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中有一老桂,枝幹虯曲,亭亭如蓋,馥鬱芬芳盈滿整個院落。幾點金粟縱身一躍,離開棲身的樹梢,穿過秋日下的涼風與愁思,最後輕飄飄地落在甘冽清澈的酒盞中。
“聽崔伯伯這般說起,向兄的遭遇倒不像是巧合。”
崔秉誌急聲道,“故而你更該攬下徹查科考舞弊的要務,肅清此類不正之風。”
林盡染苦笑一聲,旋即解釋,“無論是何新政,若要推行下去,一昧地不留餘地、圍追堵截,隻會適得其反。各府各家察覺到首屆科考製度中的錯漏,卻又在當中看到可觀的裨益。然在這屆科考中,他們以為行之有效的手段,卻因更完善的製度而就此沉寂。然若真能在此次科考中完成舞弊的,崔伯伯當真以為是什麽良善之輩嗎?適時的和光同塵,方能使新政得以長久、有序地推行下去。韋太師,染之說得可對?”
韋邈唇角微微上揚,衝崔秉誌得意地一笑,什麽話都沒說,又似什麽話都說了。
崔秉誌氣得吹胡子瞪眼,來迴在他二人之間指點,“好好好!怪不得敢在眾人麵前吹噓染之是你這老匹夫的半個學生,原來早有計算!”
韋邈挑了挑眉,淡淡道,“去歲陛下曾命老朽指點他這為官之道,故自稱半個老師,不為過!”
然則這‘半個老師’的頭銜也不是誰都能擔得起的,畢竟是天子之師。能有此殊榮,足見韋邈的袒護和偏愛。
林盡染見崔秉誌幾是快氣得七竅生煙,忙轉移話題,“崔伯伯不是想知道何人給向兄使絆嘛!”
“你知道?”
“不難猜。若僅是教唆學子給向兄施壓,應該也隻有這位三皇子了吧。”
林盡染在送考那日雖隻是在人群外遠遠地了望,可向成林和林明禮的隊伍中顯然有人蓄意調換排隊的順序,而號編本就是按入院的先後發放。如若不能打點貢院上下的一應人等,那就隻能在入院前動些手腳。而今關押在南院受審的學子,大多應是已拜入三皇子的門下,其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這······”崔秉誌長歎一口氣,良久方喃喃道,“難道明禮也參與其中?”
到底是有著師生情誼,崔秉誌現今充斥著茫然。自打林明禮登門談論楊湜綰的親事,他的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
長安城裏的傳言雖是半真半假,可唯獨有一件事不可否認,那就是這位大公子有斷袖之癖,即便娶了親,也僅是暫平風波。諸如林盡染和李時安成婚多年未有子嗣,而後納妾也不見動靜,繼而傳出後宅不寧的消息。他二人總該是身份顯赫,卻也免不得為流言中傷,又何況是林明禮呢?
如今雖有心儀的女子,卻又是門下另一個學生的未婚妻。無論出於何種角度,崔秉誌都不該答應他的請求。可若是曾經的翩翩君子就此仗勢欺人、誤入歧途,向成林不過是個寒門子弟,又如何能與他較量。手心手背都是肉,真到了這個關頭,實在難以定奪。
“崔伯伯若放心不下,不如將向兄和楊姑娘的親事就此定下,未免夜長夢多。”
韋邈見崔秉誌又將目光轉移到自己身上,忙抬手推辭,“林明禮隻名義上是老朽的外孫。然二十多年來,老朽可從未管教過他,也談不上什麽祖孫情份。”
崔秉誌皺起眉頭,悻悻地悶了一口酒,枯坐不語。
“你既是早有決定,又何故猶疑?”韋邈突然沉沉地開口,斟酌片刻後,又強顏道,“老朽瞧過那學子的策論,若要與同屆學子比個高低優劣,他的確算上等。”
“正因如此,成林的前程定是一片坦途。可現今若是不能妥善處置,隻怕······”崔秉誌試圖張了張口,話卻都哽在喉間,抬眸間覷向林盡染,訕然道,“染之是聰慧的,想必早已猜到老朽為何請你親自送他赴考。”
“崔伯伯言重了。向兄既是我向您引薦的,自然不能推辭。”林盡染稍略沉思,開解道,“崔伯伯不如聽聽他們是如何打算?想來楊姑娘也知曉向兄登榜的喜訊,不日就該將這門親事提上議程。”
“隻能如此了。”
若無三皇子的幹涉,崔秉誌或許還不至於如此擔憂。畢竟林明禮的身世雖有傳言,卻不能坐實,而似林靖澄、長公主這等人物自持身份、亦或心有顧忌,還不至於在明麵上針對。
然滿城皆知三皇子和林明禮走得近,此次又借科考設法構陷。往後若再有人對他不利,大可推到三皇子身上,屆時又有誰敢和一個皇子對抗。
尋常人若是拜訪,按禮數得提前呈上拜帖,崔宅的門丁顯然對向成林頗為熟稔。但見其恭謹地立於階下,絲毫未有上前求見的意思,詢問了幾句便不再理會。
直至酉時,崔家的大門將將敞開,韋邈在林盡染的攙扶下蹣跚地上了馬車。
待馬車轔轔轆轆地離去,向成林這才上前躬身行禮,“林禦史。”
“不必拘禮。”林盡染稍稍抬手,又向一旁的申越吩咐,“我和向兄隨意走走,醒醒酒。晚些再迴府。”
“是,姑爺。”申越很識趣地駐足在原地,沒有跟上去。
“既來了崔伯伯家,怎又不進去?”
