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曰:朕奉天啟運,建國立邦,朕聞聖君治世,必有賢臣,此國家之幹城也!”
殿中百官一聽,都忍不住激動,雖然他們大多數人,都提前得到消息將擔任何職,但還沒有走正式流程。
隻聽,謝頏扯著還沒有完全變聲的公鴨聲,接過小太監遞上的詔書,繼續宣讀道:
“大都護賈詡,才高八鬥,智略過人,隨朕伐董卓,破袁紹,定幽州,安並北,功勳卓著,特封其為正二品,中書令,易陽侯!”
“臣賈詡,謝大王隆恩!”
殿中右首第一人賈詡,手持朝笏出列,大禮拜倒。
這時,候在殿側的宦官中,一人捧著敕封詔書,一人捧著中書令印綏,趨身至賈詡身側。
一個月前,定下稱王決議時,趙雲就向賈詡、沮授、趙該三人,提出了改進官製的問題。
如今,這事經過賈詡等人一個月的查遺補缺,已把趙雲提出的三省六部製,和九寺五監製完善,並且定下九品官階,不再沿用漢朝的以石論階。
現在,趙雲當先任命最早跟隨自己,且軍功卓越的賈詡,擔任三省之一的中書省長官中書令,官階正二品,其地位相當於是大明的首席宰相。
同時,又授爵賈詡,易陽侯。
之前漢朝,承襲的是秦朝的二十級軍功爵位製度。
在漢初時,二十級軍功爵位製度,還能激發漢朝軍人建功立業之心。
但隨著時間推移,二十級軍功製度就被漢室給玩壞了,變成了妥妥的福利爵位,一遇重大喜事,就給全國人民晉爵。
到最後,全國人民基本都有了爵位,這就導致二十級軍功爵位爛大街了。
最終的結果就是,天下臣民對晉爵都不感興趣了。
而在漢末,能激發軍功的,也就僅剩侯爵了。
既然侯爵,成了天下臣民公認的爵位,趙雲也就順應時代,如曆史上曹魏那般,設置多個侯爵,以達到激勵臣民的目的。
趙雲設立的爵位共分八級,最高級別為縣侯,也稱萬戶侯。
以下,分別是鄉侯、亭侯、都鄉侯、都亭侯、關內侯、名號侯、關中侯。
其中,名號侯和關中侯,相當於是榮譽稱號,沒有食邑,隻有封侯的榮譽。
而這兩個侯爵以上六級,都是有食邑的,比如賈詡的易陽侯,就有一萬戶的食邑。
賈詡也沒想到,趙雲居然封他萬戶侯,這是對他何等的器重與肯定啊!
賈詡大禮謝恩,躬身接過詔書和印綏,迴歸隊列中。
隻聽,謝頏繼續宣讀:
“別駕沮授,學富五車,勤國濟民,助朕富民強兵,此國之幹臣也,特封其為正二品,尚書令,廣平侯,食邑三千戶!”
沮授這些年,主管政務,為趙雲治理地方,安撫百姓,積蓄錢糧,募集兵員,就像是趙雲的蕭何。
“臣沮授,謝大王隆恩!”
右首與賈詡並列的沮授,同樣持朝笏出列,大禮拜倒謝恩。
沮授的尚書令,總領六部,權力極大,地位也相當於是宰相。
不過,沮授這些年沒有機會上戰場,所以軍功不如賈詡,雖然與賈詡都是縣侯,但食邑低於賈詡。
“治中趙該,才學洪量,其性之義,其行之良,助朕安內固國,此國之肱骨也,特封其為正二品,侍中,漁陽侯,食邑兩千戶!”
趙該在曆史上雖然以劉虞別駕的身份,被一筆帶過,但趙該隻是沒有遇到成功的老板,所以沒有名氣。
其實,趙該非常有才能,這些年與沮授總領州府,亦立下了汗馬功勞。
況且,趙該還是趙雲的小舅子,乃皇親國戚。
當然,趙該這個小舅子比趙雲還大十多歲。
趙該的侍中,其實就是大漢官職裏的侍中承襲而來,但趙該的權力更大,總領三省之一的門下省。
可以說,賈詡、沮授、趙該三人,就是大明的三位宰相,位高權重。
三位宰相的地位確立後,隻見謝頏又拾起一封詔書:
“代郡太守甄豫,忠貞不二,為官至清,執政至廉,此為政之楷模也,特封其為從二品邯鄲尹,廣陽侯,食邑兩千戶!”
