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急之下,長孫明突然朝著趙岩身後的一人高聲唿喊:“師正方,你還在猶豫什麽?如今正是你為國建立功勳的大好時機!”
聽聞此言,正在全力迎戰長孫明的趙岩不由得心頭一驚,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他奮力將長孫明刺來的長槍撥開後,滿臉驚愕地轉頭望向身後的那人。
===============
閻蒼一路南下前往南州,其行進速度並不慢,短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便已然抵達了南州的核心之地興南城,並在此地主持起士兵返鄉的相關事宜。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盡管他在此處滯留了將近一個月之久,但卻始終未能與南州都督花南見上一麵。
顯然,這位都督對他的不滿之情溢於言表,甚至毫不掩飾地將這種情緒全然展現了出來。
此刻,正在協助閻蒼開展工作的正是他的舊識雷家兄弟雷順和雷凡。
想當初,他們曾負責護送楊時返迴南州。
此後,他們並未選擇追隨楊時左右,而是毅然決然地投身至花南帳下效力。
如今,時光荏苒,這兩兄弟皆年近五旬。
其中,兄長雷順擔任著兵曹從事一職,而弟弟雷凡則官居偏將軍之位,如此成就,倒也算得上是實現了他們此生的抱負與心願。
隻不過,每次當他們望見昔日尚為區區小吏的閻蒼,現今不僅貴為關內侯,更是手握重兵、能夠獨擋一方的二品大將軍之際。
心中難免會生出一絲感慨:‘相較之下,自己這輩子仿佛是虛度光陰,碌碌無為!’
想當年,他們的起點可比閻蒼高出許多,可誰能料到最終取得的成就竟然連人家的一半都趕不上!
有時候啊,人生道路上的抉擇真的至關重要。
遙想當初,如果他們未曾選擇投靠那撫南王白易,說不定時至今日,至少也能坐上一郡太守的高位吧。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人生之路一旦邁出腳步,便再也無法迴頭重走。
即便後來他們幾經輾轉、費盡心思地去攀附曆任南州都督,但每次麵臨新的選擇時,又怎能說不是在冒險一搏呢?
“我記得你們兄弟二人的祖上都是來自保州,怎麽此次不打算迴歸故裏了麽?”
眼前的雷順,如今在興南城擔任著兵曹從事一職,可以說是徹徹底底地從戰場一線退居到相對安穩的二線工作崗位上來。
雷順的年齡著實比閻蒼大出不少,已然四十九歲高齡,即將步入知天命之年。
歲月無情,他那兩鬢早已開始泛起斑駁的白色,這些年來在南州曆經風雨滄桑,飽受風霜侵蝕,以至於整個人看起來猶如年過六旬的老者一般。
雷家的祖先原本居住在神州大地之上,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們不得不背井離鄉,一路遷徙來到了保州。
轉眼間雷家已在南州這片土地上深深紮根,並曆經了三十餘個春秋的輪迴。
按照常理來說,當一個人步入老年之後,往往會萌生出強烈的認祖歸宗之念。
這種情感似乎成為了這個時代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狀態,即便是在前世那個已然發展至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社會裏,仍然有許多年邁的老人懷揣著這樣的念頭。
因為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認祖歸宗、重返故裏,就意味著在人生的暮年能夠葉落歸根,迴歸到自己誕生的那片熟悉的土地。
這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願望,更是深植於每一個國人內心深處的獨特情懷,它跨越時空和地域的限製,始終未曾被舍棄或遺忘。
此刻,雷順這位已然步入知天命之年的老者,心中又何嚐沒有對故鄉的深切思念呢?
然而,現實卻總是充滿了無奈與羈絆。
“我那小孫子身體不是太好,怕是經不起折騰。不過我已經與我弟說過,若是我走得早,讓他將我帶迴故鄉去。”
雷順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怎麽可能不想返迴故鄉,隻是很多時候人即使到老了,也不能僅憑著自己的任性做事。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曆的積累,他越發清楚地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牽掛和羈絆才是生命中最為重要的東西。
而且,在他的心底深處,還隱藏著一個比保州更為渴望歸去的地方。
“……將軍,您說,咱們有生之年還有機會迴到神州大地嗎?”