向成林亦步亦趨地跟在身後,低垂著頭,“韋太師也在先生家中吃酒,學生去了,未免擾了興致。”
林盡染笑了笑,“崔伯伯與韋太師頗有些相見恨晚,你既是崔伯伯的高徒,若由他引薦,你這前途不可限量。”
“學生不敢。”
“韋太師專程看過你的策論,對你的評價頗高。”
向成林依舊不敢抬頭,雙手交疊在身前,儼然一副犯了錯的模樣,良久方期期艾艾道,“承蒙···承蒙先生厚愛。”
他心裏很清楚,若非是崔秉誌有意舉薦,這文章怕是不足以入太師的眼。畢竟明經科的策問相較寬泛,而他又曾經曆過殿試,策論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可以博采眾長地借鑒引用。故而在策論中,過份側重闡述教化,而疏於指陳當下時弊。
誠然,向成林尚有一句憋在心裏不敢戳穿,這場科考的最大舞弊者實則就是他自己。至於策問的選題是否真由陛下和這位林禦史裁定,恐隻有他們最為清楚。
“此次科考若要排名,林明禮確為魁首。”
僅一句話,向成林便止不住地渾身一顫。
的確,底蘊良好的世家與落魄的寒門相比,僅在教育這一點上就有如天塹,難以逾越。遑論林明禮平素接觸的大多是高門顯貴,又有在外遊學的經曆,眼界和見識皆非凡俗,隻不過欠缺一點火候再稍稍打磨錘煉。
“你也不必妄自菲薄。此次科考你交上來的策論與兩年前的相比,已是雲泥之別。崔伯伯素來嚴苛,能令他不吝讚賞的學子卻也屈指可數。”
向成林強顏一笑,心不在焉地迴了一句,“是。”
林盡染兀地頓住步履,轉身拍了拍他的胳膊,“楊姑娘既已表露心意,我自然也不會讓大公子如願。而今你已登榜,這門親事就隻待楊姑娘點頭。”
“林禦史,學生······”向成林剛欲抬頭說些什麽,卻又如鯁在喉。
早在貢院應考,打開策問試卷時,他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思緒,生生等到放榜後方找到了林盡染,欲問個究竟。
“看來向兄對此次科考頗有微詞。”
“學生不敢!”向成林忙不迭的揖禮,強顏一笑,“隻是···有些投機取巧,覺得···勝之不武。故而·······”
“我知道你想說什麽。”林盡染的目光中閃現出少見的銳氣,“京城中或有傳言是我泄題,方能使你金榜題名。然你的策論若連考官都糊弄不過,縱使我泄題,怕也是無用功。歸根結底,還是你自己的本事。”
向成林暗暗自嘲是自己陷入迷瘴,趕忙迴道,“學生知錯。”
林盡染隻淡然一笑,又重新邁開腳步,“楊姑娘同我那二夫人是知交,此番你二人若能締結姻親······”
向成林趕忙允諾,“學生定不會辜負!”
