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廟號那玩意,很重要嗎?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從天幕降臨,劉徹很難不知道自己年邁之後的變數。
誤會也好,父子不和也罷。
在將來劉據謀反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當下,劉徹召見劉據之時,兩人對視之間,神情也是頗有幾分尷尬。
劉據知道自己將來會謀反。
而劉徹也知道,自己將來會因為子不知父,父不懂子而逼死自己的嫡長子,大漢的皇太子。
在此之前,劉徹雖然並不想動劉據的皇太子之位,但這段時間以來也在盡可能避免兩人的見麵。
為的就是避免當下這尷尬的情況。
“從前寡人都覺得,你太軟了,跟寡人一點也不像,雖是大漢皇太子,卻不適合寡人這皇位。”
軟這個問題,劉徹罵了很久。
而劉據也一直唯唯諾諾的應承了下來。
可他究竟軟不軟,隻有他自己知道。
或許他本身的性子沒有劉徹那般強硬,對外的戰事上做不到那麽堅決果斷。
但真要,那也絕對算不上軟。
之所以劉徹說他就認,不是性子使然,而是他對於劉徹的孝心讓他覺得,自己不能反駁父皇的話。
也正因如此,最後才因子不知父,父不懂子釀成了那巫蠱之禍。
“其實有些時候,你可以稍微強勢些。”
“哪個少年人不輕狂?莫說你,就是寡人的父皇,他年少之時也同樣沒安生過。”
“大漢棋聖的名頭聽說過沒?”
“雖然諸侯國之亂幾乎是必然的局麵,但要說是寡人父皇親手用棋盤敲出來的叛亂,應該也沒問題吧?”
“寡人年少之時,也同樣闖了不少的禍患。”
“也正是因此,寡人才一直覺得,闖禍不是什麽問題,反而是好事。”
年少時候闖些代價沒那麽大的禍患,可以自己嚐試著去解決,看清自己的能力極限的同時,也鍛煉自己處理問題的手段。
反而不惹事的性子,在他眼中就過於的軟了。
年少都不敢去輕狂,還能指望他往後敢做什麽大事?
年少懂事這四個字,從始至終都被他拋在腦後。
亦或者說,他不相信有這樣能夠克製住自己的人。
尤其是身為天子嫡長子,大漢皇太子。
“兒臣自然知道,無論惹下什麽禍患,大漢皇太子這個身份都足以擺平。”
“可那是在給大漢蒙羞,在給父皇的名號蒙羞!”
“若父皇因此覺得兒臣軟弱可欺且無能,那就是父皇你錯了!”
劉據神情無比的凝重。
他知道自己說出這番話,是有風險的。
他這個大漢皇太子,跟從前的那幾位都不同。
景帝劉啟的皇太子之位無人能夠動搖,哪怕他惹下了天大的禍事。
父皇劉徹曾經端坐皇太子之位時,也同樣無人能夠威脅到其一人之下的地位。
可偏偏他不行。
他雖是嫡長子,在劉徹的子嗣之中無人有跟他爭的資格。
可他知道,後宮裏有個人,是一直惦記著自己母後那皇後之位的。
且那人在劉徹心中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
一旦自己惹得劉徹龍顏不悅而想到了舊愛,導致母後的後位被廢,那他這皇太子的位置也就形同虛設了。
從前他一直小心翼翼,但今天,劉據覺得自己是時候將這些話給說個明白了。
否則在不久的將來,天幕消失之後,誤會依舊還是會生出。
為了避免,就隻有在今日將一切都給說開。
麵對他這近乎於指責的語氣,劉徹並沒有暴怒,反而目光就這麽直直的盯著他。
良久之後,一聲長歎。
“既然如此,那便向寡人證明你的能力。”
“從今日起,創建錦衣衛之事便交到你手裏。”
“寡人不會多加過問,隻要結果。”
“但跟其他王朝有一點不同的是,無論錦衣衛查到什麽,都需要先將消息送到寡人麵前,在寡人親自下旨之前,任何人都不得擅動。”
“這樣,你能做到嗎?”