閻蒼聞聽此言,身軀微微一震,不禁愣住了片刻。他又怎會不知曉雷順心中所想呢?
前秦末年,雷家因罪遭譴,被迫發配至這偏遠的保州之地。
然而,雷家真正的根脈實則深植於那廣袤無垠的神州之上。
身為雷家後輩的雷順,對於神州僅留存著些許已然模糊不清的零星記憶,但他內心深處卻無比清楚地知曉,那裏才是自己家族真正的故土所在。
“一定會的!此乃我此生矢誌不渝的使命!”
閻蒼言辭懇切,目光如炬,話語間透露出堅定不移的信念。
雷順凝視著他那雙閃爍著堅毅光芒的眼眸,嘴角輕輕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隻是這笑容之中,卻夾雜著一絲難以言喻的苦澀與無奈。他明白,或許自己終其一生也無法親眼目睹重返神州的那一天到來了。
就在這時,一陣馬蹄聲響徹雲霄,隻見雷凡策馬奔騰而來,轉眼間便已來到二人身旁。
剛剛完成整軍工作的他,看上去精神抖擻、意氣風發。
相較於自己年老多病的兄長雷順而言,雷凡的身體狀況顯然要出色許多,依然能夠在那雄健的戰馬上縱橫馳騁,威風凜凜。
實際上,當楊時最初踏上歸返狼夷之路時,雷凡心中曾萌生出一個念頭,投奔至楊時帳下效力。
然而,就在那時,雷順已然打算從一線戰場逐漸隱退,而他急需自家兄弟留在軍中,以便能夠為他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持。
權衡再三後,雷凡最終決定留下。
此後每當雷凡再度心生投靠楊時之意時,卻發現已無合適的職位供他施展拳腳,無奈之下,他唯有繼續留守南州。
所幸的是,由於昔日與楊時有過一番交集,故而這些年來,每逢楊時前來南州匯報工作之際,總會邀約雷凡相聚一堂。
聽聞此言,正在全力迎戰長孫明的趙岩不由得心頭一驚,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他奮力將長孫明刺來的長槍撥開後,滿臉驚愕地轉頭望向身後的那人。
===============
閻蒼一路南下前往南州,其行進速度並不慢,短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便已然抵達了南州的核心之地興南城,並在此地主持起士兵返鄉的相關事宜。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盡管他在此處滯留了將近一個月之久,但卻始終未能與南州都督花南見上一麵。
顯然,這位都督對他的不滿之情溢於言表,甚至毫不掩飾地將這種情緒全然展現了出來。
此刻,正在協助閻蒼開展工作的正是他的舊識雷家兄弟雷順和雷凡。
想當初,他們曾負責護送楊時返迴南州。
此後,他們並未選擇追隨楊時左右,而是毅然決然地投身至花南帳下效力。
如今,時光荏苒,這兩兄弟皆年近五旬。
其中,兄長雷順擔任著兵曹從事一職,而弟弟雷凡則官居偏將軍之位,如此成就,倒也算得上是實現了他們此生的抱負與心願。
隻不過,每次當他們望見昔日尚為區區小吏的閻蒼,現今不僅貴為關內侯,更是手握重兵、能夠獨擋一方的二品大將軍之際。
心中難免會生出一絲感慨:‘相較之下,自己這輩子仿佛是虛度光陰,碌碌無為!’
想當年,他們的起點可比閻蒼高出許多,可誰能料到最終取得的成就竟然連人家的一半都趕不上!
有時候啊,人生道路上的抉擇真的至關重要。
遙想當初,如果他們未曾選擇投靠那撫南王白易,說不定時至今日,至少也能坐上一郡太守的高位吧。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人生之路一旦邁出腳步,便再也無法迴頭重走。
即便後來他們幾經輾轉、費盡心思地去攀附曆任南州都督,但每次麵臨新的選擇時,又怎能說不是在冒險一搏呢?