這番話無疑是在替楊湜綰撐腰,加之她與林府的共事關係,自然不能以尋常的眼光看待。楊湜綰先前雖有一門陰親,但到底還是清清白白的姑娘身,有些話元瑤不宜出麵,林盡染隻能代勞。
“向兄與我推誠置腹倒也無妨,隻是有些話就不必再說給崔伯伯聽了。他既是你的貴人,也是個實實在在關心你的老人。尤其大公子與你又有同門情誼,今後他若為難你,大可來告訴我,我會設法從中調和。”
“學生明白。”向成林隨即毫無保留地將貢院中與林明禮的遭遇盡數傾吐。
‘看來林明禮也不一定是什麽良善之輩。’林盡染暗暗腹誹,這場風波中既有三皇子討他歡喜的表象,恐他自身也有爭搶的心思。
“這幾日你就宿在藏書閣,閣內又添了些新書,閑暇的時候抄上幾冊,重新歸置。”
而今藏書閣有大將軍府的府兵把守,即便有人意圖不軌,尚不會與這些府兵發生正麵衝突,待親事提上議程,木已成舟,再做打算。
向成林登時領會其用意,忙揖禮道謝,心中感動的同時,又生幾分慚愧,“林禦史如此幫襯,學生···受之有愧。”
林盡染擺了擺手,衝他笑了笑,“自始至終,我幫的都是崔伯伯和楊姑娘,你不必承情。”
正如方才所言,送考也好,親事也罷,這些都是受人所托,並非完全出自他的本意。向成林若要道謝,還得去尋崔秉誌和楊湜綰,該承得也是他們的情。
時值天擦黑,三皇子特在府中設宴,邀林明禮與吳蘭亭一齊用膳,算是慶賀他金榜題名。
“林尚書目下還在貢院?”
林明禮微微側過身,頷首迴應,“家父尚在陪同禦史台和大理寺的同僚審理舞弊一案。待諸事了結,還得去尚書台處理公務。”
早在初五前,林靖澄就已宿在貢院,直至放榜後,方能出得院門,這尚書台幾是得積壓有半個月的公務。雖有左右仆射協助,但他素來諸事親力親為,勢必得去看看公務是否處置妥善。這一時半會定然是迴不去的,林明禮這才能攜夫人一同赴宴。
“林尚書著實辛苦。不過韋太師與崔供奉年事已高,想來確無精力應付,明禮切莫埋怨他們。”三皇子很是體貼地替兩位供奉開脫,畢竟名義上一位是恩師,一位是外祖父,場麵話還是不能落下。
“明禮慚愧,豈敢心有怨懟。”
三皇子又端起酒杯向吳蘭亭敬了一杯,“聽聞令兄此次登榜,吾本該邀他一同享宴。但念及吳尚書或與令兄團圓時說些寄語,吾不便打擾。待少夫人省親時,代吾聊表賀意。”
吳蘭亭勉強扯起一絲笑容,抬袖半掩,淺酌一口,“妾身謝過殿下。”
吳府公子是如何登榜的,外人不清楚,他們還不明白嗎?遑論吳逸明將至致仕的年歲,若不趁機妥善安排兒孫日後的前程,縱然有門生舊故的幫襯,所謂人走茶涼,待他百年,哪還有人記得曾經的吳府。況且林明禮與她本就貌合神離,三皇子對她以及她的娘家心懷輕視也在情理之中。
是時,府中親衛匆匆忙忙進了正堂,卻又顧忌外人在場,隻喚了一聲,“殿下!”
“不是外人,照實說。”
“殿下,林禦史和韋太師已離開崔宅。隻不過,林禦史出門後又與向公子在坊內信步閑敘。然街上太過嘈雜,屬下隻敢遠遠跟隨,不曾聽到他們說些什麽。”
三皇子指尖輕輕叩點案幾,“那學子可曾進崔宅?”
“不曾,那學子在外守了近兩個時辰。現下又去往藏書閣。”
“藏書閣?”三皇子稍略遲怔,隨即冷笑一聲,“染之果真是愛護有加呐!藏書閣有府兵駐守,若是真要對他做些什麽,無疑是開罪大將軍府。”
林明禮苦笑地搖了搖頭,“林禦史一向心思縝密。”
“下去吧。”三皇子抬手屏退親衛,又向皇子妃撇去眼色。
陳若錦淺淺一笑,“近些時日我得了幾張新皮子,再有一陣就得置辦冬衣了。蘭亭妹妹不若陪我挑一挑,給你和大公子也做上一身。”
這顯然是要屏退她們說些體己話,吳蘭亭很是識趣地站起身,跟在陳若錦的身後。
三皇子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忿,猛地一拍案幾,“也不知老二給染之灌了什麽迷魂湯,竟能讓他欠下人情。一幫廢物,查了這麽久,隻知崔宅從積善寺弄來幾顆藥丸!”
