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趙國叛盟
董煜此言一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光是唐瑞本人,就連趙國朝堂之上的眾多官員也紛紛覺得這番話甚有道理。
唐瑞雖持有先帝唐卞所留之遺詔得以登上皇位,然而在其登基之前的種種作為卻著實令趙國臣民難以信服,甚至對他榮登大寶的合理性產生了深深的質疑。
如此一來,趙國的國本可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和動搖。
倘若此時晉國真能公開表明態度,明確認可唐瑞皇位的正統性及合法性,那對於趙國而言,無疑將是一項至關重要且意義非凡的重大決策。
畢竟,在每一個趙國子民的心目中,盡管晉國與趙國之間積怨頗深,但卻無人膽敢否認晉國那令人畏懼的強大實力。
“陛下的皇位何須得到晉國的認可!”
丞相蘇然義正言辭地說道,聲音在朝堂之上迴蕩著,仿佛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同樣的事情,本官深信秦帝亦會毫不猶豫地如此行事。”
說罷,他微微抬起頭,目光掃視了一圈朝堂上的大臣們。
相比於晉國,趙國朝廷上下對多年的盟友秦國顯然更為信任和認可。
蘇然此言一出,原本一邊倒傾向於晉國的風氣瞬間有了些許轉變,不少大臣開始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起來。
坐在龍椅上的新皇唐瑞靜靜地聽著蘇然的發言,臉上沒有太多表情,但心中卻暗自思考著。
此時,他注意到蘇然說完後,朝堂上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於是,他清了清嗓子,打破了這份沉寂:“那麽,大將軍對此又作何看法呢?”
說著,他的目光徑直投向了站在一旁的大將軍趙治。
這段時間以來,唐瑞已然洞悉了趙治對於唐家的心思。
在他看來,趙治巴不得唐家乃至整個趙國都走向衰敗和滅亡。
如今自己初登皇位,根基尚未穩固,尚需借助趙治的力量穩定朝局。
因此,盡管內心對趙治充滿厭惡與忌憚,此刻也隻能暫且忍耐,等待時機成熟再將其鏟除,以絕後患。
“迴陛下,微臣認為秦國多次興兵攻打晉國,卻從未事先與我國商議,這恐怕表明他們早已忘卻了我國作為盟友的存在!
相比之下,晉使所言似乎更具可信度。依微臣之見,也許我們應當審慎思考尋覓一個全新的盟友了。”
趙治毫不猶豫地表態要背棄與秦國的同盟關係,並轉向與晉國結盟。
實際上,在他內心深處,恨不得趙國能在唐家掌控下迅速走向衰敗滅亡,他對趙國壓根兒就沒有半分留戀之情。
聞得趙治這番話語,唐瑞的手指微微一動,但幾乎難以察覺。
倘若在此之前聽到趙治如此這般的迴應,興許他當真會斟酌采取與之截然相反的抉擇。
然而事情到了這一步,唐瑞已然堅定不移地傾向於同晉國結盟的構想,至於趙治所提出的主張究竟對趙國有益還是有害,已不再重要。
唐瑞深信,憑借著自己這英明睿智、威武不凡的帝王坐鎮朝堂,即便日後可能會湧現出諸多紛亂擾攘之事,他亦有足夠的能耐將一切風波盡數平定。
“好!大將軍所言極是,傳朕旨意,務必精心挑選一個黃道吉日,正式與晉國簽訂盟約!”
趙帝唐瑞大手一揮,眼神堅定而自信,仿佛已經看到了趙國未來的繁榮昌盛。
然而,朝堂之上,丞相蘇然等一眾官員卻麵露憂色,他們清楚這個決定可能會給趙國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
但麵對皇帝的威嚴,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事情朝著不可挽迴的方向發展。
時間匆匆流逝,終於到了與晉國簽訂盟約的日子。
整個趙國朝堂上下一片歡騰,眾人都期待著這次結盟能夠讓趙國更加強大。
但誰也沒有想到,就在盟約剛剛簽訂不久,一則驚人的消息從邊境傳來——晉國方州偏將郝珞率領大軍如入無人之境,接連攻克秦國中州的十多座城池!
