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拯將寫好的信件放入了信封,折了一下封口,裝入了自己的懷裏。
信寫完,卻失去了將信寄出去的想法。
“算了,盡快處理完這邊的事情,趕迴去過年吧,也沒多久。想老娘了,想小綠裳了。”
張拯臉上輕笑,隨後搖了搖頭,站起身來。
因為他已經聽見了李承乾叫他吃飯的喊聲。
張拯背著手走出了自己的大帳。
自入夏以來從未陰沉過的天空,卻在此時烏雲密布。
不知不覺間秋風大作,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雖然這場雨來得晚了很久,也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李承乾晚上的趕路計劃。
但張拯的心情還是很好。
“好日子啊,隻是可惜,今年沒有聞見桂花香。”
張拯抬頭看著天空,不一會兒,絲絲細雨便從張拯的臉上劃過。
這是一場不大的秋雨。
“拯哥兒,磨蹭什麽呢,吃飯。”
李承乾的催促聲再次傳來,張拯加快了腳步。
細雨絲絲,雨勢並不大。
但不論是張拯,還是李承乾,亦或者是一眾太子親衛的將士。
都已經快三個月沒有見過雨了。
是以,吃完飯的將士們,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開始在雨中漫步。
享受著這晚來的絲絲甘涼。
也是因為下雨,李承乾下令待雨停之後再開拔。
然而老天總是愛開玩笑,待一眾將士們全都走到雨中時。
本就不大的雨水竟然直接停了,太陽隨後就冒出頭來。
惹得一眾將士暗罵掃興。
“全軍開拔!”
隨著李承乾一聲令下,早已收拾好收尾的將士們再一次踏上了北上的路。
因為今天時至正午才開拔,所以到了下午時分,一行人也沒有走出多遠的距離。
眼看日頭又要下山,李承乾再次下令紮營。
待將士們有條不紊分工明確的將大營紮好之後。
李承乾喚來張拯,常言,還有貼身親衛段恆。
在中軍大帳一陣密謀之後,各人便迴到了自己的帳篷,開始補覺。
子夜時分,張拯在另一個親衛的服侍下披甲。
本來這事兒一直都是陳瑀和劉三負責的。
但是陳瑀和劉三兩個得力幹將,早在一旬前便被張拯暗中派遣去晉陽打探局勢。
是以這事兒就被從國公府跟來的另一個親衛接手了。
侍衛名叫大毛,不同於立身在哪裏,哪裏就滿是殺氣的劉三。
也不同於看似耿直,實際腹黑的陽光青年陳瑀。
這個叫大毛的侍衛,是屬於那種丟進人群裏,就再也看不見的那種人。
四十多歲,看起來就是一個憨厚老實的莊稼漢子。
但人普通,把式卻不普通。
不似尋常將士用刀用戟,而是手持一柄梅花開山府。
人人都叫他大毛,所以張拯也就叫他大毛了。
但張拯知道,他其實是有大名的,好像叫方穆。
挺好的一名字,聽起來也挺有文化的。
“少郎君,兄弟們都已經先散出去了,隻等您和太子殿下了。”
方穆為張拯扣好鎧甲上最後一顆盤扣,對張拯說道。
“走吧,出發。”
張拯將老爹當初用來砸他腦袋的那一柄橫刀斜挎在腰間。
沒有多說什麽,起身大步走出了營帳。
李承乾與常言,也換上了尋常將士的鎧甲。
八匹馬,四個人,趁著夜色脫離了大隊伍,竄了官道旁的小路,向前狂奔而去。
四人策馬奔騰出二十餘裏,在一處密林中發現了微弱的火光。
正是充作斥候的太子親衛將士。
一百位全身著甲的騎兵將士,列陣在林中,卻未發出一絲聲響,靜靜的等候著四人的到來。
“全軍出發,星夜兼程。”
李承乾用不大的聲音喊了一句。
“喏!”
