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曾經的‘敵人’,如今竟也成為了推心置腹的好友。
待手頭的工作交接完畢,三人圍坐一處。
雷凡先是小心翼翼地瞥了一眼身旁的兄長,接著便轉頭麵向閻蒼,壓低聲音說道:“鎮北將軍,屬下近日探聽到一些有關楊總管的事,但此事著實令人有些難以啟齒……”
原來楊時自從迴到狼夷之後,小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滋潤,比起他當初在南州的時候簡直不要太舒坦。
在這裏,他不僅盡情享受著異域風情帶來的新鮮感,甚至還一口氣納了好多狼夷族的美人做妾室。
然而,他這般放縱的行為卻引起了原配夫人以及子女們極大的不滿。
就在他出事之前不久,楊時的原配實在忍無可忍,跟他狠狠地大吵了一架後,一怒之下便收拾行李搬迴了南州的楊府。
從那時起算來,楊家人與楊時竟然已經長達三個多月未曾相聚了。
所以,對於楊時究竟是如何病故的,楊時的家人們可以說是一無所知。
“楊總管的那些子女啊,他們壓根兒就不曉得自己的親生父親到底是因何而亡故的。
不過,末將倒是費了一番周折打聽出點消息來。據說,是楊家以前的某個下親口所講……
楊總管他呀,很有可能是染上了梅瘡才丟了性命的。”
這梅瘡可不簡單呐!它在前世可是被閻蒼在各種影視作品裏瞧見過的,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那種“花柳病”!
一般來說,這種病通常隻會纏上身那些個整天喜好尋歡作樂、留戀於煙花之地的浪蕩子。
畢竟在如今這個年代,眾人對於這類病症的了解並不多,普遍覺得隻要是患上這種病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因為私生活太過放蕩不羈所致。
然而,由於擁有前世的某些知識儲備,閻蒼對此事心知肚明。
通常情況下,普通女子隻要注重自身的私生活,基本上不太可能患上這種疾病。
更何況像楊時這樣出身於權貴世家的子弟,他們往往會更為看重女子的貞潔與潔淨程度。
即便在當下這個時代,對於妾室是否為完璧之身並非那般至關重要,但也絕不至於去迎娶身患病症的女子作為妻妾啊!
畢竟,患有此類病症的女性,其身體特別是私密部位所散發出來的氣味著實難聞至極。
閻蒼實在難以想象楊時竟會是個如此重口味之人。
相比之下,他寧願堅信楊時是在‘策馬奔騰’之際不幸身亡,也不願接受他是因為私生活混亂不堪而導致這般結局。
僅僅經過一番稍作深入的調查,便發現了諸多可疑之處,這使得閻蒼愈發覺得楊時的死因恐怕暗藏玄機。
他點了點頭對著身旁的雷凡吩咐道:“你這邊繼續幫我暗中探查一下,弄清楚他那些妾室如今究竟身在何處。
我相信,一切待顧青歸來之時,所有真相定然能夠水落石出。”
顧青乃是閻蒼暗中培養的得意弟子之一,如今更是狼夷族的新任總管。
因其身負重任,故需長期駐守於狼夷族屬地之內。
然而,近段時日卻發生了一件蹊蹺之事。
閻蒼寄往顧青處的書信猶如石沉入海,久久未得迴複。
這不禁令閻蒼心生疑慮:莫非顧青那邊遭遇了什麽變故不成?
所幸,八月中旬將至,按照慣例,屆時顧青將會返迴南州進行一次政務匯報。
如此一來,師徒二人得以當麵相見,所有謎團亦將隨之解開。
其實正如閻蒼所料想的那般,顧青並非未曾給他迴信,隻是他所寄出的每一封信函皆遭有心人給攔截了下來。
而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南州都督花南。
此時,在南州都督府內,花南正悠然自得地端坐於主位之上,手中握著酒杯,開懷暢飲。
這位都督自年輕時起便沉溺於酒色之中,難以自拔,現在更是變本加厲。
“都督!近日又有一批新的佳人被送至府上,不知都督您是否要親自甄選一番呢?”
