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躲遠點
會川都督府(會理),王宗佶接到王建的軍令後,立即召集眾將議事。
“劉知俊率領兩千騎兵,八千步軍已經抵達昔陀(會東),我們是否需要增派援兵?”
一名中年將領率先開口:“大將軍,昔陀隻有不到三千守軍,若無援兵肯定守不住!末將以為至少派遣五千兵馬增援才行。”
話音未落便有將領出言反駁:“就憑昔陀那座小城,如何容得下七八千駐軍?唐軍來勢洶洶,即便派一萬人去,也未必能夠取勝!”
又有一位將領憤憤不平地開口道:“哼!我看你是被唐軍打怕了吧,不過是一萬兵馬而已,就將你嚇成這樣!”
“誰害怕了,我這就就事論事,你有把握大可率兵前往昔陀增援!”
眾將領們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王宗佶坐在主位上,聽著眾將的爭論,眉頭緊緊皺了起來,他深知昔陀的重要性,但也明白唐軍的實力不容小覷。
一位年輕的將領站起身來,抱拳說道:“大將軍,昔陀雖小,但戰略位置卻極為重要,距此不到七十裏,若我們輕易放棄,唐軍便能長驅直入,直逼會川府。”
“末將以為可先派兩千精銳騎兵,趁唐軍立足未穩,夜襲其營寨,挫其銳氣,再派兩千步軍增援堅守,同時在周邊山林設下三五千伏兵,待唐軍攻城疲憊時,內外夾擊。”
王宗佶眼睛一亮,有些心動,還未開口又被其他將領出言駁斥。
“王都尉,你未免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襲營這種戰術,唐軍可是再熟悉不過了,你覺得他們會毫無防備嗎?”
王謙不以為然地冷哼一聲,“孫將軍,你這是未戰先怯啊!我們雖然隻有兩千多騎兵,但如果能出其不意地發動襲擊,未必不能成功,你怎麽能還沒嚐試就斷言一定會失敗?”
孫將軍眉頭一皺,“王都尉,你可別拿將士們的性命開玩笑!這可不是什麽兒戲,稍有不慎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王謙不以為然,“孫將軍,你也太膽小了吧!不試試怎麽知道不行?要是我們連這點勇氣都沒有,還不如直接投降算了!”
王宗佶看著兩人爭執不下,臉色有些不悅,“好了,都別吵了!孫將軍覺得我們現在應該怎麽辦?”
孫將軍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情緒,“大將軍,末將認為,我們應該立刻向大王請求援兵,憑借會川城的堅固城牆堅守不出,再尋找機會出擊,一舉擊退敵人。”
王謙聽了,又是一聲嗤笑,“孫將軍,你這也太保守了吧!唐軍不過才一萬人而已,我們可是有接近兩萬的兵馬!這種情況下還要請求援兵,不怕被大王恥笑?”
孫將軍瞪了王謙一眼,“王都尉,你可別小看了唐軍!我們和他們又不是第一次交手,雙方的實力對比如何,大家心裏都很清楚,如果不是兵力數倍於敵,我們根本沒有勝算!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我們隻會被敵人各個擊破!”
正當眾人爭論得不可開交之時,一名斥候匆忙闖入,“大將軍,昔陀城被唐軍攻占,陳副將率一千多人正在撤迴的途中!”
營帳內頓時安靜下來,眾人麵麵相覷。
王宗佶猛地站起身,滿臉震驚,“怎麽迴事?昨日的情報唐軍還在五十裏外,怎會一夜之間就丟了城池,陳如山是幹什麽吃的?”
“迴稟大將軍,昨夜城內發生叛亂,有人趁機打開了城門,陳將軍險些喪命!”
“叛亂?怎麽會有叛亂?有多少人參與?”
“具體數目不詳,至少有上百人,叛軍趁夜殺害守城士卒,打開了東門。”
王宗佶氣得咬牙切齒,“這麽多人叛亂,事前一點征兆都沒有嗎?陳如山這個蠢貨!”
孫將軍急忙開口道:“大將軍,敵人不出兩日便會抵達這裏,我們必須做出決斷了。”
王宗佶深吸一口氣,目光掃過眾人,“如今情況有變,再爭論派不派援兵已無意義,現在我們是全力守城,還是出城退敵?”
王謙急切道:“大將軍,末將認為應出城退敵!昔陀至此六十餘裏,趁唐軍剛抵達時立足未穩,我們以逸待勞主動出擊,定能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孫將軍卻搖頭反對:“不可!六十餘裏不算遠,唐軍未必會疲憊,出城對敵徒增傷亡,還是堅守城池,立刻請求援兵為上策。”
王宗佶看著一直未說話的幕僚朱厭景問道:“朱長史,你有何看法?”
朱厭景猶豫了一下,開口說道:“大將軍,您與大王這幾年的關係不算融洽,依屬下看,大王很難派出援兵,屬下認為盡快想好退路為妙!”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震驚了。
王宗佶眉頭緊皺,“朱長史此話何意?”
