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賑”
楊姓禦史下獄後,李世民緊接著就就讓房玄齡下達了這一政令。
不過是以朝廷的官方邸報下達的,報紙上隻是提了一下。
連以工代賑的詳細內容都沒有描述出來。
“陛下這是在示敵以弱嗎?”
這道政令在如今朝堂的喧囂下,顯得非常不起眼,甚至幾乎沒有人在談論這件事情。
群情激憤之下,所有人的矛頭都對準了李世民個人。
“不愧是能與李靖論兵法的帝王,這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用得真是六得一批。”
張拯喃喃自語的說道。
現在他幾乎百分百能夠確定,那楊姓禦史絕對是李世民的人。
李世民和他,自導自演了一場逼迫君王下罪己詔的苦情戲。
甚至魏徵,可能也是李世民計劃中的一部分。
但是其他人,到底有多少別有用心的人。恐怕連李世民也不清楚。
所以今天才會將所有人全部拿進大理寺。
再想到如今下落不明的程咬金,李績,張公瑾等人,張拯可以確定,這就是李世民的陰謀。
想到這裏,張拯心裏悚然一驚。
這些人可不是單獨出去的。
而是每個人手上至少都有數千到幾萬兵馬不等。
再結合城外糧食裝得滿滿當當的官倉。
難道說李世民所謂的連根拔起不是開玩笑?
張拯不敢在想下去。
還好自己現在是真的臥病在床,張拯心裏莫名的開始感激起那個射了自己一箭的弓箭手。
……
一眾清流禦史下獄的消息終究還是穿了出去。
在有心人的推動下迅速在長安引起了軒然大波。
甚至在向長安周邊迅速的擴散而去。
長安城不知不覺中傳出了一些玄武門之變的細節。
君王失德讓上天震怒的言論也悄悄在長安百姓當中興起。
終於,在一眾禦史們下獄的第三天。
長安城一些不知真相的百姓,在一些宿老的帶領下,聚集到了皇城承天們外。
這可嚇壞了長安,萬年兩縣的縣令。
連忙帶上衙役來到現場維持秩序。
都是些手無寸鐵的百姓,也沒有做出什麽衝擊皇城之類的大逆不道之事,就這麽靜靜的聚集在承天門前。
長安,萬年兩縣的衙役們對著這群勸又勸不迴去,打又不能打的百姓,也是犯了難。
而兩縣的縣令,仿佛商量好了似的,不約而同的來到了門下省,打算求見帝國宰相房玄齡。
沒想到房玄齡避而不見,反而派人客客氣氣的將他們請出了門下省,告知他們這事兒不歸門下省管。
兩縣的縣令,官再小,那也是一縣主官,哪能受得了這個氣。
於是便來到了宮城前,準備叩宮門麵聖。
還沒等靠近宮牆呢,便被宿衛宮禁的飛騎將士給扔了出去。
這下可把兩縣的縣令氣壞了,指著宮門破口大罵李世民昏君。
然後轉身,來到了聚集在承天門外的百姓當中,成為了率領百姓抗議的領頭羊之一。
沒錯,大唐的官兒,就是這麽剛。
哪怕是皇帝讓自己不爽了,那也是想罵就罵。
掛印而去,不存在的,要麽你把我殺了,要麽你把我這事兒給解決了。
貞觀年間的官場風氣,可見一斑。
得知這個消息的張拯,也不由得為這兩個縣令豎起了大拇指。
“得虧這會兒的皇帝是李世民,要是換了某個辮子王朝,那倆縣令這會兒九族的骨灰估摸著都被揚了。”
當唐朝的官,這兩個縣令無疑是幸運的。
第三天,整個京畿道乃至關內道都知曉了李世民的昏聵決定。
同州、岐州、隴州、夏州、銀州……包括京畿所在的雍州刺史府等十餘州全都上了奏折。
有要求陛下放人的,威脅李世民再不放人我就抹脖子,就問你怕不怕雲雲。
有要求李世民下罪己詔的。
奏折到了門下省房玄齡手裏,房玄齡隨便翻了翻。全部丟到了李世民的案頭。
而李世民對於這些奏折,全都留中不發。
