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晉軍出戰
在閻安眼中,諸葛亮和魏延之間的關係恰似他本人與師父閻蒼的狀況。
魏延才華橫溢,然而令人費解的是,諸葛亮最為器重之人竟然是自魏國歸降的薑維。
若真要細細比較起來,這趙岩也比不上薑維啊!起碼在智謀這一方麵,趙岩僅僅是比尋常人稍微出色些許罷了。
“譚淩?譚淩?咱們現在走到哪裏啦?”
閻安恍然迴過神來,隻覺得周圍的氣溫逐漸升高,陣陣熱浪撲麵而來。
他伸手扯開馬車上那厚重的簾子,探頭朝著車外望去。就在這時,一名親衛迅速策馬奔至近前。
“迴將軍,再有大約半個時辰便能踏入莞城地界了。此外,您莫不是忘記了,今晨譚副將身體抱恙,您特意將他留下鎮守二帝關了呀。”這名親衛恭敬地迴答道。
“哦……”聽到此言,閻安這才如夢初醒般想起這件事來。
原來,譚淩不知因何緣故吃壞了肚子,昨晚整整一夜都在頻繁腹瀉。
當時閻安見他麵色蒼白如紙,整個人看上去毫無精神、綿軟無力,於是當機立斷,下令讓譚淩留在二帝關東關駐守,此次出行也就沒帶上他一同前來了。
原本閻安心中還有些想法想要和譚淩交流一番,因為今天他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覺得趙國此次發出的邀請頗有些“魯肅宴請關公”的意味。
然而此刻譚淩並不在這裏,周圍也沒有一個可以推心置腹交談之人。
想到這裏,閻安不禁自嘲地笑了笑,心想:‘我閻安自比魏延,又怎可與那威震華夏的關羽相提並論呢?況且就算真有危險,我又豈會像關羽那樣“大意失荊州,最終兵敗麥城”?’
再者說了,自己這次出行並非孤身一人,身旁可是帶了將近百人的護衛隊伍呢!這可不是什麽“單刀赴會”的場麵啊!
兩座重要的城關,都安排了信得過的得力將領鎮守,想來應該是萬無一失的。
如此這般思考過後,閻安心下稍定,一路上便再無多言。
就這樣,那輛象征著閻安身份的豪華馬車,終於緩緩地駛入了莞城這座堅固的軍事要塞之中...
===========
韋雲率領著他的部隊浩浩蕩蕩地進駐涼州,那場麵可謂壯觀至極,想不引人注目都難。
顯然,他並沒有刻意隱瞞自己抵達前線的消息,甚至可以說是有意為之,目的就是要讓身處秦州的閻蒼知曉。
也許是在上次與閻蒼的交鋒中大獲全勝給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又或許是他暗藏著更為精妙絕倫、令人驚歎的戰術策略尚未施展。
總之,自從韋雲踏入涼州這片土地後,涼州和元州兩地的局勢便如同被攪動的湖水一般,開始風起雲湧、瞬息萬變。
此時的韋雲正端坐在那張象征著涼州都督無上權威的椅子上,目光緩緩掃過下方站列整齊的一眾文官武將。
然而,他的心中卻不禁湧起一絲淡淡的失望之情。
遙想起方州之地尚有像郝珞這樣年輕有為、智勇雙全的將領嶄露頭角,可反觀這邊,真正具備卓越才能且年紀輕輕的武將實在是鳳毛麟角。
諸如長孫原之類的人物,雖然也曾立下赫赫戰功,但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已然步入了“老將”之列。
這些人都是長孫家族留給他的珍貴財富,然而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如今這些昔日的瑰寶在麵對日新月異的戰場形勢時,竟也不可避免地流露出幾分“廉頗老矣”的疲態。
“元州那邊,本王其實倒不是特別憂心。前將軍盡管年歲稍長,但他的行事作風一貫以嚴謹著稱。
隻要不跟那秦軍在正麵交鋒死磕,估計應該不至於遭受太大的損失。
然而,反觀我們這邊的情況……”
韋雲目光緩緩掃過在座的一眾將領們,心中暗自思忖著:‘能夠真正獨當一麵的,貌似除了長孫原之外,實在找不出幾個夠格的人選了。’
想當初,自己在定州的時候,之所以能勢如破竹般將那些邊疆的夷族打得屁滾尿流,說到底全靠自己身先士卒,親自率領大軍在沙場上浴血奮戰才得以實現這般輝煌戰績。
對於閻蒼手底下那幾個弟子的實力水平,韋雲心裏大致也是有數的。
他們個個都具備獨挑大梁的能耐,可再瞧瞧自己所統率的這幫部下,似乎根本難以與之相抗衡啊!