在南州都督府內,花南悠然自得地端坐在主位之上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
花南此人,打從年輕時起便縱情於酒色之間,難以自拔。
想當年他身處五軍縣時,尚有自家兄長以及親朋好友們時刻監督著,倒還能有所收斂,不至於太過放縱。
待到後來,他來到南州主政一方,起初階段尚能謹遵本分,兢兢業業地處理政務。
然而,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像他這樣有著不良前科之人,終究還是難以抵擋有心人的刻意“勾引”。
就在不久之前,花南偶然結識了一位來自南州世家的青年才俊。
此人姓畢名嶲,其家族背景頗為複雜。
原來,畢家乃是前秦時期因犯下通敵賣國重罪而遭發配至南州的罪人後裔。
當初,畢家所犯罪責著實不輕,但由於他們在朝中有眾多朋黨為之周旋庇護,最終僅被判處舉家流放之刑,並從此在這南州落地生根。
按理來說,以畢家這般特殊的出身,若能誠心誠意地為秦國效命,理應能夠獲得晉升提拔之機。
隻可惜啊,這畢家上下自古以來就從未消停過,始終心懷叵測、野心勃勃。
在昭烈帝白羽尚未興師動眾地揮軍南下攻打南州之前,畢家已然在這片土地上稱王稱霸多時。
他們坐擁龐大的勢力和財富,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自然不願意看到秦軍踏入南州,打破他們原有的統治格局。
於是,畢家暗中糾集了眾多人手,妄圖阻止秦軍的南下步伐。
然而,盡管這些反抗者們使出渾身解數,與秦軍展開了一場場激烈的鏖戰,但終究還是無法抵擋秦軍銳不可當的攻勢。
最終,所有的抵抗都以失敗告終,而畢家也因這次魯莽之舉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們從此被打上了“不可用”的烙印,成為了秦國人眼中的異類。
自那時起,直至畢嶲繼任家主的這一代人,無一人能夠在秦國謀得一官半職。
這種境遇使得畢嶲心中深埋著一股對秦國的切齒痛恨。
待手頭的工作交接完畢,三人圍坐一處。
雷凡先是小心翼翼地瞥了一眼身旁的兄長,接著便轉頭麵向閻蒼,壓低聲音說道:“鎮北將軍,屬下近日探聽到一些有關楊總管的事,但此事著實令人有些難以啟齒……”
原來楊時自從迴到狼夷之後,小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滋潤,比起他當初在南州的時候簡直不要太舒坦。
在這裏,他不僅盡情享受著異域風情帶來的新鮮感,甚至還一口氣納了好多狼夷族的美人做妾室。
然而,他這般放縱的行為卻引起了原配夫人以及子女們極大的不滿。
就在他出事之前不久,楊時的原配實在忍無可忍,跟他狠狠地大吵了一架後,一怒之下便收拾行李搬迴了南州的楊府。
從那時起算來,楊家人與楊時竟然已經長達三個多月未曾相聚了。
所以,對於楊時究竟是如何病故的,楊時的家人們可以說是一無所知。
“楊總管的那些子女啊,他們壓根兒就不曉得自己的親生父親到底是因何而亡故的。
不過,末將倒是費了一番周折打聽出點消息來。據說,是楊家以前的某個下親口所講……
楊總管他呀,很有可能是染上了梅瘡才丟了性命的。”
這梅瘡可不簡單呐!它在前世可是被閻蒼在各種影視作品裏瞧見過的,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那種“花柳病”!
一般來說,這種病通常隻會纏上身那些個整天喜好尋歡作樂、留戀於煙花之地的浪蕩子。
畢竟在如今這個年代,眾人對於這類病症的了解並不多,普遍覺得隻要是患上這種病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因為私生活太過放蕩不羈所致。
然而,由於擁有前世的某些知識儲備,閻蒼對此事心知肚明。
通常情況下,普通女子隻要注重自身的私生活,基本上不太可能患上這種疾病。
更何況像楊時這樣出身於權貴世家的子弟,他們往往會更為看重女子的貞潔與潔淨程度。
即便在當下這個時代,對於妾室是否為完璧之身並非那般至關重要,但也絕不至於去迎娶身患病症的女子作為妻妾啊!
