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那就有勞元珣了。”
其實,讓閻蒼去負責調兵這項任務,著實有點大材小用了。
不過細細思量下來,目前白任尚未給閻蒼安排其他事務,而白奐雖貴為大將軍,然而在非戰時,他並無權調動像閻蒼這般身居二品高位的將領。
既然閻蒼主動請纓承擔此項工作,那倒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待此事敲定後,閻蒼馬不停蹄地趕迴自己位於中州的新宅收拾行囊。
這座宅院相較於他在保州的府邸而言,規模稍顯遜色,但也足以滿足日常生活所需。
畢竟誰也無法知曉未來秦國的國都最終將會坐落於何處,因此位於中州的這座院子目前僅僅隻是一個臨時性的過渡之所而已。
然而,即便如此,這個院子所耗費的資金居然絲毫不遜色於保州那邊,甚至還要高出許多。
由此可見,中州和保州兩地之間的物價存在著相當明顯的差距啊!
雖說保定一直以來都是秦國的國都,但相較於繁華熱鬧的中州來說,它充其量也不過就是個地處偏遠的小地方罷了。
要知道,整個天下的經濟核心區域都集中在北方一帶,所以秦國此次決定遷都之舉,可以說是走對了關鍵的一步棋!
沒過多久,一切準備就緒,閻蒼便毫不猶豫地踏上了南下之路。
==============
“這次又與父親他們錯過了。”
就在閻蒼率領眾人一路南下之際,閻易也正帶領著閻家家眷踏上了北上中州的征程。
他們屬於最後一批動身的隊伍,同時也是規模最為龐大的一批北上人員。
此次行動可不單單隻有太子白柏參與其中,像閻家這樣擁有赫赫功勳、地位尊貴的世家大族們也都紛紛響應號召,一同向北進發。
根據後世的史書記載和詳細統計,此次秦國的遷都行動規模空前巨大,帶走了原本保定城將近一半的人口!
在這些遷移的人群當中,世家貴族所占比例極高,接近四成之多。
而其餘的則大多是士兵及其家眷們。
那些普通的老百姓自然不會輕易跟隨朝廷向北遷徙。
因為對他們而言,每經曆一次舉家搬遷,無疑就是一場虧本的交易。
家中的財物、田產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
然而,當這些世家貴族紛紛離去之後,老百姓們起初的日子確實會好過不少。
畢竟一直以來欺壓在他們頭頂上的那座沉重如山的壓力瞬間減輕了許多。
不過,所有的這一切美好僅僅隻是短暫的。
伴隨著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逐步向北轉移,曾經作為秦國核心地帶的保定城,其地位注定將會不可避免地從高高在上逐漸滑落至普通城市的層級。
盡管目前這種變化尚未明顯地表露出來,但趨勢已然無法逆轉。
總而言之,這次遷都事件在普通百姓眼中可謂是一件普天同慶的大喜事;而對於那些世家貴族們來說,則隻是短期內的一番波折與折騰罷了。
但從長遠來看,隨著國家重心的北移,未來所蘊含的機遇必定會更為廣闊繁多。
如此一來,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貴族階層,都能在這場變遷之中或多或少地得到滿足,各取所需。
“師父此次能夠逢兇化吉,想必是想要迴南州散散心吧。如今國家尚未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仍然需要依靠師父他們全力以赴才行啊!”
白柏仔細閱讀著白奐呈上來的奏報,心中大致明白了閻蒼此番南下的緣由——無非是閑得無聊罷了。
盡管自己身為太子,擁有監國之權,但麵對師父閻蒼,卻也難以給他安排過什麽重擔。
閻蒼主動請纓南下主持調兵遣將之事,這在白柏眼中多少透露出一絲無奈之情。
畢竟,以師父的身份和地位,本不應親自出馬處理這些瑣碎事務。
然而,因為局勢所需,他也隻能義無反顧地承擔起這份責任。
“易弟,不知你是否還記得此前孤與你提及過的那件事情?”
