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線迴到冀州……
趙國。
趙雲查看漳北防線後,在八百虎衛簇擁中,前往被後世譽為三千年未易名的邯鄲城。
漢時,邯鄲隸屬冀州趙國,是趙國治所,也是劉姓諸侯王趙王的王都。
雖然邯鄲至今頂著一個王都的名頭,但現在的邯鄲,卻早已不是戰國時期恢宏壯麗、繁榮昌盛的邯鄲城。
不說人口、經濟,單論城池規模,就縮小了數倍。
而且也沒有了西漢時期,富冠海內,天下名都的樣子。
在西漢時期,邯鄲雖然在之前被秦將章邯毀壞,但在劉邦三子劉如意封趙王後,縮小版的邯鄲得到了發展,成為了當時與洛陽、臨淄、成都、宛城齊名的五大都會之一,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北上廣深。
但在西漢末年,劉秀攻破邯鄲後,邯鄲從此被推入了深淵,因當時邯鄲是趙漢政權王朗的都城,劉秀攻打邯鄲吃了很大的苦頭,遂在破城後,喪心病狂的屠城。
所以說,劉秀發起狠,也是個屠夫。
至此之後,邯鄲一蹶不振。
趙雲來到邯鄲城外,抬目望去……
青灰的城垣,滿是歲月的痕跡,牆體布滿青苔和雜草,城頭多處城垛已經缺失,就像一位缺了牙的老者…
城下,寬闊的護城河,因泥沙淤積,變成了小水溝,溝底布滿黑泥,飄來一陣陣惡臭….
城門口,有十多個衣著得體的士紳,他們領著各自仆人,正向趙雲趨身碎步而來….
當他們行至趙雲前方十餘步時,這些人齊齊躬身施禮:“吾等恭迎州牧!”
趙雲翻身下馬,臉上帶著親和的微笑。
三天前,趙雲故意放出將至邯鄲的消息,其目的自然是測試一下趙國士族豪強的態度!
趙雲微抬雙手,遙扶道:“諸君免禮!”
“謝州牧!”
一眾豪佑躬身再拜,露出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
三年前,他們也如此迎接過袁紹,但他們沒想到,他們鼎力支持的袁紹,會在三年後跑路。
袁紹打不過趙雲,可以拍拍屁股跑路,但他們不能,因為他們的根在這裏。
所以,他們不得不接受冀州的天….變了!
而對於趙雲來說,他不管這些人有幾分真心,也不要求這些人推心置腹,隻要這些人能安分守己就好。
接下來,便是一眾豪佑熱情地向趙雲互相引見,其中就有柏人李氏家主李盛,據介紹此人乃是戰國名將李牧之後。
李盛四十來歲,對趙雲非常熱情,特別在有人介紹他是李牧之後時,對趙雲崇敬道:“州牧將騎天下無雙,不愧乃武靈王之後!”
聽此言,趙雲終於感覺,當年花一千多萬錢給趙武靈王修墳,是一件血賺的事情,當即向北遙遙拱手,謙虛道:
“雲不及先祖遠矣!”
出身,一直是趙雲的短板,特別在這個極重出身的年代。
當年,他在路過靈丘時,因當時正好是墓祭日,於是心血來潮去祭拜趙武靈王。
而靈丘令朱富,是一個會搞錢的人,用孝義捆綁趙雲,使得趙雲不情不願地掏了一千多萬賣馬錢給趙武靈王修墳。
經此事後,隨著趙雲名氣越來越大,他給趙武靈王修墳的事情也就被扒拉出來。
一開始,其實沒有幾個人相信趙雲是趙武靈王之後,畢竟冀州大地上姓趙的人實在太多了。
但最近三年,趙雲用騎兵打出一場場大勝,讓那些原本不信趙雲是趙武靈王之後的人,開始琢磨趙雲,越琢磨趙雲,就越感覺趙雲似乎真有趙武靈王的影子。
當然,李盛是冀州第一個認可趙雲是趙武靈王之後的豪佑。
這對趙雲來說,政治意義非凡;要知道,冀州乃是趙地,雖然大漢統治天下四百年,天下臣民都以漢人自居,但冀州百姓還是會想起身體裏流著趙人的血。
你看張飛,自報家門總是燕人張翼德,可見燕趙之地的人民,一直都沒有忘記身為燕人、趙人的祖先。
而趙雲以趙武靈王之後自居,若是得到趙地人民的認可,那麽就能獲得趙地人民的好感,這對他穩固冀州極其重要。
其實,穩固一個地方,比打下一個地方,要難得多!