“看來,終究還得由本王親自統率軍隊上陣衝殺才行呐~”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韋雲最終也隻能萬般無奈地做出這個決定——親率兵馬奔赴前線。
畢竟,有過上一迴的慘痛教訓擺在那兒呢,他可絕不認為這閻蒼還會重蹈覆轍,犯下同樣輕率大意的低級錯誤。
從往昔閻蒼統兵出征的一貫做派來判斷,韋雲心中非常清楚,想要輕而易舉地戰勝這位強敵絕非易事。
即便當下己方所擁有的軍力占據著顯著的優勢,但他知道這場即將來臨的戰鬥必將異常慘烈和艱苦卓絕。
“傳本王軍令!”韋雲麵色凝重,聲如洪鍾地下達命令:“元州軍團即刻分作兩路行動!
其一路全力攻打墨岩關,必須要借助攻城車等器械,以最快速度衝破墨岩關防線,繼而挺進永州;
剩下的一路則需與涼州軍團協同共進,火速開往安興城!”
“遵命!”
眾將領齊聲應道。
此次晉軍大規模調兵遣將,總計動員的軍隊人數已然超過了二十萬之巨。
其中,以前將軍朱宣作為統領的元州軍團共出兵五萬,氣勢洶洶地朝著墨岩關發起猛烈攻擊。
而由晉國攝政王、威震天下的兵馬大元帥韋雲親自統率的元州軍團以及涼州軍團,再加上從各州緊急調集而來的眾多士卒,其規模更是龐大得驚人,總數竟然高達二十萬之多。
這支浩浩蕩蕩的大軍正馬不停蹄地向著安興城進發,他們誌在必得,決心在此地與駐守的秦軍主力展開一場生死較量。
既然抱定了“一戰定乾坤”這般的想法,那韋雲又怎可能按捺得住性子,一直苦等至金秋時節方才出兵呢?
在閻安眼中,諸葛亮和魏延之間的關係恰似他本人與師父閻蒼的狀況。
魏延才華橫溢,然而令人費解的是,諸葛亮最為器重之人竟然是自魏國歸降的薑維。
若真要細細比較起來,這趙岩也比不上薑維啊!起碼在智謀這一方麵,趙岩僅僅是比尋常人稍微出色些許罷了。
“譚淩?譚淩?咱們現在走到哪裏啦?”
閻安恍然迴過神來,隻覺得周圍的氣溫逐漸升高,陣陣熱浪撲麵而來。
他伸手扯開馬車上那厚重的簾子,探頭朝著車外望去。就在這時,一名親衛迅速策馬奔至近前。
“迴將軍,再有大約半個時辰便能踏入莞城地界了。此外,您莫不是忘記了,今晨譚副將身體抱恙,您特意將他留下鎮守二帝關了呀。”這名親衛恭敬地迴答道。
“哦……”聽到此言,閻安這才如夢初醒般想起這件事來。
原來,譚淩不知因何緣故吃壞了肚子,昨晚整整一夜都在頻繁腹瀉。
當時閻安見他麵色蒼白如紙,整個人看上去毫無精神、綿軟無力,於是當機立斷,下令讓譚淩留在二帝關東關駐守,此次出行也就沒帶上他一同前來了。
原本閻安心中還有些想法想要和譚淩交流一番,因為今天他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覺得趙國此次發出的邀請頗有些“魯肅宴請關公”的意味。
然而此刻譚淩並不在這裏,周圍也沒有一個可以推心置腹交談之人。
想到這裏,閻安不禁自嘲地笑了笑,心想:‘我閻安自比魏延,又怎可與那威震華夏的關羽相提並論呢?況且就算真有危險,我又豈會像關羽那樣“大意失荊州,最終兵敗麥城”?’
再者說了,自己這次出行並非孤身一人,身旁可是帶了將近百人的護衛隊伍呢!這可不是什麽“單刀赴會”的場麵啊!