白柏轉頭看向站在一旁的閻易,眼神中流露出幾分期待。
閻易雖因某些原因未能官複原職,但他作為關內侯家的小侯爺,本身就有著爵位在身的。
正因如此,白柏才敢將他招至身邊。
此舉自然引起不少朝中官員的側目和不滿,但從法理上講,他們卻也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來加以阻攔。
“我當然記得。”
閻易毫不猶豫地點點頭,對於白柏所提到的事情心知肚明。
那便是北上參軍,通過親身經曆戰火洗禮,學習行軍打仗之道,以期日後能為國家建立功勳。
起初,當白柏首次向閻易提及此事時,閻易心中著實有些抵觸情緒。
然而,自從其父閻蒼不幸“戰死”沙場後,閻易曆經了一連串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之事,這讓他逐漸看清了許多現實。
一直以來,閻家之所以能夠擁有如今的地位和榮耀,全然依賴於父親閻蒼一人所支撐。
可一旦閻蒼遭遇不測或者離世,整個閻家便如同失去頂梁柱一般,根本無法抵禦隨之而來的來自四麵八方的狂風驟雨。
閻易心底十分清楚,若想在日後的朝堂之中站穩腳跟,有所作為,他必須要憑借自身努力取得一定成就才行。
而白柏所提議的奔赴前線之舉,無疑成為了一條最為直接且簡單易行的途徑。
閻易相信,盡管自己可能並不擅長親自上陣殺敵,但憑借著自身的聰穎智慧,即便隻是在後方負責處理政務以及出謀劃策等工作,同樣也能夠創造出不小的功績。
“甚好!孤已修書一封寄與父皇,料想待我們抵達中州之時,便會有相關消息傳迴。
待到那時,奔赴前線戰場,必將成為我們攜手共創豐功偉績的最佳契機!”
白柏那雙深邃的眼眸裏,仿佛有星辰閃爍,其中蘊含著對未來無盡的憧憬和期盼。
“自古以來,啟基創業未有無功而得帝王者也”,這句至理名言不僅深深地烙印在他那位英明神武的父皇心中,就連身為太子的他也是心知肚明。
其實,讓閻蒼去負責調兵這項任務,著實有點大材小用了。
不過細細思量下來,目前白任尚未給閻蒼安排其他事務,而白奐雖貴為大將軍,然而在非戰時,他並無權調動像閻蒼這般身居二品高位的將領。
既然閻蒼主動請纓承擔此項工作,那倒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待此事敲定後,閻蒼馬不停蹄地趕迴自己位於中州的新宅收拾行囊。
這座宅院相較於他在保州的府邸而言,規模稍顯遜色,但也足以滿足日常生活所需。
畢竟誰也無法知曉未來秦國的國都最終將會坐落於何處,因此位於中州的這座院子目前僅僅隻是一個臨時性的過渡之所而已。
然而,即便如此,這個院子所耗費的資金居然絲毫不遜色於保州那邊,甚至還要高出許多。
由此可見,中州和保州兩地之間的物價存在著相當明顯的差距啊!
雖說保定一直以來都是秦國的國都,但相較於繁華熱鬧的中州來說,它充其量也不過就是個地處偏遠的小地方罷了。
要知道,整個天下的經濟核心區域都集中在北方一帶,所以秦國此次決定遷都之舉,可以說是走對了關鍵的一步棋!
沒過多久,一切準備就緒,閻蒼便毫不猶豫地踏上了南下之路。
==============
“這次又與父親他們錯過了。”
就在閻蒼率領眾人一路南下之際,閻易也正帶領著閻家家眷踏上了北上中州的征程。
他們屬於最後一批動身的隊伍,同時也是規模最為龐大的一批北上人員。
此次行動可不單單隻有太子白柏參與其中,像閻家這樣擁有赫赫功勳、地位尊貴的世家大族們也都紛紛響應號召,一同向北進發。
根據後世的史書記載和詳細統計,此次秦國的遷都行動規模空前巨大,帶走了原本保定城將近一半的人口!
