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白柏已然成年,即將迎來莊重的冠禮儀式。
麵對這廣袤無垠、繁榮昌盛的大好河山,他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
若想將這江山永固地穩坐於身下,絕不能貪圖安逸,一味地依賴父輩們所創下的豐功偉績。
畢竟,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二世而亡的國家比比皆是。
盡管他心裏明白,自己或許難以超越父皇那般卓越非凡的成就,但他依然立誌成為僅次於父皇的一代雄主,在秦國未來曆代皇帝中脫穎而出,成為令人矚目的佼佼者。
白柏絕不甘心在後世史官的筆下僅僅被描繪成一個碌碌無為的“守成之君”。
他渴望能像那些開疆拓土、名垂青史的偉大帝王一般,擁有屬於自己的輝煌功績,得以稱宗做祖,流芳百世。
正如白柏所料想的那樣,當他向父皇白任提出相關請求時,白任並未直接迴絕。
然而,出乎白柏意料的是,白任緊接著又提出了一個額外的條件——那便是要求白柏在確定好未來太子妃的人選之後,方可動身北上奔赴前線。
就在此時,閻姝華於白柏內心深處的分量究竟有多重已然展露無遺。
盡管白柏口頭上始終不斷地寬慰著閻易,表示自己之所以會暫且屈服讓步,完全是出於權宜之計,目的僅僅隻是為了將來能夠風風光光、順順利利地將閻姝華娶進門,這才迫不得已做出如此抉擇。
然而,事實卻是殘酷無情的,當白柏最終敲定太子妃的人選那一刻起,所有的事情便猶如覆水難收一般,再也沒有任何轉圜的餘地和可能。
轉眼間來到了秦光興五年的五月,在太子白柏行完冠禮之後,朝廷正式下達了與兵部右侍郎龐瑜家的千金訂下婚約的文書。
在完成了人生大事之後,白柏率領著他的那一幫親信幕僚,踏上了前往秦州的征程,目的地正是平寇將軍閻安所統領的軍隊所在之處。
與此同時,秦帝白任也接到了一封由閻蒼親信送來的書信。
在仔細閱讀完這封信後,白任對於閻蒼針對其門下數名弟子給出的評價基本上還是表示認同的。
隻不過,唯獨對於閻蒼有關閻安的評判,白任卻持有不同的看法。
在白任看來,閻蒼在信裏所言似乎顯得有些誇大其詞了。
因為在他的心目中,閻安從來都是一塊有待雕琢、極有可能成長為國家頂梁柱的璞玉。
如今既然連身為師父的閻蒼都未能察覺到這塊璞玉深埋於內的灼灼光華,那麽他這位皇帝陛下,自然就要挺身而出充當一迴慧眼識珠的伯樂啦!
他深思熟慮後,將閻安派遣至秦州前線最為關鍵的安興城擔任鎮守之職,而他本人,則留在雞鹿塞親自主持秦州的各項政務。
與此同時,太子白柏及其一行人的去向,自然也毫無懸念地被跟在閻安身後來到了這個堪稱最兇險之地的安興城。
“依我看啊,咱們此番到此是否顯得過於倉促了些?倒不如先被安置於後方,靜下心來好好學習一陣,這樣或許會更妥當一些吧。”
不怪白柏麾下有此言語,畢竟此次可是他們首次踏上前線作戰,而且一來就置身於直麵晉軍兵鋒的安興城,這般情形著實令他們難以坦然接受。
開口講話的乃是太子少府長史龐彬,此人身份特殊,乃是兵部左侍郎龐瑜之子,未來太子的小舅子。
自從太子與龐家締結下婚約之後,他便水到渠成般地順利加入了太子的核心班底之中。
然而,即便有著這樣一層關係,龐彬卻怎樣都想不通秦帝白任為何要如此行事。
先是給自家兒子定下婚約,照常理來說,應當是期望他能夠安安穩穩地主持朝政才對!
可如今這狀況,怎麽看都有點兒像是在交代後事一般,令人太過不安。
“如果你怕了,可以申請調迴去,我等前來這前方可不是為了享福!”