朱厭景一臉淡然,“大將軍,李繼密率兵兩萬直逼香城郡(鹽源),那裏隻駐紮了三千兵馬,根本擋不了唐軍太久,唐軍接下來很大可能會南下鬆外城(鹽邊),王宗翰將軍隻有一萬多兵馬,自顧不暇,不可能派援兵過來。”
“大王剛剛與鄭買嗣結盟,忙著接收弄棟三座城池,要時刻防備鄭買嗣背後捅刀子,也不會派援兵。”
“大將軍覺得僅憑我們手中一萬多兵馬,能夠堅守多少天?”
王宗佶麵色凝重,“打也不行,守也不行,那何為退路?”
“大將軍,大王明顯想讓我們消耗唐軍實力,既然結果不樂觀,不如趁著唐軍未曾抵達,棄城南下保存實力!”
王宗佶麵露詫異,“不戰而逃?”
“大將軍,我們與鄭買嗣結盟後,兵力比唐軍多出幾萬,但卻太過分散,隻會被唐軍各個擊破,不如收縮防線,集中優勢兵力與唐軍一戰。”
王宗佶麵露憂色,眉頭緊蹙,“棄城而走,這可如何向大王交代?”
“大將軍,屬下剛才所言正是理由所在!如今形勢危急,保存實力才是最為關鍵的,若我們硬守此城,恐怕隻會白白損失兵力,最終得不償失。”
王宗佶心中略作思考,覺得朱厭景所言不無道理。
“依朱長史之見,我們應當撤往何處?”
參加會議的眾人皆是王宗佶的親信,朱厭景也不避諱,直言道:“若是大將軍不想成為大王的棋子被其隨意擺布,依屬下愚見,不如向西撤往劍川,而後再南下永昌府。”
王宗佶臉上露出疑惑之色,“為何要去永昌府?”
“王宗黯將軍與王建之間,表麵上看似和睦,實則早已離心離德,以目前的局勢來看,他與您應是同一陣營。撤往永昌府不僅可以避免與唐軍直接衝突,還能與王宗黯將軍相互唿應,共同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
王宗佶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就如同李茂貞的選擇一般,避開唐軍鋒芒。”
朱厭景點點頭,“正是如此,近來流傳的那幅地圖,大將軍想必也有所耳聞,若想徹底擺脫唐軍的威脅,我們必須躲得足夠遠,在那裏重新開始自立為王也未嚐不可!”
王宗佶眼中閃過一絲憧憬,思考片刻後重重點頭,“好!事不宜遲,諸位立刻準備撤離事宜,最遲後天一早便出發!”
會川都督府(會理),王宗佶接到王建的軍令後,立即召集眾將議事。
“劉知俊率領兩千騎兵,八千步軍已經抵達昔陀(會東),我們是否需要增派援兵?”
一名中年將領率先開口:“大將軍,昔陀隻有不到三千守軍,若無援兵肯定守不住!末將以為至少派遣五千兵馬增援才行。”
話音未落便有將領出言反駁:“就憑昔陀那座小城,如何容得下七八千駐軍?唐軍來勢洶洶,即便派一萬人去,也未必能夠取勝!”
又有一位將領憤憤不平地開口道:“哼!我看你是被唐軍打怕了吧,不過是一萬兵馬而已,就將你嚇成這樣!”
“誰害怕了,我這就就事論事,你有把握大可率兵前往昔陀增援!”
眾將領們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王宗佶坐在主位上,聽著眾將的爭論,眉頭緊緊皺了起來,他深知昔陀的重要性,但也明白唐軍的實力不容小覷。
一位年輕的將領站起身來,抱拳說道:“大將軍,昔陀雖小,但戰略位置卻極為重要,距此不到七十裏,若我們輕易放棄,唐軍便能長驅直入,直逼會川府。”
“末將以為可先派兩千精銳騎兵,趁唐軍立足未穩,夜襲其營寨,挫其銳氣,再派兩千步軍增援堅守,同時在周邊山林設下三五千伏兵,待唐軍攻城疲憊時,內外夾擊。”
王宗佶眼睛一亮,有些心動,還未開口又被其他將領出言駁斥。
“王都尉,你未免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襲營這種戰術,唐軍可是再熟悉不過了,你覺得他們會毫無防備嗎?”
王謙不以為然地冷哼一聲,“孫將軍,你這是未戰先怯啊!我們雖然隻有兩千多騎兵,但如果能出其不意地發動襲擊,未必不能成功,你怎麽能還沒嚐試就斷言一定會失敗?”
孫將軍眉頭一皺,“王都尉,你可別拿將士們的性命開玩笑!這可不是什麽兒戲,稍有不慎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王謙不以為然,“孫將軍,你也太膽小了吧!不試試怎麽知道不行?要是我們連這點勇氣都沒有,還不如直接投降算了!”
王宗佶看著兩人爭執不下,臉色有些不悅,“好了,都別吵了!孫將軍覺得我們現在應該怎麽辦?”