在趙雲一眾小舅子中,趙雲最器重的就是甄豫,因為甄豫滿懷赤子之心,一心為民。
接下來,就是六部官員。
“河東太守陳宮,智謀過人,文武雙全,安常山,破黑山,平白波,功勳卓著,特封其為正三品,吏部尚書,高鄉侯!”
陳宮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今年統禦上黨戰事,極為出色。
陳宮是前幾日才從河東調迴來的,因功升任吏部尚書,受爵高鄉侯,食邑千戶,乃名副其實的千戶侯。
接下來,繼續封賞百官……
徐邈,擔任戶部尚書,授爵長亭侯,食邑五百戶。
禮部尚書,由田疇擔任,負責邦交事務,授爵關亭侯,食邑五百戶。
兵部尚書由高順擔任,但高順如今坐鎮潁川,所以兵部事宜,由兩位兵部侍郎曹性、班遠負責。
刑部尚書,是原州府從事管寧,執掌刑部,授爵都鄉侯,食邑三百戶。
最後,工部尚書,由原涿郡太守溫恕擔任,因當年溫恕有抵擋袁紹北犯的軍功,授爵東亭侯,食邑五百戶。
另外就是九寺五監,它與六部是平行的,不存在隸屬。
因為,六部執掌政令,九寺五監負責具體事務,使二者之間形成總領和具體分管的關係。
從而使得六部與九寺五監相互製約,說白了就是,六部執掌政令,卻不管具體事務。
而九寺五監管理具體事務,卻又沒有政令之權。
雖然九寺五監要聽從六部的政令行事,但九寺五監有不同看法時,有權直接上奏君王,這又形成一層製約關係。
總結就是,六部與九寺五監既要相互配合,又存在相互製約,達到了進一步加強皇權的作用。
比如,大理寺與刑部,都負責司法,但有些司法工作需要兩個部門配合,既有分工也有製約。
當然,如果兩個部門分歧太大,就需要上報皇帝,請皇帝裁決。
既然九寺五監與六部是平行的,那麽趙雲規定各寺長官的品級,與六部長官是一樣的,都是正三品。
趙風,擔任宗正寺卿,負責皇族事務和宗廟祭祀。
又因,趙風是趙雲兄長,憑這個身份,趙雲將家鄉真定的食邑,封給自己兄長,授趙風王爵,真定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趙風隻有真定的食邑權,沒有封國權。
接下來,齊周,擔任太常寺卿,授亭侯,負責禮樂和文化。
朱富,擔任太府寺卿,同樣授爵亭侯,食邑五百戶。
朱富,就是當年的靈丘令,雖然長的像腐敗官員,但這幾年曆任當城令、渤海郡丞,政績斐然,且特別能搞錢。
所以朱富被趙雲任命為正三品,太府寺卿,主管國家財貨,以及貿易。
司農寺卿,由魏攸擔任,掌管國家倉儲委積等事物,
典韋,作為超級保鏢,擔任正三品衛尉寺卿,掌管宮廷宿衛,手下有虎賁軍和羽林軍,是趙雲親軍。
並且,授爵己吾侯,食邑兩千戶。
而典韋本就是陳留己吾人,趙雲封典韋己吾侯,自然有讓典韋光耀門楣的意思。
然後,還有一大批官員的封賞,比如魏越擔任光祿寺卿,左髭太仆寺卿、孫乾鴻臚寺卿,尾敦大理寺卿等等……
九寺之後,便是五監,國子監祭酒由蔡邕這位天下大儒擔任,總領大明學政,授爵圉侯,食邑兩千戶。
另外四監,呂橫威總領軍器監、馬鈞匠作監、蘇雙少府監、糜芳都水監,都是正三品大員,授爵亭侯。
而這些,還僅是大明正三品以上大員的任命,還有各部門官員的任命。
比如,新入趙雲麾下的郭嘉、徐庶二人,擔任正五品中書舍人等等,不一而足…..
當然,還有武官方麵的任命,比如黃忠,因有擒呂布的大功,擔任中央五軍之一天策軍的統領,官階從三品,授爵高鄉侯,食邑一千戶。
總之,隨著大明的建立,官僚體係龐大而有序,各級官員的官職爵位,就不一一列舉了…..
待大明百官封賞結束後,讀詔書讀得口幹舌燥的謝頏,拾起最後一封詔書:
“皇帝曰:大明新立,萬象更新,即今日起,建元洪武,大赦天下!”