閻易強裝鎮定地說道,然而事實卻是他的內心同樣充滿了忐忑與不安。
但在龐彬麵前,他無論如何也不能表現出絲毫怯懦。
畢竟,太子已然和龐家定下婚約,如此一來,他那妹妹便徹底與太子妃之位無緣了。
對此,閻易自然滿心不快,他沒有那膽子招惹太子白柏,於是滿腔怒火便隻得衝著龐彬發泄而去。
“我並非此意……”龐彬輕聲迴應道。
盡管他年紀尚輕,但性格較為溫和,麵對閻易毫不客氣的言語攻擊,他並未選擇針鋒相對地予以駁斥。
其實,他心裏很清楚閻易究竟為何會這般針對自己,隻要不涉及到自己的家人,那麽對於來自閻易的所有刁難與責難,他都能夠默默忍受下來。
“好了,父皇自有他的考量與打算。依孤看,此次能夠來到此地,對咱們而言定然是大有裨益之事,必能有助於咱們的成長與曆練。”
此番太子白柏北上之行,年輕一些的除了那位少傅閻良未能隨同前往之外,幾乎將其身邊的整個小班底都盡數帶來了。
太子長史龐彬、太子舍人閻易(秦帝白任已經下旨恢複其官職)、少府參軍崔遜(吏部尚書崔浩之子)、少府洗馬張童(原禮部尚書張布之子)、
少府詹事趙侗(青竹侯趙季之子)、太子中塗賈巽(尚書令賈阮之子)、少府中允王瞿(丞相王邯之子)、太子衛率於豪(禁衛統領於達之子)、羽林中郎將白樊(皇室子弟)。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白柏的周圍已然被白任精心構築起的強大勢力框架所環繞。
這些人無一不是跟隨白任一同艱苦起家的重臣後裔。
待到將來白柏榮登大寶之位時,他們勢必會成為其得力的左膀右臂,為其統治江山社稷立下汗馬功勞。
當然太子少府還有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臣,身為太子太師的乃是大將軍白奐;擔任太子太傅一職的則是丞相王邯;至於尚書令賈阮,則扛起了太子太保的重任。
相比之下,閻良雖貴為太子少傅,但在這群前輩麵前,隻能算作年輕一代中的翹楚罷了。
麵對這廣袤無垠、繁榮昌盛的大好河山,他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
若想將這江山永固地穩坐於身下,絕不能貪圖安逸,一味地依賴父輩們所創下的豐功偉績。
畢竟,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二世而亡的國家比比皆是。
盡管他心裏明白,自己或許難以超越父皇那般卓越非凡的成就,但他依然立誌成為僅次於父皇的一代雄主,在秦國未來曆代皇帝中脫穎而出,成為令人矚目的佼佼者。
白柏絕不甘心在後世史官的筆下僅僅被描繪成一個碌碌無為的“守成之君”。
他渴望能像那些開疆拓土、名垂青史的偉大帝王一般,擁有屬於自己的輝煌功績,得以稱宗做祖,流芳百世。
正如白柏所料想的那樣,當他向父皇白任提出相關請求時,白任並未直接迴絕。
然而,出乎白柏意料的是,白任緊接著又提出了一個額外的條件——那便是要求白柏在確定好未來太子妃的人選之後,方可動身北上奔赴前線。
就在此時,閻姝華於白柏內心深處的分量究竟有多重已然展露無遺。
盡管白柏口頭上始終不斷地寬慰著閻易,表示自己之所以會暫且屈服讓步,完全是出於權宜之計,目的僅僅隻是為了將來能夠風風光光、順順利利地將閻姝華娶進門,這才迫不得已做出如此抉擇。
然而,事實卻是殘酷無情的,當白柏最終敲定太子妃的人選那一刻起,所有的事情便猶如覆水難收一般,再也沒有任何轉圜的餘地和可能。
轉眼間來到了秦光興五年的五月,在太子白柏行完冠禮之後,朝廷正式下達了與兵部右侍郎龐瑜家的千金訂下婚約的文書。
在完成了人生大事之後,白柏率領著他的那一幫親信幕僚,踏上了前往秦州的征程,目的地正是平寇將軍閻安所統領的軍隊所在之處。
與此同時,秦帝白任也接到了一封由閻蒼親信送來的書信。
在仔細閱讀完這封信後,白任對於閻蒼針對其門下數名弟子給出的評價基本上還是表示認同的。
隻不過,唯獨對於閻蒼有關閻安的評判,白任卻持有不同的看法。
在白任看來,閻蒼在信裏所言似乎顯得有些誇大其詞了。
因為在他的心目中,閻安從來都是一塊有待雕琢、極有可能成長為國家頂梁柱的璞玉。
如今既然連身為師父的閻蒼都未能察覺到這塊璞玉深埋於內的灼灼光華,那麽他這位皇帝陛下,自然就要挺身而出充當一迴慧眼識珠的伯樂啦!