錦衣衛之事若是能做的好,那雖然也證明不了劉據的性格如何,但至少能說明他的能力不錯。
再加上,得知下麵官員有問題,而又得忍著不立即去處置,這便也是懂得變通。
隻要這件事能夠做的令劉徹滿意,其他的問題,都可以往後放一放。
“定當竭盡全力,不會讓父皇失望。”
得到這樣的結果,劉據也是暗暗的鬆了口氣。
事情發展成現在這般,對他而言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誤會雖沒有徹底解除,但隻要將這件事給做的漂亮,那剩下的也就不重要了。
當然,他也沒有天真到覺得這件事就那麽好辦。
的確,以如今大漢的狀況來看,劉徹更需要將百官的把柄握在手中去斂他們的財,而非揭露出來殺雞取卵。
畢竟大漢征伐外敵的仗,還不知要打多久。
殺雞取卵一時痛快,往後卻是會無比的頭疼。
因此劉據表麵上的任務,就是組建錦衣衛,收集百官的消息,將他們的問題上報給劉徹,將把柄交到天子手裏。
可在背地裏,劉據清楚的知道另一層含義。
有些人當白手套的時間太久了,知道的東西也太多了。
他既然掌控錦衣衛,就得能夠清楚的分辨,劉徹什麽時候想要除掉這些人。
在那個時候,消息是不能讓劉徹知道的。
他得在無聲無息之中,讓劉徹不想看到的人消失,將這份罪名背在自己身上。
“不會讓我失望麽……”
劉徹深深看了他一眼,知道他明白了錦衣衛更深一層的含義。
皇太子身上可以有汙點,因為有年少不懂事的理由可以用。
不管該不該殺,隻要是劉據殺的,那也就隻能算是他在繼承皇位之前的荒唐舉動。
而這些區區的汙名,在他繼承皇位之後將會煙消雲散。
頂多也就是如景帝一般,得不到個廟號罷了。
可那玩意,很重要嗎?
隻要你有足夠的功績,哪怕短期內臣子不認同你,但後世子孫自然會為你正名。
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劉徹才會不惜一切代價的開疆拓土。
他真切的知道,什麽是罪在當代,什麽是功在千秋!
誤會也好,父子不和也罷。
在將來劉據謀反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當下,劉徹召見劉據之時,兩人對視之間,神情也是頗有幾分尷尬。
劉據知道自己將來會謀反。
而劉徹也知道,自己將來會因為子不知父,父不懂子而逼死自己的嫡長子,大漢的皇太子。
在此之前,劉徹雖然並不想動劉據的皇太子之位,但這段時間以來也在盡可能避免兩人的見麵。
為的就是避免當下這尷尬的情況。
“從前寡人都覺得,你太軟了,跟寡人一點也不像,雖是大漢皇太子,卻不適合寡人這皇位。”
軟這個問題,劉徹罵了很久。
而劉據也一直唯唯諾諾的應承了下來。
可他究竟軟不軟,隻有他自己知道。
或許他本身的性子沒有劉徹那般強硬,對外的戰事上做不到那麽堅決果斷。
但真要,那也絕對算不上軟。
之所以劉徹說他就認,不是性子使然,而是他對於劉徹的孝心讓他覺得,自己不能反駁父皇的話。
也正因如此,最後才因子不知父,父不懂子釀成了那巫蠱之禍。
“其實有些時候,你可以稍微強勢些。”
“哪個少年人不輕狂?莫說你,就是寡人的父皇,他年少之時也同樣沒安生過。”
“大漢棋聖的名頭聽說過沒?”
“雖然諸侯國之亂幾乎是必然的局麵,但要說是寡人父皇親手用棋盤敲出來的叛亂,應該也沒問題吧?”
“寡人年少之時,也同樣闖了不少的禍患。”
“也正是因此,寡人才一直覺得,闖禍不是什麽問題,反而是好事。”
年少時候闖些代價沒那麽大的禍患,可以自己嚐試著去解決,看清自己的能力極限的同時,也鍛煉自己處理問題的手段。
反而不惹事的性子,在他眼中就過於的軟了。
年少都不敢去輕狂,還能指望他往後敢做什麽大事?