這個消息猶如一道晴天霹靂,瞬間讓趙國陷入了深深的恐慌和抉擇之中。
而此時的趙帝唐瑞,卻表現出了令人詫異的獨斷專行。
他不僅沒有對晉國日益膨脹的勢力感到擔憂,反而堅信這是上天賜予趙國的絕佳機會。
“哼,一個小小的郝珞竟然能夠如此輕易地連下秦國十餘座城池,這隻能說明如今的秦國已然外強中幹,不堪一擊!”
唐瑞坐在龍椅上,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
一旁的大將軍趙治連忙附和道:“陛下聖明!依臣之見,我們應當趁此良機,集結兵力,一舉攻滅秦國,成就千秋霸業!”
就這樣,在唐瑞和趙治的一意孤行之下,趙國開始積極籌備攻打秦國的計劃。
然而,他們似乎忘記了一點,戰爭從來都不是一場簡單的遊戲,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
大將軍趙治挺身而出,主動向趙帝唐瑞請纓出戰。
麵對趙治的請求,唐瑞表麵笑嘻嘻,心裏卻根本不相信趙治願意為國出力:‘此人心懷怨恨,若給予太多兵力,恐生變數。’
於是,唐瑞僅僅調撥了一萬士兵交予趙治,並命他前去攻打戰略要地——二帝關。
盡管唐瑞表麵上口出狂言,聲稱要一舉攻下強大的秦國,但實際上,他並未真正給予趙治足夠的支持。
原因有二:其一,曆經大清洗後,趙國國力大損,實在難以抽調更多的軍力;
其二,也是更為重要的一點,唐瑞清楚趙治內心深處對唐家充滿仇恨,唯恐賜予過多兵馬會令趙治心生反意。
然而,唐瑞卻振振有詞道:“那小小晉國之將郝珞,僅憑一己之力便能攻克秦國十餘座城池。
如今朕委以重任於汝,身為我趙國堂堂大將軍,隻需率領這區區一萬士卒,拿下二帝關應不在話下吧?”
趙治自然明白唐瑞對自己心存戒備,但此時多說無益。
他默默地點齊了一萬人馬,大軍浩浩蕩蕩地向著江州進發。
當趙治率軍抵達江州時,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二帝關的守將已不再是原來的軍師將軍白勝,而是換成了威名赫赫的牙門將軍閻安。
董煜此言一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光是唐瑞本人,就連趙國朝堂之上的眾多官員也紛紛覺得這番話甚有道理。
唐瑞雖持有先帝唐卞所留之遺詔得以登上皇位,然而在其登基之前的種種作為卻著實令趙國臣民難以信服,甚至對他榮登大寶的合理性產生了深深的質疑。
如此一來,趙國的國本可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和動搖。
倘若此時晉國真能公開表明態度,明確認可唐瑞皇位的正統性及合法性,那對於趙國而言,無疑將是一項至關重要且意義非凡的重大決策。
畢竟,在每一個趙國子民的心目中,盡管晉國與趙國之間積怨頗深,但卻無人膽敢否認晉國那令人畏懼的強大實力。
“陛下的皇位何須得到晉國的認可!”
丞相蘇然義正言辭地說道,聲音在朝堂之上迴蕩著,仿佛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同樣的事情,本官深信秦帝亦會毫不猶豫地如此行事。”
說罷,他微微抬起頭,目光掃視了一圈朝堂上的大臣們。
相比於晉國,趙國朝廷上下對多年的盟友秦國顯然更為信任和認可。
蘇然此言一出,原本一邊倒傾向於晉國的風氣瞬間有了些許轉變,不少大臣開始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起來。
坐在龍椅上的新皇唐瑞靜靜地聽著蘇然的發言,臉上沒有太多表情,但心中卻暗自思考著。
此時,他注意到蘇然說完後,朝堂上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於是,他清了清嗓子,打破了這份沉寂:“那麽,大將軍對此又作何看法呢?”
說著,他的目光徑直投向了站在一旁的大將軍趙治。
這段時間以來,唐瑞已然洞悉了趙治對於唐家的心思。
在他看來,趙治巴不得唐家乃至整個趙國都走向衰敗和滅亡。
如今自己初登皇位,根基尚未穩固,尚需借助趙治的力量穩定朝局。
因此,盡管內心對趙治充滿厭惡與忌憚,此刻也隻能暫且忍耐,等待時機成熟再將其鏟除,以絕後患。
“迴陛下,微臣認為秦國多次興兵攻打晉國,卻從未事先與我國商議,這恐怕表明他們早已忘卻了我國作為盟友的存在!
