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城,國相府。
趙雲在叢台刻詩後,李盛等豪佑看趙雲的目光,從一開始的畏懼,變成了驚訝。
他們實在沒想到,出身草莽的趙雲,居然能有此才情?
雖然這個時代不流行七言,但他們依舊能感受到,趙雲心中對趙武靈王的無限崇敬之情。
國相府內,李盛等一眾豪佑各自退下,趙雲正在聽一名皂衣小吏向他介紹現在邯鄲,乃至整個趙國的情況。
趙國,是冀州轄地最小,人口最少的郡國,整個郡國隻有五個縣,經過這些年的天災人禍,以及西部黑山賊的霍霍,趙國隻有十萬人的樣子,處於百廢凋零的狀態。
最令趙雲憤怒的是,之前朱靈從柏人撤軍,直接縱兵洗劫了邯鄲城。
趙雲知道,朱靈敢這麽幹,一定是袁紹的意思;因為邯鄲有一位世襲上百年的諸侯王,趙王劉赦。
在漢末,劉姓諸侯王雖然沒有什麽影響力,也無法做到力挽狂瀾,再續國祚。
但這些劉姓諸侯王,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他們是封地最大的地主,經年累月下來,這些諸侯王都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是妥妥滴肥羊。
這一點,趙雲是切身體會過的,當年他在元氏從常山王身上分了一點點羹,僅一點點羹就是十大箱金銀財寶,後來在中山王劉稚那裏,更是弄得盆滿缽滿。
來邯鄲之前,趙雲本想找趙王劉赦補貼一下家用。
但現在,趙王劉赦一家全被亂兵宰了,趙王府也被搬了個精光。
很顯然,袁紹就是不想便宜他,所以幹脆讓朱靈縱兵搶了趙王。
趙雲有些不是滋味,沒了一頭肥羊,涮火鍋。
接著,麵前小吏又說趙國國相,以及各縣縣令都跟著袁紹跑了,現在趙國各地都是府衙小吏主持。
對於這一點,趙雲完全無所謂,跑了更好,想做官的人多了去。
接著,皂衣小吏開始詳細向趙雲匯報趙國的方方麵麵,反正總結下來就一個字:窮!
這一刻,趙雲終於想通,為何當年韓馥將州治從高邑遷去鄴城,也不選擇曾有富冠海內,天下名都的邯鄲?
因為今日的邯鄲,就像一位遲暮老者,隻能在他記憶中尋找曾經的輝煌,而入眼,全是衰敗與悲寂。
趙雲看向麵前小吏,問道:“邯鄲現在有多少人?”
“迴州牧,當日朱靈縱兵掠城,邯鄲百姓死傷無數,現今已不足萬人;且大多居於鄉裏,城中多數是無處居身的流民與乞兒!”抱著冊子的小吏躬身迴答。
趙雲啞然,曾經的天下名都,居然敗落到這種程度了。
而他這次來邯鄲,可不僅僅是測試一下趙國士族豪強的態度,更重要的是,關乎未來的發展。
如今,除了魏郡漳南七縣,他已全據冀州九郡九十三城,如果加上原本屬於東郡的河北八縣,他在冀州有十郡一百零一城。
既然已經拿下了冀州,趙雲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黃河以南,而代城繼續作為他的政治中心,就太過遙遠了。
因為從此地到代城,足有上千裏之遠,這是極不利於他逐鹿中原的。
其實,現在他麵臨戰國時代,趙國初期一樣的問題,如果不遷政治中心,就很難進取中原。
而趙國在三次遷都後,最終選擇邯鄲,就是定下逐鹿中原的目標。
原本,趙雲最理想的治所,是鄴城;因為鄴城這些年經過袁紹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規模。
而且曆史上,曹操奪取河北後,也是以鄴城為政治中心,開啟了鄴城六朝古都的使命。
但現在,呂布這個匹夫,沒事跑來冀州瞎摻和,使他暫時無法拿下鄴城。
為此,趙雲將目光投向了邯鄲。
因為邯鄲在地理位置上,非常優越,處於太行東部通往南北的要道上,交通十分便利,北上可以連幽燕,西進可通並州,南下可掠中原,東去可望齊魯。
這樣的地理條件下,無疑是政治中心的絕佳之地,但現在邯鄲這麽殘破,要想發展起來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沉默好一會兒後,趙雲忽然想起一事:“武安那邊鐵業如何?”