“聽崔伯伯這般說起,向兄的遭遇倒不像是巧合。”
崔秉誌急聲道,“故而你更該攬下徹查科考舞弊的要務,肅清此類不正之風。”
林盡染苦笑一聲,旋即解釋,“無論是何新政,若要推行下去,一昧地不留餘地、圍追堵截,隻會適得其反。各府各家察覺到首屆科考製度中的錯漏,卻又在當中看到可觀的裨益。然在這屆科考中,他們以為行之有效的手段,卻因更完善的製度而就此沉寂。然若真能在此次科考中完成舞弊的,崔伯伯當真以為是什麽良善之輩嗎?適時的和光同塵,方能使新政得以長久、有序地推行下去。韋太師,染之說得可對?”
韋邈唇角微微上揚,衝崔秉誌得意地一笑,什麽話都沒說,又似什麽話都說了。
崔秉誌氣得吹胡子瞪眼,來迴在他二人之間指點,“好好好!怪不得敢在眾人麵前吹噓染之是你這老匹夫的半個學生,原來早有計算!”
韋邈挑了挑眉,淡淡道,“去歲陛下曾命老朽指點他這為官之道,故自稱半個老師,不為過!”
然則這‘半個老師’的頭銜也不是誰都能擔得起的,畢竟是天子之師。能有此殊榮,足見韋邈的袒護和偏愛。
林盡染見崔秉誌幾是快氣得七竅生煙,忙轉移話題,“崔伯伯不是想知道何人給向兄使絆嘛!”
“你知道?”
“不難猜。若僅是教唆學子給向兄施壓,應該也隻有這位三皇子了吧。”
林盡染在送考那日雖隻是在人群外遠遠地了望,可向成林和林明禮的隊伍中顯然有人蓄意調換排隊的順序,而號編本就是按入院的先後發放。如若不能打點貢院上下的一應人等,那就隻能在入院前動些手腳。而今關押在南院受審的學子,大多應是已拜入三皇子的門下,其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這······”崔秉誌長歎一口氣,良久方喃喃道,“難道明禮也參與其中?”
到底是有著師生情誼,崔秉誌現今充斥著茫然。自打林明禮登門談論楊湜綰的親事,他的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
長安城裏的傳言雖是半真半假,可唯獨有一件事不可否認,那就是這位大公子有斷袖之癖,即便娶了親,也僅是暫平風波。諸如林盡染和李時安成婚多年未有子嗣,而後納妾也不見動靜,繼而傳出後宅不寧的消息。他二人總該是身份顯赫,卻也免不得為流言中傷,又何況是林明禮呢?
如今雖有心儀的女子,卻又是門下另一個學生的未婚妻。無論出於何種角度,崔秉誌都不該答應他的請求。可若是曾經的翩翩君子就此仗勢欺人、誤入歧途,向成林不過是個寒門子弟,又如何能與他較量。手心手背都是肉,真到了這個關頭,實在難以定奪。
“崔伯伯若放心不下,不如將向兄和楊姑娘的親事就此定下,未免夜長夢多。”
韋邈見崔秉誌又將目光轉移到自己身上,忙抬手推辭,“林明禮隻名義上是老朽的外孫。然二十多年來,老朽可從未管教過他,也談不上什麽祖孫情份。”
崔秉誌皺起眉頭,悻悻地悶了一口酒,枯坐不語。
“你既是早有決定,又何故猶疑?”韋邈突然沉沉地開口,斟酌片刻後,又強顏道,“老朽瞧過那學子的策論,若要與同屆學子比個高低優劣,他的確算上等。”
“正因如此,成林的前程定是一片坦途。可現今若是不能妥善處置,隻怕······”崔秉誌試圖張了張口,話卻都哽在喉間,抬眸間覷向林盡染,訕然道,“染之是聰慧的,想必早已猜到老朽為何請你親自送他赴考。”
“崔伯伯言重了。向兄既是我向您引薦的,自然不能推辭。”林盡染稍略沉思,開解道,“崔伯伯不如聽聽他們是如何打算?想來楊姑娘也知曉向兄登榜的喜訊,不日就該將這門親事提上議程。”
“隻能如此了。”
若無三皇子的幹涉,崔秉誌或許還不至於如此擔憂。畢竟林明禮的身世雖有傳言,卻不能坐實,而似林靖澄、長公主這等人物自持身份、亦或心有顧忌,還不至於在明麵上針對。
然滿城皆知三皇子和林明禮走得近,此次又借科考設法構陷。往後若再有人對他不利,大可推到三皇子身上,屆時又有誰敢和一個皇子對抗。
尋常人若是拜訪,按禮數得提前呈上拜帖,崔宅的門丁顯然對向成林頗為熟稔。但見其恭謹地立於階下,絲毫未有上前求見的意思,詢問了幾句便不再理會。
直至酉時,崔家的大門將將敞開,韋邈在林盡染的攙扶下蹣跚地上了馬車。
待馬車轔轔轆轆地離去,向成林這才上前躬身行禮,“林禦史。”
“不必拘禮。”林盡染稍稍抬手,又向一旁的申越吩咐,“我和向兄隨意走走,醒醒酒。晚些再迴府。”
“是,姑爺。”申越很識趣地駐足在原地,沒有跟上去。
“既來了崔伯伯家,怎又不進去?”
