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逐出師門
如今正好借著閻安所說的這番話,把如何懲罰黑牢衛這件事給定下來,到時候受牽連的相關人員隻會嫉恨閻安,又怎麽可能埋怨到他這位皇帝頭上。
“那麽接下來就來說說對你的懲罰吧。”
白任看著眼前的閻安,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而此時的閻安,在接觸到白任那犀利的目光之後,心中不禁一沉,瞬間明白自己已然成為了別人手中的一把刀。
然而,事已至此,即便他深知自己被利用,但白任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要對他實施懲罰,恐怕他已是插翅難逃。
想到此處,閻安麵色蒼白,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但求生的欲望讓他再次重重叩頭,額頭撞擊地麵發出清脆的聲響,同時口中苦苦哀求道:“末將自知有罪,願接受與前者相同的懲罰方式,懇請陛下開恩,允許末將降級罰俸,並繼續留在前線為國建功立業……”
閻安的話尚未說完,突然一個平靜得近乎冷漠的聲音在他耳邊響起:“你不能留在前線。”
這突如其來的話語如同晴天霹靂一般,震得閻安心神俱顫。他滿臉驚愕地抬起頭,難以置信地望向身前說話之人——竟然是他的師父閻蒼!
“師父!”閻安瞪大雙眼,眼中滿是震驚和不解,仿佛無法接受眼前發生的一切。
隻見閻蒼麵無表情地站在那裏,他冷冷地注視著閻安,緩緩開口說道:“我並不認為以你在前線的種種行為表現而言,還有留在前線的必要性。
此外,今日在此,我便正式宣布,從即日起,你出師了。”
“出師!”
閻安聽到這兩個字,整個人如遭雷擊般僵立當場。
他當然清楚出師意味著什麽,那不僅僅是師徒關係的終結,更是對他能力和品行的一種否定。
一時間,無數複雜的情緒湧上心頭,有絕望、有悔恨、有不甘…
然而,正當他準備開口向閻蒼祈求收迴這道命令時,端坐在龍椅之上的秦帝白任,已然用威嚴而不容置疑的口吻,表明了對於閻安最終的懲處決定。
“既然閻將軍本人也親口表示甘願與黑牢衛一同承受苦難,那就依此執行吧。此外,朕將會派遣你前往鎮守二帝關。
據說,趙國那位前將軍趙治,正是由於年輕時犯下過錯,被貶謫至二帝關後,曆經磨難方才得以成長。
朕期望待你歸來之時,能夠體悟到我們這番良苦用心。”
聽到要被發配去二帝關,閻安如遭雷擊,瞬間麵如死灰。
此時的他早已顧不得師傅是否會將自己逐出師門之類的事情,滿心隻想著如何才能繼續留在前線建立功勳。
隻見他噗通一聲跪倒在地,涕淚橫流地哀求道:“陛下啊!微臣實在不願意去那二帝關呐!
微臣一心隻想留在前線,哪怕陛下將微臣貶為校尉,隻要能讓微臣在前線衝鋒陷陣,微臣便心滿意足了。
求求陛下開恩,千萬別把微臣遣往二帝關啊!”
閻安清楚一旦自己去到那裏,恐怕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長時間都會被困在那個地方,永無出頭之日!
“朕心意已決,你下去吧。”
閻安呆立當場,心中一片茫然。
此時此刻,他仍未清楚自己究竟應當向誰認錯才對。
白任凝視著閻蒼那毫無波瀾的麵龐,心中已然明了,此次閻蒼態度堅決,那麽他下達這個命令也沒有什麽好顧忌的。
在白任眼中,二帝關實則是一處相當不錯的地方。
倘若秦國能夠一舉擊潰晉國,那麽無需太久時日,秦趙兩國之間必然會爆發一場激烈大戰。
而駐守二帝關這項任務,表麵看似輕鬆,但實際上卻至關重要。
隻可惜如今的閻安,顯然未能洞悉其中深意。
“......是。”
事已至此,閻安深知此事再無轉圜餘地。
他如行屍走肉般緩緩轉身,拖著沉重的腳步,滿臉失魂落魄地離開了金碧輝煌的大殿。
一路之上,閻安腦海中不斷迴蕩著方才與閻蒼的對話,思緒紛亂如麻。
當他終於迴到自己的營房時,早已身心俱疲。
閻安的副手譚淩眼見自家主將這般模樣,心頭一緊,趕忙迎上前去關切問道:“將軍,到底發生何事?怎會令您如此消沉?”
