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5年,大明,洪武元年,九月初六。
趙雲稱帝的第二天,天剛蒙蒙亮…..
大明都城邯鄲,九門齊開,一隊隊驛使,手持皇命,飛馳出城….
他們每人身上都背負一個信筒,裏麵是下發大明各地的詔書,以及對各地官員、駐邊將領的封賞詔書。
而邯鄲作為國都,自然最先下發布昭告天下的詔書:
“洪武元年,九月初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天生民而立之君,君者奉天而安養斯民者也。
昔漢失其統,董卓亂政,兵戈四起,民失安養,哀鴻遍野;賢人君子,逃匿岩穴,萬姓流離…
朕以布衣入戎伍,憤生民塗炭,提軍旅與誌同者,安內固外,以靖天下。
賴天之靈,幸民之舉,以承帝統。
今,大明巍峨,萬象更新,當廣布仁愛,與民更始,故免民賦一年,大赦天下……”
當然,詔書到這裏還沒有結束,後麵是關於大赦的範圍,比如造反謀逆,殺兄殺父,草菅人命的罪犯,一律不在大赦範圍之內。
此布告全國的詔書一出,邯鄲民眾蜂擁至城中就近粘貼告示的牌坊前。
當民眾聽衙役一遍遍宣讀告示內容後,雖然沒有聽懂太多,但捕捉到兩條最重要的消息!
一是,免民賦一年!
二是,大赦天下。
而這兩條政令,就意味著今年地裏的收入,大明的百姓不用上繳一粒米糧。
而且,一些犯罪,或者遭受冤假錯案的親人,都能夠得到赦免,迴到家中重新做人。
這兩條政令,可以說是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
一時間,明國民眾奔走相告,喜溢言表….
其實,老百姓的思想很簡單,誰能讓他們活下去,誰能為他們主持公道,就是他們的好皇帝。
…
紫禁城。
奉天殿內,已開啟大明的第一堂早朝。
隻見,氣勢恢弘的大殿內,皇帝趙雲身著帝王袍,頭戴十二旒平天冠,高坐盤龍禦坐上,一身威壓。
殿中,百官成行排列,吏部尚書陳宮手持玉笏,躬身出列:
“啟奏陛下,士者,國之重器也;昔秦之穆公,廣納賢才,得百裏奚、蹇叔,以成霸業!”
“今,四方鼎沸,天下未平;臣提議,效古之賢君,廣納賢才,壯我大明,強我國本!”
陳宮此言,顯然已進入吏部尚書的角色,因為他的職責,就是掌管全國官吏的銓選、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等人事管理工作。
而今,大明初建,最缺的就是人才。
所以,陳宮在大明的第一堂早朝,就以曆史上秦穆公廣納賢才,得以成就霸業的例子,來奏請趙雲廣納賢才。
“愛卿所言甚是!”
陳宮此奏,可謂是說到了趙雲心坎裏。
其實,就算今日早朝沒人提出此事,趙雲也會提出來。
因為,他不僅要效仿曆史上的曹操,廣發求賢令,唯才是舉,還要向先賢聖君學習。
隨即,趙雲目光投向工部尚書溫恕:
“溫愛卿,昔日穆公廣納英才得以成霸業,燕之昭王,築黃金台,得樂毅、鄒子、劇辛等大才,強國富民!”
“是故,朕欲效仿先賢明君,築黃金台,以迎天下英才,壯我大明!”
“陛下聖明!”
殿中百官聞言,齊齊躬身一拜。
“臣遵旨!”
溫恕躬身應命,他工部的職責就是,掌管國家工程建設,像築黃金台這種事情,當然由工部負責。
“陛下,臣亦有本啟奏!”
陳宮、溫恕剛剛迴歸朝列,兵部侍郎曹性,手持玉笏出列:
“陛下,有道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臣提議廣納天下英才時,開設武舉,選虎賁之士,勵我大明尚武之風,壯我大明兵鋒!”