向成林亦步亦趨地跟在身後,低垂著頭,“韋太師也在先生家中吃酒,學生去了,未免擾了興致。”
林盡染笑了笑,“崔伯伯與韋太師頗有些相見恨晚,你既是崔伯伯的高徒,若由他引薦,你這前途不可限量。”
“學生不敢。”
“韋太師專程看過你的策論,對你的評價頗高。”
向成林依舊不敢抬頭,雙手交疊在身前,儼然一副犯了錯的模樣,良久方期期艾艾道,“承蒙···承蒙先生厚愛。”
他心裏很清楚,若非是崔秉誌有意舉薦,這文章怕是不足以入太師的眼。畢竟明經科的策問相較寬泛,而他又曾經曆過殿試,策論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可以博采眾長地借鑒引用。故而在策論中,過份側重闡述教化,而疏於指陳當下時弊。
誠然,向成林尚有一句憋在心裏不敢戳穿,這場科考的最大舞弊者實則就是他自己。至於策問的選題是否真由陛下和這位林禦史裁定,恐隻有他們最為清楚。
“此次科考若要排名,林明禮確為魁首。”
僅一句話,向成林便止不住地渾身一顫。
的確,底蘊良好的世家與落魄的寒門相比,僅在教育這一點上就有如天塹,難以逾越。遑論林明禮平素接觸的大多是高門顯貴,又有在外遊學的經曆,眼界和見識皆非凡俗,隻不過欠缺一點火候再稍稍打磨錘煉。
“你也不必妄自菲薄。此次科考你交上來的策論與兩年前的相比,已是雲泥之別。崔伯伯素來嚴苛,能令他不吝讚賞的學子卻也屈指可數。”
向成林強顏一笑,心不在焉地迴了一句,“是。”
林盡染兀地頓住步履,轉身拍了拍他的胳膊,“楊姑娘既已表露心意,我自然也不會讓大公子如願。而今你已登榜,這門親事就隻待楊姑娘點頭。”
“林禦史,學生······”向成林剛欲抬頭說些什麽,卻又如鯁在喉。
早在貢院應考,打開策問試卷時,他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思緒,生生等到放榜後方找到了林盡染,欲問個究竟。
“看來向兄對此次科考頗有微詞。”
“學生不敢!”向成林忙不迭的揖禮,強顏一笑,“隻是···有些投機取巧,覺得···勝之不武。故而·······”
“我知道你想說什麽。”林盡染的目光中閃現出少見的銳氣,“京城中或有傳言是我泄題,方能使你金榜題名。然你的策論若連考官都糊弄不過,縱使我泄題,怕也是無用功。歸根結底,還是你自己的本事。”
向成林暗暗自嘲是自己陷入迷瘴,趕忙迴道,“學生知錯。”
林盡染隻淡然一笑,又重新邁開腳步,“楊姑娘同我那二夫人是知交,此番你二人若能締結姻親······”
向成林趕忙允諾,“學生定不會辜負!”
