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賭不賭?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呸呸呸,這小子當自己是陳友諒呢?”
“再者說了,他也夠不上陳友諒的檔次啊,人陳友諒好歹也有六十萬大軍,他不過區區十五萬,哪來的這麽大底氣?”
聽到那首戰即終戰,老朱頓時就沒什麽好氣了。
陳友諒當初為什麽說出首戰即終戰,一戰定乾坤?
那真的是他占據了絕對的優勢,有極大把握能夠一戰平定天下嗎?
當然不是。
事實上,鄱陽湖一戰,壓根也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首戰。
隻是那時老朱多數情況下打的都是一觸即退的戰法,占了點便宜就溜,逐步蠶食陳友諒的優勢。
的確,在剛開始老朱還隸屬於紅巾軍,並未真正豎起屬於自己的大旗之時,陳友諒的優勢的確是極大的。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老朱雖然一直沒有在正麵戰場對上過陳友諒,卻每每都能在其他奇襲的戰場上占到便宜。
經由過一步步的蠶食之後,鄱陽湖上決戰之時,陳友諒的優勢早已經沒有剛開始那麽大。
與其說那是決戰,倒不如說是陳友諒沒能攻下洪都之後,被逼無奈的狗急跳牆。
那個時候他大軍士氣已然在洪都保衛戰中消磨了大半,將士早已經沒有了必勝的信念。
這種情況下掀起的決戰,又哪裏會有勝算可言?
“不過張獻忠麾下的這些兵馬,看似士氣不錯,實則好像心中都是有些膽怯的。”
“畢竟被李自成壓製了那麽久,連蜀中都出不去,陡然便要麵對個輕易擊潰大順軍的敵人。”
“未戰先怯倒也不是什麽不能接受的事。”
“不過這樣的狀態,若是讓他們先一步與清軍交戰,恐怕結果不會太好。”
元光年間,劉徹有些擔憂的看著天幕。
這倒不是他看出來的,而是他身旁霍去病所言。
他不通軍事,但卻完全相信霍去病的判斷。
自從得了衛霍之後,他對匈奴的戰事才真正算是順利了起來。
也由不得他不信這二人的判斷。
“好在,高祖不久後將會收到消息,隻希望他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吧。”
對於漢武的判斷,劉備也是連連點頭。
隻要劉邦能夠對張獻忠的打算做出準確判斷,就一定能夠做出最佳的應對。
天幕之內。
看著探子加急送迴來的情報,劉邦也是陷入了沉思。
他沒有天幕外那些人的視角,看不到各方勢力的抉擇,也沒經曆過這段曆史,不知道各方勢力的為人。
他隻能憑著眼前這僅有的情報做出屬於自己的判斷。
並且,他沒有試錯的機會。
隻有這萬餘兵馬,再想有援軍,那至少也得兩三個月之後。
一旦錯,那就是滿盤皆輸!
南明動了,但並未派遣大軍,隻是派了小股兵馬,趁著李自成陣腳大亂之時蠶食周邊。
顯然,這就是個無謀且無膽之人。
這個時候但凡有些野心,那就該大軍壓境,大刀闊斧的打起光複河山,再造大明的旗幟。
哪怕當下這個時候,大明的名聲已經爛了,但說到底,也依舊還是有人認的。
隻要能夠讓一些明朝的遺孤們看到希望,他們或許就會放棄自立的想法,轉而擁護過來。
“這才是南明真正該做的事啊,小打小鬧,哪怕現在占了點便宜,後麵不還是得吐出去。”
“現在都還不能出個中興之主,看來這朱明,還真的是到了該亡國的時候。”
微微搖頭之後,劉邦將關於南明的情報扔到一旁。
無膽無謀,甚至連利用的價值都沒有。
接下來另一封情報,倒是真的引起了他的注意。
或者說,張獻忠的動向,讓他覺得有些奇怪。
除了少量守軍之外,幾乎傾巢而出。
相比於南明好歹還有個正統的名頭在,張獻忠可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叛軍了。
可他的作為,卻是與南明恰恰相反。
“這是要做什麽?”
“趁著兩邊混亂之際,想漁翁得利?”