殿中百官聞言,初時一愣,他們還第一次聽說武舉,不過仔細一想,若真如曹性所言,開設武舉選拔武官,必能激勵民間尚武之風,強化兵員質量,壯大大明兵鋒。
十二冕旒後,趙雲臉上有了許些變化,你們以為這是曹性想出來的嗎?
其實不是,畢竟曹性作為土生土長的漢末人,怎麽可能提出在唐朝武則天時期,才首創的武舉。
所以,這是趙雲之前就向曹性交代的,讓曹性在早朝時,提議開設武舉,選拔武官。
而趙雲為什麽不自己提出來,反而借曹性之口呢?
因為,這是一個仕途被士族豪強壟斷的時代,而趙雲想要打破這一點,就唯有開創科舉製。
但是,即便他現在是皇帝了,也不能貿然提出科舉製,因為他一旦貿然提出科舉製,就打破了士族豪強對仕途的壟斷。
屆時,他就成為了天下所有士族豪強共同的敵人。
不信你看隋煬帝楊廣,就是太過於心急開設科舉製,把自己玩成了史書上的亡國暴君,卻為李唐鋪平了道路。
而趙雲,現在的實力,可沒法與楊廣比,他如果貿然提出科舉製,這朝中起碼一半以上的官員,都會抵製他,甚至生出異心。
同時,這也不利於他橫掃天下。
所以,趙雲不急,他準備先開設武舉,讓臣民先適應,以武舉這種方式選拔武官的製度。
然後,再如溫水煮青蛙那般,待天下大定後,一步步開啟科舉製。
從而,打破士族豪強對仕途的壟斷,穩固他趙氏的大明江山。
趙雲因有帝王冕旒遮擋麵目,殿中百官自然無法捕捉到趙雲臉上細微的變化。
隻見,趙雲對曹性的提議,不置可否,看向殿中百官,說道:
“諸位愛卿,曹愛卿的提議,倒是新奇,但這武舉,諸位愛卿以為可行否?”
“陛下,小臣以為,曹侍郎提議,必能激勵我大明民間尚武之風,壯我大趙兵鋒!”
朝臣尾列,正五品中書舍人徐庶,手持竹笏出列,附和曹性的提議。
“陛下,臣亦附議!”
與徐庶同為中書舍人的郭嘉,也出列附和。
二人投趙雲太晚,導致沒建什麽功勳,是殿內百官中品級最低的官員。
“陛下,臣亦附議,請陛下開設武舉!”
同為吏部侍郎的班遠,也出列支持曹性的提議;如今,兵部尚書高順不在國都,兵部其實就是他二人執掌。
這些年,班遠一直負責募兵,他也覺得開設武舉,確實能鼓舞民間尚武之風,能提高兵員質量。
“陛下,臣亦附議!”
這時,趙國首席宰相中書令賈詡,也持玉笏出列。
“陛下,臣亦附議!”
侍中趙該也持玉笏出列。
賈詡、趙該兩位宰相都表示支持,殿中官員陸續出列表示支持。
尚書令沮授,略作停頓後,也躬身出列附議。
“既然諸位愛卿,都認為武舉能激勵我大明尚武之風,那便開設武舉,壯我大明兵鋒!”
語落,趙雲目光投向曹性:“曹愛卿,此事由你提出,就由你負責,為我大明選出第一屆武狀元!屆時,朕可要親自見一見,咱們大明的第一屆武狀元!”
“臣,必不負陛下所托!”
曹性鏗鏘應命,退入朝列中。
“陛下,臣有本啟奏!”
禮部尚書田疇,在曹性入列後,手持玉笏出列:“陛下,陳王使者楊弘,已向臣多次提出向我大明購買戰馬,故請陛下決斷!”
其實這事,趙雲在稱帝前就聽田疇匯報過了。
如今,趙雲不缺戰馬,去年滅掉南匈奴,就獲得了五萬戰馬和十多萬駑馬。
後來,出征鮮卑各部,打服草原諸部,在漠南召開漠南之盟,鮮卑十八部首領,你一千,我兩千,加起來向他進獻了近四萬戰馬。
這次,他稱帝,把草原十八部首領叫來觀禮,這些部落首領自然不可能空著手來,五百、一千不等的,加起來又趕了差不多兩萬戰馬來邯鄲。
所以說,趙雲現在即便武裝了三萬新騎兵一人雙馬,手中仍舊有超五萬戰馬。
“陳王欲購戰馬強軍,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陛下,陳王乃我大明盟友,臣以為應予以支持,不過,當今天下紛亂,戰馬更是千金難求!”
