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此番撤退絕非僅僅隻是單純地撤迴元州這麽簡單,而是毫不猶豫地率領著麾下的兵馬、糧草以及各類輜重,徑直撤迴了神州。
畢竟,涼州若是落入秦國之手,那麽秦國銳利的兵鋒便可直逼晉國都城所處的中州。
如此一來,處於涼州與元州夾縫之中的元州,已然喪失了其原本重要的戰略價值。
與其繼續留守於此地,如同被困於籠中的猛獸般苦苦掙紮,倒不如將所有可用的資源以及士兵全部撤走,用以鞏固神州的防禦力量。
朱宣的想法乍一看似乎並無不妥之處,但他顯然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他並非攝政王韋雲!
韋雲手握重權、威震四方,其威望之高令眾人敬畏有加;而朱宣呢?他根本不具備那樣的權力和威望來支撐自己所做的決策。
正因如此,他這看似明智的一退,實際上卻是一招昏棋,不僅給自己帶來了滅頂之災,更將整個朱家推向了萬劫不複的深淵。
就在朱宣匆忙撤離元州之際,遠在中州穩坐釣魚台的秦帝白任敏銳地捕捉到了局勢中的異樣。
這位睿智且果敢的帝王當即做出部署:一方麵派遣得力人手廣泛搜集來自北方的各種情報,以全麵掌握戰局動態;
另一方麵則火速傳令給永州太守藍飛,責令其率領麾下大軍自墨岩出發,向著元州方向緩緩推進。
當雙方先後獲悉閻蒼大敗韋雲並成功攻占涼州這一驚天動地的消息後,秦帝白任清楚戰機稍縱即逝,於是當機立斷留下大將軍白奐鎮守中州要地。
而他本人,則親自統率三萬精銳之師,與永州太守藍飛合兵一處,氣勢洶洶地朝著元州殺奔而來。
此時的元州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雄風,朱宣的撤退使得這裏守備空虛。
除了一小部分對這片土地飽含深情、堅決不肯離去的將士們還在苦苦堅守外,元州實際上已無多少可用之兵。
麵對如狼似虎的秦軍,這些守軍顯得勢單力薄,難以招架。
結果可想而知,秦軍一路高歌猛進,攻城略地勢如破竹,幾乎每天都能輕鬆拿下數座城池。
短短不到五個月的時間裏,曾經淪陷敵手的元州大地便再度被秦軍徹底收複,重迴大秦帝國的懷抱。
==============
轉眼間已至秦光興六年,時值公元二三七年的初春時分。
就在這個春意盎然、萬物複蘇的季節裏,一則震撼人心的消息如春風般迅速傳遍了整個天下。
秦國鎮北將軍閻蒼一舉擊敗了晉國那位權傾朝野、威震八方的攝政王兼天下兵馬大元帥韋雲!
此等驚天動地的戰績瞬間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熱議的焦點話題。
無獨有偶,幾乎在同一時刻,遠在二帝關方向的趙國大將軍趙治卻遭遇了一場沉重的打擊。
這位身經百戰的將領率領大軍剛剛在二帝關前吃了大虧,損兵折將不說,士氣更是一落千丈。
正當趙治為此事愁眉不展之際,有關秦國鎮北將軍閻蒼大捷的消息也傳到了他的耳中....
