二去被叛亂所影響的地方豪族世家幾乎是被禍害得差不多了,而且就連祖墳都被那些叛軍給挖了出來,這就導致在剿滅叛軍之後大片大片的無主之地被收到了皇室手中。
如今的大明還未到土地兼並最嚴重的時候,但這些豪族手中的土地也是多不勝數,一家手中的土地不多,十家百家的加起來那也不在少數,況且這些人真的是死了就死了對大明來說一點影響都沒有。
也還不是完全沒影響吧……這不還給周喻送了好多好多的銀子嘛,至於其他的影響幾乎可以當做是沒有了,周喻甚至都不需要這些世家去幫忙恢複民生,去振興什麽,沒了這些人其實對於百姓來說太陽都變得了不少。
運氣好沒被牽連進來的那些世家,那些多少有點底蘊的中間階級也知道該怎麽做,很明顯的例子擺在麵前,一場屠殺讓他們明白,他們這些世家也不像是他們自己心裏認為的那樣重要,他們的存在與否對於大明對於皇帝而言根本無足輕重。
這一次叛軍和朝廷前後兩次用血流成河來提醒了他們這點,他們根本什麽都不是。
士族也好,世家也罷,死了一戶口本還會有另外的戶口本頂上來,就像是那打進長安的黃巢,屠戮了這麽多世家現在不也有張家李家王家這樣的大家族又冒了頭,殺一批根本無關緊要,和朝廷作對的要殺,竊取朝廷利益的要殺,欺壓百姓的要殺,吸血的更得殺。
這些人死了不會對大明帶來任何影響,就算有那也隻是短暫的影響,長痛不如短痛殺了才能讓大明走得更遠,而且最好隔一段時間就殺一次,因為這些占據著階層之上的人隻會阻礙正常的階層變化,最少的人占據了最多的資源不說還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任何事情,堵死了上升渠道這種事才是最炸裂的。
沒錯,這裏麵也包含周喻,但是周喻不能對付自己所以就隻能把槍口對準其他的人,而且周喻才是那個能給所有人上升渠道的根本,不變的東西遲早是要被毀滅的,隻有變隻有流動,隻有運轉的東西才能維持得更加的長久。
這一次所有上書的人周喻都全部記在了小本本裏,哪些支持哪些人反對,哪些人是真的為了朝廷為了百姓而提意見周喻都心裏有數,隻等著有機會再慢慢的清算。
……………………………………
一年的時間過去,第一批以福建擴散種植的土豆番薯也有了巨大的收獲,如今五穀的產量還不過四百左右的時候,一種能夠畝產達到一千二百以上以上產量的作物忽然出現,這並不亞於在現代世界中丟下一顆原子彈帶來的震撼。
在朝廷沒有任何進行強迫種植的情況下,幾乎是在很短的時間裏土豆就被擴散到了整個大明的土地上,而至於怎麽種也在口口相傳之下傳遍各地,另外就是不少去到皇莊種地的農戶在得到了一筆賞錢之後又被遷迴了原地,成為了周邊十裏八鄉農戶的種植帶頭人,天天有廠衛盯著的那種。
之所以花了一年時間才種出第一批番薯和土豆,是因為在正式擴大規模種植之前還有很多的準備工作得做,為此周喻甚至還在新的皇家工坊和醫藥坊的附近又新建了一個農業院,之後第一批番薯和土豆能夠得到巨大的收獲農業院和趙要的付出功不可沒。
這種如同狂風過境的擴散方式根本連阻攔都做不到,各地到處都在種植番薯土豆。
但轉眼間各地的皇莊又開始種起了之前的東西,北方小麥南方水稻的又開始栽種起來。
一些聰明的世家豪族也好像是看出來了什麽,學著皇莊把部分土地換成土豆番薯進行種植,剩下的原來種什麽之後就繼續種什麽,隱約能夠感覺到什麽但仔細一想卻又想不明白。
就連活了兩千年的趙要也看不明白周喻為什麽又不讓皇莊繼續栽種土豆和番薯,明明舉國上下全部種土豆番薯才能最快的解決饑餓的問題,而且農業院已經解決了種植土豆的一係列問題,還拿出了一份所謂的標準種植法出來,可以說已經是能具備了徹底鋪開將其轉變為主食的一切基礎。
但偏偏周喻就在這一騎絕塵的快車上忽然踩了一腳刹車,很多人都看不明白。
趙要不問,但他會慫恿別人去問,興安也不知道是真傻還是假傻反正最後還是把這個問題給問了出來。
“皇上,皇上既然準備將糧食全部納入朝廷的管控那為什麽還要給那些地主糧商喘息的機會,興安不明白。”
正在看著有關於各地種植情況奏折的周喻靠在椅子上閉上眼睛休息了一下,安靜的書房中所有人的唿吸都好像跟著放輕了不少。
周喻的案頭堆著各地糧倉的密報,也有各地商賈豪族土地主的各種情況,看了許久也讓他有些困倦。
閉眼休息了會周喻再次睜開眼睛,找出福建送來的奏章用朱砂筆在上麵寫下了自己的批複:稻麥複耕,留三成試新種,另以兩成土地種植土豆番薯。
放下筆周喻看向了興安:“你有沒有自己想過是為什麽。”
興安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迴答,趙要拱手道:“或許是因為土豆番薯保存困難。”
周喻輕輕點頭目光掃過案頭堆積如山的奏章,緩緩開口:“興安,這天下百姓的飯碗不是靠一種糧食就能端穩的。”
“土豆和番薯確實能讓百姓吃飽,但它們不耐儲存容易腐爛,以現在各地的情況根本沒有能夠長期保存這些東西的條件,若是天下百姓都依賴這兩種作物一旦遇到災年又該如何,糧倉裏的土豆發了芽番薯爛了根那百姓吃什麽?難道讓他們啃土吃樹?”
