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雨相雖然中過舉人,但是因為沒有金銀賄賂,所以一直沒有實授官職,如此懷才不遇,就開始認真的鑽研奇門遁甲、周易八卦,以及開箱算卦等左道偏門,沒想到這一下就入了迷,成為當世聞名的卜算名家。從此後,他依然離開了家,闖蕩江湖多年。因為有著更為深厚的功底,所以對天下大勢也深知,看到明國將亡的結局已定,他就開始有了尋找明主以成就一番事業的想法。十幾年來也見了很多人,那些起義造反的各路反王,有真的大智慧,或者心存遠大理想的太少了,大多是偏居一隅以求自保,更多的是僅次於官軍的劫掠百姓之輩,這些人攪擾的天下更加危急,也讓老百姓幾乎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人心思亂之際,更想著有不世的英明之主出來,救民水火之中。
經過十餘年的打打殺殺和兼並之後,最初起義的絕大多數人或者被朝廷消滅,或者偃旗息鼓的躲在高山險峻的一個角落裏苟延殘喘。但是,他也聽聞了義天王的義軍是真正的仁義之師,所過之處秋毫無犯,受到了窮苦百姓的歡迎,逐漸成了氣候。不幸的是,三年前義天王被投降了朝廷的當初的義弟所出賣,在官軍的四麵圍剿中,受了重傷,最終遺憾的死了。正在薛雨相要投奔之時,得到了這個消息,忽然覺得這一生再也沒有希望了,平生所學大概也要埋沒了。但是不久卻風聞義天王的女婿接過了義軍的大旗,與夫人帶著忠心耿耿的部下,竟然又成了朝廷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薛雨相馬上又激起了信心,遂與多年闖蕩的好友索紅淺聯係,準備去投靠大天王。然而去年夏末初秋之際,朝廷集結了數省的兵力,拿出了僅存的庫銀,又強迫皇親國戚和幾個最大最富的省必須鼎力支持剿滅義軍,由此獲得了足夠的糧草和餉銀,把僅餘的幾路較小的義軍或剿殺或招撫,最終又把稍大一點的禮天王陳波、均天王陸通和勝天王袁一才都逼迫到生存空間狹小的南部和西部等幾個貧瘠的山區,盡力壓縮了這三股義軍的活動範圍,雖然一時沒有更多的精力剿殺,可是已經不足為患了,所以把全部的兵力用來對付勢力和影響最大且已經占據西北廣大地區,有進一步發展和打出西北的大天王的義軍。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之下,大天王難以支撐,一麵受到朝廷的大力剿殺,一麵被投降朝廷的叛軍追殺,所以受到了巨大挫折,以至於幾乎煙消雲散了,餘部也是不知所蹤。但是,薛雨相深信大天王不會被徹底消滅,而且朝廷也沒有大張旗鼓的宣揚完全鏟除這股義軍的任何告示。所以他多方打聽,最終得到了大天王的義軍偃旗息鼓,又躲進了秦川山脈的消息。於是,他拉上索紅淺不辭辛苦的找到了這裏來,就是要在大天王的旗下一展抱負,也不枉了自己三十多年所學。
此刻,他站了起來,對大天王深施了一禮,把羽扇在麵前輕輕的搖動著,略一思索後才說道:“自古以來這天下之勢,那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已。每到王朝更替,總不免殺伐征戰。幾千年來是如此,現在也是如此。且看這明國也有二百多年的國運了,我觀之幾年內當滅與大天王的義軍之下,這乃是我與紅哥多次議論過的。”
索紅淺點頭表示讚同。
薛雨相繼續說道:“但是,這天下也沒有說定就是哪家的天下,蓋因為能施仁義者方可得之。十餘年前義天王舉起了反對當今朝廷的義旗,一時間天下諸路人馬大力相應,而成燎原之勢。然一些狗苟蠅營之輩隻求過幾天燒殺搶掠的舒坦日子,毫無進取之心。唯義天王廣施仁義,從而深得民心也。但是很不幸的是,他被小人所出賣,中途而亡,實在是可惜。自從大天王接過義天王的義旗之後,繼續按照義天王的所作所為,與民秋毫無犯,每次攻陷城池,首先做的就是賑濟災民,從而得到了更多的民心所向。這一點,豈是那些走卒能做到的?所以,我看如今隻剩下的四股義軍中,唯有大天王有雄才大略而終將問鼎中原。餘下的禮天王等四人均不足為患。紅哥以為這個結論如何呢?”