年少懂事這四個字,從始至終都被他拋在腦後。
亦或者說,他不相信有這樣能夠克製住自己的人。
尤其是身為天子嫡長子,大漢皇太子。
“兒臣自然知道,無論惹下什麽禍患,大漢皇太子這個身份都足以擺平。”
“可那是在給大漢蒙羞,在給父皇的名號蒙羞!”
“若父皇因此覺得兒臣軟弱可欺且無能,那就是父皇你錯了!”
劉據神情無比的凝重。
他知道自己說出這番話,是有風險的。
他這個大漢皇太子,跟從前的那幾位都不同。
景帝劉啟的皇太子之位無人能夠動搖,哪怕他惹下了天大的禍事。
父皇劉徹曾經端坐皇太子之位時,也同樣無人能夠威脅到其一人之下的地位。
可偏偏他不行。
他雖是嫡長子,在劉徹的子嗣之中無人有跟他爭的資格。
可他知道,後宮裏有個人,是一直惦記著自己母後那皇後之位的。
且那人在劉徹心中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
一旦自己惹得劉徹龍顏不悅而想到了舊愛,導致母後的後位被廢,那他這皇太子的位置也就形同虛設了。
從前他一直小心翼翼,但今天,劉據覺得自己是時候將這些話給說個明白了。
否則在不久的將來,天幕消失之後,誤會依舊還是會生出。
為了避免,就隻有在今日將一切都給說開。
麵對他這近乎於指責的語氣,劉徹並沒有暴怒,反而目光就這麽直直的盯著他。
良久之後,一聲長歎。
“既然如此,那便向寡人證明你的能力。”
“從今日起,創建錦衣衛之事便交到你手裏。”
“寡人不會多加過問,隻要結果。”
“但跟其他王朝有一點不同的是,無論錦衣衛查到什麽,都需要先將消息送到寡人麵前,在寡人親自下旨之前,任何人都不得擅動。”
“這樣,你能做到嗎?”
錦衣衛之事若是能做的好,那雖然也證明不了劉據的性格如何,但至少能說明他的能力不錯。
再加上,得知下麵官員有問題,而又得忍著不立即去處置,這便也是懂得變通。
隻要這件事能夠做的令劉徹滿意,其他的問題,都可以往後放一放。
“定當竭盡全力,不會讓父皇失望。”
得到這樣的結果,劉據也是暗暗的鬆了口氣。
事情發展成現在這般,對他而言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誤會雖沒有徹底解除,但隻要將這件事給做的漂亮,那剩下的也就不重要了。
當然,他也沒有天真到覺得這件事就那麽好辦。
的確,以如今大漢的狀況來看,劉徹更需要將百官的把柄握在手中去斂他們的財,而非揭露出來殺雞取卵。
畢竟大漢征伐外敵的仗,還不知要打多久。
殺雞取卵一時痛快,往後卻是會無比的頭疼。
因此劉據表麵上的任務,就是組建錦衣衛,收集百官的消息,將他們的問題上報給劉徹,將把柄交到天子手裏。
可在背地裏,劉據清楚的知道另一層含義。
有些人當白手套的時間太久了,知道的東西也太多了。
他既然掌控錦衣衛,就得能夠清楚的分辨,劉徹什麽時候想要除掉這些人。
在那個時候,消息是不能讓劉徹知道的。
他得在無聲無息之中,讓劉徹不想看到的人消失,將這份罪名背在自己身上。
“不會讓我失望麽……”
劉徹深深看了他一眼,知道他明白了錦衣衛更深一層的含義。
皇太子身上可以有汙點,因為有年少不懂事的理由可以用。
不管該不該殺,隻要是劉據殺的,那也就隻能算是他在繼承皇位之前的荒唐舉動。
而這些區區的汙名,在他繼承皇位之後將會煙消雲散。
頂多也就是如景帝一般,得不到個廟號罷了。
可那玩意,很重要嗎?
隻要你有足夠的功績,哪怕短期內臣子不認同你,但後世子孫自然會為你正名。
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劉徹才會不惜一切代價的開疆拓土。
他真切的知道,什麽是罪在當代,什麽是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