武安,隸屬魏郡,位於邯鄲以西,漳水以北,擁有豐富的銅鐵礦資源,是漢武帝時期,天下四十八處鐵官駐地之一,一直以來是冀州采鐵核心區域。
這也是趙國曾經定都邯鄲的原因之一,因為鑄造兵器非常方便。
“迴州牧,武安這幾年一直是袁州…袁紹的兵器鑄造地,在鐵官官坊原有基礎上擴大了近十倍,不過,袁紹帶走了所有冶煉工匠,礦民也四散了!”
趙雲點了點頭:“今天就到這裏吧,明天我們去趟武安!對了!你叫什麽名字?”
“在下劉劭!”
…….
第二天,在劉劭的引路下,趙雲帶著一眾虎衛前往武安鐵官城。
武安雖然隸屬魏郡,但距邯鄲很近,不到半日,趙雲一行人就策馬來到了鐵官城。
鐵官城占地不小,坐落在寢水河岸;不過眼前的景象很氣人,一看就是經過刻意破壞,鐵官城覆蓋在炭灰下,到處都是大火焚燒過的痕跡,像煉鐵高爐、水排這些大型設施,都已全部毀壞。
一眼望去,除了礦山難以破壞外,其他的東西都被袁紹的人破壞了。
對此,趙雲也沒什麽好說的,如果換作他是袁紹,應該也會這麽做。
趙雲在鐵官城轉了一圈後,對劉劭道:“我看邯鄲城中有很多流民和乞兒,這樣吧,你負責把他們組織到這裏清理礦場,所需錢糧,我會派兵運來此地!”
聞言,劉劭知道趙雲這是要以工代賑,但那些流民個個有氣無力,不養一段時間,哪裏有力氣幹活?
劉邵便麵露難色:“州牧,那些人恐怕短時難以勞作!”
趙雲毫不在意:“短時難以勞作,就先養著,總得給他們一條活路是不?”
劉劭心頭一暖,在傳言中,趙雲是一頭北疆狼,是專門吃肉喝血的。
讓劉邵沒想到的是,趙雲居然會用糧食白白養一段時間流民,不由得肅然起敬:
“州牧仁德!不過,若是如此,各地流民得知,必定會蜂擁而至!”
趙雲知道,劉劭的意思是害怕糧食消耗太大,難以承受,畢竟現在冀州因戰亂,流民實在太多了。
趙雲擺了擺手:“吾為冀州之長,自當護民佑民,隻要流民來此,盡管接納便是,至於糧食之事我來想辦法!”
劉劭深深一揖,動容道:“在下替萬千饑民,謝州牧活命之恩!”
趙雲雙手扶住劉劭:“吾之責也!”
隨後,趙雲一行人又急匆匆地返迴邯鄲……
一迴到邯鄲,劉劭就馬上行動了起來;他是邯鄲本地人,乃漢景帝之子趙敬肅王劉彭祖之後。
雖然劉彭祖這一支早已不是趙王,但劉氏卻也成了邯鄲豪強大族,在邯鄲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劉劭帶著家中仆從滿城宣讀賑濟饑民的消息!
一眾饑民聽聞有吃的,紛紛向相國府聚集,而趙雲前來邯鄲是沒有帶多少糧食的,但趙雲也有他的辦法。
破舊的相國府內,趙雲將昨日迎他入邯鄲的十餘位豪佑召集在一起,向他們提出借糧濟民。
趙國雖然破敗,但這些人身為地主豪強,糧食自然是有的。
李盛非常慷慨,當即承諾一千石糧,有李盛開頭,其他豪佑雖然肉疼,但多少還是要出的。
不然,就算趙雲不動他們,府門外的流民也不好對付。
很快,趙雲就得到五千多石糧的承諾,身為邯鄲豪強的劉氏,當即從城外莊園拉了五百石糧接濟流民。
有了這幾百石糧食應急,府外流民算是解決了眼前的吃飯問題,趙雲讓劉劭明天就組織這些流民去鐵官城。
趙雲讓劉劭將流民組織去鐵官城,自然有以工代賑的意思,但他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重建邯鄲城。
現在的邯鄲非常殘破,而且連人都沒有幾個,這對於重建邯鄲看似阻力重重,但趙雲覺得邯鄲現在無人也並非壞事。
無人,也就意味著無主,那麽他可以將邯鄲城無主的房屋和地皮都收歸官府。