殿中百官一聽,都忍不住激動,雖然他們大多數人,都提前得到消息將擔任何職,但還沒有走正式流程。
隻聽,謝頏扯著還沒有完全變聲的公鴨聲,接過小太監遞上的詔書,繼續宣讀道:
“大都護賈詡,才高八鬥,智略過人,隨朕伐董卓,破袁紹,定幽州,安並北,功勳卓著,特封其為正二品,中書令,易陽侯!”
“臣賈詡,謝大王隆恩!”
殿中右首第一人賈詡,手持朝笏出列,大禮拜倒。
這時,候在殿側的宦官中,一人捧著敕封詔書,一人捧著中書令印綏,趨身至賈詡身側。
一個月前,定下稱王決議時,趙雲就向賈詡、沮授、趙該三人,提出了改進官製的問題。
如今,這事經過賈詡等人一個月的查遺補缺,已把趙雲提出的三省六部製,和九寺五監製完善,並且定下九品官階,不再沿用漢朝的以石論階。
現在,趙雲當先任命最早跟隨自己,且軍功卓越的賈詡,擔任三省之一的中書省長官中書令,官階正二品,其地位相當於是大明的首席宰相。
同時,又授爵賈詡,易陽侯。
之前漢朝,承襲的是秦朝的二十級軍功爵位製度。
在漢初時,二十級軍功爵位製度,還能激發漢朝軍人建功立業之心。
但隨著時間推移,二十級軍功製度就被漢室給玩壞了,變成了妥妥的福利爵位,一遇重大喜事,就給全國人民晉爵。
到最後,全國人民基本都有了爵位,這就導致二十級軍功爵位爛大街了。
最終的結果就是,天下臣民對晉爵都不感興趣了。
而在漢末,能激發軍功的,也就僅剩侯爵了。
既然侯爵,成了天下臣民公認的爵位,趙雲也就順應時代,如曆史上曹魏那般,設置多個侯爵,以達到激勵臣民的目的。
趙雲設立的爵位共分八級,最高級別為縣侯,也稱萬戶侯。
以下,分別是鄉侯、亭侯、都鄉侯、都亭侯、關內侯、名號侯、關中侯。
其中,名號侯和關中侯,相當於是榮譽稱號,沒有食邑,隻有封侯的榮譽。
而這兩個侯爵以上六級,都是有食邑的,比如賈詡的易陽侯,就有一萬戶的食邑。
賈詡也沒想到,趙雲居然封他萬戶侯,這是對他何等的器重與肯定啊!
賈詡大禮謝恩,躬身接過詔書和印綏,迴歸隊列中。
隻聽,謝頏繼續宣讀:
“別駕沮授,學富五車,勤國濟民,助朕富民強兵,此國之幹臣也,特封其為正二品,尚書令,廣平侯,食邑三千戶!”
沮授這些年,主管政務,為趙雲治理地方,安撫百姓,積蓄錢糧,募集兵員,就像是趙雲的蕭何。
“臣沮授,謝大王隆恩!”
右首與賈詡並列的沮授,同樣持朝笏出列,大禮拜倒謝恩。
沮授的尚書令,總領六部,權力極大,地位也相當於是宰相。
不過,沮授這些年沒有機會上戰場,所以軍功不如賈詡,雖然與賈詡都是縣侯,但食邑低於賈詡。
“治中趙該,才學洪量,其性之義,其行之良,助朕安內固國,此國之肱骨也,特封其為正二品,侍中,漁陽侯,食邑兩千戶!”
趙該在曆史上雖然以劉虞別駕的身份,被一筆帶過,但趙該隻是沒有遇到成功的老板,所以沒有名氣。
其實,趙該非常有才能,這些年與沮授總領州府,亦立下了汗馬功勞。
況且,趙該還是趙雲的小舅子,乃皇親國戚。
當然,趙該這個小舅子比趙雲還大十多歲。
趙該的侍中,其實就是大漢官職裏的侍中承襲而來,但趙該的權力更大,總領三省之一的門下省。
可以說,賈詡、沮授、趙該三人,就是大明的三位宰相,位高權重。
三位宰相的地位確立後,隻見謝頏又拾起一封詔書:
“代郡太守甄豫,忠貞不二,為官至清,執政至廉,此為政之楷模也,特封其為從二品邯鄲尹,廣陽侯,食邑兩千戶!”