“我記得你們兄弟二人的祖上都是來自保州,怎麽此次不打算迴歸故裏了麽?”
眼前的雷順,如今在興南城擔任著兵曹從事一職,可以說是徹徹底底地從戰場一線退居到相對安穩的二線工作崗位上來。
雷順的年齡著實比閻蒼大出不少,已然四十九歲高齡,即將步入知天命之年。
歲月無情,他那兩鬢早已開始泛起斑駁的白色,這些年來在南州曆經風雨滄桑,飽受風霜侵蝕,以至於整個人看起來猶如年過六旬的老者一般。
雷家的祖先原本居住在神州大地之上,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們不得不背井離鄉,一路遷徙來到了保州。
轉眼間雷家已在南州這片土地上深深紮根,並曆經了三十餘個春秋的輪迴。
按照常理來說,當一個人步入老年之後,往往會萌生出強烈的認祖歸宗之念。
這種情感似乎成為了這個時代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狀態,即便是在前世那個已然發展至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社會裏,仍然有許多年邁的老人懷揣著這樣的念頭。
因為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認祖歸宗、重返故裏,就意味著在人生的暮年能夠葉落歸根,迴歸到自己誕生的那片熟悉的土地。
這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願望,更是深植於每一個國人內心深處的獨特情懷,它跨越時空和地域的限製,始終未曾被舍棄或遺忘。
此刻,雷順這位已然步入知天命之年的老者,心中又何嚐沒有對故鄉的深切思念呢?
然而,現實卻總是充滿了無奈與羈絆。
“我那小孫子身體不是太好,怕是經不起折騰。不過我已經與我弟說過,若是我走得早,讓他將我帶迴故鄉去。”
雷順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怎麽可能不想返迴故鄉,隻是很多時候人即使到老了,也不能僅憑著自己的任性做事。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曆的積累,他越發清楚地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牽掛和羈絆才是生命中最為重要的東西。
而且,在他的心底深處,還隱藏著一個比保州更為渴望歸去的地方。
“……將軍,您說,咱們有生之年還有機會迴到神州大地嗎?”
閻蒼聞聽此言,身軀微微一震,不禁愣住了片刻。他又怎會不知曉雷順心中所想呢?
前秦末年,雷家因罪遭譴,被迫發配至這偏遠的保州之地。
然而,雷家真正的根脈實則深植於那廣袤無垠的神州之上。
身為雷家後輩的雷順,對於神州僅留存著些許已然模糊不清的零星記憶,但他內心深處卻無比清楚地知曉,那裏才是自己家族真正的故土所在。
“一定會的!此乃我此生矢誌不渝的使命!”
閻蒼言辭懇切,目光如炬,話語間透露出堅定不移的信念。
雷順凝視著他那雙閃爍著堅毅光芒的眼眸,嘴角輕輕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隻是這笑容之中,卻夾雜著一絲難以言喻的苦澀與無奈。他明白,或許自己終其一生也無法親眼目睹重返神州的那一天到來了。
就在這時,一陣馬蹄聲響徹雲霄,隻見雷凡策馬奔騰而來,轉眼間便已來到二人身旁。
剛剛完成整軍工作的他,看上去精神抖擻、意氣風發。
相較於自己年老多病的兄長雷順而言,雷凡的身體狀況顯然要出色許多,依然能夠在那雄健的戰馬上縱橫馳騁,威風凜凜。
實際上,當楊時最初踏上歸返狼夷之路時,雷凡心中曾萌生出一個念頭,投奔至楊時帳下效力。
然而,就在那時,雷順已然打算從一線戰場逐漸隱退,而他急需自家兄弟留在軍中,以便能夠為他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持。
權衡再三後,雷凡最終決定留下。
此後每當雷凡再度心生投靠楊時之意時,卻發現已無合適的職位供他施展拳腳,無奈之下,他唯有繼續留守南州。
所幸的是,由於昔日與楊時有過一番交集,故而這些年來,每逢楊時前來南州匯報工作之際,總會邀約雷凡相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