從古至今,縱橫一方的人物層出不窮,但又有多少人能守住基業?
而今,趙雲雖然打下了冀州,但這才剛剛開始,要想真正掌握冀州,還需更多的精力和智慧。
“州牧請!”
一一認識後,李盛與一眾豪佑,齊齊相請趙雲入城。
趙雲拱手迴禮,道了一聲同請!
隨即,典韋率領虎衛分立兩側,一眾豪佑簇擁著趙雲進入邯鄲城….
趙雲雖然有心理準備,但穿過城門後,城內的景象還是令趙雲大失所望,甚至有種當年第一次進代城的感覺。
隻見,年久失修的街道,坑坑窪窪,街上遍布牲畜的糞便,散發出刺鼻的氣味。
大街兩側,房屋歪斜倒塌,盡顯破敗;房簷下,角落裏,隨處可見瘦骨嶙峋的乞兒,他們衣不蔽體,眼神空洞,神情麻木……
若你硬要找一點邯鄲曾輝煌的痕跡,那便是這足夠寬敞的大街,以及不遠處目測將近三十米高的殘破樓閣。
李盛見趙雲望向前方高聳的樓閣,連忙介紹:
“州牧,那便是州牧先祖趙武靈王當年修築的叢台;數百年來,一直是我們趙人緬懷武靈王的地方!”
趙雲肅然起敬地點了點頭,語氣崇敬:“先祖革舊製,胡服騎射,開創華夏騎兵之先河,實乃軒轅之後第一雄主!”
趙雲這話,倒不是吹噓;而是趙武靈王對華夏民族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因為趙武靈王是華夏史上,第一個提出師夷長技以製夷的人,他打破舊製,開創胡服騎射,使華夏民族有了自己的騎兵,也改變了戰國時期的戰爭模式,使笨重的戰車,逐漸退出曆史的舞台。
曆史上,如果沒有趙武靈王,華夏曆史的走向真的很難說,也許五胡亂華在戰國末年就會提前出現。
屆時,中原諸國,如何抵擋匈奴的滾滾鐵騎?
所以說,西漢能驅逐匈奴,封狼居胥,都是站在華夏騎兵之祖趙武靈王的肩膀上。
一眾豪佑聞言,不住點頭;遙想當年,趙武靈王滅中山,伐二胡,奪秦地,足足將趙國的疆域擴大了兩倍以上,使趙國成為足以抗衡強秦的存在。
而且在當時,趙武靈王的人生目標就是滅秦。
唯一讓人遺憾的是,英雄蓋世的趙武靈王,卻在家事上出了問題,導致壯年時期的趙武靈王早早過世,不然統一天下的很可能是趙,而不是秦。
“諸君,與雲共登叢台,憶武靈雄風如何?”
想到趙武靈王的事跡,趙雲胸腔熱血湧動,龍驤虎步地向前方叢台走去。
叢台,又名武靈叢台,是趙武靈王當年操練騎兵和檢閱部隊的場地,當然還有娛樂飲宴功能。
從叢台二字便可看出,叢台因樓台眾多而名,據李盛介紹,在當年叢台上有天橋、雪洞、妝閣、花苑諸景,規模宏大,結構奇特,裝飾美妙,名揚列國。
然而,隨著趙國的滅亡和時間的腐蝕,叢台不複往昔,僅剩下腳下這處主體高樓,其他樓台,在西漢時期重築新城時,一一拆除了。
聞之,趙雲喟然長歎,滿腹遺憾;他站十餘丈之高的叢台上,展目望去,邯鄲城盡收眼底,令他依舊能感受到,趙國當年是何等的氣壯山河。
就在這一刻,趙雲有感而發,倏然拔出腰間白虹劍,在樓台石柱上刻下:
趙武靈王易舊服,
騎兵自此定疆場;
功澤華夏三千世,
古往今來第一人!
