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奴隸與奴才
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
鬥雞事萬乘,軒蓋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後競風采,三杯弄寶刀。殺人如剪草,劇孟同遊遨。
發憤去函穀,從軍向臨洮。叱吒萬戰場,匈奴盡奔逃。
歸來使酒氣,未肯拜蕭曹。羞入原憲室,荒淫隱蓬蒿。
崇禎帝騎在騾子上,望著遠去的終南山,手拉韁繩,不禁吟詠起了李白的《白馬篇》。
今日正是崇禎二年的大年三十,崇禎帝和駱養性、曹化淳騎在三匹騾子上,正向北緩緩而行,打算從山西入北京。
不是三匹快馬麽?怎麽變成三匹騾子了?
尚炯在張老樵的示意下,故意的。
天機閣的人都煩透崇禎帝了,豈能真的給他一行三匹快馬?有騾子就不錯了!
其實,尚炯本想給崇禎帝一行三頭驢來著,不過這似乎有點太明顯了,想了想,還是三匹騾子吧,至少看上去像馬。
當三匹騾子牽出來後,駱養性和曹化淳本想理論,但看著尚炯又熱情地給他們拿幹糧和好酒,也就不好張口了。
三人吃了個啞巴虧。
其實也不算什麽吃虧,人家白白給你們三匹騾子,再加上幹糧和好酒,怎麽能算是吃虧呢?要說吃虧,也是天機閣吃了虧。
崇禎帝從來沒在大年三十的時候走過江湖,別說,還有點小興奮,所以這李白的《白馬篇》脫口而出。
駱養性和曹化淳可沒那麽好的心情,大過年的,陪著崇禎帝走在大西北,這趟差,苦也。
少年不識愁滋味。
出差苦歸苦,可是作為奴才,該捧著還得捧著。
曹化淳的屁股一顛一顛地說道:“五爺,您這詩可是作得太好了!簡直是出口成章,比那七步成詩的曹植厲害多了!”
崇禎帝在騾子上得意道:“過了,過了,這是李白的詩,都是童子功。”
“童子功也了不得,五爺,您不愧是真龍天子!”駱養性在騾子上豎起了一個大拇指,“文韜武略,天下一人!”
這馬屁拍的,果然是個好奴才。
按照魯迅《燈下漫筆》中的說法,曆史上無非有兩個時代:一個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一個是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想做奴隸而不得,是戰亂時期;暫時做穩了奴隸,是太平盛世。
魯迅道:“但我們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貴賤,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淩虐,但也可以淩虐別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別人。一級一級的製馭著,不能動彈,也不想動彈了。因為倘一動彈,雖或有利,然而也有弊。”
不過,奴隸與奴才,還是有區別的。
許子東是這樣解讀魯迅《燈下漫筆》的:
“一段是講從袁世凱稱帝那年開始,中交票突然不值錢了。不值錢了,人們就會變窮。但是,中交票可以換銀元,隻是價格變成一半了。
“雖然中交票不值錢了,但是總比一文不值強。於是人們就拿了一百元中交票,換成了六十元的銀元。
“當人們將銀元放到口袋裏的那一刻,覺得很開心,沉甸甸感覺真好,既安心又喜歡,心裏終於有了踏實感。
“我們是一個極容易變成奴隸的人。
“明明是遇到了極不公平的事,在經過所謂的置換後,哪怕是自己吃了虧,還開心得要命。這意味著什麽呢?人做了奴隸,還能做到很開心。
“當人們將銀元放到口袋裏的那一刻,覺得很開心,沉甸甸感覺真好時,隻要有了開心的感覺,就開始不自覺地往奴才的方向發展了。
“如果你吃苦了你熬著了你反抗了,都沒用,那你還是奴隸。如果你在這樣的生活中還能嚼出甜頭來,品出快樂,甚至還懂得如何欺負別人,那你就是萬世不竭的奴才。”
許子東說得真好!
駱養性和曹化淳,就是這樣的奴才。
崇禎帝被拍得正洋洋得意呢,隻見遠處來了一隊人馬,為首的大漢,身長而瘦,麵色微黃,他的胸前,長須飄蕩,足有一尺多長。
大漢手拿長刀,端坐於馬上,厲聲說道:“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財,要是說個不字,管殺不管埋!”
“這是大年三十出來要飯的?”崇禎帝拉住韁繩,問向身邊二人。
駱養性看了看此大漢,又看了看曹化淳,跟崇禎帝解釋道:“五爺,這可不是什麽要飯的。”
“我就說嘛,朗朗乾坤,我大明治下,人人安居樂業,怎會有大年三十出來要飯的!”
“五爺,要是要飯的還好。”曹化淳說道,“這雖不是要飯的,但卻是劫道的!”