這番話無疑是在替楊湜綰撐腰,加之她與林府的共事關係,自然不能以尋常的眼光看待。楊湜綰先前雖有一門陰親,但到底還是清清白白的姑娘身,有些話元瑤不宜出麵,林盡染隻能代勞。
“向兄與我推誠置腹倒也無妨,隻是有些話就不必再說給崔伯伯聽了。他既是你的貴人,也是個實實在在關心你的老人。尤其大公子與你又有同門情誼,今後他若為難你,大可來告訴我,我會設法從中調和。”
“學生明白。”向成林隨即毫無保留地將貢院中與林明禮的遭遇盡數傾吐。
‘看來林明禮也不一定是什麽良善之輩。’林盡染暗暗腹誹,這場風波中既有三皇子討他歡喜的表象,恐他自身也有爭搶的心思。
“這幾日你就宿在藏書閣,閣內又添了些新書,閑暇的時候抄上幾冊,重新歸置。”
而今藏書閣有大將軍府的府兵把守,即便有人意圖不軌,尚不會與這些府兵發生正麵衝突,待親事提上議程,木已成舟,再做打算。
向成林登時領會其用意,忙揖禮道謝,心中感動的同時,又生幾分慚愧,“林禦史如此幫襯,學生···受之有愧。”
林盡染擺了擺手,衝他笑了笑,“自始至終,我幫的都是崔伯伯和楊姑娘,你不必承情。”
正如方才所言,送考也好,親事也罷,這些都是受人所托,並非完全出自他的本意。向成林若要道謝,還得去尋崔秉誌和楊湜綰,該承得也是他們的情。
時值天擦黑,三皇子特在府中設宴,邀林明禮與吳蘭亭一齊用膳,算是慶賀他金榜題名。
“林尚書目下還在貢院?”
林明禮微微側過身,頷首迴應,“家父尚在陪同禦史台和大理寺的同僚審理舞弊一案。待諸事了結,還得去尚書台處理公務。”
早在初五前,林靖澄就已宿在貢院,直至放榜後,方能出得院門,這尚書台幾是得積壓有半個月的公務。雖有左右仆射協助,但他素來諸事親力親為,勢必得去看看公務是否處置妥善。這一時半會定然是迴不去的,林明禮這才能攜夫人一同赴宴。
“林尚書著實辛苦。不過韋太師與崔供奉年事已高,想來確無精力應付,明禮切莫埋怨他們。”三皇子很是體貼地替兩位供奉開脫,畢竟名義上一位是恩師,一位是外祖父,場麵話還是不能落下。
“明禮慚愧,豈敢心有怨懟。”
三皇子又端起酒杯向吳蘭亭敬了一杯,“聽聞令兄此次登榜,吾本該邀他一同享宴。但念及吳尚書或與令兄團圓時說些寄語,吾不便打擾。待少夫人省親時,代吾聊表賀意。”
吳蘭亭勉強扯起一絲笑容,抬袖半掩,淺酌一口,“妾身謝過殿下。”
吳府公子是如何登榜的,外人不清楚,他們還不明白嗎?遑論吳逸明將至致仕的年歲,若不趁機妥善安排兒孫日後的前程,縱然有門生舊故的幫襯,所謂人走茶涼,待他百年,哪還有人記得曾經的吳府。況且林明禮與她本就貌合神離,三皇子對她以及她的娘家心懷輕視也在情理之中。
是時,府中親衛匆匆忙忙進了正堂,卻又顧忌外人在場,隻喚了一聲,“殿下!”
“不是外人,照實說。”
“殿下,林禦史和韋太師已離開崔宅。隻不過,林禦史出門後又與向公子在坊內信步閑敘。然街上太過嘈雜,屬下隻敢遠遠跟隨,不曾聽到他們說些什麽。”
三皇子指尖輕輕叩點案幾,“那學子可曾進崔宅?”
“不曾,那學子在外守了近兩個時辰。現下又去往藏書閣。”
“藏書閣?”三皇子稍略遲怔,隨即冷笑一聲,“染之果真是愛護有加呐!藏書閣有府兵駐守,若是真要對他做些什麽,無疑是開罪大將軍府。”
林明禮苦笑地搖了搖頭,“林禦史一向心思縝密。”
“下去吧。”三皇子抬手屏退親衛,又向皇子妃撇去眼色。
陳若錦淺淺一笑,“近些時日我得了幾張新皮子,再有一陣就得置辦冬衣了。蘭亭妹妹不若陪我挑一挑,給你和大公子也做上一身。”
這顯然是要屏退她們說些體己話,吳蘭亭很是識趣地站起身,跟在陳若錦的身後。
三皇子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忿,猛地一拍案幾,“也不知老二給染之灌了什麽迷魂湯,竟能讓他欠下人情。一幫廢物,查了這麽久,隻知崔宅從積善寺弄來幾顆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