相比之下,晉使所言似乎更具可信度。依微臣之見,也許我們應當審慎思考尋覓一個全新的盟友了。”
趙治毫不猶豫地表態要背棄與秦國的同盟關係,並轉向與晉國結盟。
實際上,在他內心深處,恨不得趙國能在唐家掌控下迅速走向衰敗滅亡,他對趙國壓根兒就沒有半分留戀之情。
聞得趙治這番話語,唐瑞的手指微微一動,但幾乎難以察覺。
倘若在此之前聽到趙治如此這般的迴應,興許他當真會斟酌采取與之截然相反的抉擇。
然而事情到了這一步,唐瑞已然堅定不移地傾向於同晉國結盟的構想,至於趙治所提出的主張究竟對趙國有益還是有害,已不再重要。
唐瑞深信,憑借著自己這英明睿智、威武不凡的帝王坐鎮朝堂,即便日後可能會湧現出諸多紛亂擾攘之事,他亦有足夠的能耐將一切風波盡數平定。
“好!大將軍所言極是,傳朕旨意,務必精心挑選一個黃道吉日,正式與晉國簽訂盟約!”
趙帝唐瑞大手一揮,眼神堅定而自信,仿佛已經看到了趙國未來的繁榮昌盛。
然而,朝堂之上,丞相蘇然等一眾官員卻麵露憂色,他們清楚這個決定可能會給趙國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
但麵對皇帝的威嚴,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事情朝著不可挽迴的方向發展。
時間匆匆流逝,終於到了與晉國簽訂盟約的日子。
整個趙國朝堂上下一片歡騰,眾人都期待著這次結盟能夠讓趙國更加強大。
但誰也沒有想到,就在盟約剛剛簽訂不久,一則驚人的消息從邊境傳來——晉國方州偏將郝珞率領大軍如入無人之境,接連攻克秦國中州的十多座城池!
這個消息猶如一道晴天霹靂,瞬間讓趙國陷入了深深的恐慌和抉擇之中。
而此時的趙帝唐瑞,卻表現出了令人詫異的獨斷專行。
他不僅沒有對晉國日益膨脹的勢力感到擔憂,反而堅信這是上天賜予趙國的絕佳機會。
“哼,一個小小的郝珞竟然能夠如此輕易地連下秦國十餘座城池,這隻能說明如今的秦國已然外強中幹,不堪一擊!”
唐瑞坐在龍椅上,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
一旁的大將軍趙治連忙附和道:“陛下聖明!依臣之見,我們應當趁此良機,集結兵力,一舉攻滅秦國,成就千秋霸業!”
就這樣,在唐瑞和趙治的一意孤行之下,趙國開始積極籌備攻打秦國的計劃。
然而,他們似乎忘記了一點,戰爭從來都不是一場簡單的遊戲,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
大將軍趙治挺身而出,主動向趙帝唐瑞請纓出戰。
麵對趙治的請求,唐瑞表麵笑嘻嘻,心裏卻根本不相信趙治願意為國出力:‘此人心懷怨恨,若給予太多兵力,恐生變數。’
於是,唐瑞僅僅調撥了一萬士兵交予趙治,並命他前去攻打戰略要地——二帝關。
盡管唐瑞表麵上口出狂言,聲稱要一舉攻下強大的秦國,但實際上,他並未真正給予趙治足夠的支持。
原因有二:其一,曆經大清洗後,趙國國力大損,實在難以抽調更多的軍力;
其二,也是更為重要的一點,唐瑞清楚趙治內心深處對唐家充滿仇恨,唯恐賜予過多兵馬會令趙治心生反意。
然而,唐瑞卻振振有詞道:“那小小晉國之將郝珞,僅憑一己之力便能攻克秦國十餘座城池。
如今朕委以重任於汝,身為我趙國堂堂大將軍,隻需率領這區區一萬士卒,拿下二帝關應不在話下吧?”
趙治自然明白唐瑞對自己心存戒備,但此時多說無益。
他默默地點齊了一萬人馬,大軍浩浩蕩蕩地向著江州進發。
當趙治率軍抵達江州時,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二帝關的守將已不再是原來的軍師將軍白勝,而是換成了威名赫赫的牙門將軍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