兩座重要的城關,都安排了信得過的得力將領鎮守,想來應該是萬無一失的。
如此這般思考過後,閻安心下稍定,一路上便再無多言。
就這樣,那輛象征著閻安身份的豪華馬車,終於緩緩地駛入了莞城這座堅固的軍事要塞之中...
===========
韋雲率領著他的部隊浩浩蕩蕩地進駐涼州,那場麵可謂壯觀至極,想不引人注目都難。
顯然,他並沒有刻意隱瞞自己抵達前線的消息,甚至可以說是有意為之,目的就是要讓身處秦州的閻蒼知曉。
也許是在上次與閻蒼的交鋒中大獲全勝給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又或許是他暗藏著更為精妙絕倫、令人驚歎的戰術策略尚未施展。
總之,自從韋雲踏入涼州這片土地後,涼州和元州兩地的局勢便如同被攪動的湖水一般,開始風起雲湧、瞬息萬變。
此時的韋雲正端坐在那張象征著涼州都督無上權威的椅子上,目光緩緩掃過下方站列整齊的一眾文官武將。
然而,他的心中卻不禁湧起一絲淡淡的失望之情。
遙想起方州之地尚有像郝珞這樣年輕有為、智勇雙全的將領嶄露頭角,可反觀這邊,真正具備卓越才能且年紀輕輕的武將實在是鳳毛麟角。
諸如長孫原之類的人物,雖然也曾立下赫赫戰功,但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已然步入了“老將”之列。
這些人都是長孫家族留給他的珍貴財富,然而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如今這些昔日的瑰寶在麵對日新月異的戰場形勢時,竟也不可避免地流露出幾分“廉頗老矣”的疲態。
“元州那邊,本王其實倒不是特別憂心。前將軍盡管年歲稍長,但他的行事作風一貫以嚴謹著稱。
隻要不跟那秦軍在正麵交鋒死磕,估計應該不至於遭受太大的損失。
然而,反觀我們這邊的情況……”
韋雲目光緩緩掃過在座的一眾將領們,心中暗自思忖著:‘能夠真正獨當一麵的,貌似除了長孫原之外,實在找不出幾個夠格的人選了。’
想當初,自己在定州的時候,之所以能勢如破竹般將那些邊疆的夷族打得屁滾尿流,說到底全靠自己身先士卒,親自率領大軍在沙場上浴血奮戰才得以實現這般輝煌戰績。
對於閻蒼手底下那幾個弟子的實力水平,韋雲心裏大致也是有數的。
他們個個都具備獨挑大梁的能耐,可再瞧瞧自己所統率的這幫部下,似乎根本難以與之相抗衡啊!
“看來,終究還得由本王親自統率軍隊上陣衝殺才行呐~”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韋雲最終也隻能萬般無奈地做出這個決定——親率兵馬奔赴前線。
畢竟,有過上一迴的慘痛教訓擺在那兒呢,他可絕不認為這閻蒼還會重蹈覆轍,犯下同樣輕率大意的低級錯誤。
從往昔閻蒼統兵出征的一貫做派來判斷,韋雲心中非常清楚,想要輕而易舉地戰勝這位強敵絕非易事。
即便當下己方所擁有的軍力占據著顯著的優勢,但他知道這場即將來臨的戰鬥必將異常慘烈和艱苦卓絕。
“傳本王軍令!”韋雲麵色凝重,聲如洪鍾地下達命令:“元州軍團即刻分作兩路行動!
其一路全力攻打墨岩關,必須要借助攻城車等器械,以最快速度衝破墨岩關防線,繼而挺進永州;
剩下的一路則需與涼州軍團協同共進,火速開往安興城!”
“遵命!”
眾將領齊聲應道。
此次晉軍大規模調兵遣將,總計動員的軍隊人數已然超過了二十萬之巨。
其中,以前將軍朱宣作為統領的元州軍團共出兵五萬,氣勢洶洶地朝著墨岩關發起猛烈攻擊。
而由晉國攝政王、威震天下的兵馬大元帥韋雲親自統率的元州軍團以及涼州軍團,再加上從各州緊急調集而來的眾多士卒,其規模更是龐大得驚人,總數竟然高達二十萬之多。
這支浩浩蕩蕩的大軍正馬不停蹄地向著安興城進發,他們誌在必得,決心在此地與駐守的秦軍主力展開一場生死較量。
既然抱定了“一戰定乾坤”這般的想法,那韋雲又怎可能按捺得住性子,一直苦等至金秋時節方才出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