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賈氏族人往金陵
紅樓夢中人:賈環要翻身 作者:有隻老虎叫啊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路費麽,家裏實在拿不出來,也有族學供給,不過是成績優異的,似那等半瓶水晃悠的,族裏也是要看看的,橫不能叫他們打了水漂去。
不過若是自家願意出這個路費,族裏也是樂意他們考一考,不過是搭個伴兒罷了。
有囊中羞澀的,賈母、賈環、賈芸都是不二的人選,若真是可造之材,也就給了,若不是,還是勸著停過一年再說吧。
有跟著蹭賈家族學的親朋好友,賈家也做自家看待,所以族學裏的學子都卯著勁兒的讀書,倒是比往年學習好了起來,頗有超過鎮國公府族學的勁頭兒。
今年賈政依舊派了詹光和族學裏的一位先生過去教導賈家子弟科舉。若是賈蘭、賈琮中了,隻怕明年就再沒有這樣的待遇了。任是誰家也不能成年帶著先生過去陪著考學,總是賈家著急出幾個人才,匡扶族裏的緣故,若是出幾個,也就慢慢的來了。這個道理誰都明白,故此也並不說什麽。何況今年也不比往常年景,各地都有災情,已有災民進京避難來了,太過張揚總是不好的,故此賈蘭等人也很注意自己的言行,總不能給賈家抹黑才是。
寶玉是沒有去考試的,一來是寶釵有孕,為著照顧寶釵的身子,寶玉隻說不去。二來寶玉也是厭惡科舉的,去年也不過是個麵子情。三來為著王夫人病逝,寶玉也是病弱了一場,就是身體暫時也是不宜遠行的,所以賈母也不逼迫他,還是在家裏靜養身子,照顧寶釵為要。
寶釵倒是心裏想著叫寶玉去考考秀才的,隻是她終究掰不過寶玉,又有賈母護著,再者如今薛家事多,她也顧不過來,也就由著寶玉去了。
襲人見王夫人身死,賈母也不重視自己起來,那寶玉也不上進,寶釵嫁了進來,寶玉屋子的銀錢是不歸了自己支配了,近來府裏也縮減了開支,不過就是仗著自己的月例銀子了,各種賞錢是削減了不少的,自己娘家哥哥憑借自己拿迴娘家的銀子也做起了生意,家裏也算是有些富裕銀子了。起初,花家與襲人再三再四的說了,要贖了她迴來。當時她隻是不願意,一心一意的巴望著寶玉納了自己做姨娘。如今麽,王夫人一發子去了,叫誰人抬舉了自己呢。賈母麽,寶玉麽,還是寶釵?襲人覺得是不穩妥的,不如趁著府裏裁剪的機會贖身出去,畢竟似她這樣的大丫鬟,就是賞了身價銀子也是有的,出去迴家找個好人家,吃一碗踏實飯,也是來人間一趟。
可是,襲人終歸還是舍不得這富貴景象,出去嫁人,可有如今的好日子過麽。聽說外麵災情倒是嚴重了起來,府裏的柳家媳婦說了,幾個買辦出去,攏共連幾千個雞蛋也湊不迴來,不如暫且在這裏看看,萬一呢。
可是左等右等,總是不抬了自己做姨娘,這也是襲人近來的一大心病,所以待寶玉的心倒是少了許多。
玉釧兒被賈母指派了寶玉屋裏,別的王夫人的丫鬟,或者陪嫁了出去,或者另指了別人屋裏。也就玉釧兒賈母覺得看著好些,也是當初為著她姐姐金釧兒的麵子情,其餘的麽,賈母都是看不上眼的,誰讓她們的主子是王夫人呢。到了年紀,隻管就指了人家出府了,或者提前了年紀減了出去。
王夫人屋裏的下人都是哭的眼淚漣漣的,隻道是跟錯了主子,如今出去正是饑荒年景,叫自己怎麽生活。
邢二舅和倪二是帶了人馬往海外去拓展市場了的,船上帶了滿滿的貨物,都是時新的特有的。賈環、錦霞公主、邢夫人、邢小妹等人都投了大筆銀子進去。
賈環倒是沒有擔心自己,隻是擔心那錦霞公主,畢竟這次的買賣就連他也不曉得是賺是賠,若是遇到海盜,隻怕就是萬劫不複了,自家是個潑皮,不怕賠本,那個小娃娃好容易賺了幾個銀子,可能經得住呢。
錦霞公主看了賈環緊張兮兮的樣子,遂取笑他道:“你隻管將心放在肚子裏,難不成竟是怕我與你要賬不成?”