他深思熟慮後,將閻安派遣至秦州前線最為關鍵的安興城擔任鎮守之職,而他本人,則留在雞鹿塞親自主持秦州的各項政務。
與此同時,太子白柏及其一行人的去向,自然也毫無懸念地被跟在閻安身後來到了這個堪稱最兇險之地的安興城。
“依我看啊,咱們此番到此是否顯得過於倉促了些?倒不如先被安置於後方,靜下心來好好學習一陣,這樣或許會更妥當一些吧。”
不怪白柏麾下有此言語,畢竟此次可是他們首次踏上前線作戰,而且一來就置身於直麵晉軍兵鋒的安興城,這般情形著實令他們難以坦然接受。
開口講話的乃是太子少府長史龐彬,此人身份特殊,乃是兵部左侍郎龐瑜之子,未來太子的小舅子。
自從太子與龐家締結下婚約之後,他便水到渠成般地順利加入了太子的核心班底之中。
然而,即便有著這樣一層關係,龐彬卻怎樣都想不通秦帝白任為何要如此行事。
先是給自家兒子定下婚約,照常理來說,應當是期望他能夠安安穩穩地主持朝政才對!
可如今這狀況,怎麽看都有點兒像是在交代後事一般,令人太過不安。
“如果你怕了,可以申請調迴去,我等前來這前方可不是為了享福!”
閻易強裝鎮定地說道,然而事實卻是他的內心同樣充滿了忐忑與不安。
但在龐彬麵前,他無論如何也不能表現出絲毫怯懦。
畢竟,太子已然和龐家定下婚約,如此一來,他那妹妹便徹底與太子妃之位無緣了。
對此,閻易自然滿心不快,他沒有那膽子招惹太子白柏,於是滿腔怒火便隻得衝著龐彬發泄而去。
“我並非此意……”龐彬輕聲迴應道。
盡管他年紀尚輕,但性格較為溫和,麵對閻易毫不客氣的言語攻擊,他並未選擇針鋒相對地予以駁斥。
其實,他心裏很清楚閻易究竟為何會這般針對自己,隻要不涉及到自己的家人,那麽對於來自閻易的所有刁難與責難,他都能夠默默忍受下來。
“好了,父皇自有他的考量與打算。依孤看,此次能夠來到此地,對咱們而言定然是大有裨益之事,必能有助於咱們的成長與曆練。”
此番太子白柏北上之行,年輕一些的除了那位少傅閻良未能隨同前往之外,幾乎將其身邊的整個小班底都盡數帶來了。
太子長史龐彬、太子舍人閻易(秦帝白任已經下旨恢複其官職)、少府參軍崔遜(吏部尚書崔浩之子)、少府洗馬張童(原禮部尚書張布之子)、
少府詹事趙侗(青竹侯趙季之子)、太子中塗賈巽(尚書令賈阮之子)、少府中允王瞿(丞相王邯之子)、太子衛率於豪(禁衛統領於達之子)、羽林中郎將白樊(皇室子弟)。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白柏的周圍已然被白任精心構築起的強大勢力框架所環繞。
這些人無一不是跟隨白任一同艱苦起家的重臣後裔。
待到將來白柏榮登大寶之位時,他們勢必會成為其得力的左膀右臂,為其統治江山社稷立下汗馬功勞。
當然太子少府還有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臣,身為太子太師的乃是大將軍白奐;擔任太子太傅一職的則是丞相王邯;至於尚書令賈阮,則扛起了太子太保的重任。
相比之下,閻良雖貴為太子少傅,但在這群前輩麵前,隻能算作年輕一代中的翹楚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