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大喜啊!我軍奪下拓東城,占領鄯闡府全境!”
郭琪滿臉喜色地衝進宮殿,聲音中難掩興奮之情。
李侃有些驚訝,臉上露出一絲微笑,“這的確是個驚喜,朕原本以為要拿下拓東城還需要兩三個月時間。”
郭琪輕歎了一口氣,遺憾地說道:“隻可惜讓鄭買嗣跑掉了!”
李侃不以為意地笑了笑,“嗬嗬,無妨!朕要的是人口和土地,鄭買嗣如今不過是喪家之犬而已!”
“陛下言之有理!新豐川一戰,我軍斬殺敵軍五千餘人,俘獲八千餘人,大長和的士兵不足兩萬人了。”
親軍府楊廣奇躬身施禮,向李侃稟報道:“陛下,據親軍府暗探送迴的情報,鄭買嗣如今已經逃到步日賧(普洱),身邊隻有五千餘名士兵,楊尹成率三千殘兵駐守建水城。”
李侃眉頭微微一挑,若有所思地說道:“看來大長和內部出現了問題。”
“陛下猜的沒錯,鄭買嗣下旨召各地兵馬南下,但無人響應,各地部落酋長也都在觀望中。”
郭琪麵露喜色,“陛下,此乃天賜良機,不如趁大長和內亂,一鼓作氣將其徹底覆滅。”
“我軍傷亡情況如何?”
“戰報上說我軍戰死兩千餘人,傷三千餘人。”
李侃沉默了片刻,開口說道:“我軍連續作戰傷亡比較大,也需稍作休整。”
郭琪滿臉疑惑,“陛下,這點傷亡並不算大,乘勝追擊還能擴大戰果,若等鄭買嗣緩過勁來會更麻煩。”
李侃擺了擺手,“鄭買嗣一個篡位之人,現在隻怕很多人會落井下石,已經不足為慮,馬上就快過年了,先讓將士們休養半月,籌備好糧草輜重,過完年朕要親自前往拓東城。”
郭琪瞪大眼睛,滿臉驚愕:“陛下要親自前往拓東城?這實在是太冒險了!”
“目前我們尚未完全掌控拓東全境,弄棟和會川等地仍有敵人的殘餘勢力盤踞,倘若王建得知陛下的行蹤後集中所有兵馬攻打拓東,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李侃頗為鎮定,“嗬嗬,不必如此驚慌,朕曆經無數風雨,什麽艱難險阻沒有見過?有上萬精兵在側,難道還能難倒朕不成?”
郭琪心中忐忑不安,苦口婆心地勸道:“話雖如此,可拓東局勢複雜,陛下貿然前往難免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狀況,依臣之見此時不是南下的最佳時機。”
李侃微微頷首,對郭琪的顧慮有所理解,但他的決心並未因此動搖,“南詔與中原大不相同,這裏有著上百個部族,彼此之間錯綜複雜,若單憑武力去征服他們,不僅代價巨大,而且收效甚微。”
“我們必須采取威逼利誘與安撫相結合的策略,方能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
“朕此次親赴拓東,一是為了慰問前線的將士們,鼓舞士氣,二是為了招攬那些尚未歸順的部族,讓他們感受到朕的誠意和善意,三是為了給王建施加壓力,也可以說是一種以身誘敵的策略。”
聽到“以身誘敵”四個字,郭琪不禁眉頭一皺,麵露憂色,“陛下,您這是何意?難道您是想以自己為誘餌,引蛇出洞?”
李侃微微一笑,“正是如此,朕已下令讓人在各地大肆宣揚即將南下的消息,就是要讓那些心懷叵測之人都知曉朕的行蹤,他們要麽四散而逃,要麽鋌而走險自投羅網,無論如何都在朕的掌控之中。”
郭琪心中的擔憂愈發深重,憂心忡忡地說道:“陛下,這樣做實在是太冒險了!萬一那些敵人狗急跳牆,對陛下不利可如何是好?”
“朕要的就是他們狗急跳牆!”
李侃嘴角微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這次南下有五千銀槍效節軍和五千龍武軍同行,拓東境內就算有殘餘勢力,又能有多大的能耐與我軍抗衡?”
郭琪還是有些擔憂:“話雖如此,但畢竟是身處他國……”
李侃抬手打斷了郭琪的話,“什麽他國?拓東城也好,羊苴咩城也罷,都是我大唐的疆土!這兩地都是風景秀麗的好地方,你們隨朕一同南下,正好可以去遊覽一番。”
鄒澤趕忙問道:“陛下,軍隊都帶走了,成都的防禦怎麽辦?”
“成都周邊並無戰事,有兩個師的城防軍已經足夠了,諸位盡快下去安排,明年上元節一過,我們便乘船南下。”
李侃說完又將目光轉向楊廣奇,“如今大長和人心惶惶,可派那些歸降的本地人去各地部落進行勸降,許以好處,如此一來定能分化瓦解他們。”
“臣遵命!”
郭琪和鄒澤等人見李侃主意已定,便也不再多言勸阻。
羊苴咩城的王建聽完密探的迴稟,滿臉詫異,“確定李侃明年要南下拓東城?”
