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王史家事
紅樓夢中人:賈環要翻身 作者:有隻老虎叫啊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薛蝌是抽了出來,可是薛家的生意還要繼續。
薛姨媽是打點了不少銀子,還奢望著宮裏的買賣。隻是如今世事轉移,王家已然抄家,連著珍婕妤也自縊了,為著避嫌,宮裏的內監躲還來不及呢,哪裏還敢收了薛家的銀子。偏偏那位夏守忠當初與王子騰家有些個糾葛,見薛家還想著經營宮裏的生意,就是攪合也要攪合了他,所以宮裏的生意是斷了。
薛姨媽不甘心,還想著轉而求求榮國府,好歹也是寶釵的麵子。
寶釵倒是心裏願意,奈何不住賈政厭惡薛蟠的荒唐,這段日子他在外麵已是聽了不少風聲,王夫人也已然身死,能夠勸說賈政的人是沒有了,偏偏賈環也與賈政說了,如今少康帝又盯上了薛家,這個時候還是叫薛家修身養性的要緊,宮裏的生意權且放下吧。
賈政與賈母說過了,賈母搖了搖頭,轉頭說與了寶釵,寶釵心裏暗自神傷,隻得迴頭與薛姨媽說了。
薛姨媽心裏暗說,到底是姐姐病去了,賈家這條路是不好使了,自己還白搭了一個姑娘進去,既是如此,薛姨媽也沒有什麽好說的了,隻得經營外麵的生意是正經。
如今薛家的生意是越做越差了,開銷日用卻是越來越大,王家子弟日日養的自己和大爺一般,身為官奴之身也不檢點一些,薛姨媽又不能約束他們,在花樓酒肆吃用了反而要她家給銀子。
孫氏本就不是個省心的性子,不過是為著新婚怕薛家知道她的根底故此遮著掩著,如今王子騰已然倒台,薛家也翻不起風浪來了,不看賈家也遠著他家了麽,嫁了那麽一個老姑娘倒是平日裏捧的和寶貝似的,關鍵時候可就現了行了,隻怕將來薛家還要靠著孫家說話。
想到這裏,孫氏瞬時間抖了起來,她的精神倒不像是薛姨媽那樣的難過,整日裏好吃要穿,花的都是薛家的銀子,嘴裏心裏卻是不念薛家的好。見王家子弟被榮養在府裏,心裏自然是不高興的緊,臉上也掛起了顏色。
王家子弟個個是個人精,豈會不知道孫氏的想頭,隻是他們如今也不願意走,且也認為薛姨媽是姑太太,沒個在王家困境之時不伸手的道理,遂心安理得的繼續住著,不但住著,吃用都要上好的,故此薛姨媽夾在薛蟠孫氏和王家子弟中間也很難做人,眼看著薛家就要爆發大戰了。
賈母那裏也很難過,史家已然傳出了消息,忠靖侯史鼎和保齡侯史鼐被奪了爵位,史家抄了家,史鼎、史鼐流放三千裏,其餘人都流落在街上,那房子也被查抄了,房子是陛下所賜,所以少康帝順勢收了迴去。
不過這也是在人的,譬如說那賈珍,爵位被收了迴去,少康帝也沒有把房子收迴,總是看人的。
好在史鼎夫人和史鼐夫人手裏有些體己,托了賈母買了一間小房子,也就住下一家人過起了日子。
這個時候,史家方覺出了賈母當初不收自家銀子的好處來,罪名是沒有隱匿贓銀這一項的,也沒有連累了賈家,抄了家,賈母也不能不管娘家,故此也就釋懷了。
史家沒有被賣的官奴,賈母也不必費銀子去贖買子弟迴來,倒是有多出來的下人,賈母幫襯著史家裁撤了不少,這個時候夠用就可以了,不是為著服侍和子弟說親,真真就該娘兒們自己來了。
房子是史家自己買了,有些個日用花銷,賈母拿自己的體己供給了史家人。
好在史家都是有良心的,既是落到如此地步,自家就不能在家裏坐吃等死,有能夠做活計的也就上街找去了,有能夠科舉的,一麵溫書,一麵也找活計,不會因為自己讀書而坐在家裏等著送飯上門。
湘雲那裏牽扯倒是不深,畢竟是出嫁女,少康帝沒有追究那麽深,可是她婆家為著牽涉到南安王府,也為少康帝所不喜,衛若蘭如今是閑在在家裏還沒有事做,公公也降了職位,日子還是那樣的過著,湘雲隻能知足。有那麽些世家教訓在眼前,她除了知足,還能夠如何呢?