戶部尚書徐邈一聽有錢來國庫,當即表示應該賣一點給袁術,不過我們得漲價。
“臣附議!”
戶部侍郎韓珩,也出列附議;這些年,韓珩主要負責幽州鹽鐵,政績卓著。
現今,被趙雲調入邯鄲,掌管全國山澤之事,是戶部的二把手,自然希望有錢來國庫。
“徐尚書、韓侍郎所言甚是,臣亦附議!”
太府寺卿朱富,也出列表示支持,因為他負責國家財貨、貿易,與袁術交易戰馬,就需要他這個部門主持。
然而,中書令賈詡卻在這個時候持玉笏出列道:
“陛下,陳國乃我大明盟友確實理應予以支持,然陳國地處江淮,陳人無騎射之基,即便我大明予以戰馬支持,陳國無數年之功,亦難有鐵騎之威!”
賈詡此言,殿中百官不住頷首;當年袁術也從咱們這邊買了戰馬,但淮南人沒有騎射的根基,幾年下來根本沒有像樣的騎兵,反而在與曹操的戰爭中,被曹操繳獲了大部分戰馬。
“文和所言甚是!”
龍座上,趙雲微微頷首,問道:“那文和以為,我大明當如何支持盟友呢?”
賈詡持玉笏迴道:“臣以為給予陳國戰馬支持,不如予以騎兵支持,故而臣提議我大明派一營騎兵駐紮陳國,直接予以軍事保護。”
趙雲聞言一愣,不愧是賈老鬼啊,居然想到了後世老美那一套。
如果真能在袁術地盤駐軍,不僅能收保護費,也能防止袁術倒戈。
不過,袁術會答應嗎?
但有些東西,不試一下怎麽知道?
趙雲隨即道:“文和所言在理,與其讓陳王費時費力訓練騎兵,不如我方直接派精騎予以支持!”
“子泰,這事就由禮部與陳國使者接洽!”
“臣遵命!”
禮部尚書田疇應命,退迴朝列中。
“陛下,臣亦有本啟奏!”
田疇迴歸朝列,宗正寺卿,真正王趙風持玉笏出列:
“陛下,既定國是,當立儲君,以固邦本;子胤嫡長,仁明英武,天資聰穎,宜為儲君;臣願陛下察其德行,早定大計,以安天下之心!”
龍座上,趙雲亦不置可否,對一眾朝臣道:“真定王提議立子胤為儲君,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殿中氣氛,頓時有些沉寂,這可是非常敏感的話題。
而人或多或少都有私心,比如趙該自然希望親外甥趙宇能成為儲君。
當然,這也是幽州係官員的心聲。
再比如沮授,他是大皇子趙胤的老師,自然希望趙胤成為儲君,而且這也是冀州係官員的心聲。
另外再比如,孫乾、國淵、路粹、蘇林等人,他們蔡邕、鄭玄的弟子,自然希望蔡琰的兒子,三皇子趙起能成為儲君。
再比如,並州係官員希望從小與張遼之女定娃娃親的二皇子趙霆為儲君。
這些,就是各派係的私心。
當然,大明朝堂也有沒派係的高官,那就是三宰相之一的中書令賈詡。
因為賈老鬼不喜歡站隊。
殿中很沉寂,雖然各派係官員有自己的想法,但他們沒有站出來,因為一旦站出來,那就擺明了立場。
而趙雲自然知道殿中百官的心思,對於沒人站出來表明立場,他是有些欣慰的。
因為天下未平,他是不允許朝堂爭權奪利的,一錘定音道:
“既然諸位愛卿沒有不同意見,那禮部便準備冊封詔書,立子胤為太子,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趙雲稱帝的第二天,天剛蒙蒙亮…..