密探首領王王宗勳躬身道:“千真萬確!這個消息已經散播開了,好像是李侃特意讓人公開的。”
王建眉頭緊鎖,“有這迴事?李侃如此大張旗鼓意欲何為?”
唐道襲小心翼翼開口道:“陛下,大長和局勢未明,李侃怎敢南下?即便要來也是偷偷摸摸,怎會大肆宣揚?依臣看不過是虛張聲勢,故意做出禦駕親征的樣子給我們壓力。”
王建搖頭道:“李侃並非貪生怕死之輩,連新羅他都敢去,何況四分五裂的大長和,眼下唐軍占據整個拓東,他率兵南下並非沒有可能,隻是為何要大肆宣揚?”
王宗播滿臉擔憂,“陛下,不管出於什麽目的,若李侃真的抵達拓東城,必定會大舉進攻,我們要早做打算。”
“如何打算?”
“陛下,李侃禦駕親征,必定是你死我活之局,羊苴咩城恐怕很難守住,南下的計劃可以開始了,否則鄭買嗣的悲劇可能會重演。”
親軍統領王宗信的眼中突然閃過一絲瘋狂,聲音略微有些顫抖地說道:“陛下,臣認為李侃南下對我們來說或許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如果我們能夠集中全部兵馬一舉攻破拓東城,就可以徹底消除這個心腹大患!”
他的這番話猶如一道驚雷,讓在場的幾個人都驚愕得說不出話來,滿臉都是難以置信的表情。
王宗播第一個迴過神來,怒不可遏地斥責道:“簡直就是異想天開!李侃身邊有一萬多禁軍護送,再加上拓東城的兵馬有三萬之眾,我們隻有四五萬兵馬,不到對方的兩倍,怎麽可能攻下城池?”
王宗信毫不退縮,“誰說攻城一定要有兩倍於守軍的兵力才行?唐軍一向心高氣傲,十有八九會出城與我們交戰,我們完全可以先想辦法引誘他們出城,趁機殲滅一部分,再將剩下的唐軍圍困在城中。”
“這樣一來未必就沒有取勝的機會!否則一直被唐軍追著跑,什麽時候才能過上安穩的日子?”
“可笑!即便唐軍出城交戰,你有何把握殲滅對方?”
王建麵色變得愈發凝重,沒有理會兩人的爭論,此刻心中竟然有一絲絲心動。
他在殿內來迴踱步,心中暗自思忖,上元節還有半個多月就要到了,是戰是逃必須盡快做出決定。
郭琪滿臉喜色地衝進宮殿,聲音中難掩興奮之情。
李侃有些驚訝,臉上露出一絲微笑,“這的確是個驚喜,朕原本以為要拿下拓東城還需要兩三個月時間。”
郭琪輕歎了一口氣,遺憾地說道:“隻可惜讓鄭買嗣跑掉了!”
李侃不以為意地笑了笑,“嗬嗬,無妨!朕要的是人口和土地,鄭買嗣如今不過是喪家之犬而已!”
“陛下言之有理!新豐川一戰,我軍斬殺敵軍五千餘人,俘獲八千餘人,大長和的士兵不足兩萬人了。”
親軍府楊廣奇躬身施禮,向李侃稟報道:“陛下,據親軍府暗探送迴的情報,鄭買嗣如今已經逃到步日賧(普洱),身邊隻有五千餘名士兵,楊尹成率三千殘兵駐守建水城。”
李侃眉頭微微一挑,若有所思地說道:“看來大長和內部出現了問題。”
“陛下猜的沒錯,鄭買嗣下旨召各地兵馬南下,但無人響應,各地部落酋長也都在觀望中。”
郭琪麵露喜色,“陛下,此乃天賜良機,不如趁大長和內亂,一鼓作氣將其徹底覆滅。”
“我軍傷亡情況如何?”
“戰報上說我軍戰死兩千餘人,傷三千餘人。”
李侃沉默了片刻,開口說道:“我軍連續作戰傷亡比較大,也需稍作休整。”
郭琪滿臉疑惑,“陛下,這點傷亡並不算大,乘勝追擊還能擴大戰果,若等鄭買嗣緩過勁來會更麻煩。”
李侃擺了擺手,“鄭買嗣一個篡位之人,現在隻怕很多人會落井下石,已經不足為慮,馬上就快過年了,先讓將士們休養半月,籌備好糧草輜重,過完年朕要親自前往拓東城。”
郭琪瞪大眼睛,滿臉驚愕:“陛下要親自前往拓東城?這實在是太冒險了!”
“目前我們尚未完全掌控拓東全境,弄棟和會川等地仍有敵人的殘餘勢力盤踞,倘若王建得知陛下的行蹤後集中所有兵馬攻打拓東,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李侃頗為鎮定,“嗬嗬,不必如此驚慌,朕曆經無數風雨,什麽艱難險阻沒有見過?有上萬精兵在側,難道還能難倒朕不成?”