趙國。
趙雲查看漳北防線後,在八百虎衛簇擁中,前往被後世譽為三千年未易名的邯鄲城。
漢時,邯鄲隸屬冀州趙國,是趙國治所,也是劉姓諸侯王趙王的王都。
雖然邯鄲至今頂著一個王都的名頭,但現在的邯鄲,卻早已不是戰國時期恢宏壯麗、繁榮昌盛的邯鄲城。
不說人口、經濟,單論城池規模,就縮小了數倍。
而且也沒有了西漢時期,富冠海內,天下名都的樣子。
在西漢時期,邯鄲雖然在之前被秦將章邯毀壞,但在劉邦三子劉如意封趙王後,縮小版的邯鄲得到了發展,成為了當時與洛陽、臨淄、成都、宛城齊名的五大都會之一,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北上廣深。
但在西漢末年,劉秀攻破邯鄲後,邯鄲從此被推入了深淵,因當時邯鄲是趙漢政權王朗的都城,劉秀攻打邯鄲吃了很大的苦頭,遂在破城後,喪心病狂的屠城。
所以說,劉秀發起狠,也是個屠夫。
至此之後,邯鄲一蹶不振。
趙雲來到邯鄲城外,抬目望去……
青灰的城垣,滿是歲月的痕跡,牆體布滿青苔和雜草,城頭多處城垛已經缺失,就像一位缺了牙的老者…
城下,寬闊的護城河,因泥沙淤積,變成了小水溝,溝底布滿黑泥,飄來一陣陣惡臭….
城門口,有十多個衣著得體的士紳,他們領著各自仆人,正向趙雲趨身碎步而來….
當他們行至趙雲前方十餘步時,這些人齊齊躬身施禮:“吾等恭迎州牧!”
趙雲翻身下馬,臉上帶著親和的微笑。
三天前,趙雲故意放出將至邯鄲的消息,其目的自然是測試一下趙國士族豪強的態度!
趙雲微抬雙手,遙扶道:“諸君免禮!”
“謝州牧!”
一眾豪佑躬身再拜,露出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
三年前,他們也如此迎接過袁紹,但他們沒想到,他們鼎力支持的袁紹,會在三年後跑路。
袁紹打不過趙雲,可以拍拍屁股跑路,但他們不能,因為他們的根在這裏。
所以,他們不得不接受冀州的天….變了!
而對於趙雲來說,他不管這些人有幾分真心,也不要求這些人推心置腹,隻要這些人能安分守己就好。
接下來,便是一眾豪佑熱情地向趙雲互相引見,其中就有柏人李氏家主李盛,據介紹此人乃是戰國名將李牧之後。
李盛四十來歲,對趙雲非常熱情,特別在有人介紹他是李牧之後時,對趙雲崇敬道:“州牧將騎天下無雙,不愧乃武靈王之後!”
聽此言,趙雲終於感覺,當年花一千多萬錢給趙武靈王修墳,是一件血賺的事情,當即向北遙遙拱手,謙虛道:
“雲不及先祖遠矣!”
出身,一直是趙雲的短板,特別在這個極重出身的年代。
當年,他在路過靈丘時,因當時正好是墓祭日,於是心血來潮去祭拜趙武靈王。
而靈丘令朱富,是一個會搞錢的人,用孝義捆綁趙雲,使得趙雲不情不願地掏了一千多萬賣馬錢給趙武靈王修墳。
經此事後,隨著趙雲名氣越來越大,他給趙武靈王修墳的事情也就被扒拉出來。
一開始,其實沒有幾個人相信趙雲是趙武靈王之後,畢竟冀州大地上姓趙的人實在太多了。
但最近三年,趙雲用騎兵打出一場場大勝,讓那些原本不信趙雲是趙武靈王之後的人,開始琢磨趙雲,越琢磨趙雲,就越感覺趙雲似乎真有趙武靈王的影子。
當然,李盛是冀州第一個認可趙雲是趙武靈王之後的豪佑。
這對趙雲來說,政治意義非凡;要知道,冀州乃是趙地,雖然大漢統治天下四百年,天下臣民都以漢人自居,但冀州百姓還是會想起身體裏流著趙人的血。
你看張飛,自報家門總是燕人張翼德,可見燕趙之地的人民,一直都沒有忘記身為燕人、趙人的祖先。
而趙雲以趙武靈王之後自居,若是得到趙地人民的認可,那麽就能獲得趙地人民的好感,這對他穩固冀州極其重要。
其實,穩固一個地方,比打下一個地方,要難得多!