大明都城邯鄲,九門齊開,一隊隊驛使,手持皇命,飛馳出城….
他們每人身上都背負一個信筒,裏麵是下發大明各地的詔書,以及對各地官員、駐邊將領的封賞詔書。
而邯鄲作為國都,自然最先下發布昭告天下的詔書:
“洪武元年,九月初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天生民而立之君,君者奉天而安養斯民者也。
昔漢失其統,董卓亂政,兵戈四起,民失安養,哀鴻遍野;賢人君子,逃匿岩穴,萬姓流離…
朕以布衣入戎伍,憤生民塗炭,提軍旅與誌同者,安內固外,以靖天下。
賴天之靈,幸民之舉,以承帝統。
今,大明巍峨,萬象更新,當廣布仁愛,與民更始,故免民賦一年,大赦天下……”
當然,詔書到這裏還沒有結束,後麵是關於大赦的範圍,比如造反謀逆,殺兄殺父,草菅人命的罪犯,一律不在大赦範圍之內。
此布告全國的詔書一出,邯鄲民眾蜂擁至城中就近粘貼告示的牌坊前。
當民眾聽衙役一遍遍宣讀告示內容後,雖然沒有聽懂太多,但捕捉到兩條最重要的消息!
一是,免民賦一年!
二是,大赦天下。
而這兩條政令,就意味著今年地裏的收入,大明的百姓不用上繳一粒米糧。
而且,一些犯罪,或者遭受冤假錯案的親人,都能夠得到赦免,迴到家中重新做人。
這兩條政令,可以說是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
一時間,明國民眾奔走相告,喜溢言表….
其實,老百姓的思想很簡單,誰能讓他們活下去,誰能為他們主持公道,就是他們的好皇帝。
…
紫禁城。
奉天殿內,已開啟大明的第一堂早朝。
隻見,氣勢恢弘的大殿內,皇帝趙雲身著帝王袍,頭戴十二旒平天冠,高坐盤龍禦坐上,一身威壓。
殿中,百官成行排列,吏部尚書陳宮手持玉笏,躬身出列:
“啟奏陛下,士者,國之重器也;昔秦之穆公,廣納賢才,得百裏奚、蹇叔,以成霸業!”
“今,四方鼎沸,天下未平;臣提議,效古之賢君,廣納賢才,壯我大明,強我國本!”
陳宮此言,顯然已進入吏部尚書的角色,因為他的職責,就是掌管全國官吏的銓選、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等人事管理工作。
而今,大明初建,最缺的就是人才。
所以,陳宮在大明的第一堂早朝,就以曆史上秦穆公廣納賢才,得以成就霸業的例子,來奏請趙雲廣納賢才。
“愛卿所言甚是!”
陳宮此奏,可謂是說到了趙雲心坎裏。
其實,就算今日早朝沒人提出此事,趙雲也會提出來。
因為,他不僅要效仿曆史上的曹操,廣發求賢令,唯才是舉,還要向先賢聖君學習。
隨即,趙雲目光投向工部尚書溫恕:
“溫愛卿,昔日穆公廣納英才得以成霸業,燕之昭王,築黃金台,得樂毅、鄒子、劇辛等大才,強國富民!”
“是故,朕欲效仿先賢明君,築黃金台,以迎天下英才,壯我大明!”
“陛下聖明!”
殿中百官聞言,齊齊躬身一拜。
“臣遵旨!”
溫恕躬身應命,他工部的職責就是,掌管國家工程建設,像築黃金台這種事情,當然由工部負責。
“陛下,臣亦有本啟奏!”
陳宮、溫恕剛剛迴歸朝列,兵部侍郎曹性,手持玉笏出列:
“陛下,有道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臣提議廣納天下英才時,開設武舉,選虎賁之士,勵我大明尚武之風,壯我大明兵鋒!”