郭琪心中忐忑不安,苦口婆心地勸道:“話雖如此,可拓東局勢複雜,陛下貿然前往難免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狀況,依臣之見此時不是南下的最佳時機。”
李侃微微頷首,對郭琪的顧慮有所理解,但他的決心並未因此動搖,“南詔與中原大不相同,這裏有著上百個部族,彼此之間錯綜複雜,若單憑武力去征服他們,不僅代價巨大,而且收效甚微。”
“我們必須采取威逼利誘與安撫相結合的策略,方能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
“朕此次親赴拓東,一是為了慰問前線的將士們,鼓舞士氣,二是為了招攬那些尚未歸順的部族,讓他們感受到朕的誠意和善意,三是為了給王建施加壓力,也可以說是一種以身誘敵的策略。”
聽到“以身誘敵”四個字,郭琪不禁眉頭一皺,麵露憂色,“陛下,您這是何意?難道您是想以自己為誘餌,引蛇出洞?”
李侃微微一笑,“正是如此,朕已下令讓人在各地大肆宣揚即將南下的消息,就是要讓那些心懷叵測之人都知曉朕的行蹤,他們要麽四散而逃,要麽鋌而走險自投羅網,無論如何都在朕的掌控之中。”
郭琪心中的擔憂愈發深重,憂心忡忡地說道:“陛下,這樣做實在是太冒險了!萬一那些敵人狗急跳牆,對陛下不利可如何是好?”
“朕要的就是他們狗急跳牆!”
李侃嘴角微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這次南下有五千銀槍效節軍和五千龍武軍同行,拓東境內就算有殘餘勢力,又能有多大的能耐與我軍抗衡?”
郭琪還是有些擔憂:“話雖如此,但畢竟是身處他國……”
李侃抬手打斷了郭琪的話,“什麽他國?拓東城也好,羊苴咩城也罷,都是我大唐的疆土!這兩地都是風景秀麗的好地方,你們隨朕一同南下,正好可以去遊覽一番。”
鄒澤趕忙問道:“陛下,軍隊都帶走了,成都的防禦怎麽辦?”
“成都周邊並無戰事,有兩個師的城防軍已經足夠了,諸位盡快下去安排,明年上元節一過,我們便乘船南下。”
李侃說完又將目光轉向楊廣奇,“如今大長和人心惶惶,可派那些歸降的本地人去各地部落進行勸降,許以好處,如此一來定能分化瓦解他們。”
“臣遵命!”
郭琪和鄒澤等人見李侃主意已定,便也不再多言勸阻。
羊苴咩城的王建聽完密探的迴稟,滿臉詫異,“確定李侃明年要南下拓東城?”
密探首領王王宗勳躬身道:“千真萬確!這個消息已經散播開了,好像是李侃特意讓人公開的。”
王建眉頭緊鎖,“有這迴事?李侃如此大張旗鼓意欲何為?”
唐道襲小心翼翼開口道:“陛下,大長和局勢未明,李侃怎敢南下?即便要來也是偷偷摸摸,怎會大肆宣揚?依臣看不過是虛張聲勢,故意做出禦駕親征的樣子給我們壓力。”
王建搖頭道:“李侃並非貪生怕死之輩,連新羅他都敢去,何況四分五裂的大長和,眼下唐軍占據整個拓東,他率兵南下並非沒有可能,隻是為何要大肆宣揚?”
王宗播滿臉擔憂,“陛下,不管出於什麽目的,若李侃真的抵達拓東城,必定會大舉進攻,我們要早做打算。”
“如何打算?”
“陛下,李侃禦駕親征,必定是你死我活之局,羊苴咩城恐怕很難守住,南下的計劃可以開始了,否則鄭買嗣的悲劇可能會重演。”
親軍統領王宗信的眼中突然閃過一絲瘋狂,聲音略微有些顫抖地說道:“陛下,臣認為李侃南下對我們來說或許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如果我們能夠集中全部兵馬一舉攻破拓東城,就可以徹底消除這個心腹大患!”
他的這番話猶如一道驚雷,讓在場的幾個人都驚愕得說不出話來,滿臉都是難以置信的表情。
王宗播第一個迴過神來,怒不可遏地斥責道:“簡直就是異想天開!李侃身邊有一萬多禁軍護送,再加上拓東城的兵馬有三萬之眾,我們隻有四五萬兵馬,不到對方的兩倍,怎麽可能攻下城池?”
王宗信毫不退縮,“誰說攻城一定要有兩倍於守軍的兵力才行?唐軍一向心高氣傲,十有八九會出城與我們交戰,我們完全可以先想辦法引誘他們出城,趁機殲滅一部分,再將剩下的唐軍圍困在城中。”
“這樣一來未必就沒有取勝的機會!否則一直被唐軍追著跑,什麽時候才能過上安穩的日子?”
“可笑!即便唐軍出城交戰,你有何把握殲滅對方?”
王建麵色變得愈發凝重,沒有理會兩人的爭論,此刻心中竟然有一絲絲心動。
他在殿內來迴踱步,心中暗自思忖,上元節還有半個多月就要到了,是戰是逃必須盡快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