賈環笑道:“那也未必,自古以來,天下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錦霞公主作勢要打,被賈環笑嘻嘻的躲過,錦霞笑道:“就是不看在別的份上,隻我父皇撥的兵士,和那聖旨文書,也可抵擋一陣吧。”
賈環點點頭,這倒是自己與錦霞公主做買賣的一大好處了,不是她,自己也求不來那聖旨,不過這東西是意在締結兩國之間的友誼的,防君子不妨小人的,真要見了海盜,感情海盜見了聖旨就停手麽,所以還是有風險的。
錦霞公主見賈環愁的不行,遂笑道:“既是上了賊船,何必做一副苦命相,放心吧,都是一條船上的,我們勢必不能要你的賠銀。”
賈環勉強的笑道:“那個我倒是不擔心的,隻是擔心我放在上麵的銀子。”
錦霞公主笑道:“那你不是平白擔心麽,還不如轉過頭來操心操心外麵的粥棚是要緊。”
賈環點點頭,這倒是了。
原來京裏也進來了不少災民的,賈環自掏出一筆銀子,打著大皇子遠哥兒的名號,在外麵開起了賑粥棚,每日裏救濟災民若幹。金陵那裏也是有賑粥棚的,也有管事看著。
鎮國公隻說大善,也拿出了若幹銀子出來充進這個棚子裏。
整個京城來說,倒是賈環開的賑粥棚是最大的,裏麵的粥米也不摻了砂石,熬的不稠不稀,正正好喝。
粥好喝了,災民自然是擠的多了,也有不好的事情發生,譬如說也有部分冒充了災民的過來吃白食的,已然被抓住了幾次。賈環此時倒是很是敬佩那和珅起來,摻了砂石的粥水勢必是沒有冒充的人過來吃的,隻是如今是打著大皇子的名號,這件事情是萬萬斷乎做不得的,以免因小失大,損了大皇子的威名。現而今不過是且看吧,好在魚目混珠的人並不多,大多人還是知道廉恥的。
不過若是自家願意出這個路費,族裏也是樂意他們考一考,不過是搭個伴兒罷了。
有囊中羞澀的,賈母、賈環、賈芸都是不二的人選,若真是可造之材,也就給了,若不是,還是勸著停過一年再說吧。
有跟著蹭賈家族學的親朋好友,賈家也做自家看待,所以族學裏的學子都卯著勁兒的讀書,倒是比往年學習好了起來,頗有超過鎮國公府族學的勁頭兒。
今年賈政依舊派了詹光和族學裏的一位先生過去教導賈家子弟科舉。若是賈蘭、賈琮中了,隻怕明年就再沒有這樣的待遇了。任是誰家也不能成年帶著先生過去陪著考學,總是賈家著急出幾個人才,匡扶族裏的緣故,若是出幾個,也就慢慢的來了。這個道理誰都明白,故此也並不說什麽。何況今年也不比往常年景,各地都有災情,已有災民進京避難來了,太過張揚總是不好的,故此賈蘭等人也很注意自己的言行,總不能給賈家抹黑才是。
寶玉是沒有去考試的,一來是寶釵有孕,為著照顧寶釵的身子,寶玉隻說不去。二來寶玉也是厭惡科舉的,去年也不過是個麵子情。三來為著王夫人病逝,寶玉也是病弱了一場,就是身體暫時也是不宜遠行的,所以賈母也不逼迫他,還是在家裏靜養身子,照顧寶釵為要。
寶釵倒是心裏想著叫寶玉去考考秀才的,隻是她終究掰不過寶玉,又有賈母護著,再者如今薛家事多,她也顧不過來,也就由著寶玉去了。
襲人見王夫人身死,賈母也不重視自己起來,那寶玉也不上進,寶釵嫁了進來,寶玉屋子的銀錢是不歸了自己支配了,近來府裏也縮減了開支,不過就是仗著自己的月例銀子了,各種賞錢是削減了不少的,自己娘家哥哥憑借自己拿迴娘家的銀子也做起了生意,家裏也算是有些富裕銀子了。起初,花家與襲人再三再四的說了,要贖了她迴來。當時她隻是不願意,一心一意的巴望著寶玉納了自己做姨娘。如今麽,王夫人一發子去了,叫誰人抬舉了自己呢。賈母麽,寶玉麽,還是寶釵?襲人覺得是不穩妥的,不如趁著府裏裁剪的機會贖身出去,畢竟似她這樣的大丫鬟,就是賞了身價銀子也是有的,出去迴家找個好人家,吃一碗踏實飯,也是來人間一趟。