殿中百官聞言,初時一愣,他們還第一次聽說武舉,不過仔細一想,若真如曹性所言,開設武舉選拔武官,必能激勵民間尚武之風,強化兵員質量,壯大大明兵鋒。
十二冕旒後,趙雲臉上有了許些變化,你們以為這是曹性想出來的嗎?
其實不是,畢竟曹性作為土生土長的漢末人,怎麽可能提出在唐朝武則天時期,才首創的武舉。
所以,這是趙雲之前就向曹性交代的,讓曹性在早朝時,提議開設武舉,選拔武官。
而趙雲為什麽不自己提出來,反而借曹性之口呢?
因為,這是一個仕途被士族豪強壟斷的時代,而趙雲想要打破這一點,就唯有開創科舉製。
但是,即便他現在是皇帝了,也不能貿然提出科舉製,因為他一旦貿然提出科舉製,就打破了士族豪強對仕途的壟斷。
屆時,他就成為了天下所有士族豪強共同的敵人。
不信你看隋煬帝楊廣,就是太過於心急開設科舉製,把自己玩成了史書上的亡國暴君,卻為李唐鋪平了道路。
而趙雲,現在的實力,可沒法與楊廣比,他如果貿然提出科舉製,這朝中起碼一半以上的官員,都會抵製他,甚至生出異心。
同時,這也不利於他橫掃天下。
所以,趙雲不急,他準備先開設武舉,讓臣民先適應,以武舉這種方式選拔武官的製度。
然後,再如溫水煮青蛙那般,待天下大定後,一步步開啟科舉製。
從而,打破士族豪強對仕途的壟斷,穩固他趙氏的大明江山。
趙雲因有帝王冕旒遮擋麵目,殿中百官自然無法捕捉到趙雲臉上細微的變化。
隻見,趙雲對曹性的提議,不置可否,看向殿中百官,說道:
“諸位愛卿,曹愛卿的提議,倒是新奇,但這武舉,諸位愛卿以為可行否?”
“陛下,小臣以為,曹侍郎提議,必能激勵我大明民間尚武之風,壯我大趙兵鋒!”
朝臣尾列,正五品中書舍人徐庶,手持竹笏出列,附和曹性的提議。
“陛下,臣亦附議!”
與徐庶同為中書舍人的郭嘉,也出列附和。
二人投趙雲太晚,導致沒建什麽功勳,是殿內百官中品級最低的官員。
“陛下,臣亦附議,請陛下開設武舉!”
同為吏部侍郎的班遠,也出列支持曹性的提議;如今,兵部尚書高順不在國都,兵部其實就是他二人執掌。
這些年,班遠一直負責募兵,他也覺得開設武舉,確實能鼓舞民間尚武之風,能提高兵員質量。
“陛下,臣亦附議!”
這時,趙國首席宰相中書令賈詡,也持玉笏出列。
“陛下,臣亦附議!”
侍中趙該也持玉笏出列。
賈詡、趙該兩位宰相都表示支持,殿中官員陸續出列表示支持。
尚書令沮授,略作停頓後,也躬身出列附議。
“既然諸位愛卿,都認為武舉能激勵我大明尚武之風,那便開設武舉,壯我大明兵鋒!”
語落,趙雲目光投向曹性:“曹愛卿,此事由你提出,就由你負責,為我大明選出第一屆武狀元!屆時,朕可要親自見一見,咱們大明的第一屆武狀元!”
“臣,必不負陛下所托!”
曹性鏗鏘應命,退入朝列中。
“陛下,臣有本啟奏!”
禮部尚書田疇,在曹性入列後,手持玉笏出列:“陛下,陳王使者楊弘,已向臣多次提出向我大明購買戰馬,故請陛下決斷!”
其實這事,趙雲在稱帝前就聽田疇匯報過了。
如今,趙雲不缺戰馬,去年滅掉南匈奴,就獲得了五萬戰馬和十多萬駑馬。
後來,出征鮮卑各部,打服草原諸部,在漠南召開漠南之盟,鮮卑十八部首領,你一千,我兩千,加起來向他進獻了近四萬戰馬。
這次,他稱帝,把草原十八部首領叫來觀禮,這些部落首領自然不可能空著手來,五百、一千不等的,加起來又趕了差不多兩萬戰馬來邯鄲。
所以說,趙雲現在即便武裝了三萬新騎兵一人雙馬,手中仍舊有超五萬戰馬。
“陳王欲購戰馬強軍,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陛下,陳王乃我大明盟友,臣以為應予以支持,不過,當今天下紛亂,戰馬更是千金難求!”