且說那秦國的車隊,在趙國使者小心翼翼地引領之下,徐徐駛進了莞城。
這座莞城在前秦時期可是赫赫有名的經濟文化大鎮,車水馬龍、繁華似錦,好不熱鬧。
然而,時過境遷,曆經前秦末年那場曠日持久的戰亂之後,昔日的輝煌早已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蕭瑟與破敗。
如今的莞城已然徹頭徹尾地淪為一座戒備森嚴的軍事要塞,高聳入雲的城牆雖依舊雄偉壯觀,但那斑駁的牆體和緊閉的城門無不訴說著曾經的滄桑與苦難。
不過,即便是如此景象,站在城下仰頭望去的閻安仍能憑借想象依稀勾勒出當年莞城的繁榮盛景。
而此次趙治設宴款待閻安之地,正是位於這座要塞正中心位置的一處幽靜院落之中。
此處不僅環境清幽宜人,而且還是趙治在此地臨時處理軍務政務之所。
由於趙治與閻安二人身份地位相差懸殊,按照常理來說,趙治自然不可能紆尊降貴親自前往門口處迎接閻安。
因此,代表趙治前來迎接貴客的重任便落在了其麾下的參軍唐熙身上。
這位參軍其實從一開始便是唐平在世的時候特意安排在趙治身旁充當監軍的角色。
然而時光流轉,這麽多年過去了,他與趙治早就在朝夕相處之中暗中勾結、狼狽為奸,關係親密得如同穿著同一條褲子一般。
想當初唐平還在世的時候,精心策劃並留下了諸多手段,旨在製約和掌控局勢。
但如今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這兩人的沆瀣一氣,那些手段已然全部崩潰瓦解,毫無作用可言。
而唐熙呢,作為出身於趙國皇室的貴族子弟,麵對如此形勢,自然而然地意識到自己必須緊緊抱住趙治這根粗壯的大腿才行。
“哦?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啊!原來昭宇兄竟然是皇室宗親,實在是在下有眼不識泰山,之前有所怠慢,還望昭宇兄多多海涵呐!”
閻安起初隻當唐熙不過是趙治手下一個普通的參軍罷了,因此態度算不上多麽恭敬有禮。
可是,就在他們二人交談的過程當中,偶然間得知唐熙居然擁有著趙國皇室後裔這般尊貴的身份之後,閻安的臉色瞬間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隻見他的臉上迅速堆滿了諂媚的笑容,語氣也變得格外客氣起來。
畢竟此次前來,閻安身負重任,他的目的就是要打探清楚關於趙國皇室傳位這件至關重要的大事。
既然現在知道了唐熙有著如此特殊的身份背景,那麽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對人家客氣一些總歸是不會有錯的。
“哪裏哪裏,閻將軍言重啦!我等能有今日之地位,說到底全都是承蒙父輩們的庇蔭和恩德而已。
跟閻將軍您這樣真正憑借自身實力成為一代英傑的人物相比,我們實在是不值一提呀!”
畢竟,涼州若是落入秦國之手,那麽秦國銳利的兵鋒便可直逼晉國都城所處的中州。
如此一來,處於涼州與元州夾縫之中的元州,已然喪失了其原本重要的戰略價值。
與其繼續留守於此地,如同被困於籠中的猛獸般苦苦掙紮,倒不如將所有可用的資源以及士兵全部撤走,用以鞏固神州的防禦力量。
朱宣的想法乍一看似乎並無不妥之處,但他顯然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他並非攝政王韋雲!
韋雲手握重權、威震四方,其威望之高令眾人敬畏有加;而朱宣呢?他根本不具備那樣的權力和威望來支撐自己所做的決策。
正因如此,他這看似明智的一退,實際上卻是一招昏棋,不僅給自己帶來了滅頂之災,更將整個朱家推向了萬劫不複的深淵。
就在朱宣匆忙撤離元州之際,遠在中州穩坐釣魚台的秦帝白任敏銳地捕捉到了局勢中的異樣。
這位睿智且果敢的帝王當即做出部署:一方麵派遣得力人手廣泛搜集來自北方的各種情報,以全麵掌握戰局動態;
另一方麵則火速傳令給永州太守藍飛,責令其率領麾下大軍自墨岩出發,向著元州方向緩緩推進。
當雙方先後獲悉閻蒼大敗韋雲並成功攻占涼州這一驚天動地的消息後,秦帝白任清楚戰機稍縱即逝,於是當機立斷留下大將軍白奐鎮守中州要地。
而他本人,則親自統率三萬精銳之師,與永州太守藍飛合兵一處,氣勢洶洶地朝著元州殺奔而來。
此時的元州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雄風,朱宣的撤退使得這裏守備空虛。
除了一小部分對這片土地飽含深情、堅決不肯離去的將士們還在苦苦堅守外,元州實際上已無多少可用之兵。
麵對如狼似虎的秦軍,這些守軍顯得勢單力薄,難以招架。
結果可想而知,秦軍一路高歌猛進,攻城略地勢如破竹,幾乎每天都能輕鬆拿下數座城池。
短短不到五個月的時間裏,曾經淪陷敵手的元州大地便再度被秦軍徹底收複,重迴大秦帝國的懷抱。
==============
轉眼間已至秦光興六年,時值公元二三七年的初春時分。
就在這個春意盎然、萬物複蘇的季節裏,一則震撼人心的消息如春風般迅速傳遍了整個天下。
秦國鎮北將軍閻蒼一舉擊敗了晉國那位權傾朝野、威震八方的攝政王兼天下兵馬大元帥韋雲!