而他一旦宣布將遷治邯鄲,那麽並、冀、幽三州的豪強大族以及商人,必定會紛紛湧入邯鄲置業。
而趙雲,就可以賣地皮、賣房屋,幹起古代的房地產事業。
屆時,趙雲相信一定能將重建邯鄲投入的錢財收迴來。
至於重建邯鄲的勞力,趙雲決定將當日張遼在中丘一戰中抓的河內俘虜,全部弄來邯鄲築城。
當然,這萬餘俘虜肯定不夠,趙雲打算用賑濟的方式,將冀州各地的流民吸引來邯鄲,一來可以當作勞力,二來也能充實邯鄲人口,三來,也可以盡可能解決冀州各地流民,可謂是一舉三得。
接下來幾日,趙雲讓劉劭給他找個熟悉邯鄲周邊情況的人,天天跟他在邯鄲周邊轉,探尋趙都邯鄲城的位置。
經過幾天探尋後,趙雲繪畫出了趙都邯鄲的大致布局圖。
戰國時期的邯鄲城,由兩大部分組成,分別是位於西南位置的王城和位於東北位置的大北城組成。
王城是王室居住的宮殿群,由三個城呈品字型組成。
而與王城相距隻有數十米的大北城,是一個周迴近四十裏的大城,裏麵居住達官顯貴,以及平民百姓,是一個集商貿為一體的繁華大都市。
而現今的邯鄲城,就是在大北城遺址上修築的,不過比曾經的大北城縮小了一倍多,至於曾經的王城,早已變成雜草叢生的廢墟。
也就說,漢時的邯鄲城,比戰國時期的邯鄲城,足足縮小三倍的樣子。
望著雜草叢生的趙王城遺址,趙雲心中那個念頭,越發的難以抑製。
“主公!”
一聲大唿聲,打斷了趙雲思緒;一名虎衛領著五名風塵仆仆的騎士馳來。
這五名騎士趙雲是認識的,這是當年隨他縱橫常山的百騎健兒,這些年他們一直守衛趙府,是趙雲的心腹衛士。
五名騎士滿臉喜色來到趙雲麵前,齊齊滾落馬鞍,領頭伍長抱拳道:
“啟稟主公,主母與三位夫人,為主公誕下一位小主和三位公子!”
趙雲在叢台刻詩後,李盛等豪佑看趙雲的目光,從一開始的畏懼,變成了驚訝。
他們實在沒想到,出身草莽的趙雲,居然能有此才情?
雖然這個時代不流行七言,但他們依舊能感受到,趙雲心中對趙武靈王的無限崇敬之情。
國相府內,李盛等一眾豪佑各自退下,趙雲正在聽一名皂衣小吏向他介紹現在邯鄲,乃至整個趙國的情況。
趙國,是冀州轄地最小,人口最少的郡國,整個郡國隻有五個縣,經過這些年的天災人禍,以及西部黑山賊的霍霍,趙國隻有十萬人的樣子,處於百廢凋零的狀態。
最令趙雲憤怒的是,之前朱靈從柏人撤軍,直接縱兵洗劫了邯鄲城。
趙雲知道,朱靈敢這麽幹,一定是袁紹的意思;因為邯鄲有一位世襲上百年的諸侯王,趙王劉赦。
在漢末,劉姓諸侯王雖然沒有什麽影響力,也無法做到力挽狂瀾,再續國祚。
但這些劉姓諸侯王,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他們是封地最大的地主,經年累月下來,這些諸侯王都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是妥妥滴肥羊。
這一點,趙雲是切身體會過的,當年他在元氏從常山王身上分了一點點羹,僅一點點羹就是十大箱金銀財寶,後來在中山王劉稚那裏,更是弄得盆滿缽滿。
來邯鄲之前,趙雲本想找趙王劉赦補貼一下家用。
但現在,趙王劉赦一家全被亂兵宰了,趙王府也被搬了個精光。
很顯然,袁紹就是不想便宜他,所以幹脆讓朱靈縱兵搶了趙王。
趙雲有些不是滋味,沒了一頭肥羊,涮火鍋。
接著,麵前小吏又說趙國國相,以及各縣縣令都跟著袁紹跑了,現在趙國各地都是府衙小吏主持。
對於這一點,趙雲完全無所謂,跑了更好,想做官的人多了去。
接著,皂衣小吏開始詳細向趙雲匯報趙國的方方麵麵,反正總結下來就一個字:窮!