將士們口稱喏,然後驅馬將李承乾張拯護在了正中。
將火把熄滅,趁著月色朝北方狂奔而去。
……
天上星河轉,人間幕簾垂。
當天空中隻剩下啟明星閃爍之時。
已狂奔出將近百裏的百人隊伍,終於聽到了李承乾傳來的全軍修整的聲音。
即便是一人雙馬,一眾將士還是一絲不苟的先照顧戰馬,給戰馬順了毛,喂了豆料。
然後才取出張拯發明的新式軍糧,用水囊裏的清水將味道還算不錯的粉末送進了肚子裏。
張拯和李承乾也不例外,既然是兵貴神速,國公府的大廚自然不方便跟來。
且不說兩位大廚的體型,想找一匹能馱著他們狂奔的戰馬就很難得,更不要說還帶著一堆的瓶瓶罐罐。
張拯從馬背上取下一個用牛皮縫製好的袋子。
再把頭盔從頭上取下,從牛皮口袋裏倒出了一些和將士們一樣新式軍糧,裝進頭盔裏。
再倒進去一點點清水,用手和開,捏成麵團往嘴裏送去。
李承乾和常言有學有樣,也學著張拯的樣子開始吃東西。
隻有張拯的新親衛頭子大毛的吃相最為粗獷。
像喝水似的,將牛皮袋子裏的像粉末似的軍糧往嘴裏倒,然後咕嘟吞進肚子,也不怕噎死。
眾人簡單的休整了一下,然後再次開始趕路。
一路上,吃喝基本都是在馬背上解決。
即便是休整,也不會超過一個時辰。
在第三天上午,李承乾和張拯一行人,終於看見了平遙縣的界碑。
狂奔了兩天三夜的將士們,臉上疲態盡顯。
騎術精湛的大唐將士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從小養尊處優的李承乾和張拯。
已是黑眼圈極重,眼神裏布滿血絲,嘴唇和臉上都被秋風吹得幹裂開來。
如果不是全靠心中的一股子信念撐著,早就放棄了。
“前麵有條河流,全軍休整一個時辰,十人一組輪流值守。”
李承乾說完這句話,在戰馬狂奔到河流邊上時,身子一歪。
便順勢癱倒在地上,毫無太子形象可言。
然後手腳並用,爬到了溪流邊上,將整個臉都埋進了溪水裏,大口大口的喝著冰涼的溪水。
張拯也比李承乾好不了多少,這會兒什麽不喝生水的禁令張拯也管不了了。
和李承乾一樣,將整個頭都埋進溪水裏,頓時感覺整個腦子都清醒了許多。
兩天三夜,狂奔近八百裏的距離。
在看見平遙縣的界碑那一刻,張拯差點沒忍住眼中的淚水。
信寫完,卻失去了將信寄出去的想法。
“算了,盡快處理完這邊的事情,趕迴去過年吧,也沒多久。想老娘了,想小綠裳了。”
張拯臉上輕笑,隨後搖了搖頭,站起身來。
因為他已經聽見了李承乾叫他吃飯的喊聲。
張拯背著手走出了自己的大帳。
自入夏以來從未陰沉過的天空,卻在此時烏雲密布。
不知不覺間秋風大作,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雖然這場雨來得晚了很久,也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李承乾晚上的趕路計劃。
但張拯的心情還是很好。
“好日子啊,隻是可惜,今年沒有聞見桂花香。”
張拯抬頭看著天空,不一會兒,絲絲細雨便從張拯的臉上劃過。
這是一場不大的秋雨。
“拯哥兒,磨蹭什麽呢,吃飯。”
李承乾的催促聲再次傳來,張拯加快了腳步。
細雨絲絲,雨勢並不大。
但不論是張拯,還是李承乾,亦或者是一眾太子親衛的將士。
都已經快三個月沒有見過雨了。
是以,吃完飯的將士們,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開始在雨中漫步。
享受著這晚來的絲絲甘涼。
也是因為下雨,李承乾下令待雨停之後再開拔。
然而老天總是愛開玩笑,待一眾將士們全都走到雨中時。
本就不大的雨水竟然直接停了,太陽隨後就冒出頭來。
惹得一眾將士暗罵掃興。
“全軍開拔!”