此時,賈蘭等人已在金陵做著會試的準備,若是考的順利,京城裏的貢試就該見到他們的身影了。
賈瑞是沒有去的,早在老太妃病逝之前,代儒緊著將孫媳娶進了門。為著賈瑞的身子弱,代儒拚了命也不叫賈瑞過去。科舉事小,自家孫子的身體事大。待三年之後,再叫賈瑞去考了也就是了。
柳蔭蔭也很是讚同代儒的話,自家相公的身體實在不宜遠行,先前考秀才落下的虧空,現在也是堪堪補的大差不差,再加上之前又落了病根,所以三年之後考會試其實是妥當的。左就三年之後賈瑞也是二十幾歲,考中舉人的就是三四十歲的也是大有人在,所以竟是年輕不怕的。
邢二舅的兩個兒子也往金陵去了,一個考秀才,一個考舉人,賈蘭倒是與他們意外的談得來,路上搭伴搭的正好,何況還有賈琮。
今年賈氏族人自然還是有人往金陵去考童生和秀才的,當然去年的光景是不複了,可是幾車坐上去,遠遠望去也很壯觀。
賈政從自己的體己拿了銀子出來,也給了每人一個荷包做好意頭。
賈環也邀了林如海、曹榮等人給族人說了說科考的大概就算了,這已然是莫大的支持了。
至於行資麽,今年族學裏麵立了一個規矩,每年按成績劃分,成績優異者給銀子以做鼓勵,就像後世的獎學金製度一般類似。譬如說,一等生一名,每年給銀子十二兩;二等生一名,每年給銀子八兩;三等生一名,每年給銀子五兩。若是錄上了童生、秀才、舉人、進士,還另有獎賞。所出的銀子,皆是族學裏的公用銀子,即是寧榮二府給的銀子以及金陵老家祭田的出產所得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用在了金陵老家族學學子和孤寡困苦族人身上。
薛姨媽是打點了不少銀子,還奢望著宮裏的買賣。隻是如今世事轉移,王家已然抄家,連著珍婕妤也自縊了,為著避嫌,宮裏的內監躲還來不及呢,哪裏還敢收了薛家的銀子。偏偏那位夏守忠當初與王子騰家有些個糾葛,見薛家還想著經營宮裏的生意,就是攪合也要攪合了他,所以宮裏的生意是斷了。
薛姨媽不甘心,還想著轉而求求榮國府,好歹也是寶釵的麵子。
寶釵倒是心裏願意,奈何不住賈政厭惡薛蟠的荒唐,這段日子他在外麵已是聽了不少風聲,王夫人也已然身死,能夠勸說賈政的人是沒有了,偏偏賈環也與賈政說了,如今少康帝又盯上了薛家,這個時候還是叫薛家修身養性的要緊,宮裏的生意權且放下吧。
賈政與賈母說過了,賈母搖了搖頭,轉頭說與了寶釵,寶釵心裏暗自神傷,隻得迴頭與薛姨媽說了。
薛姨媽心裏暗說,到底是姐姐病去了,賈家這條路是不好使了,自己還白搭了一個姑娘進去,既是如此,薛姨媽也沒有什麽好說的了,隻得經營外麵的生意是正經。
如今薛家的生意是越做越差了,開銷日用卻是越來越大,王家子弟日日養的自己和大爺一般,身為官奴之身也不檢點一些,薛姨媽又不能約束他們,在花樓酒肆吃用了反而要她家給銀子。
孫氏本就不是個省心的性子,不過是為著新婚怕薛家知道她的根底故此遮著掩著,如今王子騰已然倒台,薛家也翻不起風浪來了,不看賈家也遠著他家了麽,嫁了那麽一個老姑娘倒是平日裏捧的和寶貝似的,關鍵時候可就現了行了,隻怕將來薛家還要靠著孫家說話。
想到這裏,孫氏瞬時間抖了起來,她的精神倒不像是薛姨媽那樣的難過,整日裏好吃要穿,花的都是薛家的銀子,嘴裏心裏卻是不念薛家的好。見王家子弟被榮養在府裏,心裏自然是不高興的緊,臉上也掛起了顏色。