從古至今,縱橫一方的人物層出不窮,但又有多少人能守住基業?
而今,趙雲雖然打下了冀州,但這才剛剛開始,要想真正掌握冀州,還需更多的精力和智慧。
“州牧請!”
一一認識後,李盛與一眾豪佑,齊齊相請趙雲入城。
趙雲拱手迴禮,道了一聲同請!
隨即,典韋率領虎衛分立兩側,一眾豪佑簇擁著趙雲進入邯鄲城….
趙雲雖然有心理準備,但穿過城門後,城內的景象還是令趙雲大失所望,甚至有種當年第一次進代城的感覺。
隻見,年久失修的街道,坑坑窪窪,街上遍布牲畜的糞便,散發出刺鼻的氣味。
大街兩側,房屋歪斜倒塌,盡顯破敗;房簷下,角落裏,隨處可見瘦骨嶙峋的乞兒,他們衣不蔽體,眼神空洞,神情麻木……
若你硬要找一點邯鄲曾輝煌的痕跡,那便是這足夠寬敞的大街,以及不遠處目測將近三十米高的殘破樓閣。
李盛見趙雲望向前方高聳的樓閣,連忙介紹:
“州牧,那便是州牧先祖趙武靈王當年修築的叢台;數百年來,一直是我們趙人緬懷武靈王的地方!”
趙雲肅然起敬地點了點頭,語氣崇敬:“先祖革舊製,胡服騎射,開創華夏騎兵之先河,實乃軒轅之後第一雄主!”
趙雲這話,倒不是吹噓;而是趙武靈王對華夏民族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因為趙武靈王是華夏史上,第一個提出師夷長技以製夷的人,他打破舊製,開創胡服騎射,使華夏民族有了自己的騎兵,也改變了戰國時期的戰爭模式,使笨重的戰車,逐漸退出曆史的舞台。
曆史上,如果沒有趙武靈王,華夏曆史的走向真的很難說,也許五胡亂華在戰國末年就會提前出現。
屆時,中原諸國,如何抵擋匈奴的滾滾鐵騎?
所以說,西漢能驅逐匈奴,封狼居胥,都是站在華夏騎兵之祖趙武靈王的肩膀上。
一眾豪佑聞言,不住點頭;遙想當年,趙武靈王滅中山,伐二胡,奪秦地,足足將趙國的疆域擴大了兩倍以上,使趙國成為足以抗衡強秦的存在。
而且在當時,趙武靈王的人生目標就是滅秦。
唯一讓人遺憾的是,英雄蓋世的趙武靈王,卻在家事上出了問題,導致壯年時期的趙武靈王早早過世,不然統一天下的很可能是趙,而不是秦。
“諸君,與雲共登叢台,憶武靈雄風如何?”
想到趙武靈王的事跡,趙雲胸腔熱血湧動,龍驤虎步地向前方叢台走去。
叢台,又名武靈叢台,是趙武靈王當年操練騎兵和檢閱部隊的場地,當然還有娛樂飲宴功能。
從叢台二字便可看出,叢台因樓台眾多而名,據李盛介紹,在當年叢台上有天橋、雪洞、妝閣、花苑諸景,規模宏大,結構奇特,裝飾美妙,名揚列國。
然而,隨著趙國的滅亡和時間的腐蝕,叢台不複往昔,僅剩下腳下這處主體高樓,其他樓台,在西漢時期重築新城時,一一拆除了。
聞之,趙雲喟然長歎,滿腹遺憾;他站十餘丈之高的叢台上,展目望去,邯鄲城盡收眼底,令他依舊能感受到,趙國當年是何等的氣壯山河。
就在這一刻,趙雲有感而發,倏然拔出腰間白虹劍,在樓台石柱上刻下:
趙武靈王易舊服,
騎兵自此定疆場;
功澤華夏三千世,
古往今來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