閻安抬起頭來,望著譚淩那張滿是憂慮的臉龐,長長歎了口氣,隨即將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地道出。
譚淩聞聽此言,亦是滿臉驚愕之色。
然而,與閻安不同的是,對於前往駐守二帝關一事,譚淩倒是並無太多抵觸情緒,甚至覺得這未嚐不是一件美差。
畢竟在他看來,此去雖責任重大,但相較其他兇險之地,也算得上是一份較為輕鬆的差事了。
然而,作為閻安的副手,他清楚一旦閻安遭貶謫降職,自己定然難以幸免。
這樣的結果對於他而言簡直就是晴天霹靂,根本無法承受。
想到這裏,譚淩急忙建言道:“將軍,您應當速速前往拜見鎮北將軍,如今唯有他有能力助您一臂之力啊!”
聽聞此言,閻安如夢初醒般,刹那間便明白了其中關鍵所在。迴想起方才在大殿之上的種種表現,他不禁懊悔萬分,心中暗罵自己愚蠢至極。
原來,當得知自己即將被調離前線,轉而派往那偏遠的二帝關時,閻安頓時大驚失措,喪失了所有理智。
那一刻,他滿心隻想著如何保住自己現有的地位與權力,全然忘卻了閻蒼之前曾揚言要將他“逐出師門”的警告。
殊不知,當時,整個朝堂之上的眾多官員皆在冷眼旁觀,看著他將會作何應對。
畢竟,在這片土地上,“忠孝”二字向來被視為至高無上的準則,絕非僅僅隻是一句空談。
可歎閻安在麵臨如此重大抉擇之時,卻不假思索地傾向於追求“名利”與“職權”。
可想而知,不僅在場的諸位官員對他大失所望,就連高高在上的秦帝白任恐怕亦對他心生不滿。
待到終於理清這紛繁複雜的頭緒之後,閻安這才恍然大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到底犯下了何等嚴重的錯誤。
如今正好借著閻安所說的這番話,把如何懲罰黑牢衛這件事給定下來,到時候受牽連的相關人員隻會嫉恨閻安,又怎麽可能埋怨到他這位皇帝頭上。
“那麽接下來就來說說對你的懲罰吧。”
白任看著眼前的閻安,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而此時的閻安,在接觸到白任那犀利的目光之後,心中不禁一沉,瞬間明白自己已然成為了別人手中的一把刀。
然而,事已至此,即便他深知自己被利用,但白任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要對他實施懲罰,恐怕他已是插翅難逃。
想到此處,閻安麵色蒼白,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但求生的欲望讓他再次重重叩頭,額頭撞擊地麵發出清脆的聲響,同時口中苦苦哀求道:“末將自知有罪,願接受與前者相同的懲罰方式,懇請陛下開恩,允許末將降級罰俸,並繼續留在前線為國建功立業……”
閻安的話尚未說完,突然一個平靜得近乎冷漠的聲音在他耳邊響起:“你不能留在前線。”
這突如其來的話語如同晴天霹靂一般,震得閻安心神俱顫。他滿臉驚愕地抬起頭,難以置信地望向身前說話之人——竟然是他的師父閻蒼!
“師父!”閻安瞪大雙眼,眼中滿是震驚和不解,仿佛無法接受眼前發生的一切。
隻見閻蒼麵無表情地站在那裏,他冷冷地注視著閻安,緩緩開口說道:“我並不認為以你在前線的種種行為表現而言,還有留在前線的必要性。
此外,今日在此,我便正式宣布,從即日起,你出師了。”
“出師!”