再加上關中,河北,也逐漸有一些地方起了蝗災。
一時間整個大唐官場人心惶惶,流言四起。
更有甚者,將李世民比做了楊廣第二。
但是這一切,似乎與農戶百姓沒有什麽關係。
因為在蝗災起的第一時間,百姓們便被各地官府征發了徭役,開始做工。
築壩,修路,墾慌,修整城池等等。
不僅管飯,一日還可以獲得一斤稻米或者一斤小麥亦或者可以選擇兩斤糜子的報酬。
而張拯計劃了兩個月的的大唐皇家書院,也在這時開始動工。
渭南縣以北靠近渭河邊上,有近兩萬畝的荒地,李世民便將大唐皇家書院的選址選在了這裏。
由工部牽頭,按照張拯獻上的圖紙,召集了兩萬餘人的民夫,就開始熱火朝天的建房子了。
報酬和其他地方一樣,除了管飯之外,每日裏可以獲得一斤稻米或者麥子,要麽就是兩斤糜子的報酬。
同時,還有三個大子的現錢。當天結算。
所以,大唐此時災荒四起,卻罕見的沒有出現流民。
就在這時,李世民又冒天下之大不諱做出了一個重磅決定。
限製民間的奴隸交易,禁止農戶降為奴籍。
並且下達詔令,鼓勵逃戶隱戶來官府上戶籍,官府既往不咎,還可以給新上戶籍的人分田分地,分房子,還提供種子和農具。
最重要的是,前三年免稅,第三年才用正常繳納稅額。
並且在報紙上刊登出來,整整用了一份報紙將近四分之一的篇幅。
這下可算是捅了馬蜂窩。
不僅僅是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就連以往很多與李世民站在同一戰線的權貴家。
也隱隱和李世民拉開了距離。
要求李世民停止亂命,並且下罪己詔向上天請罪的奏折,如雪花一般從大唐各地飛往京畿中樞。
全部聚集在了門下省房玄齡手裏。
這下連房玄齡都坐不住了,隱晦的提醒李世民差不多該收一收了。
不然前隋末年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的往事恐將重演。
李世民假裝沒聽懂,反而訓斥了房玄齡一頓,直言房玄齡膽小如鼠。
房玄齡也怒了,拿剛愎自用李世民沒有辦法,難道拿這些讓自己挨訓的奏折還沒辦法嗎?
要說老實人發起怒來,那當真是天崩地裂。
房玄齡帶著一肚子氣迴到門下省,將那些折子全部放進盆裏,一把火給點了。
“瘋了,李二這是徹底瘋狂了。”
當張拯知道這些消息之後,忍不住在心裏暗暗說道。
楊姓禦史下獄後,李世民緊接著就就讓房玄齡下達了這一政令。
不過是以朝廷的官方邸報下達的,報紙上隻是提了一下。
連以工代賑的詳細內容都沒有描述出來。
“陛下這是在示敵以弱嗎?”
這道政令在如今朝堂的喧囂下,顯得非常不起眼,甚至幾乎沒有人在談論這件事情。
群情激憤之下,所有人的矛頭都對準了李世民個人。
“不愧是能與李靖論兵法的帝王,這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用得真是六得一批。”
張拯喃喃自語的說道。
現在他幾乎百分百能夠確定,那楊姓禦史絕對是李世民的人。
李世民和他,自導自演了一場逼迫君王下罪己詔的苦情戲。
甚至魏徵,可能也是李世民計劃中的一部分。
但是其他人,到底有多少別有用心的人。恐怕連李世民也不清楚。
所以今天才會將所有人全部拿進大理寺。
再想到如今下落不明的程咬金,李績,張公瑾等人,張拯可以確定,這就是李世民的陰謀。
想到這裏,張拯心裏悚然一驚。
這些人可不是單獨出去的。
而是每個人手上至少都有數千到幾萬兵馬不等。
再結合城外糧食裝得滿滿當當的官倉。
難道說李世民所謂的連根拔起不是開玩笑?