周喻繼續說道:“小麥和水稻雖然產量不如土豆番薯但它們能儲存多年,這才是是百姓真正的保命糧,更何況百姓對麥飯和米飯的感情早已深入骨髓,你讓他們突然改吃土豆番薯,哪能這麽容易就習慣過來。”
趙要緩緩點頭,但他覺得周喻的打算應該沒這麽簡單才對。
周喻喝了一口茶又道:“再者,糧價若是暴跌那些靠種地為生的農戶怎麽辦,朕推廣土豆番薯是為了讓百姓吃飽,但也不能讓天下大亂。”
“而且即便要對付那些糧商讓他們乖乖聽話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等他們發現這土豆番薯極難如麥稻一樣難以保存的時候,他們就會明白土豆和番薯就是糧食,給百姓們吃的糧食。”
“他們以後不種不行,因為普通百姓一般不會再去買更貴的稻米和麥子,而種了就因為難以保存從而隻能更便宜的賣給百姓,朕讓皇莊複耕稻麥也是一種體型更不至於讓這些人損失太多而引起混亂,而之後朕也能以更合適的價格買斷他們手裏的糧食。”
興安連忙躬身道:“皇上聖明,是小的愚鈍。”
趙要問道:“那若明年地主都不種該怎麽辦?”
周喻看了趙要一眼:“他們不種有的是人種,百姓們為了能吃飽一定續種,朕的皇莊也能種,而且能讓土豆和番薯保存的方法難道你拿不出來?”
趙要怔了一下:“土豆粉?番薯粉?”
周喻端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土豆粉番薯粉都隻是其中一種方法,朕要的,是讓這些高產作物真正成為百姓的飽肚糧食之外還能成為合適的軍用糧。”
“這兩種作物雖然不易儲存但食用方式很多,隻要一定程度的加工就能變成耐存放的糧食,如果糧商不種那朕就把這些方式公開提供足量的土豆番薯,到時候依然不會有人去買那些糧商的糧食,最後還是隻能按照朝廷給出的價格賣給朝廷。”
趙要看著輕描淡寫的周喻眼神微動,目光中多少有些忌憚的朝著周喻躬身道:“皇上英明,如此一來土豆和番薯不僅能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還能成為朝廷調控糧價的重要手段。”
周喻微微一笑,繼續說道:“朕準備在皇莊建立一些專門負責加工土豆和番薯的作坊,你覺得怎麽樣。”
趙要點頭,雞賊的道:“臣覺得或許可等一段時間以免消息提前走漏。”
周喻點頭,忽然問道:“對了,那個人還是沒有一點消息?”
趙要搖頭:“沒有,臣令人暗中四處尋找至今都還沒有一點消息傳迴,臣懷疑他或許如今並不在我華夏大地,不然出現了如此的情況或許他早已現身開始和臣作對了。”
“驪山那邊現在什麽情況。”
趙要拱手:“臣已於不久前畫出堪輿圖交給興安公公。”
興安連忙道:“皇上,過去的人來信匯報那個地方很奇怪怎麽找不對,還得再多花些時間才能有結果。”
“不急慢慢來便是。”
周喻對那個所謂的天宮也不怎麽著急,找到了反正也打不開還不如等著手頭上的事情做完以後再去慢慢研究。
這一年來周喻一直牢牢的把控著朝政,同時也在推動著工坊醫藥坊的發展,一直在為大舉進攻倭國做準備,各個方麵的事情也都有條不紊的持續推進著。
例如和草原一起修建的城池已經完工,僅一年多的時間就在草原上建立起了一個大大的城池,別覺得這個速度快其實在周喻看來都已經有些慢了。
畢竟草原投入了這麽多的人力,大明又安排了不少的工匠還帶去了水泥,最後還花了這麽長時間修建一個城池已經是非常慢了。
重要的是修建城池還不是整個城池,三米多高的水泥石牆,基本的水泥石塊主幹道,還有主體依然是木製結構的樓宇宮殿,城池內其他的建築都還隻是圍上了外牆隻有帳篷的莊園而已。
但即便隻是這種程度也已經讓參與進來的那些草原首領們高興得不行了,畢竟城池裏相當熱鬧啊,大明的各種商品都能輕鬆的在裏麵買到,一座城池除了裏麵的建築有些不同之外其他的那是和大明的城池完全沒兩樣。
更關鍵的是番薯也大量出現在新城的市場裏,價格適中還能吃飽,敞開量供應根本不用擔心部族中還有人會被餓死了,有吃的有活幹誰吃飽了沒事做還想著繼續打秋風,關鍵是打秋風的風險比起以往大出了無數倍。
之前派出去倭國使節一起離開的大明使臣也迴到了大明的土地上,並且還帶迴來了不少東瀛那邊的消息,而且錦衣衛也一批一批的派人前往沿海,亦或者是裝作商賈前往倭國,周邊的各種信息幾乎時時刻刻都在更新,隻要大明做好準備的那天到來這些收集而來的信息也將會成為大明拿下倭國的重要指引。
除了這些事情之外,周喻的後宮裏也有喜事發生,李香凝和李惜月先後都有了身孕,再過幾月便能給周喻誕下子嗣。
忙碌的事有,開心的事有,而糟心的事情同樣也有。
太醫院的禦醫被周喻殺了三分之一,連帶著朝堂震動還死了不少人,原本還能活著的常德公主也被一條白綾給賜死,這些太醫的膽子大到了準備給所有妃嬪下藥,給周喻下藥,甚至是給皇子公主們下藥。
準備讓周喻失去生育能力,準備讓周喻現在唯一的兒子神不知鬼不覺的死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