在這些遷移的人群當中,世家貴族所占比例極高,接近四成之多。
而其餘的則大多是士兵及其家眷們。
那些普通的老百姓自然不會輕易跟隨朝廷向北遷徙。
因為對他們而言,每經曆一次舉家搬遷,無疑就是一場虧本的交易。
家中的財物、田產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
然而,當這些世家貴族紛紛離去之後,老百姓們起初的日子確實會好過不少。
畢竟一直以來欺壓在他們頭頂上的那座沉重如山的壓力瞬間減輕了許多。
不過,所有的這一切美好僅僅隻是短暫的。
伴隨著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逐步向北轉移,曾經作為秦國核心地帶的保定城,其地位注定將會不可避免地從高高在上逐漸滑落至普通城市的層級。
盡管目前這種變化尚未明顯地表露出來,但趨勢已然無法逆轉。
總而言之,這次遷都事件在普通百姓眼中可謂是一件普天同慶的大喜事;而對於那些世家貴族們來說,則隻是短期內的一番波折與折騰罷了。
但從長遠來看,隨著國家重心的北移,未來所蘊含的機遇必定會更為廣闊繁多。
如此一來,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貴族階層,都能在這場變遷之中或多或少地得到滿足,各取所需。
“師父此次能夠逢兇化吉,想必是想要迴南州散散心吧。如今國家尚未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仍然需要依靠師父他們全力以赴才行啊!”
白柏仔細閱讀著白奐呈上來的奏報,心中大致明白了閻蒼此番南下的緣由——無非是閑得無聊罷了。
盡管自己身為太子,擁有監國之權,但麵對師父閻蒼,卻也難以給他安排過什麽重擔。
閻蒼主動請纓南下主持調兵遣將之事,這在白柏眼中多少透露出一絲無奈之情。
畢竟,以師父的身份和地位,本不應親自出馬處理這些瑣碎事務。
然而,因為局勢所需,他也隻能義無反顧地承擔起這份責任。
“易弟,不知你是否還記得此前孤與你提及過的那件事情?”
白柏轉頭看向站在一旁的閻易,眼神中流露出幾分期待。
閻易雖因某些原因未能官複原職,但他作為關內侯家的小侯爺,本身就有著爵位在身的。
正因如此,白柏才敢將他招至身邊。
此舉自然引起不少朝中官員的側目和不滿,但從法理上講,他們卻也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來加以阻攔。
“我當然記得。”
閻易毫不猶豫地點點頭,對於白柏所提到的事情心知肚明。
那便是北上參軍,通過親身經曆戰火洗禮,學習行軍打仗之道,以期日後能為國家建立功勳。
起初,當白柏首次向閻易提及此事時,閻易心中著實有些抵觸情緒。
然而,自從其父閻蒼不幸“戰死”沙場後,閻易曆經了一連串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之事,這讓他逐漸看清了許多現實。
一直以來,閻家之所以能夠擁有如今的地位和榮耀,全然依賴於父親閻蒼一人所支撐。
可一旦閻蒼遭遇不測或者離世,整個閻家便如同失去頂梁柱一般,根本無法抵禦隨之而來的來自四麵八方的狂風驟雨。
閻易心底十分清楚,若想在日後的朝堂之中站穩腳跟,有所作為,他必須要憑借自身努力取得一定成就才行。
而白柏所提議的奔赴前線之舉,無疑成為了一條最為直接且簡單易行的途徑。
閻易相信,盡管自己可能並不擅長親自上陣殺敵,但憑借著自身的聰穎智慧,即便隻是在後方負責處理政務以及出謀劃策等工作,同樣也能夠創造出不小的功績。
“甚好!孤已修書一封寄與父皇,料想待我們抵達中州之時,便會有相關消息傳迴。
待到那時,奔赴前線戰場,必將成為我們攜手共創豐功偉績的最佳契機!”
白柏那雙深邃的眼眸裏,仿佛有星辰閃爍,其中蘊含著對未來無盡的憧憬和期盼。
“自古以來,啟基創業未有無功而得帝王者也”,這句至理名言不僅深深地烙印在他那位英明神武的父皇心中,就連身為太子的他也是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