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
鬥雞事萬乘,軒蓋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後競風采,三杯弄寶刀。殺人如剪草,劇孟同遊遨。
發憤去函穀,從軍向臨洮。叱吒萬戰場,匈奴盡奔逃。
歸來使酒氣,未肯拜蕭曹。羞入原憲室,荒淫隱蓬蒿。
崇禎帝騎在騾子上,望著遠去的終南山,手拉韁繩,不禁吟詠起了李白的《白馬篇》。
今日正是崇禎二年的大年三十,崇禎帝和駱養性、曹化淳騎在三匹騾子上,正向北緩緩而行,打算從山西入北京。
不是三匹快馬麽?怎麽變成三匹騾子了?
尚炯在張老樵的示意下,故意的。
天機閣的人都煩透崇禎帝了,豈能真的給他一行三匹快馬?有騾子就不錯了!
其實,尚炯本想給崇禎帝一行三頭驢來著,不過這似乎有點太明顯了,想了想,還是三匹騾子吧,至少看上去像馬。
當三匹騾子牽出來後,駱養性和曹化淳本想理論,但看著尚炯又熱情地給他們拿幹糧和好酒,也就不好張口了。
三人吃了個啞巴虧。
其實也不算什麽吃虧,人家白白給你們三匹騾子,再加上幹糧和好酒,怎麽能算是吃虧呢?要說吃虧,也是天機閣吃了虧。
崇禎帝從來沒在大年三十的時候走過江湖,別說,還有點小興奮,所以這李白的《白馬篇》脫口而出。
駱養性和曹化淳可沒那麽好的心情,大過年的,陪著崇禎帝走在大西北,這趟差,苦也。
少年不識愁滋味。
出差苦歸苦,可是作為奴才,該捧著還得捧著。
曹化淳的屁股一顛一顛地說道:“五爺,您這詩可是作得太好了!簡直是出口成章,比那七步成詩的曹植厲害多了!”
崇禎帝在騾子上得意道:“過了,過了,這是李白的詩,都是童子功。”
“童子功也了不得,五爺,您不愧是真龍天子!”駱養性在騾子上豎起了一個大拇指,“文韜武略,天下一人!”
這馬屁拍的,果然是個好奴才。
按照魯迅《燈下漫筆》中的說法,曆史上無非有兩個時代:一個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一個是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想做奴隸而不得,是戰亂時期;暫時做穩了奴隸,是太平盛世。
魯迅道:“但我們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貴賤,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淩虐,但也可以淩虐別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別人。一級一級的製馭著,不能動彈,也不想動彈了。因為倘一動彈,雖或有利,然而也有弊。”
不過,奴隸與奴才,還是有區別的。
許子東是這樣解讀魯迅《燈下漫筆》的:
“一段是講從袁世凱稱帝那年開始,中交票突然不值錢了。不值錢了,人們就會變窮。但是,中交票可以換銀元,隻是價格變成一半了。
“雖然中交票不值錢了,但是總比一文不值強。於是人們就拿了一百元中交票,換成了六十元的銀元。
“當人們將銀元放到口袋裏的那一刻,覺得很開心,沉甸甸感覺真好,既安心又喜歡,心裏終於有了踏實感。
“我們是一個極容易變成奴隸的人。
“明明是遇到了極不公平的事,在經過所謂的置換後,哪怕是自己吃了虧,還開心得要命。這意味著什麽呢?人做了奴隸,還能做到很開心。
“當人們將銀元放到口袋裏的那一刻,覺得很開心,沉甸甸感覺真好時,隻要有了開心的感覺,就開始不自覺地往奴才的方向發展了。
“如果你吃苦了你熬著了你反抗了,都沒用,那你還是奴隸。如果你在這樣的生活中還能嚼出甜頭來,品出快樂,甚至還懂得如何欺負別人,那你就是萬世不竭的奴才。”
許子東說得真好!
駱養性和曹化淳,就是這樣的奴才。
崇禎帝被拍得正洋洋得意呢,隻見遠處來了一隊人馬,為首的大漢,身長而瘦,麵色微黃,他的胸前,長須飄蕩,足有一尺多長。
大漢手拿長刀,端坐於馬上,厲聲說道:“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財,要是說個不字,管殺不管埋!”
“這是大年三十出來要飯的?”崇禎帝拉住韁繩,問向身邊二人。
駱養性看了看此大漢,又看了看曹化淳,跟崇禎帝解釋道:“五爺,這可不是什麽要飯的。”
“我就說嘛,朗朗乾坤,我大明治下,人人安居樂業,怎會有大年三十出來要飯的!”
“五爺,要是要飯的還好。”曹化淳說道,“這雖不是要飯的,但卻是劫道的!”