索紅淺略微頷首說道:“此理甚合當今天下形勢!這幾年我與霜哥遊蕩江湖,對四處紛起的義軍多多少少的也有深入的了解。且不說已經被消滅和投降的那些人,那都是根本難以長久的無能之輩。然而,看似還有些實力的餘下三個義軍首領,都是庸碌無為到了極限的人。禮天王陳波乃是走街串巷販賣小貨品的貨郎,因為被官府欺壓,迴到原籍後召集了百餘人起事,因為勢單力薄而依附義天王。然後,在三年之內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人馬達到了五萬之眾,隨之而來的卻是自此目無一切,找個借口脫離了義天王,帶著自己的人馬進入東部,此後就開始了大肆劫掠,所到之處被百姓大唿為匪。朝廷自然是不能讓他任意搜刮搶掠的,派兵圍剿,一戰之後就殺掉了他一半人,隻能躲在東部山區逃生,成了苟延殘喘的土匪。我料他將來必被大天王剿除。那均天王陸通倒是跟著義天王起事的悍將一個,但是此人胸無點墨,而且是個剛愎自用之人,聽不得別人的規勸,還為此幾次受到義天王的斥責。所以他就懷恨在心,我猜測當初義天王被出賣的事,他應該也有參與其中。因此在義天王死後,他就脫離了義天王的大軍,帶著他的死黨一萬餘人,進了他的老家涉縣。在那裏,他與陳波不遑多讓的相似,隻以保存實力和搶掠百姓為最大的事,最終字官軍的幾次圍剿下,隻剩下四五千人馬了,我看他很可能不久要投降朝廷,如果再被消滅一半人,他就連投降的資格都沒有了!所以這個所謂的均天王陸通是不足為慮的。最後還有一個勝天王袁一才,這人早先就是川西大盜,並收服了方圓幾百裏的眾多土匪後,逐漸成了氣候,擁有人馬三萬多人。但是也在官軍的多年圍剿中難以生存下去,故而投奔了義天王。義天王對他不錯,把他的人馬經過訓練,成為了一支不可小瞧的力量。然而此人終究是匪性難除,義天王讓他獨當一麵之時,他的軍紀敗壞,最終義天王也難以忍受,想除掉他。他得到風聲後,帶著人馬也脫離了義軍,成為了流寇。這樣一來,自然就很容易就被官軍剿殺,因此逃進了老家的深山裏,這幾年又占據了襄州為大本營有了一點氣候,對外宣稱有十萬之眾,我看他並沒有那麽多人馬,隻有兩三萬能戰之士。朝廷把主力用來對付大天王,所以也想招撫他。”
經過十餘年的打打殺殺和兼並之後,最初起義的絕大多數人或者被朝廷消滅,或者偃旗息鼓的躲在高山險峻的一個角落裏苟延殘喘。但是,他也聽聞了義天王的義軍是真正的仁義之師,所過之處秋毫無犯,受到了窮苦百姓的歡迎,逐漸成了氣候。不幸的是,三年前義天王被投降了朝廷的當初的義弟所出賣,在官軍的四麵圍剿中,受了重傷,最終遺憾的死了。正在薛雨相要投奔之時,得到了這個消息,忽然覺得這一生再也沒有希望了,平生所學大概也要埋沒了。但是不久卻風聞義天王的女婿接過了義軍的大旗,與夫人帶著忠心耿耿的部下,竟然又成了朝廷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薛雨相馬上又激起了信心,遂與多年闖蕩的好友索紅淺聯係,準備去投靠大天王。然而去年夏末初秋之際,朝廷集結了數省的兵力,拿出了僅存的庫銀,又強迫皇親國戚和幾個最大最富的省必須鼎力支持剿滅義軍,由此獲得了足夠的糧草和餉銀,把僅餘的幾路較小的義軍或剿殺或招撫,最終又把稍大一點的禮天王陳波、均天王陸通和勝天王袁一才都逼迫到生存空間狹小的南部和西部等幾個貧瘠的山區,盡力壓縮了這三股義軍的活動範圍,雖然一時沒有更多的精力剿殺,可是已經不足為患了,所以把全部的兵力用來對付勢力和影響最大且已經占據西北廣大地區,有進一步發展和打出西北的大天王的義軍。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之下,大天王難以支撐,一麵受到朝廷的大力剿殺,一麵被投降朝廷的叛軍追殺,所以受到了巨大挫折,以至於幾乎煙消雲散了,餘部也是不知所蹤。但是,薛雨相深信大天王不會被徹底消滅,而且朝廷也沒有大張旗鼓的宣揚完全鏟除這股義軍的任何告示。所以他多方打聽,最終得到了大天王的義軍偃旗息鼓,又躲進了秦川山脈的消息。於是,他拉上索紅淺不辭辛苦的找到了這裏來,就是要在大天王的旗下一展抱負,也不枉了自己三十多年所學。