孫將軍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情緒,“大將軍,末將認為,我們應該立刻向大王請求援兵,憑借會川城的堅固城牆堅守不出,再尋找機會出擊,一舉擊退敵人。”
王謙聽了,又是一聲嗤笑,“孫將軍,你這也太保守了吧!唐軍不過才一萬人而已,我們可是有接近兩萬的兵馬!這種情況下還要請求援兵,不怕被大王恥笑?”
孫將軍瞪了王謙一眼,“王都尉,你可別小看了唐軍!我們和他們又不是第一次交手,雙方的實力對比如何,大家心裏都很清楚,如果不是兵力數倍於敵,我們根本沒有勝算!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我們隻會被敵人各個擊破!”
正當眾人爭論得不可開交之時,一名斥候匆忙闖入,“大將軍,昔陀城被唐軍攻占,陳副將率一千多人正在撤迴的途中!”
營帳內頓時安靜下來,眾人麵麵相覷。
王宗佶猛地站起身,滿臉震驚,“怎麽迴事?昨日的情報唐軍還在五十裏外,怎會一夜之間就丟了城池,陳如山是幹什麽吃的?”
“迴稟大將軍,昨夜城內發生叛亂,有人趁機打開了城門,陳將軍險些喪命!”
“叛亂?怎麽會有叛亂?有多少人參與?”
“具體數目不詳,至少有上百人,叛軍趁夜殺害守城士卒,打開了東門。”
王宗佶氣得咬牙切齒,“這麽多人叛亂,事前一點征兆都沒有嗎?陳如山這個蠢貨!”
孫將軍急忙開口道:“大將軍,敵人不出兩日便會抵達這裏,我們必須做出決斷了。”
王宗佶深吸一口氣,目光掃過眾人,“如今情況有變,再爭論派不派援兵已無意義,現在我們是全力守城,還是出城退敵?”
王謙急切道:“大將軍,末將認為應出城退敵!昔陀至此六十餘裏,趁唐軍剛抵達時立足未穩,我們以逸待勞主動出擊,定能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孫將軍卻搖頭反對:“不可!六十餘裏不算遠,唐軍未必會疲憊,出城對敵徒增傷亡,還是堅守城池,立刻請求援兵為上策。”
王宗佶看著一直未說話的幕僚朱厭景問道:“朱長史,你有何看法?”
朱厭景猶豫了一下,開口說道:“大將軍,您與大王這幾年的關係不算融洽,依屬下看,大王很難派出援兵,屬下認為盡快想好退路為妙!”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震驚了。
王宗佶眉頭緊皺,“朱長史此話何意?”
朱厭景一臉淡然,“大將軍,李繼密率兵兩萬直逼香城郡(鹽源),那裏隻駐紮了三千兵馬,根本擋不了唐軍太久,唐軍接下來很大可能會南下鬆外城(鹽邊),王宗翰將軍隻有一萬多兵馬,自顧不暇,不可能派援兵過來。”
“大王剛剛與鄭買嗣結盟,忙著接收弄棟三座城池,要時刻防備鄭買嗣背後捅刀子,也不會派援兵。”
“大將軍覺得僅憑我們手中一萬多兵馬,能夠堅守多少天?”
王宗佶麵色凝重,“打也不行,守也不行,那何為退路?”
“大將軍,大王明顯想讓我們消耗唐軍實力,既然結果不樂觀,不如趁著唐軍未曾抵達,棄城南下保存實力!”
王宗佶麵露詫異,“不戰而逃?”
“大將軍,我們與鄭買嗣結盟後,兵力比唐軍多出幾萬,但卻太過分散,隻會被唐軍各個擊破,不如收縮防線,集中優勢兵力與唐軍一戰。”
王宗佶麵露憂色,眉頭緊蹙,“棄城而走,這可如何向大王交代?”
“大將軍,屬下剛才所言正是理由所在!如今形勢危急,保存實力才是最為關鍵的,若我們硬守此城,恐怕隻會白白損失兵力,最終得不償失。”
王宗佶心中略作思考,覺得朱厭景所言不無道理。
“依朱長史之見,我們應當撤往何處?”
參加會議的眾人皆是王宗佶的親信,朱厭景也不避諱,直言道:“若是大將軍不想成為大王的棋子被其隨意擺布,依屬下愚見,不如向西撤往劍川,而後再南下永昌府。”
王宗佶臉上露出疑惑之色,“為何要去永昌府?”
“王宗黯將軍與王建之間,表麵上看似和睦,實則早已離心離德,以目前的局勢來看,他與您應是同一陣營。撤往永昌府不僅可以避免與唐軍直接衝突,還能與王宗黯將軍相互唿應,共同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
王宗佶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就如同李茂貞的選擇一般,避開唐軍鋒芒。”
朱厭景點點頭,“正是如此,近來流傳的那幅地圖,大將軍想必也有所耳聞,若想徹底擺脫唐軍的威脅,我們必須躲得足夠遠,在那裏重新開始自立為王也未嚐不可!”
王宗佶眼中閃過一絲憧憬,思考片刻後重重點頭,“好!事不宜遲,諸位立刻準備撤離事宜,最遲後天一早便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