戶部尚書徐邈一聽有錢來國庫,當即表示應該賣一點給袁術,不過我們得漲價。
“臣附議!”
戶部侍郎韓珩,也出列附議;這些年,韓珩主要負責幽州鹽鐵,政績卓著。
現今,被趙雲調入邯鄲,掌管全國山澤之事,是戶部的二把手,自然希望有錢來國庫。
“徐尚書、韓侍郎所言甚是,臣亦附議!”
太府寺卿朱富,也出列表示支持,因為他負責國家財貨、貿易,與袁術交易戰馬,就需要他這個部門主持。
然而,中書令賈詡卻在這個時候持玉笏出列道:
“陛下,陳國乃我大明盟友確實理應予以支持,然陳國地處江淮,陳人無騎射之基,即便我大明予以戰馬支持,陳國無數年之功,亦難有鐵騎之威!”
賈詡此言,殿中百官不住頷首;當年袁術也從咱們這邊買了戰馬,但淮南人沒有騎射的根基,幾年下來根本沒有像樣的騎兵,反而在與曹操的戰爭中,被曹操繳獲了大部分戰馬。
“文和所言甚是!”
龍座上,趙雲微微頷首,問道:“那文和以為,我大明當如何支持盟友呢?”
賈詡持玉笏迴道:“臣以為給予陳國戰馬支持,不如予以騎兵支持,故而臣提議我大明派一營騎兵駐紮陳國,直接予以軍事保護。”
趙雲聞言一愣,不愧是賈老鬼啊,居然想到了後世老美那一套。
如果真能在袁術地盤駐軍,不僅能收保護費,也能防止袁術倒戈。
不過,袁術會答應嗎?
但有些東西,不試一下怎麽知道?
趙雲隨即道:“文和所言在理,與其讓陳王費時費力訓練騎兵,不如我方直接派精騎予以支持!”
“子泰,這事就由禮部與陳國使者接洽!”
“臣遵命!”
禮部尚書田疇應命,退迴朝列中。
“陛下,臣亦有本啟奏!”
田疇迴歸朝列,宗正寺卿,真正王趙風持玉笏出列:
“陛下,既定國是,當立儲君,以固邦本;子胤嫡長,仁明英武,天資聰穎,宜為儲君;臣願陛下察其德行,早定大計,以安天下之心!”
龍座上,趙雲亦不置可否,對一眾朝臣道:“真定王提議立子胤為儲君,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殿中氣氛,頓時有些沉寂,這可是非常敏感的話題。
而人或多或少都有私心,比如趙該自然希望親外甥趙宇能成為儲君。
當然,這也是幽州係官員的心聲。
再比如沮授,他是大皇子趙胤的老師,自然希望趙胤成為儲君,而且這也是冀州係官員的心聲。
另外再比如,孫乾、國淵、路粹、蘇林等人,他們蔡邕、鄭玄的弟子,自然希望蔡琰的兒子,三皇子趙起能成為儲君。
再比如,並州係官員希望從小與張遼之女定娃娃親的二皇子趙霆為儲君。
這些,就是各派係的私心。
當然,大明朝堂也有沒派係的高官,那就是三宰相之一的中書令賈詡。
因為賈老鬼不喜歡站隊。
殿中很沉寂,雖然各派係官員有自己的想法,但他們沒有站出來,因為一旦站出來,那就擺明了立場。
而趙雲自然知道殿中百官的心思,對於沒人站出來表明立場,他是有些欣慰的。
因為天下未平,他是不允許朝堂爭權奪利的,一錘定音道:
“既然諸位愛卿沒有不同意見,那禮部便準備冊封詔書,立子胤為太子,以安天下臣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