可是,襲人終歸還是舍不得這富貴景象,出去嫁人,可有如今的好日子過麽。聽說外麵災情倒是嚴重了起來,府裏的柳家媳婦說了,幾個買辦出去,攏共連幾千個雞蛋也湊不迴來,不如暫且在這裏看看,萬一呢。
可是左等右等,總是不抬了自己做姨娘,這也是襲人近來的一大心病,所以待寶玉的心倒是少了許多。
玉釧兒被賈母指派了寶玉屋裏,別的王夫人的丫鬟,或者陪嫁了出去,或者另指了別人屋裏。也就玉釧兒賈母覺得看著好些,也是當初為著她姐姐金釧兒的麵子情,其餘的麽,賈母都是看不上眼的,誰讓她們的主子是王夫人呢。到了年紀,隻管就指了人家出府了,或者提前了年紀減了出去。
王夫人屋裏的下人都是哭的眼淚漣漣的,隻道是跟錯了主子,如今出去正是饑荒年景,叫自己怎麽生活。
邢二舅和倪二是帶了人馬往海外去拓展市場了的,船上帶了滿滿的貨物,都是時新的特有的。賈環、錦霞公主、邢夫人、邢小妹等人都投了大筆銀子進去。
賈環倒是沒有擔心自己,隻是擔心那錦霞公主,畢竟這次的買賣就連他也不曉得是賺是賠,若是遇到海盜,隻怕就是萬劫不複了,自家是個潑皮,不怕賠本,那個小娃娃好容易賺了幾個銀子,可能經得住呢。
錦霞公主看了賈環緊張兮兮的樣子,遂取笑他道:“你隻管將心放在肚子裏,難不成竟是怕我與你要賬不成?”
賈環笑道:“那也未必,自古以來,天下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錦霞公主作勢要打,被賈環笑嘻嘻的躲過,錦霞笑道:“就是不看在別的份上,隻我父皇撥的兵士,和那聖旨文書,也可抵擋一陣吧。”
賈環點點頭,這倒是自己與錦霞公主做買賣的一大好處了,不是她,自己也求不來那聖旨,不過這東西是意在締結兩國之間的友誼的,防君子不妨小人的,真要見了海盜,感情海盜見了聖旨就停手麽,所以還是有風險的。
錦霞公主見賈環愁的不行,遂笑道:“既是上了賊船,何必做一副苦命相,放心吧,都是一條船上的,我們勢必不能要你的賠銀。”
賈環勉強的笑道:“那個我倒是不擔心的,隻是擔心我放在上麵的銀子。”
錦霞公主笑道:“那你不是平白擔心麽,還不如轉過頭來操心操心外麵的粥棚是要緊。”
賈環點點頭,這倒是了。
原來京裏也進來了不少災民的,賈環自掏出一筆銀子,打著大皇子遠哥兒的名號,在外麵開起了賑粥棚,每日裏救濟災民若幹。金陵那裏也是有賑粥棚的,也有管事看著。
鎮國公隻說大善,也拿出了若幹銀子出來充進這個棚子裏。
整個京城來說,倒是賈環開的賑粥棚是最大的,裏麵的粥米也不摻了砂石,熬的不稠不稀,正正好喝。
粥好喝了,災民自然是擠的多了,也有不好的事情發生,譬如說也有部分冒充了災民的過來吃白食的,已然被抓住了幾次。賈環此時倒是很是敬佩那和珅起來,摻了砂石的粥水勢必是沒有冒充的人過來吃的,隻是如今是打著大皇子的名號,這件事情是萬萬斷乎做不得的,以免因小失大,損了大皇子的威名。現而今不過是且看吧,好在魚目混珠的人並不多,大多人還是知道廉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