這一刻,趙雲終於想通,為何當年韓馥將州治從高邑遷去鄴城,也不選擇曾有富冠海內,天下名都的邯鄲?
因為今日的邯鄲,就像一位遲暮老者,隻能在他記憶中尋找曾經的輝煌,而入眼,全是衰敗與悲寂。
趙雲看向麵前小吏,問道:“邯鄲現在有多少人?”
“迴州牧,當日朱靈縱兵掠城,邯鄲百姓死傷無數,現今已不足萬人;且大多居於鄉裏,城中多數是無處居身的流民與乞兒!”抱著冊子的小吏躬身迴答。
趙雲啞然,曾經的天下名都,居然敗落到這種程度了。
而他這次來邯鄲,可不僅僅是測試一下趙國士族豪強的態度,更重要的是,關乎未來的發展。
如今,除了魏郡漳南七縣,他已全據冀州九郡九十三城,如果加上原本屬於東郡的河北八縣,他在冀州有十郡一百零一城。
既然已經拿下了冀州,趙雲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黃河以南,而代城繼續作為他的政治中心,就太過遙遠了。
因為從此地到代城,足有上千裏之遠,這是極不利於他逐鹿中原的。
其實,現在他麵臨戰國時代,趙國初期一樣的問題,如果不遷政治中心,就很難進取中原。
而趙國在三次遷都後,最終選擇邯鄲,就是定下逐鹿中原的目標。
原本,趙雲最理想的治所,是鄴城;因為鄴城這些年經過袁紹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規模。
而且曆史上,曹操奪取河北後,也是以鄴城為政治中心,開啟了鄴城六朝古都的使命。
但現在,呂布這個匹夫,沒事跑來冀州瞎摻和,使他暫時無法拿下鄴城。
為此,趙雲將目光投向了邯鄲。
因為邯鄲在地理位置上,非常優越,處於太行東部通往南北的要道上,交通十分便利,北上可以連幽燕,西進可通並州,南下可掠中原,東去可望齊魯。
這樣的地理條件下,無疑是政治中心的絕佳之地,但現在邯鄲這麽殘破,要想發展起來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沉默好一會兒後,趙雲忽然想起一事:“武安那邊鐵業如何?”
武安,隸屬魏郡,位於邯鄲以西,漳水以北,擁有豐富的銅鐵礦資源,是漢武帝時期,天下四十八處鐵官駐地之一,一直以來是冀州采鐵核心區域。
這也是趙國曾經定都邯鄲的原因之一,因為鑄造兵器非常方便。
“迴州牧,武安這幾年一直是袁州…袁紹的兵器鑄造地,在鐵官官坊原有基礎上擴大了近十倍,不過,袁紹帶走了所有冶煉工匠,礦民也四散了!”
趙雲點了點頭:“今天就到這裏吧,明天我們去趟武安!對了!你叫什麽名字?”
“在下劉劭!”
…….
第二天,在劉劭的引路下,趙雲帶著一眾虎衛前往武安鐵官城。
武安雖然隸屬魏郡,但距邯鄲很近,不到半日,趙雲一行人就策馬來到了鐵官城。
鐵官城占地不小,坐落在寢水河岸;不過眼前的景象很氣人,一看就是經過刻意破壞,鐵官城覆蓋在炭灰下,到處都是大火焚燒過的痕跡,像煉鐵高爐、水排這些大型設施,都已全部毀壞。
一眼望去,除了礦山難以破壞外,其他的東西都被袁紹的人破壞了。
對此,趙雲也沒什麽好說的,如果換作他是袁紹,應該也會這麽做。
趙雲在鐵官城轉了一圈後,對劉劭道:“我看邯鄲城中有很多流民和乞兒,這樣吧,你負責把他們組織到這裏清理礦場,所需錢糧,我會派兵運來此地!”
聞言,劉劭知道趙雲這是要以工代賑,但那些流民個個有氣無力,不養一段時間,哪裏有力氣幹活?
劉邵便麵露難色:“州牧,那些人恐怕短時難以勞作!”
趙雲毫不在意:“短時難以勞作,就先養著,總得給他們一條活路是不?”
劉劭心頭一暖,在傳言中,趙雲是一頭北疆狼,是專門吃肉喝血的。
讓劉邵沒想到的是,趙雲居然會用糧食白白養一段時間流民,不由得肅然起敬:
“州牧仁德!不過,若是如此,各地流民得知,必定會蜂擁而至!”