“可也不對啊,張獻忠應該是沒有那個條件的。”
沒有南明正統的名聲,他才是該高築牆,廣積糧,出蜀之後緩緩蠶食城池的那個。
隻要他蠶食的城池足夠多,屆時背靠蜀中,打的過就打,打不過也隨時能夠退迴蜀中,可以說幾乎能夠立於不敗之地。
反而冒進容易被人抓住破綻,讓他沒有活著退守蜀中的機會。
“有點意思,這兩方的決定如果換一換,那才該是對的,可現在……”
對於張獻忠的打算,劉邦一時間還真有些不敢肯定。
的確,他想到了,此人出兵可能是為了抵抗滿清。
但他又有些不太敢賭。
萬一張獻忠就是個好大喜功,見到機會便昏了頭的人,那這一賭,可能就要將自己的褲衩子都給搭進去。
“賭不賭呢?”
賭贏了,自然接下來所要做的一切機會都能更大。
可賭輸了,那就是老婆本都賠進去,命也得搭裏頭。
在這場挑戰中,他劉邦的命最值錢,死了就是挑戰失敗。
若是不賭呢?
那讓多爾袞先滅李自成,後剿張獻忠,加上大勢已成前來投奔的各路士紳文人,至少能夠坐擁二十萬大軍。
到那個時候,韓信跟項羽迴援能否擊敗他都未必,更何況在這段時間裏,整個中原得被肆虐成什麽樣?
賭輸了,結果無法接受。
不賭,憑他這萬餘人,還真的很難翻天。
“陛下,若是一時難以抉擇的話,要不末將帶使者去見見張獻忠?”
手下親衛見他這般為難,當下便提議道。
既然摸不清張獻忠的打算,那就直接問他好了。
“一來一迴耽擱的時間,怕是會來不及。”
“不出意外的話,李自成應該撐不到那麽久。”
劉邦皺眉想否定這個提議。
“末將可騎快馬,日夜兼程。”
“陛下隻需給末將十五日時間,定能將消息帶迴。”
“若是十五日之後末將未歸,那陛下想來也知曉答案了。”
如果迴來了,那自然不需多言。
迴不來,便是張獻忠沒有聯手對抗滿清的打算,也可以從長計議。
“十五日麽,那應當是來得及。”
“寡人給你三匹寶馬,馬跑死了沒關係,隻要你將消息帶迴來,便記你頭功!”
“再者說了,他也夠不上陳友諒的檔次啊,人陳友諒好歹也有六十萬大軍,他不過區區十五萬,哪來的這麽大底氣?”
聽到那首戰即終戰,老朱頓時就沒什麽好氣了。
陳友諒當初為什麽說出首戰即終戰,一戰定乾坤?
那真的是他占據了絕對的優勢,有極大把握能夠一戰平定天下嗎?
當然不是。
事實上,鄱陽湖一戰,壓根也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首戰。
隻是那時老朱多數情況下打的都是一觸即退的戰法,占了點便宜就溜,逐步蠶食陳友諒的優勢。
的確,在剛開始老朱還隸屬於紅巾軍,並未真正豎起屬於自己的大旗之時,陳友諒的優勢的確是極大的。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老朱雖然一直沒有在正麵戰場對上過陳友諒,卻每每都能在其他奇襲的戰場上占到便宜。
經由過一步步的蠶食之後,鄱陽湖上決戰之時,陳友諒的優勢早已經沒有剛開始那麽大。
與其說那是決戰,倒不如說是陳友諒沒能攻下洪都之後,被逼無奈的狗急跳牆。
那個時候他大軍士氣已然在洪都保衛戰中消磨了大半,將士早已經沒有了必勝的信念。
這種情況下掀起的決戰,又哪裏會有勝算可言?
“不過張獻忠麾下的這些兵馬,看似士氣不錯,實則好像心中都是有些膽怯的。”
“畢竟被李自成壓製了那麽久,連蜀中都出不去,陡然便要麵對個輕易擊潰大順軍的敵人。”
“未戰先怯倒也不是什麽不能接受的事。”
“不過這樣的狀態,若是讓他們先一步與清軍交戰,恐怕結果不會太好。”
元光年間,劉徹有些擔憂的看著天幕。
這倒不是他看出來的,而是他身旁霍去病所言。
他不通軍事,但卻完全相信霍去病的判斷。
自從得了衛霍之後,他對匈奴的戰事才真正算是順利了起來。
也由不得他不信這二人的判斷。
“好在,高祖不久後將會收到消息,隻希望他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吧。”
對於漢武的判斷,劉備也是連連點頭。
隻要劉邦能夠對張獻忠的打算做出準確判斷,就一定能夠做出最佳的應對。
天幕之內。
看著探子加急送迴來的情報,劉邦也是陷入了沉思。
他沒有天幕外那些人的視角,看不到各方勢力的抉擇,也沒經曆過這段曆史,不知道各方勢力的為人。
他隻能憑著眼前這僅有的情報做出屬於自己的判斷。
並且,他沒有試錯的機會。
隻有這萬餘兵馬,再想有援軍,那至少也得兩三個月之後。
一旦錯,那就是滿盤皆輸!