此刻,他站了起來,對大天王深施了一禮,把羽扇在麵前輕輕的搖動著,略一思索後才說道:“自古以來這天下之勢,那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已。每到王朝更替,總不免殺伐征戰。幾千年來是如此,現在也是如此。且看這明國也有二百多年的國運了,我觀之幾年內當滅與大天王的義軍之下,這乃是我與紅哥多次議論過的。”
索紅淺點頭表示讚同。
薛雨相繼續說道:“但是,這天下也沒有說定就是哪家的天下,蓋因為能施仁義者方可得之。十餘年前義天王舉起了反對當今朝廷的義旗,一時間天下諸路人馬大力相應,而成燎原之勢。然一些狗苟蠅營之輩隻求過幾天燒殺搶掠的舒坦日子,毫無進取之心。唯義天王廣施仁義,從而深得民心也。但是很不幸的是,他被小人所出賣,中途而亡,實在是可惜。自從大天王接過義天王的義旗之後,繼續按照義天王的所作所為,與民秋毫無犯,每次攻陷城池,首先做的就是賑濟災民,從而得到了更多的民心所向。這一點,豈是那些走卒能做到的?所以,我看如今隻剩下的四股義軍中,唯有大天王有雄才大略而終將問鼎中原。餘下的禮天王等四人均不足為患。紅哥以為這個結論如何呢?”
索紅淺略微頷首說道:“此理甚合當今天下形勢!這幾年我與霜哥遊蕩江湖,對四處紛起的義軍多多少少的也有深入的了解。且不說已經被消滅和投降的那些人,那都是根本難以長久的無能之輩。然而,看似還有些實力的餘下三個義軍首領,都是庸碌無為到了極限的人。禮天王陳波乃是走街串巷販賣小貨品的貨郎,因為被官府欺壓,迴到原籍後召集了百餘人起事,因為勢單力薄而依附義天王。然後,在三年之內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人馬達到了五萬之眾,隨之而來的卻是自此目無一切,找個借口脫離了義天王,帶著自己的人馬進入東部,此後就開始了大肆劫掠,所到之處被百姓大唿為匪。朝廷自然是不能讓他任意搜刮搶掠的,派兵圍剿,一戰之後就殺掉了他一半人,隻能躲在東部山區逃生,成了苟延殘喘的土匪。我料他將來必被大天王剿除。那均天王陸通倒是跟著義天王起事的悍將一個,但是此人胸無點墨,而且是個剛愎自用之人,聽不得別人的規勸,還為此幾次受到義天王的斥責。所以他就懷恨在心,我猜測當初義天王被出賣的事,他應該也有參與其中。因此在義天王死後,他就脫離了義天王的大軍,帶著他的死黨一萬餘人,進了他的老家涉縣。在那裏,他與陳波不遑多讓的相似,隻以保存實力和搶掠百姓為最大的事,最終字官軍的幾次圍剿下,隻剩下四五千人馬了,我看他很可能不久要投降朝廷,如果再被消滅一半人,他就連投降的資格都沒有了!所以這個所謂的均天王陸通是不足為慮的。最後還有一個勝天王袁一才,這人早先就是川西大盜,並收服了方圓幾百裏的眾多土匪後,逐漸成了氣候,擁有人馬三萬多人。但是也在官軍的多年圍剿中難以生存下去,故而投奔了義天王。義天王對他不錯,把他的人馬經過訓練,成為了一支不可小瞧的力量。然而此人終究是匪性難除,義天王讓他獨當一麵之時,他的軍紀敗壞,最終義天王也難以忍受,想除掉他。他得到風聲後,帶著人馬也脫離了義軍,成為了流寇。這樣一來,自然就很容易就被官軍剿殺,因此逃進了老家的深山裏,這幾年又占據了襄州為大本營有了一點氣候,對外宣稱有十萬之眾,我看他並沒有那麽多人馬,隻有兩三萬能戰之士。朝廷把主力用來對付大天王,所以也想招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