隨著李承乾一聲令下,早已收拾好收尾的將士們再一次踏上了北上的路。
因為今天時至正午才開拔,所以到了下午時分,一行人也沒有走出多遠的距離。
眼看日頭又要下山,李承乾再次下令紮營。
待將士們有條不紊分工明確的將大營紮好之後。
李承乾喚來張拯,常言,還有貼身親衛段恆。
在中軍大帳一陣密謀之後,各人便迴到了自己的帳篷,開始補覺。
子夜時分,張拯在另一個親衛的服侍下披甲。
本來這事兒一直都是陳瑀和劉三負責的。
但是陳瑀和劉三兩個得力幹將,早在一旬前便被張拯暗中派遣去晉陽打探局勢。
是以這事兒就被從國公府跟來的另一個親衛接手了。
侍衛名叫大毛,不同於立身在哪裏,哪裏就滿是殺氣的劉三。
也不同於看似耿直,實際腹黑的陽光青年陳瑀。
這個叫大毛的侍衛,是屬於那種丟進人群裏,就再也看不見的那種人。
四十多歲,看起來就是一個憨厚老實的莊稼漢子。
但人普通,把式卻不普通。
不似尋常將士用刀用戟,而是手持一柄梅花開山府。
人人都叫他大毛,所以張拯也就叫他大毛了。
但張拯知道,他其實是有大名的,好像叫方穆。
挺好的一名字,聽起來也挺有文化的。
“少郎君,兄弟們都已經先散出去了,隻等您和太子殿下了。”
方穆為張拯扣好鎧甲上最後一顆盤扣,對張拯說道。
“走吧,出發。”
張拯將老爹當初用來砸他腦袋的那一柄橫刀斜挎在腰間。
沒有多說什麽,起身大步走出了營帳。
李承乾與常言,也換上了尋常將士的鎧甲。
八匹馬,四個人,趁著夜色脫離了大隊伍,竄了官道旁的小路,向前狂奔而去。
四人策馬奔騰出二十餘裏,在一處密林中發現了微弱的火光。
正是充作斥候的太子親衛將士。
一百位全身著甲的騎兵將士,列陣在林中,卻未發出一絲聲響,靜靜的等候著四人的到來。
“全軍出發,星夜兼程。”
李承乾用不大的聲音喊了一句。
“喏!”
將士們口稱喏,然後驅馬將李承乾張拯護在了正中。
將火把熄滅,趁著月色朝北方狂奔而去。
……
天上星河轉,人間幕簾垂。
當天空中隻剩下啟明星閃爍之時。
已狂奔出將近百裏的百人隊伍,終於聽到了李承乾傳來的全軍修整的聲音。
即便是一人雙馬,一眾將士還是一絲不苟的先照顧戰馬,給戰馬順了毛,喂了豆料。
然後才取出張拯發明的新式軍糧,用水囊裏的清水將味道還算不錯的粉末送進了肚子裏。
張拯和李承乾也不例外,既然是兵貴神速,國公府的大廚自然不方便跟來。
且不說兩位大廚的體型,想找一匹能馱著他們狂奔的戰馬就很難得,更不要說還帶著一堆的瓶瓶罐罐。
張拯從馬背上取下一個用牛皮縫製好的袋子。
再把頭盔從頭上取下,從牛皮口袋裏倒出了一些和將士們一樣新式軍糧,裝進頭盔裏。
再倒進去一點點清水,用手和開,捏成麵團往嘴裏送去。
李承乾和常言有學有樣,也學著張拯的樣子開始吃東西。
隻有張拯的新親衛頭子大毛的吃相最為粗獷。
像喝水似的,將牛皮袋子裏的像粉末似的軍糧往嘴裏倒,然後咕嘟吞進肚子,也不怕噎死。
眾人簡單的休整了一下,然後再次開始趕路。
一路上,吃喝基本都是在馬背上解決。
即便是休整,也不會超過一個時辰。
在第三天上午,李承乾和張拯一行人,終於看見了平遙縣的界碑。
狂奔了兩天三夜的將士們,臉上疲態盡顯。
騎術精湛的大唐將士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從小養尊處優的李承乾和張拯。
已是黑眼圈極重,眼神裏布滿血絲,嘴唇和臉上都被秋風吹得幹裂開來。
如果不是全靠心中的一股子信念撐著,早就放棄了。
“前麵有條河流,全軍休整一個時辰,十人一組輪流值守。”
李承乾說完這句話,在戰馬狂奔到河流邊上時,身子一歪。
便順勢癱倒在地上,毫無太子形象可言。
然後手腳並用,爬到了溪流邊上,將整個臉都埋進了溪水裏,大口大口的喝著冰涼的溪水。
張拯也比李承乾好不了多少,這會兒什麽不喝生水的禁令張拯也管不了了。
和李承乾一樣,將整個頭都埋進溪水裏,頓時感覺整個腦子都清醒了許多。
兩天三夜,狂奔近八百裏的距離。
在看見平遙縣的界碑那一刻,張拯差點沒忍住眼中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