南明動了,但並未派遣大軍,隻是派了小股兵馬,趁著李自成陣腳大亂之時蠶食周邊。
顯然,這就是個無謀且無膽之人。
這個時候但凡有些野心,那就該大軍壓境,大刀闊斧的打起光複河山,再造大明的旗幟。
哪怕當下這個時候,大明的名聲已經爛了,但說到底,也依舊還是有人認的。
隻要能夠讓一些明朝的遺孤們看到希望,他們或許就會放棄自立的想法,轉而擁護過來。
“這才是南明真正該做的事啊,小打小鬧,哪怕現在占了點便宜,後麵不還是得吐出去。”
“現在都還不能出個中興之主,看來這朱明,還真的是到了該亡國的時候。”
微微搖頭之後,劉邦將關於南明的情報扔到一旁。
無膽無謀,甚至連利用的價值都沒有。
接下來另一封情報,倒是真的引起了他的注意。
或者說,張獻忠的動向,讓他覺得有些奇怪。
除了少量守軍之外,幾乎傾巢而出。
相比於南明好歹還有個正統的名頭在,張獻忠可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叛軍了。
可他的作為,卻是與南明恰恰相反。
“這是要做什麽?”
“趁著兩邊混亂之際,想漁翁得利?”
“可也不對啊,張獻忠應該是沒有那個條件的。”
沒有南明正統的名聲,他才是該高築牆,廣積糧,出蜀之後緩緩蠶食城池的那個。
隻要他蠶食的城池足夠多,屆時背靠蜀中,打的過就打,打不過也隨時能夠退迴蜀中,可以說幾乎能夠立於不敗之地。
反而冒進容易被人抓住破綻,讓他沒有活著退守蜀中的機會。
“有點意思,這兩方的決定如果換一換,那才該是對的,可現在……”
對於張獻忠的打算,劉邦一時間還真有些不敢肯定。
的確,他想到了,此人出兵可能是為了抵抗滿清。
但他又有些不太敢賭。
萬一張獻忠就是個好大喜功,見到機會便昏了頭的人,那這一賭,可能就要將自己的褲衩子都給搭進去。
“賭不賭呢?”
賭贏了,自然接下來所要做的一切機會都能更大。
可賭輸了,那就是老婆本都賠進去,命也得搭裏頭。
在這場挑戰中,他劉邦的命最值錢,死了就是挑戰失敗。
若是不賭呢?
那讓多爾袞先滅李自成,後剿張獻忠,加上大勢已成前來投奔的各路士紳文人,至少能夠坐擁二十萬大軍。
到那個時候,韓信跟項羽迴援能否擊敗他都未必,更何況在這段時間裏,整個中原得被肆虐成什麽樣?
賭輸了,結果無法接受。
不賭,憑他這萬餘人,還真的很難翻天。
“陛下,若是一時難以抉擇的話,要不末將帶使者去見見張獻忠?”
手下親衛見他這般為難,當下便提議道。
既然摸不清張獻忠的打算,那就直接問他好了。
“一來一迴耽擱的時間,怕是會來不及。”
“不出意外的話,李自成應該撐不到那麽久。”
劉邦皺眉想否定這個提議。
“末將可騎快馬,日夜兼程。”
“陛下隻需給末將十五日時間,定能將消息帶迴。”
“若是十五日之後末將未歸,那陛下想來也知曉答案了。”
如果迴來了,那自然不需多言。
迴不來,便是張獻忠沒有聯手對抗滿清的打算,也可以從長計議。
“十五日麽,那應當是來得及。”
“寡人給你三匹寶馬,馬跑死了沒關係,隻要你將消息帶迴來,便記你頭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