畢竟,患有此類病症的女性,其身體特別是私密部位所散發出來的氣味著實難聞至極。
閻蒼實在難以想象楊時竟會是個如此重口味之人。
相比之下,他寧願堅信楊時是在‘策馬奔騰’之際不幸身亡,也不願接受他是因為私生活混亂不堪而導致這般結局。
僅僅經過一番稍作深入的調查,便發現了諸多可疑之處,這使得閻蒼愈發覺得楊時的死因恐怕暗藏玄機。
他點了點頭對著身旁的雷凡吩咐道:“你這邊繼續幫我暗中探查一下,弄清楚他那些妾室如今究竟身在何處。
我相信,一切待顧青歸來之時,所有真相定然能夠水落石出。”
顧青乃是閻蒼暗中培養的得意弟子之一,如今更是狼夷族的新任總管。
因其身負重任,故需長期駐守於狼夷族屬地之內。
然而,近段時日卻發生了一件蹊蹺之事。
閻蒼寄往顧青處的書信猶如石沉入海,久久未得迴複。
這不禁令閻蒼心生疑慮:莫非顧青那邊遭遇了什麽變故不成?
所幸,八月中旬將至,按照慣例,屆時顧青將會返迴南州進行一次政務匯報。
如此一來,師徒二人得以當麵相見,所有謎團亦將隨之解開。
其實正如閻蒼所料想的那般,顧青並非未曾給他迴信,隻是他所寄出的每一封信函皆遭有心人給攔截了下來。
而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南州都督花南。
此時,在南州都督府內,花南正悠然自得地端坐於主位之上,手中握著酒杯,開懷暢飲。
這位都督自年輕時起便沉溺於酒色之中,難以自拔,現在更是變本加厲。
“都督!近日又有一批新的佳人被送至府上,不知都督您是否要親自甄選一番呢?”
在南州都督府內,花南悠然自得地端坐在主位之上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
花南此人,打從年輕時起便縱情於酒色之間,難以自拔。
想當年他身處五軍縣時,尚有自家兄長以及親朋好友們時刻監督著,倒還能有所收斂,不至於太過放縱。
待到後來,他來到南州主政一方,起初階段尚能謹遵本分,兢兢業業地處理政務。
然而,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像他這樣有著不良前科之人,終究還是難以抵擋有心人的刻意“勾引”。
就在不久之前,花南偶然結識了一位來自南州世家的青年才俊。
此人姓畢名嶲,其家族背景頗為複雜。
原來,畢家乃是前秦時期因犯下通敵賣國重罪而遭發配至南州的罪人後裔。
當初,畢家所犯罪責著實不輕,但由於他們在朝中有眾多朋黨為之周旋庇護,最終僅被判處舉家流放之刑,並從此在這南州落地生根。
按理來說,以畢家這般特殊的出身,若能誠心誠意地為秦國效命,理應能夠獲得晉升提拔之機。
隻可惜啊,這畢家上下自古以來就從未消停過,始終心懷叵測、野心勃勃。
在昭烈帝白羽尚未興師動眾地揮軍南下攻打南州之前,畢家已然在這片土地上稱王稱霸多時。
他們坐擁龐大的勢力和財富,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自然不願意看到秦軍踏入南州,打破他們原有的統治格局。
於是,畢家暗中糾集了眾多人手,妄圖阻止秦軍的南下步伐。
然而,盡管這些反抗者們使出渾身解數,與秦軍展開了一場場激烈的鏖戰,但終究還是無法抵擋秦軍銳不可當的攻勢。
最終,所有的抵抗都以失敗告終,而畢家也因這次魯莽之舉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們從此被打上了“不可用”的烙印,成為了秦國人眼中的異類。
自那時起,直至畢嶲繼任家主的這一代人,無一人能夠在秦國謀得一官半職。
這種境遇使得畢嶲心中深埋著一股對秦國的切齒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