王家子弟個個是個人精,豈會不知道孫氏的想頭,隻是他們如今也不願意走,且也認為薛姨媽是姑太太,沒個在王家困境之時不伸手的道理,遂心安理得的繼續住著,不但住著,吃用都要上好的,故此薛姨媽夾在薛蟠孫氏和王家子弟中間也很難做人,眼看著薛家就要爆發大戰了。
賈母那裏也很難過,史家已然傳出了消息,忠靖侯史鼎和保齡侯史鼐被奪了爵位,史家抄了家,史鼎、史鼐流放三千裏,其餘人都流落在街上,那房子也被查抄了,房子是陛下所賜,所以少康帝順勢收了迴去。
不過這也是在人的,譬如說那賈珍,爵位被收了迴去,少康帝也沒有把房子收迴,總是看人的。
好在史鼎夫人和史鼐夫人手裏有些體己,托了賈母買了一間小房子,也就住下一家人過起了日子。
這個時候,史家方覺出了賈母當初不收自家銀子的好處來,罪名是沒有隱匿贓銀這一項的,也沒有連累了賈家,抄了家,賈母也不能不管娘家,故此也就釋懷了。
史家沒有被賣的官奴,賈母也不必費銀子去贖買子弟迴來,倒是有多出來的下人,賈母幫襯著史家裁撤了不少,這個時候夠用就可以了,不是為著服侍和子弟說親,真真就該娘兒們自己來了。
房子是史家自己買了,有些個日用花銷,賈母拿自己的體己供給了史家人。
好在史家都是有良心的,既是落到如此地步,自家就不能在家裏坐吃等死,有能夠做活計的也就上街找去了,有能夠科舉的,一麵溫書,一麵也找活計,不會因為自己讀書而坐在家裏等著送飯上門。
湘雲那裏牽扯倒是不深,畢竟是出嫁女,少康帝沒有追究那麽深,可是她婆家為著牽涉到南安王府,也為少康帝所不喜,衛若蘭如今是閑在在家裏還沒有事做,公公也降了職位,日子還是那樣的過著,湘雲隻能知足。有那麽些世家教訓在眼前,她除了知足,還能夠如何呢?
此時,賈蘭等人已在金陵做著會試的準備,若是考的順利,京城裏的貢試就該見到他們的身影了。
賈瑞是沒有去的,早在老太妃病逝之前,代儒緊著將孫媳娶進了門。為著賈瑞的身子弱,代儒拚了命也不叫賈瑞過去。科舉事小,自家孫子的身體事大。待三年之後,再叫賈瑞去考了也就是了。
柳蔭蔭也很是讚同代儒的話,自家相公的身體實在不宜遠行,先前考秀才落下的虧空,現在也是堪堪補的大差不差,再加上之前又落了病根,所以三年之後考會試其實是妥當的。左就三年之後賈瑞也是二十幾歲,考中舉人的就是三四十歲的也是大有人在,所以竟是年輕不怕的。
邢二舅的兩個兒子也往金陵去了,一個考秀才,一個考舉人,賈蘭倒是與他們意外的談得來,路上搭伴搭的正好,何況還有賈琮。
今年賈氏族人自然還是有人往金陵去考童生和秀才的,當然去年的光景是不複了,可是幾車坐上去,遠遠望去也很壯觀。
賈政從自己的體己拿了銀子出來,也給了每人一個荷包做好意頭。
賈環也邀了林如海、曹榮等人給族人說了說科考的大概就算了,這已然是莫大的支持了。
至於行資麽,今年族學裏麵立了一個規矩,每年按成績劃分,成績優異者給銀子以做鼓勵,就像後世的獎學金製度一般類似。譬如說,一等生一名,每年給銀子十二兩;二等生一名,每年給銀子八兩;三等生一名,每年給銀子五兩。若是錄上了童生、秀才、舉人、進士,還另有獎賞。所出的銀子,皆是族學裏的公用銀子,即是寧榮二府給的銀子以及金陵老家祭田的出產所得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用在了金陵老家族學學子和孤寡困苦族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