在趙雲一眾小舅子中,趙雲最器重的就是甄豫,因為甄豫滿懷赤子之心,一心為民。
接下來,就是六部官員。
“河東太守陳宮,智謀過人,文武雙全,安常山,破黑山,平白波,功勳卓著,特封其為正三品,吏部尚書,高鄉侯!”
陳宮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今年統禦上黨戰事,極為出色。
陳宮是前幾日才從河東調迴來的,因功升任吏部尚書,受爵高鄉侯,食邑千戶,乃名副其實的千戶侯。
接下來,繼續封賞百官……
徐邈,擔任戶部尚書,授爵長亭侯,食邑五百戶。
禮部尚書,由田疇擔任,負責邦交事務,授爵關亭侯,食邑五百戶。
兵部尚書由高順擔任,但高順如今坐鎮潁川,所以兵部事宜,由兩位兵部侍郎曹性、班遠負責。
刑部尚書,是原州府從事管寧,執掌刑部,授爵都鄉侯,食邑三百戶。
最後,工部尚書,由原涿郡太守溫恕擔任,因當年溫恕有抵擋袁紹北犯的軍功,授爵東亭侯,食邑五百戶。
另外就是九寺五監,它與六部是平行的,不存在隸屬。
因為,六部執掌政令,九寺五監負責具體事務,使二者之間形成總領和具體分管的關係。
從而使得六部與九寺五監相互製約,說白了就是,六部執掌政令,卻不管具體事務。
而九寺五監管理具體事務,卻又沒有政令之權。
雖然九寺五監要聽從六部的政令行事,但九寺五監有不同看法時,有權直接上奏君王,這又形成一層製約關係。
總結就是,六部與九寺五監既要相互配合,又存在相互製約,達到了進一步加強皇權的作用。
比如,大理寺與刑部,都負責司法,但有些司法工作需要兩個部門配合,既有分工也有製約。
當然,如果兩個部門分歧太大,就需要上報皇帝,請皇帝裁決。
既然九寺五監與六部是平行的,那麽趙雲規定各寺長官的品級,與六部長官是一樣的,都是正三品。
趙風,擔任宗正寺卿,負責皇族事務和宗廟祭祀。
又因,趙風是趙雲兄長,憑這個身份,趙雲將家鄉真定的食邑,封給自己兄長,授趙風王爵,真定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趙風隻有真定的食邑權,沒有封國權。
接下來,齊周,擔任太常寺卿,授亭侯,負責禮樂和文化。
朱富,擔任太府寺卿,同樣授爵亭侯,食邑五百戶。
朱富,就是當年的靈丘令,雖然長的像腐敗官員,但這幾年曆任當城令、渤海郡丞,政績斐然,且特別能搞錢。
所以朱富被趙雲任命為正三品,太府寺卿,主管國家財貨,以及貿易。
司農寺卿,由魏攸擔任,掌管國家倉儲委積等事物,
典韋,作為超級保鏢,擔任正三品衛尉寺卿,掌管宮廷宿衛,手下有虎賁軍和羽林軍,是趙雲親軍。
並且,授爵己吾侯,食邑兩千戶。
而典韋本就是陳留己吾人,趙雲封典韋己吾侯,自然有讓典韋光耀門楣的意思。
然後,還有一大批官員的封賞,比如魏越擔任光祿寺卿,左髭太仆寺卿、孫乾鴻臚寺卿,尾敦大理寺卿等等……
九寺之後,便是五監,國子監祭酒由蔡邕這位天下大儒擔任,總領大明學政,授爵圉侯,食邑兩千戶。
另外四監,呂橫威總領軍器監、馬鈞匠作監、蘇雙少府監、糜芳都水監,都是正三品大員,授爵亭侯。
而這些,還僅是大明正三品以上大員的任命,還有各部門官員的任命。
比如,新入趙雲麾下的郭嘉、徐庶二人,擔任正五品中書舍人等等,不一而足…..
當然,還有武官方麵的任命,比如黃忠,因有擒呂布的大功,擔任中央五軍之一天策軍的統領,官階從三品,授爵高鄉侯,食邑一千戶。
總之,隨著大明的建立,官僚體係龐大而有序,各級官員的官職爵位,就不一一列舉了…..
待大明百官封賞結束後,讀詔書讀得口幹舌燥的謝頏,拾起最後一封詔書:
“皇帝曰:大明新立,萬象更新,即今日起,建元洪武,大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