此等驚天動地的戰績瞬間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熱議的焦點話題。
無獨有偶,幾乎在同一時刻,遠在二帝關方向的趙國大將軍趙治卻遭遇了一場沉重的打擊。
這位身經百戰的將領率領大軍剛剛在二帝關前吃了大虧,損兵折將不說,士氣更是一落千丈。
正當趙治為此事愁眉不展之際,有關秦國鎮北將軍閻蒼大捷的消息也傳到了他的耳中....
且說那秦國的車隊,在趙國使者小心翼翼地引領之下,徐徐駛進了莞城。
這座莞城在前秦時期可是赫赫有名的經濟文化大鎮,車水馬龍、繁華似錦,好不熱鬧。
然而,時過境遷,曆經前秦末年那場曠日持久的戰亂之後,昔日的輝煌早已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蕭瑟與破敗。
如今的莞城已然徹頭徹尾地淪為一座戒備森嚴的軍事要塞,高聳入雲的城牆雖依舊雄偉壯觀,但那斑駁的牆體和緊閉的城門無不訴說著曾經的滄桑與苦難。
不過,即便是如此景象,站在城下仰頭望去的閻安仍能憑借想象依稀勾勒出當年莞城的繁榮盛景。
而此次趙治設宴款待閻安之地,正是位於這座要塞正中心位置的一處幽靜院落之中。
此處不僅環境清幽宜人,而且還是趙治在此地臨時處理軍務政務之所。
由於趙治與閻安二人身份地位相差懸殊,按照常理來說,趙治自然不可能紆尊降貴親自前往門口處迎接閻安。
因此,代表趙治前來迎接貴客的重任便落在了其麾下的參軍唐熙身上。
這位參軍其實從一開始便是唐平在世的時候特意安排在趙治身旁充當監軍的角色。
然而時光流轉,這麽多年過去了,他與趙治早就在朝夕相處之中暗中勾結、狼狽為奸,關係親密得如同穿著同一條褲子一般。
想當初唐平還在世的時候,精心策劃並留下了諸多手段,旨在製約和掌控局勢。
但如今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這兩人的沆瀣一氣,那些手段已然全部崩潰瓦解,毫無作用可言。
而唐熙呢,作為出身於趙國皇室的貴族子弟,麵對如此形勢,自然而然地意識到自己必須緊緊抱住趙治這根粗壯的大腿才行。
“哦?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啊!原來昭宇兄竟然是皇室宗親,實在是在下有眼不識泰山,之前有所怠慢,還望昭宇兄多多海涵呐!”
閻安起初隻當唐熙不過是趙治手下一個普通的參軍罷了,因此態度算不上多麽恭敬有禮。
可是,就在他們二人交談的過程當中,偶然間得知唐熙居然擁有著趙國皇室後裔這般尊貴的身份之後,閻安的臉色瞬間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隻見他的臉上迅速堆滿了諂媚的笑容,語氣也變得格外客氣起來。
畢竟此次前來,閻安身負重任,他的目的就是要打探清楚關於趙國皇室傳位這件至關重要的大事。
既然現在知道了唐熙有著如此特殊的身份背景,那麽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對人家客氣一些總歸是不會有錯的。
“哪裏哪裏,閻將軍言重啦!我等能有今日之地位,說到底全都是承蒙父輩們的庇蔭和恩德而已。
跟閻將軍您這樣真正憑借自身實力成為一代英傑的人物相比,我們實在是不值一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