趙雲知道,劉劭的意思是害怕糧食消耗太大,難以承受,畢竟現在冀州因戰亂,流民實在太多了。
趙雲擺了擺手:“吾為冀州之長,自當護民佑民,隻要流民來此,盡管接納便是,至於糧食之事我來想辦法!”
劉劭深深一揖,動容道:“在下替萬千饑民,謝州牧活命之恩!”
趙雲雙手扶住劉劭:“吾之責也!”
隨後,趙雲一行人又急匆匆地返迴邯鄲……
一迴到邯鄲,劉劭就馬上行動了起來;他是邯鄲本地人,乃漢景帝之子趙敬肅王劉彭祖之後。
雖然劉彭祖這一支早已不是趙王,但劉氏卻也成了邯鄲豪強大族,在邯鄲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劉劭帶著家中仆從滿城宣讀賑濟饑民的消息!
一眾饑民聽聞有吃的,紛紛向相國府聚集,而趙雲前來邯鄲是沒有帶多少糧食的,但趙雲也有他的辦法。
破舊的相國府內,趙雲將昨日迎他入邯鄲的十餘位豪佑召集在一起,向他們提出借糧濟民。
趙國雖然破敗,但這些人身為地主豪強,糧食自然是有的。
李盛非常慷慨,當即承諾一千石糧,有李盛開頭,其他豪佑雖然肉疼,但多少還是要出的。
不然,就算趙雲不動他們,府門外的流民也不好對付。
很快,趙雲就得到五千多石糧的承諾,身為邯鄲豪強的劉氏,當即從城外莊園拉了五百石糧接濟流民。
有了這幾百石糧食應急,府外流民算是解決了眼前的吃飯問題,趙雲讓劉劭明天就組織這些流民去鐵官城。
趙雲讓劉劭將流民組織去鐵官城,自然有以工代賑的意思,但他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重建邯鄲城。
現在的邯鄲非常殘破,而且連人都沒有幾個,這對於重建邯鄲看似阻力重重,但趙雲覺得邯鄲現在無人也並非壞事。
無人,也就意味著無主,那麽他可以將邯鄲城無主的房屋和地皮都收歸官府。
而他一旦宣布將遷治邯鄲,那麽並、冀、幽三州的豪強大族以及商人,必定會紛紛湧入邯鄲置業。
而趙雲,就可以賣地皮、賣房屋,幹起古代的房地產事業。
屆時,趙雲相信一定能將重建邯鄲投入的錢財收迴來。
至於重建邯鄲的勞力,趙雲決定將當日張遼在中丘一戰中抓的河內俘虜,全部弄來邯鄲築城。
當然,這萬餘俘虜肯定不夠,趙雲打算用賑濟的方式,將冀州各地的流民吸引來邯鄲,一來可以當作勞力,二來也能充實邯鄲人口,三來,也可以盡可能解決冀州各地流民,可謂是一舉三得。
接下來幾日,趙雲讓劉劭給他找個熟悉邯鄲周邊情況的人,天天跟他在邯鄲周邊轉,探尋趙都邯鄲城的位置。
經過幾天探尋後,趙雲繪畫出了趙都邯鄲的大致布局圖。
戰國時期的邯鄲城,由兩大部分組成,分別是位於西南位置的王城和位於東北位置的大北城組成。
王城是王室居住的宮殿群,由三個城呈品字型組成。
而與王城相距隻有數十米的大北城,是一個周迴近四十裏的大城,裏麵居住達官顯貴,以及平民百姓,是一個集商貿為一體的繁華大都市。
而現今的邯鄲城,就是在大北城遺址上修築的,不過比曾經的大北城縮小了一倍多,至於曾經的王城,早已變成雜草叢生的廢墟。
也就說,漢時的邯鄲城,比戰國時期的邯鄲城,足足縮小三倍的樣子。
望著雜草叢生的趙王城遺址,趙雲心中那個念頭,越發的難以抑製。
“主公!”
一聲大唿聲,打斷了趙雲思緒;一名虎衛領著五名風塵仆仆的騎士馳來。
這五名騎士趙雲是認識的,這是當年隨他縱橫常山的百騎健兒,這些年他們一直守衛趙府,是趙雲的心腹衛士。
五名騎士滿臉喜色來到趙雲麵前,齊齊滾落馬鞍,領頭伍長抱拳道:
“啟稟主公,主母與三位夫人,為主公誕下一位小主和三位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