閻安聽到這兩個字,整個人如遭雷擊般僵立當場。
他當然清楚出師意味著什麽,那不僅僅是師徒關係的終結,更是對他能力和品行的一種否定。
一時間,無數複雜的情緒湧上心頭,有絕望、有悔恨、有不甘…
然而,正當他準備開口向閻蒼祈求收迴這道命令時,端坐在龍椅之上的秦帝白任,已然用威嚴而不容置疑的口吻,表明了對於閻安最終的懲處決定。
“既然閻將軍本人也親口表示甘願與黑牢衛一同承受苦難,那就依此執行吧。此外,朕將會派遣你前往鎮守二帝關。
據說,趙國那位前將軍趙治,正是由於年輕時犯下過錯,被貶謫至二帝關後,曆經磨難方才得以成長。
朕期望待你歸來之時,能夠體悟到我們這番良苦用心。”
聽到要被發配去二帝關,閻安如遭雷擊,瞬間麵如死灰。
此時的他早已顧不得師傅是否會將自己逐出師門之類的事情,滿心隻想著如何才能繼續留在前線建立功勳。
隻見他噗通一聲跪倒在地,涕淚橫流地哀求道:“陛下啊!微臣實在不願意去那二帝關呐!
微臣一心隻想留在前線,哪怕陛下將微臣貶為校尉,隻要能讓微臣在前線衝鋒陷陣,微臣便心滿意足了。
求求陛下開恩,千萬別把微臣遣往二帝關啊!”
閻安清楚一旦自己去到那裏,恐怕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長時間都會被困在那個地方,永無出頭之日!
“朕心意已決,你下去吧。”
閻安呆立當場,心中一片茫然。
此時此刻,他仍未清楚自己究竟應當向誰認錯才對。
白任凝視著閻蒼那毫無波瀾的麵龐,心中已然明了,此次閻蒼態度堅決,那麽他下達這個命令也沒有什麽好顧忌的。
在白任眼中,二帝關實則是一處相當不錯的地方。
倘若秦國能夠一舉擊潰晉國,那麽無需太久時日,秦趙兩國之間必然會爆發一場激烈大戰。
而駐守二帝關這項任務,表麵看似輕鬆,但實際上卻至關重要。
隻可惜如今的閻安,顯然未能洞悉其中深意。
“......是。”
事已至此,閻安深知此事再無轉圜餘地。
他如行屍走肉般緩緩轉身,拖著沉重的腳步,滿臉失魂落魄地離開了金碧輝煌的大殿。
一路之上,閻安腦海中不斷迴蕩著方才與閻蒼的對話,思緒紛亂如麻。
當他終於迴到自己的營房時,早已身心俱疲。
閻安的副手譚淩眼見自家主將這般模樣,心頭一緊,趕忙迎上前去關切問道:“將軍,到底發生何事?怎會令您如此消沉?”
閻安抬起頭來,望著譚淩那張滿是憂慮的臉龐,長長歎了口氣,隨即將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地道出。
譚淩聞聽此言,亦是滿臉驚愕之色。
然而,與閻安不同的是,對於前往駐守二帝關一事,譚淩倒是並無太多抵觸情緒,甚至覺得這未嚐不是一件美差。
畢竟在他看來,此去雖責任重大,但相較其他兇險之地,也算得上是一份較為輕鬆的差事了。
然而,作為閻安的副手,他清楚一旦閻安遭貶謫降職,自己定然難以幸免。
這樣的結果對於他而言簡直就是晴天霹靂,根本無法承受。
想到這裏,譚淩急忙建言道:“將軍,您應當速速前往拜見鎮北將軍,如今唯有他有能力助您一臂之力啊!”
聽聞此言,閻安如夢初醒般,刹那間便明白了其中關鍵所在。迴想起方才在大殿之上的種種表現,他不禁懊悔萬分,心中暗罵自己愚蠢至極。
原來,當得知自己即將被調離前線,轉而派往那偏遠的二帝關時,閻安頓時大驚失措,喪失了所有理智。
那一刻,他滿心隻想著如何保住自己現有的地位與權力,全然忘卻了閻蒼之前曾揚言要將他“逐出師門”的警告。
殊不知,當時,整個朝堂之上的眾多官員皆在冷眼旁觀,看著他將會作何應對。
畢竟,在這片土地上,“忠孝”二字向來被視為至高無上的準則,絕非僅僅隻是一句空談。
可歎閻安在麵臨如此重大抉擇之時,卻不假思索地傾向於追求“名利”與“職權”。
可想而知,不僅在場的諸位官員對他大失所望,就連高高在上的秦帝白任恐怕亦對他心生不滿。
待到終於理清這紛繁複雜的頭緒之後,閻安這才恍然大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到底犯下了何等嚴重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