張拯不敢在想下去。
還好自己現在是真的臥病在床,張拯心裏莫名的開始感激起那個射了自己一箭的弓箭手。
……
一眾清流禦史下獄的消息終究還是穿了出去。
在有心人的推動下迅速在長安引起了軒然大波。
甚至在向長安周邊迅速的擴散而去。
長安城不知不覺中傳出了一些玄武門之變的細節。
君王失德讓上天震怒的言論也悄悄在長安百姓當中興起。
終於,在一眾禦史們下獄的第三天。
長安城一些不知真相的百姓,在一些宿老的帶領下,聚集到了皇城承天們外。
這可嚇壞了長安,萬年兩縣的縣令。
連忙帶上衙役來到現場維持秩序。
都是些手無寸鐵的百姓,也沒有做出什麽衝擊皇城之類的大逆不道之事,就這麽靜靜的聚集在承天門前。
長安,萬年兩縣的衙役們對著這群勸又勸不迴去,打又不能打的百姓,也是犯了難。
而兩縣的縣令,仿佛商量好了似的,不約而同的來到了門下省,打算求見帝國宰相房玄齡。
沒想到房玄齡避而不見,反而派人客客氣氣的將他們請出了門下省,告知他們這事兒不歸門下省管。
兩縣的縣令,官再小,那也是一縣主官,哪能受得了這個氣。
於是便來到了宮城前,準備叩宮門麵聖。
還沒等靠近宮牆呢,便被宿衛宮禁的飛騎將士給扔了出去。
這下可把兩縣的縣令氣壞了,指著宮門破口大罵李世民昏君。
然後轉身,來到了聚集在承天門外的百姓當中,成為了率領百姓抗議的領頭羊之一。
沒錯,大唐的官兒,就是這麽剛。
哪怕是皇帝讓自己不爽了,那也是想罵就罵。
掛印而去,不存在的,要麽你把我殺了,要麽你把我這事兒給解決了。
貞觀年間的官場風氣,可見一斑。
得知這個消息的張拯,也不由得為這兩個縣令豎起了大拇指。
“得虧這會兒的皇帝是李世民,要是換了某個辮子王朝,那倆縣令這會兒九族的骨灰估摸著都被揚了。”
當唐朝的官,這兩個縣令無疑是幸運的。
第三天,整個京畿道乃至關內道都知曉了李世民的昏聵決定。
同州、岐州、隴州、夏州、銀州……包括京畿所在的雍州刺史府等十餘州全都上了奏折。
有要求陛下放人的,威脅李世民再不放人我就抹脖子,就問你怕不怕雲雲。
有要求李世民下罪己詔的。
奏折到了門下省房玄齡手裏,房玄齡隨便翻了翻。全部丟到了李世民的案頭。
而李世民對於這些奏折,全都留中不發。
再加上關中,河北,也逐漸有一些地方起了蝗災。
一時間整個大唐官場人心惶惶,流言四起。
更有甚者,將李世民比做了楊廣第二。
但是這一切,似乎與農戶百姓沒有什麽關係。
因為在蝗災起的第一時間,百姓們便被各地官府征發了徭役,開始做工。
築壩,修路,墾慌,修整城池等等。
不僅管飯,一日還可以獲得一斤稻米或者一斤小麥亦或者可以選擇兩斤糜子的報酬。
而張拯計劃了兩個月的的大唐皇家書院,也在這時開始動工。
渭南縣以北靠近渭河邊上,有近兩萬畝的荒地,李世民便將大唐皇家書院的選址選在了這裏。
由工部牽頭,按照張拯獻上的圖紙,召集了兩萬餘人的民夫,就開始熱火朝天的建房子了。
報酬和其他地方一樣,除了管飯之外,每日裏可以獲得一斤稻米或者麥子,要麽就是兩斤糜子的報酬。
同時,還有三個大子的現錢。當天結算。
所以,大唐此時災荒四起,卻罕見的沒有出現流民。
就在這時,李世民又冒天下之大不諱做出了一個重磅決定。
限製民間的奴隸交易,禁止農戶降為奴籍。
並且下達詔令,鼓勵逃戶隱戶來官府上戶籍,官府既往不咎,還可以給新上戶籍的人分田分地,分房子,還提供種子和農具。
最重要的是,前三年免稅,第三年才用正常繳納稅額。
並且在報紙上刊登出來,整整用了一份報紙將近四分之一的篇幅。
這下可算是捅了馬蜂窩。
不僅僅是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就連以往很多與李世民站在同一戰線的權貴家。
也隱隱和李世民拉開了距離。
要求李世民停止亂命,並且下罪己詔向上天請罪的奏折,如雪花一般從大唐各地飛往京畿中樞。
全部聚集在了門下省房玄齡手裏。
這下連房玄齡都坐不住了,隱晦的提醒李世民差不多該收一收了。
不然前隋末年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的往事恐將重演。
李世民假裝沒聽懂,反而訓斥了房玄齡一頓,直言房玄齡膽小如鼠。
房玄齡也怒了,拿剛愎自用李世民沒有辦法,難道拿這些讓自己挨訓的奏折還沒辦法嗎?
要說老實人發起怒來,那當真是天崩地裂。
房玄齡帶著一肚子氣迴到門下省,將那些折子全部放進盆裏,一把火給點了。
“瘋了,李二這是徹底瘋狂了。”
當張拯知道這些消息之後,忍不住在心裏暗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